1、高考历史最后冲刺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辩析这其中有大部分内容都属于主干知识,且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题眼,把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掌握好,可以大大降低答题的错误率。必修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权利,同时又对周天子具有一定的义务。被分封的并不是完全具有王族血缘关系的诸侯。 (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
2、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均依据于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典型例题1】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B
3、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 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典型例题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显然,选项中的A、B、D都不属于这种情况,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是C。分封制中诸侯的义务与权利:五个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 朝觐述职五个权利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扩大统治区域(诸侯有向异族地区扩张的权力)分封制维持的首要
4、前提就是在国力上,周王室必须拥有对诸侯的绝对优势。而分封制本身包含着其瓦解的因素:诸侯拥有极大的独立性和一定的发展空间。诸侯随着血缘的疏远忠诚度下降。周王室不断地分封,其国力随着其直接统治的区域的日益缩小而不断削弱。【典型例题3】“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的问题是A宗法制的瓦解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C周王室的衰微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结合的等级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族权和政权、王权和神权相结合具有浓厚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当时称为封建制,
5、即封邦建国。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孔颖达疏:“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即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功臣以及先王的后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以保卫周王室,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分封制,与我们今天以封建社会,专指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含义完全不同。古籍上所说的封建时期实际上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奴隶社会阶段的商周(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完备。欧洲中世纪也曾实行类似的制度。)时期。(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
6、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郡县论一)【典型例题4】(2009广东历史卷第2题)“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商鞅变法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从县制到郡县制,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春秋的县具有边防重镇的作用。春秋后期,县制开始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并转变为作为地方政权而实行官僚制度的县制。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县之下有乡、里等作为国家对居民进行控制的
7、基层组织单位。郡的设置要较县为晚。最初郡地位比县为低,但县与郡之间并无相统属的关系。到了战国时期,内地的县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就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为郡之长,多由武官充任,有征兵领军之权。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秦统一后郡县制推行到全国,为历代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其实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名异而实同。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也是一种中央权力运行机制,其主要特征是个人专断独裁。如中国的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等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古代历史上出现过
8、三种权力运行机制,初专制外,还有共和及民主制,权力由两个以上的一部分人掌握,如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主要由两位执政官(分别掌握行政权和军事大权)和元老院(决策和立法权)行使。古代共和和今天共和的含义不同。第三,主要权力由一个阶级或若干社会阶层掌握,就是民主制,如古代雅典城邦的民主制。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典型例题5】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马克思选集第一卷第693页)上述情况从一个角
9、度说明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C小农经济是专制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区别其一,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其二,分封的诸诸侯王位世袭,并且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遣,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其三,在封国内,国君可以任命官僚,甚至拥有军队,这就使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命,绝对服从中央政府和皇帝,也没有军权,无法形成与中央对抗的局面。因此,郡县制可以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维护国
10、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典型例题6】司马迁曾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与此对应的历史史实是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厉行行君主专制 D实行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
11、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三省把中央机构的职能主要分为参与决策(包括立法)和行政两大部分,分工同时又合作,有很大的合理性。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中央机构职能合理分工,加强了皇权。 【典型例题7】“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
12、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典型例题8】(2009江苏历史卷 第2题)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元朝的中书省与行中书省中书省是中央中枢机构,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唐朝与元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所以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典型例题9】唐代与元朝都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财政,后者为中央行政机构B前者掌管草拟和颁发诏令,后者则是行政机构 C二者都是为了强化皇权的中
13、央最高行政机构 D二者都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古代法家家与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及欧洲启蒙思想法制主张的区别相同:都把法制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制度和手段区别:法的来源,法家主张法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一家之法);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及欧洲启蒙思想认为法应该是民众意志的体现。(天下之法、社会契约)法制的目的:法家维护君主专制,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及欧洲启蒙思想保障、维护人民的权利、利益。防止独裁专制。为什么说军机处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但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
14、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的成员,基本上都是临时性的,有甚至在军机处任职十年之久仍然没有正式资格,这就使皇帝可以随时撤换军机处成员。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清朝的军机处则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都在皇帝。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典型例题10】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建立行省制度C明朝实行内阁制 D清朝设置军机处
15、全面地历史地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说,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主要起进步作用。在封建社会晚期起消极乃至阻碍作用。 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1)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推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1)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言论自由;(3)思想上,使读书人只知埋头皓首穷经,不去钻研有关国计民生的真才实学,严重阻碍科学发展,文化专制更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16、,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不一样古代希腊只是部分国家(并不是所有国家)实行民主制,以雅典最为典型,关键在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手工业和商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希腊民主政治的根源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客观上要求商品的交易者人身自由,商品经济最基本的准则就等价交换,经济上的等价交换引申到政治上就是民主与平等。古代罗马先后实行的是共和制与帝制(参见前面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的词条)。【典型例题1】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A“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
17、食足而知荣辱”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贫富之道,莫之夺予”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与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变化这三次改革的相同点:都把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梭伦改革规定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克里斯提尼改革划定10个行政选区取代原来四个血缘部落(每个选举区都包含雅典约十分之一的工商奴隶主、原来的部落贵族和农民),每个选区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梭伦改革把全体公民按财产分为四等级,前三等级才能当选四百人议事会成员;第一等级可以当选一切官职;第二等级可以当选除司库外的官职;第三等级只能当选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没有担任
18、官职的资格。伯里克利改革除十将军委员会外,各官职向各等级的男性公民开放。【典型例题2】(2009天津文综历史第3题)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设立五百人会议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 B C D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最大局限:是少数人的民主,比如雅典城邦享有民主权利的雅典公民不到全部人口的十分之一。【典型例题3】(2009江苏历史卷,13)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忽视了
19、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 B C D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公民法:前3世纪之前,仅仅用于罗马内部公民的法律万民法: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法律,适用于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的法律(国际法)。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古代罗马法律对后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法律思想、法律原则、法律制度。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许多思想、原则和制度,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近代时期。贺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
20、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具体说比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案件的裁决要有文字记录,以作为日后审案的参考;没有证据不能定罪等。英语国家的法律也吸取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因素,如契约、债务和继承制度等。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发端干罗马;罗马律师制度是现在世界各国律师制度的初级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民法、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法,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它的影响。【典型例题4】(2009宁夏辽宁文综,29)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
21、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权力运行机制方面并不都实行三权分立
22、只能说它们都实行分权制衡。美国的国家权力机构设置最突出地体现了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而德国1871年通过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实际上德国皇帝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行政、立法、司法。现代的英国首相实际上控制着英国的决策、行政和立法权。【典型例题1】下列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说法正确的是实质都是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通过议会限制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 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 1688年开始相继在英、美、德、法等国建立A B c D专制主义和民主政治根本对立(1)首先最根本的是国家的起源也即权力的由来是神授还是民赋。(2)国家及君主(统治者)能否定侵犯私权?专制主义思想认为君主拥有不受任何约束的权利,而
23、民主思想认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如自由、安全、反抗压迫的权利,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国家的治理者对谁负责,服从于谁的意志?是对上帝或君主负责还是对民众负责;是服从上帝、君主还是服从民众的意志?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顽固派、洋务派与维新派对待清王朝统治的态度大体相同顽固派与洋务派同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对封建统治和封建伦理纲常的态度是一致的,但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顽固派则盲目排外,二者只是维护统治的手段不同。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派别,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但维新派一直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己任。故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对待清王朝统
24、治的态度是一致的。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始终坚持反对革命,维护清朝光绪帝的统治,被称为保皇派。鸦片战争期间的抵抗派、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与革命派、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派的阶级属性前面三个派别都是地主阶级中的不同派别,鸦片战争期间的抵抗派、洋务派是地主阶级当中比较开明的派别,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世致用思想;而顽固派则是地主阶级中的保守派,思想极度僵化。后面三个派别都属于资产阶级。他们的基本政治主张相同,只是实现主张的道路、方式有分歧。如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衡量一个历史活动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它的目标和任
25、务有没有完成或基本完成。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基本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这两个任务都没有实现。【典型例题1】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A B C D中国近代历史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相同:中国社会阶段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
26、民的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区别:革命领导阶级不同旧,资产阶级;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旧,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进化论等;新,马克思主义(或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革命发展前途不同旧,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走向社会主义革命或改革的性质取决于其斗争目标和任务;以及客观上它主要体现哪一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谁领导改革或革命与它的性质无直接关系。例如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中国1898年的戊戌变法,都是封建君主主持或者以封建君主的名义进行的,但是这两次改革带有反封建的性质,主要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此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同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核心内容是反封建的革
27、命,主要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实质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论谁领导这场革命。【典型例题2】(2009年江苏历史卷)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左”倾与“右”倾 从思想认识角度看,“左”倾是指思想超越了客观现实,硬要去做客观条件不具备的事,“右”倾则是指思想认识落后于客观现实,现实条件已经具备的事,不去努力。从对人的政策角度看,“左”则是指扩大打击面,把朋友当作敌人
28、对待;“右”相反,过于宽容和软弱。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为什么不能以城市为中心?这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城市普遍工人阶级力量薄弱。中国共产党在城市(除个别城市如上海外)中缺乏可以依靠的基本力量,因此绝不能以城市为中心开展革命斗争。中国社会性质决定革命任务依然是民主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因此主要内容应该是土地革命,解决农民问题。同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
29、红色区域能够在白色恐怖包围中坚持生存下来。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进行武装斗争必须建立根据地,没有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采取流寇式的武装斗争必然走向失败。根据地是民主革命借以发展的战略基地。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没有土地革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就不会支持根据地政权,也不愿参加红军的,革命根据地就一天也不能存在。毛泽东把这些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革命一步
30、步走向胜利。怎样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首先抗日战争胜利改变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一再失败的历史,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第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显著提高,置身于世界四大国或五大国之列,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人民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壮大起来,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中国收回了台湾主权,一度实现了国家的基本统一。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根本不同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从领导阶级和革命力量上看是相同
31、的,这两次都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主要参加阶级还有农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革命目标与任务不同,这就决定了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性质的不同。二月革命目标是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它推翻了沙皇统治,铲除封建专制的残余,因此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的目标是要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次大战,建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向社会主义前进,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典型例题1】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
32、是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的异同 (1)相同:二者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都以武装起义的方式夺取政权,都与战争激化社会矛盾相关巴黎公社与普法战争有关;十月革命与一战有关,都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2)不同:巴黎公社是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的城市武装起义,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条件还不具备;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指导,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的武装起义。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很快失败,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
33、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典型例题2】观察下列两幅图,对比分析二者共同点是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A都是走城市武装起义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B都是有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C都是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带之以新的国家机器 D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典型例题3】(2006年山东宁夏,全国历史卷第16题)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
34、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原则与西方民主原则的区别与联系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分权制衡。共同点都是选举民主、间接民主。中国的民主制度除选举民主外,还有协商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两者密切结合,相互补充。【典型例题1】(2009天津文综历史,10)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而新中国的建立标志新民
35、主主义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因此,新中国建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完成的1956年这段历史时期就被称为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典型例题2】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A1949年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一五计划的实行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古代雅典的民主制主要是直接民主,现代民主制度主要是间接民主(代议制)。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1) 民族区域自治区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
36、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它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其主要特点是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都必须是依照宪法规定的权限下行使自治权;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实行的区域自治。 (2)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的建立构成了我国单一制的一大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我国具体情况下的创造性运用。突出特点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实行和非特别行政
37、区地区不同的社会制度。(2)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关系与区别:二者的联系是具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但二者的区别设立的地区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设立的,而民族区域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区是为了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而设立的。【典型例题3】2008年12月11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
38、年庆祝大会在南宁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率中央代表团出席了庆祝大会。并在致辞中表示:自治区成立50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离不开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错误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依照宪法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B民族区域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政府,拥有高度的自治权C充分体现了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D国家统一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是统一与自治的有机统一【典型例题4】(2009广东历史卷,1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
39、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 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台湾问题与两德问题、朝鲜半岛分裂问题原因、性质根本不同(1)从成因上看,中国的台湾问题成因与两德、朝韩问题不同。德国分裂和朝鲜半岛的分裂是冷战的产物,要是由外国干涉所致的国际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这就决定了台湾问题的解决与德国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不可以用同一种模式的上。两德统一、朝鲜半岛的统一模式是绝对不适用于中国海峡两岸统一的。(2)从性质上
40、看,两德统一、朝鲜半岛统一是属于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统一;中国则不同,因为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独立国家。(3)从统一的方式上看,两德统一、朝韩谈判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对等谈判,而中国的统一则是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平等协商,是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典型例题5】(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中指出:“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亿中国人民都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 B.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C. 中国政府
41、放弃了使用武力的承诺 D.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page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如何认识和评价国家外交政策?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根本上说,是其内政的延伸。决定一个国家外交的核心目标是国家利益,具体地说,最基本的国家利益,就是安全和发展。同时,制定外交政策,开展外交活动还必须根据形势,自身势力。因此,我们分析、评价一定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活动,必须抓住两个基本点:一是它是否切合形势,二是是否维护了国家的核心利益安全与发展。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最重要就是“一边倒”,这是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而实行的,在当时是一个正确、明智的选择。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外交政策
42、必然是独立自主的外交。【典型例题1】(2008江苏历史卷第11题)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1)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的利益,主张逐步结束中美对抗的局面,着手调整对华政策;中国政府为了抵御来自苏联的威胁,减少解决台湾问题的障碍,也准备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美国改善关系。乒乓外交开启外交之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发表
43、了中美联合公报。从此,中美两国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发表第二个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终止同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只同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这一历史事件开辟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典型例题2】1972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被称之为“破冰之旅”。对“破冰”的理解最确切的是A美国改变对华敌对态度 B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C促进中美经济贸易合作 D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不是一回事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
44、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所谓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美苏争霸从属于美苏“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3)两极格局与雅尔塔体制的关系为: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
45、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是冷战的产物。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美苏争霸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典型例题1】观察下列两幅图,你认为图中两大组织出现的最主要影响是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 20世纪50年代华约国家在开会A.美苏冷战局面开始出现 B.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C.美苏争霸局面出现 D.两极格局局面正式形成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1)欧洲统一思想源远流长。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类灾难后,欧洲最终丧失了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所以,欧洲各国只有加强联合,实现一体,才能够重新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发挥重要的作用。
46、于是,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2)两极格局竞争中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各国的国家实力日益增强,因此对美国持续不断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越加不满。加之美苏在欧洲的尖锐对峙,使得欧洲的自身安全常处于无法保障的境地。因此,要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保证自身的安全,并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各国之间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今天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冷战”局面结束,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力量在牵制着国际格局,因而世界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因而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世界多极化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
47、化格局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典型例题2】(2009广东文科基础卷第35题)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典型例题3】(2009广东历史卷,25)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
48、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为什么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倾向多极化?单极世界一国独大必然导致霸权主义,比如欧洲历史上英国、法国(拿破仑时期)都曾经称霸一时、两极世界(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对抗)会形成对峙、对抗,使世界局势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多极化状态下多个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局势。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
49、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即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为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自然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由于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因而可以同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联系,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足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主要特点条件:铁犁牛耕技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主要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规模小)、农
50、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和交纳赋税)。此外还有封闭性、简单再生产等。【典型例题1】(2007年山东文综历史部分11小题)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A.B. C.D.【典型例题2】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手工
51、业从春秋战国开始形成了三种形态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也有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典型例题3】官营手工业、专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形态。三者并存局面最早出现于A夏商周时期
52、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中国古代传统的纺织业是丝织业,黄道婆改进的是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后来居上。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中国古代的商业中心城市的两种类型 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单纯的经济中心,如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唐朝末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城市,出现了“扬一益二”的说法。【典型例题4】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
53、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实际上反映了:A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B统治阶级的重视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重农抑商的政策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中,有一种独特的朝贡贸易大家知道,商品经济就是以销售、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然而,朝贡贸易不以赢利为目的。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应当历史地分析和评价“重农抑商” (1)原因:客观原因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
54、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根本原因巩固封建统治;直接原因保证封建赋税征收和徭役的征发;重要原因使农民保持朴实本质、思想简单,便于控制。(2)主要措施:重农奖励耕织 抑商制止弃农经商;国家实行重要商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实行歧视性的政策法令,如抑制中小商人的“贱商令,汉朝,禁止商人穿丝绸、乘车骑马,也不许其子孙为官。(3)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小农经济,巩固了封建统治。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中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起消极作用。总的来说,这一政策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阻碍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典型例题5】商鞅主张“重农
55、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 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C.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清朝闭关锁国或者闭关自守政策确切含义即严格限制对外交往。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定程度上对外采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 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
56、、倒退。 【典型例题6】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最主要的危害是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C不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D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这影响显然是多方面的,也是双重的新航路既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同时又是殖民掠夺之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文明交流日益频繁;海外商品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同时,西方国家逐步建立起世界范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开
57、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典型例题1】(2009年江苏历史卷)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完全是一回事这在经济学上是一个科学性理论性很强的问题,至今还存在种种争论。就最基本的来说,商品经济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出现了,而市场经济则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它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
58、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国家曾经组织垄断性商业公司向外扩张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具有双重历史作用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它也使技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社会化了。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提供条件,使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
59、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托拉斯等高级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日益增多的最大限度的利润。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国内市场也相对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
60、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完全形成。【典型例题2】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是一回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见上一词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
61、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具有双重作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向中国销售工业品,同时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外商企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在瓦解中国自然经济的过程中,客观上也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19世纪晚期
62、,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其作用同样是双重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这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拥有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同时又享有不平等条约所授予的侵略特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难以与之竞争,外国资本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典型例题1】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什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国内市场狭窄 B.封建势力阻
63、挠破坏C.技术力量薄弱 D.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有三种成分或类型分别为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出现最早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一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人教版教材对此的表述是倾向于官僚资本产生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们压迫、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确理解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公有的
64、社会主义制度,农民通过一定的政策获得的是土地和相关生产资料(水塘、森林等)的使用和经营权,而不是所有权。)2.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合理性: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是与农业的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具有客观的必然性。世界各国农业发展史都表明,农业家庭经营不仅能与自然经济的小生产相适应,而且不排斥技术进步和社会化大生产,可以同农业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推进协调一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农业生产力很高的条件下,农业的大部分仍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和目标不是一回事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典型例题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
65、力 B适应国际竞争需要 C提高社会生产能力 D改善社会投资环境正确全面认识市场经济的优点特点和弊端 与计划经济比较最大区别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通过行政手段,而市场经济通过市场调节。市场经济主要优点:具有开放性、竞争性、不断的扩张性;缺点: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主要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因此对市场经济需要适宜的调控和管理。【典型例题2】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其手段不包括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法律手段 D长官意志我国为什么要把坚持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在孤立的状态下长久保持先进,闭塞必然落后,封建社会后期中国的落后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国家或者民
66、族要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博采众长;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弥补不足加快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和弥补的程度不断提高,竞争也空前激烈,只有顺应世界潮流,加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才能抓住机遇,赢得挑战。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航空事业的开端与民航的开始是两回事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全面认识互联网的作用影响 积极方面(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
67、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负面影响(1)转移了青少年的兴奋点,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2)同时,长时间坐在计算机旁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视力,也影响孩子们身体的正常生长。(3)此外,具有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不健康的网站非但不能给孩子带来好的精神食粮和休闲娱乐,相反却大大有害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4)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上网成瘾,心理出现问题.(5)网络犯罪活动日益增加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何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自我调整、创新与发展,这表现在:(1)新的经济理论:由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转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 (2)新的思
68、路措施: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3)新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时给无政府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加入一定的计划性,这特别突出地反映在国家工业复兴法中。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自由资本主义与自由放任政策: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
69、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放任”政策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政策。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面对19291933年的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他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但胡佛还是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
70、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这表明自由资本主义的理论已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需要新的理论和政策。国家干预经济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将政府干预与市场作用相结合到20世纪
71、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典型例题1】(2009年上海文综卷)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年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有双重目的(1)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以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2)通过高度严格的纪律组织起高效率的劳动大
72、军,由此加快生产力发展,向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过渡。就其第一个目的来说,有必要性与特定的合理性;但是第二个目的则应该完全否定,这是企图越过商品经济这个社会发展阶段,超越性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因此,注定是要失败的。【典型例题1】(2006上海历史卷第16题)列宁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思想体现在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实现农业集体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或发挥价值规律作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在以
73、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历史地、辨证地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年代末年代初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中,斯大林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有其历史的必要性。当时苏联面临的国际形势十分险恶。这个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始终把消灭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根本的战略任务,因而形势依然极为严峻。尤其是年希特勒上台以后,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其进攻矛头显然是指向苏联的。因此斯大林曾明确指出:“我们不能知道帝国主义者究竟会在哪一天进攻苏联,打断我国的建设。他们随时都可以利用我国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来进攻我们,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党不得不鞭策国家前进,以免错过时机,而能尽量
74、利用喘息时机,赶快在苏联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即苏联富强的基础。党不可能等待和应付,它应当实行最高速度的政策。”(列宁主义问题,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另一方面,苏联从沙俄继承下来的经济遗产十分落后。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迅速地为社会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改造和技术改造。这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斯大林认为:“苏维埃政权不能长久地建立在落后的工业的基础上,只有不仅不逊于而且过一个时候能够超过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的现代大工业才能成为苏维埃政权的真正的和可靠的基础。”(同上第页)为了消除资本主义在苏联恢复的危险(斯大林把它称之为“一切可能有的危险中最现实的危
75、险”),同时也为了使苏联人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斯大林谈到“如果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在贫困的基础上建成这是对社会主义的讽刺”),斯大林强调苏联必须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应当说,这样的战略思想是正确的。【典型例题2】(2005年广东历史卷21题)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要区别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具体的、局部的制度与机制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和弊病是在具体的体制、运
76、行机制这一层次上产生的,因而需要根本改革的是经济体制,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而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本身。决不能因为这一层次存在问题就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盘否定整个“斯大林模式”。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了苏联的实践,他在年的一次讲话中就说过:“任何一个民族,不可能不犯错误,何况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又那么长久,不发生错误是不可能的。苏联发生的错误,像斯大林的错误,它的位置是什么呢?是部分性质的,暂时性质的是可以纠正的。苏联那个主流,那个主要方面,那个大多数,是正确的。”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
77、币基金组织都是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但一般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货币制度,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因其稳定国际金融体系的特殊任务,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致力于战后欧洲复兴的世界银行则是欧洲国家与美国之间相妥协的产物,即美国帮助欧洲国家复兴,欧洲国家接受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此外还要注意,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制度,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因而,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存在,并且世界银行的宗旨已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功能辨析:二者都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
78、金融机构,其主要职能都是提供金融援助,但援助的任务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帮助受援国稳定汇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则主要是提供某些方面金融支持,帮助受援国发展经济。【典型例题1】下列是一组国际组织的标志。其中主要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是A B C Dpage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国家化、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需要加强合作的结果,也是世界经济竞争激烈的表现。换言之,经济区域集团化正是以区域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同时又促进经济全球化。因此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典
79、型例题2】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是因为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C.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D.各国政治经济利益趋于一致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材只讲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这有片面性。当然,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
80、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典型例题3】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应当采取的正确应对战略与方针是把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联系放在首位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政治安全意识,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A B C D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仁”的思想内涵基本含义是“爱人”,重视人的价值。仁是一种伦理道德,比如与人相处按仁的精神就应该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仁又是一种政治主张,作为统治者,以仁的精神行事,应当“
81、以德治民”;仁的精神运用于教育,就是“有教无类”。孔子心中仁的理想境界就是基本恢复周礼,“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不过,孔子的仁是有差别的,有亲疏尊卑的差别,这与孔子坚持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是一致的。【典型例题1】(2009广东理科基础,6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孔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不同古代儒家所主张的以民为本,其内涵是指资本,即统治者赖以维护其统治的资本;而现代的“民本”则是指以人为根本,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中国古代民主一词与近代现代民主完全相反中国古代也有“民主”一词,但其含义与近代、现代
82、相反。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真正的民主。这里的民主是指的民之主宰。【典型例题2】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民本”与“农本”思想民本是指以民为本;农本则是指以农业为国家经济的根本。春秋时期的老子在政治上
83、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统治人民;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是“农本”思想的体现。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地缓慢发展。旧的封建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经济因素产生,首先反映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他们对传统的封建纲常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他们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他们反专制、倡导民主。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成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中
84、的新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典型例题3】观察右图,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对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关系以及思想主张的异同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但他在关注人的问题上与智者学派有共同之处。区别在: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
85、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其思想是对智者学派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典型例题1】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表明他A从根本上否定了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B开始主张以“人”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C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D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启蒙运动的核心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1)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继承和发展。“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核心是理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强调人性相比,是一个重大进
86、步和发展。(2)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既指向基督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核心主张是反封建制度,集中批判的内容是封建的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东西方封建社会共同点是都实行专制、等级制度、给少数人以特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推行愚民政策(西方用宗教、东方的中国用儒家思想),启蒙思想家在对封建统治的批判中提出了与之截然对立的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主张。【典型例题2】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A、批判神权统治B提倡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D构建理性王国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87、(1)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一下子就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地位。(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推崇人性。(3)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其核心价值观是理性。【典型例题3】15世纪中期,某西亚商人到意大利经商,他发现当地人热衷于 讨论 A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B教会与上帝
88、的关系 C人性与神性的关系 D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典型例题4】“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多么一件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思维着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惟一尺度”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都没有否定和放弃基督教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基督教的态度:二者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压制人性,搜刮人民,教权高于世俗权利等宗教思想,并不是彻底否定基督教。文艺复兴借用宗教题材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揭示人性和肯定人的价值,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宗教改
89、革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只是宗教的烦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并不是从根本上完全否定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而是要把原来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教会改造为资产阶级的精神工具。【典型例题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架【典型例题6】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
90、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主要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学严格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主要表现为把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的经验积累、整理;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传统科技重综合,近代科技重分析。传统科技善于全面观察现象,直接从这些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则是很薄弱的;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近代弗兰西斯培根将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
91、传统科技重实用,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缺乏能用逻辑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近代科技属于理论科学,大都属于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唐朝诗歌的繁荣与传奇小说、词、戏曲出现的原因不完全相同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以及科举制发展等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而唐代以后传奇小说、词、戏曲的繁荣除了政治经济条件,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外,更主要的是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唐代诗歌主要是文人文学,不属于通俗文学,故跟市民阶层的扩大无关。【典型例题1】下列文学体裁的繁盛,与商品经济
92、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密切相关的是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A B C D明清小说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如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属于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属于神魔小说、儒林外史属于写实性的讽刺小说、金瓶梅属于世情小说、红楼梦属于现实小说、聊斋志异属于志怪传奇类小说等。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达尔文的进化论不适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达尔文提出的生物物种演变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对在面临外国侵略,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民族和国家
93、情况下,从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规律出发,强调团结起来反抗侵略者,就必然成为激励当时弱小国家和民族奋发图强的理论武器。但是,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用进化论说明社会历史现象,必然会否定阶级斗争,否定社会的根本质变,从而为近代西方殖民者美化侵略,现代推行强权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西方一度流行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思想认为达尔文主义,特别是它的核心概念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认为它在人类的进化、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思想常被利用来强调人种差别和阶级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战争不可避免等。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的哲学基础。【典型例题1】下列对达尔文进化论
94、观点的阐述正确的是 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穷人是命运悲惨的弱者,富人则是被上帝选择的强者 直接为西方殖民者殖民侵略提供了理论依据A B C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完全否定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继承牛顿力学体系的基础上,否定了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并没有完全否定牛顿力学体系,而是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牛顿力学只是相对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既否定又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典型例题2】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A否定了经典
95、力学体系B打破了绝对时空观C. 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D.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量子论与相对论两大科学理论的适用范围不一样量子理论是20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许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它的原理既适合微观世界,也适合宏观世界。【典型例题3】某物理学理论使人类的认识深入到微观世界,从此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物理学理论是A.经典力学理论 B.量子理论的提出
96、C.光电效应理论 D.相对论的提出【典型例题4】(2009广东历史卷,21)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A日心说 B相对论 C量子假说 D万有引力定律两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体现的不同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主要是由技术工人和技师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并未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完全以科技为基础,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出现了一系列发明创造,如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因而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具有不同的特点。【典型例题5】科技史专家认为,以前的发明
97、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展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D蒸汽机 飞机 手机 磁悬浮列车A B C D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康有为尊孔和新文化运动中批孔的本质目的基本相同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
98、上、道德上的障碍。但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本质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典型例题1】(2009浙江文综卷第18题)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宣传西学的侧重点或特点不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机,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但在方式、具体措施上不同,特别是在宣传西学方面各有其特点。(1)维新派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学说(民权
99、、平等思想)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主张君主立宪,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宣传优胜劣汰,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学习西学。(2)革命派的特点: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把学习西方从书本上变为革命行动,结合中国国情,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用于指导革命。(3)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但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看法;五四运动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典型例题2】(2009广东历史卷第6题)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100、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典型例题3】(2009广东历史卷第8题)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 实业救国论 D. 民主和科学思想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典型例题1
101、】孙中山与时俱进,20世纪20年代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下列各项中,符合新三民主义精神的是A.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C.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核定地价,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新民主主义论与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题与核心内容不同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
102、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典型例题2】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体现这种“成熟”的理论成果是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中国三代领导集体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化理论成果的侧重点毛泽东思想主要是解决中国民主革命走什么道路,如何实现民族独立的问题,当然毛泽东后半生也开始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严重失误;邓小
103、平是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的方面,克服和纠正了其错误。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邓小平理论解决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主要是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党,如何建设政党问题。)三大理论成果都是围绕着如何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问题。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文革结束到中共“十二大”前。文革结束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邓小平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104、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引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转折。(2)初步形成: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1982年的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3)成熟并形成体系:南方谈话中国十四大。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等做了深刻的阐述。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05、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4)发展:1997年十五大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关于“两弹一星”内容: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为什么要打破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安全,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注意领会教材中邓小平对此的论述。)【典型例题1】(2009山东基本能力,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
106、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两弹一星” 青藏铁路 大庆油田 三峡水利工程 A B. C. D.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都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不满(1)浪漫主义文学通过塑造理想化的完美人物或情景来反衬资本主义现实的黑暗、不公、对人的压迫和摧残,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弊端。浪漫主义对生活的表现受主观感情的支配,所以浪漫主义塑造的艺术形象往往不同于生活形象。(2)现实主义文学则是主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和批判干预生活,推动社会改造和进步,因此现实主义又往往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3)无论是浪漫主义文学还是现
107、实主义文学,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作了批判,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这一时代主题。【典型例题1】“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母亲【典型例题2】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是A对现实的不满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B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的追求C对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赞扬D对封建统治阶级黑暗统治的强烈谴责社会环境对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任何的文学艺术说到底,
108、都是“人学”,一方面,反映了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眼光,另一方面,则是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1)文学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文学艺术的发展会受到所处时代环境的推动或制约。(2)一定的文学艺术总是与其所处的时代相适应,只有这样才会引起社会共鸣,才会具有生命力。(3)近代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被深深的打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工业革命的烙印。(4)近代亚非拉美的文学则反映了那里的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压迫、反对封建统治,追求民主解放和自由思想与情感。卢米埃尔兄弟和格里菲斯对电影的不同贡献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作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
109、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改进了电影拍摄技术和电影制作技术,引入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影,故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可以说卢米埃尔兄弟主要是发明了电影技术;而格里菲斯则主要是创立了电影的基本艺术手法。高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必然性 1梭伦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在雅典,一方面,由于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了长老会议,使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形同虚设,再加上贵族对平民的经济盘剥,使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日趋尖锐。另一方面,随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他们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
110、不满,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力的斗争。改革成为雅典“海岸派”与“山地派”的共同要求。2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尖锐的社会矛盾,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动荡,这严重的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平息矛盾,结束动荡,这就需要进行深刻的社会改革。3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由于雅典的社会动荡,使经济发展缓慢,雅典附近的梅加腊等城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超过了雅典,梅加腊甚至占领了雅典的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沉重地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通过改革,尽快平息雅典的社会动荡,加快雅典的经济发展,成为雅典的有识之士特别是工商业奴隶主的强烈要求。如何理解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
111、政治奠定基础?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上的重要里程碑,为雅典城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梭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方面的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威胁中解放出来,开始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民主政治必备的公民群体。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使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且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改组国家权力机构的措施,打破了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大大促进雅典经济的繁荣。工商业
112、奴隶主和平民经济实力的增强,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page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发生与成功的原因发生原因: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就为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这是变法发生的阶级力量;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成功原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13、的正确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吸取了前面变法的经验教训,推行深刻而全面的改革,从而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成效。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强盛起来,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走上了日益强大的道路。然而商鞅变法却严重触犯了秦国宗室和旧贵族的势力,于是在秦孝公去世后不久,商鞅便被车裂而死,其家人也遭到了连坐。然而,商鞅虽然被杀害了,他的新法却在秦国继续推行,为秦国最终兼并六国和统一奠定了基础。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拓跋硅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
114、,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所以说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为什么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必然会逐渐汉化?(1)落后民族在军事上征服先进民族,政治上统治先进民族不等于文化上比先进民族先进。在文化上,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反过来征服,而且是采用被征服的先进民族的那套政治制度来统治国家。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原因,汉族在经济文化发展和人口数量上都居于领先地位,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学习
115、其先进文化。(2)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落后民族在先进经济地区建立政权,进行统治,终归要适应比较发展的经济基础,从而引起本身的改造,为被统治阶级所同化。少数民族的汉化,从根本上说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过程,汉化就其本质来讲就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孝文帝改革存在失误主要在两个方面:(1)全面汉化,向汉族学习不加选择,对汉族落后甚至腐朽的东西(如门阀制度)也照搬过来;(2)对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传统全部抛弃,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的积极的东西,如尚武精神等。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可从背景、内容等方面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以便进一步理解北宋中期改革的目的和改革的
116、重大成就。庆历新政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统治积贫、积弱危机所进行的较全面的改革:通过理财方面的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实现富国愿望,以解决积贫问题;通过军事方面的措施,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内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对外可抵御辽、西夏的进攻,还可节省军费开支,实现强国愿望,解决积弱问题;而教育方面的措施,则是要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使变法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这样,北宋统治者试图通过较全面的改革,挽救统治危机,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步性表现在:性质上为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地位上实现封建生产
117、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作用上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有劳动力的来源,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局限性表现在:“二一九法令”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舍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体现改革的不彻底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呈现出掠夺性;改革后农民土地不仅贫瘠、耕作不便、数量上也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有很大的欺骗性。第八单元 明治维新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1)幕府统治危机严格的等级制度虽
118、然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德川幕府把全国所有人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士”为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及“贱民”为被统治阶层,“农”的人数最多,为各种杂役、劳役的主要承担者,工商业者在当时受到统治者歧视,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同时也激化社会矛盾。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允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允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用于远洋航行的船只。资本
119、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19世纪初,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使日本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如导致商人、新兴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地位上升,武士阶层分化,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主为解决经济拮据,变本加厉地剥削农民,大幅度提高地租,增加各种捐税,农民无法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19世纪中叶,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和法规的束缚,去做教师、医生或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有的甚至投身为商人家中的养子,武士的特权和利益受到挑战,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
120、统治的思想。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日本国门被打开,民族危机出现并加深。1853年“黑船事件”后,日本同美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随后,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同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被迫开埠通商,列强同时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最终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并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从而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2)幕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西方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开国后,西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由于日本国内金银比价与国际市场比价差距悬殊,列强利用日本黄金价格大大低
121、于国际牌价,大量套购,攫取暴利、致使日本大量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米、盐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暴涨。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一方面,外国工业品倾销,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工人失业,同时由于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洋货大量输入、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农民起义次数剧增。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这
122、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康有为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新学伪经考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主张应予抛弃,这就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法制造舆论。孔子改制考称儒家尊奉的“六经”均为孔子假托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行所作,将孔子塑造成为托古改制的社会改革家,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依据,也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扰和压力。总之,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
123、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不同结果的原因戊戌变法仅是昙花一现,而明治维新则具有里程碑意义。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有:(1)二者所处的时代及所遇的外部阻力不同。明治维新时,资本主义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并且当时西方各大国皆忙于自己的事务,对日没有一致的政策,给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而戊戌变法时,资本主义已处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再加当时西方列强已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所以招致列强的干涉。(2)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日本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而且不断扩大,他们随着
124、经济力量的增长,迫切需要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戊戌变法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仅得到初步发展,力量薄弱。(3)群众基础和改革的推动力量不同。明治维新前,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接连不断,幕府统治已摇摇欲坠,以中、小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也展开了积极的倒幕活动。而戊戌变法前,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宣传变法的仅仅是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在脱离群众的情况下进行变革,必定失败。(4)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弱不同。在幕藩体制下,大名还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到幕末时,大名、将军因财政状况恶化而由封建社会的支柱转变为反幕府的力量。而中
125、国的封建制存在时间长,力量强大,慈禧太后在辛酉政变后牢牢控制内政外交,所以,戊戌变法时面临的是一个强大的对手。(5)改革的进程不同。明治维新是在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建立新的政权后发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新政策能得到贯彻执行。而实行戊戌变法者不仅手中无实权,无兵权、无财权而且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选修4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历史上出现“盛世”的原因历史上出现盛世局面,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调整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2)前代农民战争的打击,使统治者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压迫,调整统治政策,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3)国家统
126、一、社会的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4)统治者勤政廉政,善于用人,政策有连续性。(5)民族关系比较融洽或者矛盾缓和,(6)对外交流频繁。(7)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8)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康熙的主要缺点和过失1推崇儒学中的理学,同时实行野蛮而专横的“文字狱”,禁锢人们的思想2强化封建专制,使其弊端达于顶点3强化重农抑商政策和推行海禁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中国的影响思想文化方面:孔子整理和修订的“五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它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以仁、礼、道义为
127、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政治方面: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以后的历代君王无不尊崇孔子,运用孔子的思想治理国家。教育方面: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他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
128、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论语被翻译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质拿破仑的政治生涯是同对外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从1799年上台到1815年间,历经七次反法同盟的战争。他战争的性质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战争中,法军每到一处,都进行一些资产阶级改革,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加速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变革,带有正义性;后期的战争带有资产阶级的侵略和争霸性质,因为在帝国成立后,除英国外,法国在欧洲大陆上已没有对手,拿破仑的扩张欲望迅增,希望通过战争独霸欧洲,并夺取英国的东方殖民地。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政治
129、思想的内容 甘地政治思想的内容的核心是使印度实行“斯瓦拉吉”(自治),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印度先取得自治领导地位,进而脱离英国完全独立;二是独立后各地政治组织的分治。他认为“印度不要布尔什维主义”,实现印度自治的斗争策略是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和不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不合作运动来动员印度各阶层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迫使英国对印度资产阶级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防范人民以暴力推翻现行的社会制度。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揭示了资本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在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正确道路,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