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2.72MB ,
资源ID:167465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746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4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4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

1、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地球公转特征和四季、五带。如2013年江苏地理卷第2题,2009年福建卷第1012题。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如2013年山东文综卷第6题,2013年四川文综卷第10题,2013年海南地理卷第16题,2012年山东文综卷第6题。2012年天津文综卷第7题,2012年全国文综卷第67题等。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如2013年福建文综卷第1112题,2012年浙江文综卷第11题,2011年安徽文综卷第2930题。2010年江苏地理卷第4题。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结合晨昏线示意图,判断太

2、阳直射点的位置(季节),然后考查地球的运动特征及不同区域的地理现象。2.结合题干材料中的太阳直射点或月份信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3.结合日常生活现象,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4.结合图表中数据信息,推算昼夜长短和不同地点纬度的比较等。一、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个恒星年。4轨道与速度点睛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

3、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和五带。点睛春分日和秋分日的区别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1)一般状况(以北半球为例)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2)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节气图示昼夜的主要特点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4、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二分日赤道3.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既有时间的变化,也有空间的分异。(2)(3)五带的划分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及范围在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规律见下

5、图:2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五带范围、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的范围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5个温度带。如下图所示: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1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提示: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2黄赤交角变为0,对气候和四季五带有什么影响?提示: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和季风气候。地球上将不会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

6、会出现五带。温馨提示:该探究点为后面的命题预测做铺垫,建议重点讲解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面是垂直的。(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3)地轴与黄道面成6634交角,(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1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五带的影响读图,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解析:选A。当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时,黄赤交角减小到了20,太阳只能直射在南、北纬20之间,福州冬至日时的太阳高度比现在大,冬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相应增加,均温将升高。昼

7、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主要抓住四看:1昼夜长短分布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该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地方时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

8、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4日出日落方位看昼长(或季节)(1)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2)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利用地球公转示意图掌握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1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

9、某一点(如北纬40),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变化过程中,日出方位如何变化?提示:从东南方向向正东方向变化,东偏南的角度越来越小;然后从正东方向向东北方向变化,东偏北的角度越来越大;秋分日前后相同的时间,偏角相同。2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某一点(如北纬40),某一天(如夏至日)太阳方位有何变化?提示:东北(日出)东(6时)东南南(12时)西南西(18时)西南(日落)。12时前后相同的时刻,与正南方向的偏角相同。3某地(如北纬40)在二分日前后相同的日期昼夜长短状况如何?二至日前后相同的日期昼夜长短状况如何?提示:二分日前后相同的日期昼夜长短相反,昼长等于另一日期的夜长;二至日前后相同的日期,昼夜状况相同

10、。2日出、日落方位判断与昼夜长短计算下图是局部经纬网图。M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当日甲、乙两地昼长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地昼长较长 D乙地昼长较长C甲地昼长6小时 D乙地昼长18小时(2)这一天()A北京日出东北B济南白昼渐长C广州正午日影渐长D曾母暗沙正午日影朝北解析:(1)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所以其昼长相等;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可以判断在75N纬线圈上,甲、乙之间的劣弧为昼弧,结合图中甲、乙所在经度可以判断该日75N纬线圈上昼弧所跨经度为90,由此可以判断该纬线圈上当日的昼长为6小时,即甲、乙两地当日昼长都是6

11、小时。(2)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该季节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全球各地(不包括极昼区和极夜区)都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只能判断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不能判断其移动方向;曾母暗沙位于4N左右,而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正午时其日影朝北。答案:(1)C(2)D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 4月21日返回到基地。科考队出发日基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基地时,基地昼长约为()A10小时 B11小时C13小时 D14小时解析:选C。本次考察历时两个月,4月21日返回,即可推知2月21日出发,2月21日和4月21日正好关于春分日(3月21

12、日)对称,2月21日的昼长和4月21日的夜长相等,为11小时,所以4月21日的昼长为13小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

13、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赤道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小值(夏至、冬至)递变规律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热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增大,从2326增大到4652;温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均为4652;寒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极圈向极点逐渐减小,从4652减小到2326。(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

14、最大差值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

15、)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如下图)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h90(如下图)。1运用直观图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2运用直观图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差()法则:求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法则3运用规律来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

16、相等。(2)近大远小规律: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1某地(如北纬40)朝南的房屋,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正午室内采光面积有何变化?提示:正午室内采光面积逐渐减少,夏至日达到最小,然后逐渐增大。2如何根据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分析数据推断不同地点的纬度?提示:(1)如果出现太阳高度为90的现象,说明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如果在二至日前后出现90,说明距离回归线较近;如果在二分日前后出现90,说明离赤道较近;90出现在春分日后,说明位于北半球,90出现在秋分日后,说明位于南半球。(2)如果出现太阳高度为0的现象,说明位

17、于极圈以内的高纬度地区。时间越长,纬度越高,半年时间的位于极点。(3)如果没有出现90和0,说明位于回归线和极圈之间。如果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12月22日),说明位于北半球,否则位于南半球。同一时间,太阳高度越小,纬度越高。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2014中原名校第一次联考)下表示意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次数。读表完成(1)(2)题。正午太阳高度4652865290一年内出现的次数1次3次2次(1)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时()A北京当天昼长为12小时B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C黄河流域进入汛期D巴西高原草原一片葱绿(2)若该地春分日的日出时刻为北京

18、时间720,则该地()A濒临墨西哥湾B热带季雨林分布广泛C为热带草原气候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解析:(1) 该地有两次直射,说明其位于热带;1次正午太阳高度4652和3次正午太阳高度8652可推知该地为20N。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时,太阳直射赤道,位于春分或秋分,全球昼夜平分,但无法判别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黄河流域进入汛期和巴西高原草原一片葱绿均为当地的夏季。(2)春分日地方时6点日出时,北京时间为720,可知该地经度120E15(720600)100E。该地位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答案:(1)A(2)B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2014云南检测)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

19、有日午间到”,午间及正午,据图回答(1)(2)题。(1)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A BC D(2)关于图中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年一样B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达到全年最小C正午比上午大D春、秋分日各地一样解析:第(1)题,由于房屋的地理位置不确定,因此其门的朝向有正南、正北两种可能。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正午屋内地面获得的光照面积越小。答案:(1)D(2)B局部光照图和抽象光照图的判读图表特征局部光照图实质上是半球光照图或全球光照图的一部分,有的为半球或全球光照图的1/2、1/4,甚至1/12。抽象光照图一般给出简单的晨昏线和纬线。有的时候无图考图,

20、需要把文字转换成图形。常见典图如下:1局部图2抽象图(图4中n为晨昏线,m为纬线,图5中斜线为晨昏线)3无图考图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信息获取从图1中可以看出极地附近出现极夜现象;从图2中可以看出越往北白昼越长;从图3中可以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从图4中可以看出晨昏线与纬线相交,且切点在纬线的北侧,故该地区位于北半球;从图5中可以看出,此时晨昏线与经线相交,不是二分日。从文字材料中可以看出,晨昏线上有一点为12时,即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为0,说明该点为极夜现象。判读方法该类图判读关键是树立“全局”观

21、念,即把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需要获取光照图的隐含信息,按照图中信息,转换成常规图。获取的隐含信息一般包括:1获取南北半球信息主要是局部俯视图。根据图中的自转方向确定南北半球。如图1中如果逆时针旋转,则为北半球;顺时针旋转则为南半球。2获取晨昏线信息一般先推断出晨昏线上点的时间,然后确定属于晨线还是昏线。如图5中,如果甲的时间在6时前后,则为晨线;如果时间在18时前后,则为昏线。3获取昼夜长短信息一般根据晨昏线的倾斜方向判断。如图2中根据晨昏线倾斜方向可以判断出北半球昼长夜短。4获取极昼极夜范围信息一般根据晨昏线的弯曲判断切点所在的半球。向北凸起,切点在北半球;向南凸起,切点在南半球。然后根据相

22、切的纬度判断极昼夜范围。相切纬线及其高纬度地区出现极昼夜现象。如图4中切点在北半球,所在纬线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5获取直射点信息一般找出图中的12点或0点。12点所在的经线为直射的经线;0点所在的经线相对的经线为直射经线。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互余的纬线为直射的纬线。根据获取的以上信息,转换成常规图,标注出直射点,画出晨昏线及其昼夜以及相切的纬线,然后再进行判断。如图4和无图考图可以转化成下列常规图。典题例证(2012高考海南卷)下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1)(2)题。(1)图中甲地时间为()A5日5时20分 D6日6时20分C

23、6日5时20分 D5日6时20分(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A悉尼 B上海C雅加达 D莫斯科获取解读信息1从设问中获取信息第(1)问,要想求出甲地的时间,必须明确甲地的时区和另一地的区时。第(2)问,要想判断出下列城市中白昼的长短,必须明确图中斜线是晨线还是昏线,并且要明确四城市所在的南北半球和纬度高低。2从题干中获取信息从题干中的“甲地经度为15E”可知甲地位于东一区;从“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可计算出“甲地区时应为6日6时20分”;根据“甲地区时为6日6时20分”可知图中斜线为“晨线”。3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B(2)D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1当地球公转

24、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A吃月饼,共庆团圆 D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解析:依据太阳直射的半球可判断,A为北半球夏至日,C为北半球冬至日,B为北半球秋分日,D为北半球春分日。 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时,为3月21日到6月22日,“荡秋千,踏青插柳”为端午节,符合题意。 当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变长,夜变短。答案:1.B2.B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25、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地理事物的数据中,与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相同的是()寒带的纬度范围晨昏线与纬线相切时,相切纬线的最低度数晨昏线与经线圈之间的最大夹角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范围A BC D4假如地轴与黄道平面相交的角度为90,那么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相等B沿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向现象C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D地球上自转线速度相等解析:第3题,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寒带的范围是南北极圈到极点,纬度范围是2326。晨昏线与纬线相切时,最低纬度为6634。晨昏线与经线圈之间的最大夹角为2326。太

26、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4652。由此判断和项正确,选B项。第4题,若地轴与黄道平面相交的角度为90,则太阳直射点永远在赤道上,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C项正确。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全球各纬度得到的太阳热量不会相等;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除赤道上外仍然有偏转,地球上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答案:3.B4.C(2014济南调研)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56题。5当地球运行至图中b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6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 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 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

27、慢解析:第5题,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是7月初,远日点是1月初。b点向东接近远日点,节气应为夏至日,故选B项。第6题,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最慢,A项正确,C项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与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无关,B、D错误。答案:5.B6.A7下图为不同地点昼长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C两地的地理纬度是:A _;C_。(2)由图可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3)上海(121.5E,31.5N)东方明珠塔的影长一天中最短的时刻是_(北京时间)。(4)若要在A、B、C三地建一卫星发射中心,从节省燃料考虑,宜选 _地,理由主要是_。(5)C、D两地自转

28、角速度分别是_、_。解析:(1)A地全年昼夜等长,应位于赤道;C地冬至日昼长达24小时,夏至日夜长达24小时,应位于南极圈。(2)先根据昼夜长短情况判断四个地点的大致纬度,再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与纬度的对应关系。(3)正午时,影长为一天中最短,将121.5E正午的地方时刻(12点)换算成北京时间即可。(4)地球上自转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余皆为每小时15。答案:(1)06634S(2)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3)11时54分(4)A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的能源较少(5)15/小时0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下图,完成12题。1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

29、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A20B2326C30 D66342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P、Q分别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和冬至日,L和S代表的是黄赤交角。第2题,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但开始向南移动。答案:1.B2.C(2014山东潍坊月考)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下图为日地距平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读图完成34题。3日地距平比由m变至n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30、A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C巴西高原由旱季过渡到雨季D海口昼长先变长后变短4当日地距平比为m时,杭州(约30N)正午太阳高度最可能是()A83.5 B70C40 D36.5解析:第3题,从日地距平比的公式可知,其为正值时,日地距离大于平均值,最大时为远日点,由此可知日地距平比由m变至n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远日点到近日点,而直射南回归线的时间是12月22日,直射近日点时间是1月初,7月初为远日点;故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再向北;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巴西高原的季节由冬季到夏季,草原气候出现由旱季到雨季;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夜最长,海口的昼长先变短再变长;因此C项正确

31、。第4题,日地距平比为m时地球位于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杭州(约30N)正午太阳高度接近A选项。答案:3.C4.A(2014黄山市一模)北京时间2012年9月22日22时49分迎来了116年来最早的秋分节气。据此回答56题。5这次秋分时,直射点经纬度为()A0,4215W B2326N,4215EC0,7745W D2326S,7745E6该日某地地方时为11时,其太阳高度为75,则该地经纬度为()A15N,5715W B0,9245WC15S,9245W D0,5715W解析:第5题,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0);秋分时北京时间(120E)为22日22时49分,直射点地

32、方时为12时,所以直射点经度位于120E以西15(22时49分12时)。第6题,由上题知12时(直射点)经度为4215W,该地地方时为11时,则该地在4215W以西相隔15,即5715W;该地太阳高度为75,则位于太阳直射点以11015为半径的圆上,和5715W交于赤道。(如图)答案:5.A6.D(2012高考福建卷)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读图完成79题。7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8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

33、地大致位于()A66N,110E B67N,110EC66N,130E D67N,130E9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下图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7题,根据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 km可知MN两地相差23,故M地纬度是67N;AM为昏线可以判断67N及其以北是极夜,为北半球冬季。A项出现在北半球秋季,B项出现在北半球春季,C项出现在南半球冬季即北半球夏季,D项出现在北半球冬季。第8题,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 km知M点纬度为902553/11167;日影最短为地方时1200,根据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知M地时间与北京时间(120

34、E地方时)相差40分钟,可知经度相差10,北京时间较早,故位于M地东边,因此M地经度为110E。第9题,由材料知M地纬度为67N;夏至日0时物影朝南,故A项错误;5月1日日出东北,物影朝向西南,故B项错误;10月1日正午该地物影朝向正北,C项错误;秋分日地方时12时北半球物影朝正北。答案:7.D8.B9.D(2014南京二模)下图为半球示意图,a为晨线,读图回答1011题。10此日,我国的节气是()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11图中表示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的箭头,正确的是()A BC D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a为晨线,则北极圈及其以北

35、地区发生极夜,应为冬至日,故D项正确。第11题,由图可知,a为晨线,则180经线为12时所在经线,太阳位于地球左侧,而地球绕日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此时向北运动,即方向。故D项正确。答案:10.D11.D二、综合题(共56分)12(24分)(2014呼和浩特考试)已知下图中AOB6634,请回答以下问题。(1)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是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6分)(2)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6分)(3)此时北京时间是_。(6分)(4)图中AON一年中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其可以达到的最大角度是_。(6分)解析:(1)图中AOB6634结合图可知太阳直射2326S,此时全球正午

36、太阳高度由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2)从图中可知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6634S及其以南的地区。(3)从图中可知,O点为150E,地方时为18时。答案:(1)2326S自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2)6634S至南极点之间的地区(3)16时(4)232613(32分)(2014浙江重点中学月考)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了如下测定当地经纬度的活动。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学习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安装方式:如图,A为量角器直线边投射的日影,ABPA。测量日期:2013年12月22日。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测量结

37、果:在手表显示12时58分时角最小,为5256。(1)判断当地的地理坐标。(8分)(2)分析当地该日的日出方向和太阳直射地的日出方向。(8分)(3)该地最接近于长沙、重庆、武汉、西安四城市中的哪一个?(8分)(4)分析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8分)解析:第(1)题,角最小说明该地正值12时,结合北京时间为12时58分,可求出该地经度为10530E,根据5256可求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704,结合12月22日直射2326S,可求出该地纬度为2930N。第(2)题,12月22日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均为东南日出。第(3)题,根据四城市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与重庆最接近。第(4)题,12

38、月22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答案:(1)10530E,2930N。(2)东南。东南。(3)重庆。(4)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3高考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该日()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解析:选B。丙地位于20N,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说明此时太阳直射20N,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甲、乙两

39、地同位于北半球且甲地纬度高于乙地,因此甲地白昼长于乙地,可推断出甲地日出早于乙地,日落晚于乙地,故排除A项,B项正确;甲、乙两地分处丙地南北两侧,纬度均相差1,当太阳直射丙地时,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都是89,故C、D两项错误。(2014郑州二模)读某日四地昼弧长短状况示意图,回答23题。2图中四地,纬度值相等的是()A BC D3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地()A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解析:第2题,依据同一纬度值的南北半球两地,昼长相加等于24小时,则两地昼弧长度相加为360,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两

40、地纬度值相等。第3题,图中显示地该日昼长达18小时,一定位于回归线与极点之间,则正午太阳高度在当地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图中地该日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两地位于同一半球;同一半球的两地昼长最大值都是当地夏至日,故A项正确。答案:2.A3.A下图为根据卫星相对于地球同一位置在t1和t2时间拍摄的遥感图片所绘制的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卫星运行到t1时间时,北京时间是()A前一日2200 B当日2100C当日2200 D后一日22005t1t2时间段,地球大致运行到公转轨道的()A BC D解析:第4题,t1时间30W为正午,所以北京时间1200(28)当日2200。第5题,t1t2时间段,北

41、极附近出现极夜且范围在扩大,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应位于公转轨道的冬至日前。答案:4.C5.C下图为同一经线上三地6月22日一天中相同高度旗杆(杆长为2 m)影子朝向和长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此图中,三地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A BC D7地日出时间为一年中最早的季节时()A北极进入最佳考察时期B直布罗陀海峡盛行西风C潘帕斯草原草木枯黄D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解析:第6题,6月22日,地正午杆影朝南、影长为杆长的2倍,说明位于40S附近。地正午杆影朝北,说明位于2326N以北;地影长更长,纬度更高。6月22日,昼长大致由南向北增加。第7题, 地日出时间一年中最早的季节为昼长最长

42、的南半球夏季,直布罗陀海峡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盛行西风,潘帕斯草原草木繁荣;北极最佳考察时期和江淮地区伏旱天气在北半球夏季。答案:6.C7.B(2013高考福建卷)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89题。8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9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 BC D解析:正确理解

43、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8题,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也就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福建位于北半球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此时太阳直射南纬2326,北半球为冬季,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第9题,济南的纬度高于福建,冬季和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始终小于福建,冬季遮阳板收起,无论高低长短都不影响采光,夏季为了增加遮阳效果,只能延长遮阳板或者降低遮阳板的高度,如右上图所示。答案:8.D9.A(2012高考安徽卷)下图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1011

44、题。 10.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A BC D11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A5月1日 B6月1日C7月1日 D8月1日解析:第10题,该地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地区被树荫覆盖,此时太阳大致位于东南方位,而太阳高度变化具有对称性规律,午后16时以后太阳位于西南方位,此时树荫也大部分覆盖西操场,从太阳方位来判断,地树荫遮阳效果更好。第11题,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大小取决于白昼的长短,昼越长转动的角度越大,四个选项中,7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安徽白昼最长,故选C。答案:10.A

45、11.C二、综合题(共56分)12(28分)图甲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地经度为_。(4分)(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则该地的经纬度可能是_或_。(6分)(3)图示时刻,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6分)()A小于90 B大于90C等于90 D等于180(4)假设一架飞机从美国某航空母舰(位于60W,40N)起飞,以每小时1 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圈绕地球一周,途中因故在中国浙江杭州某机场(29.8N)降落,飞机飞行了约_小时。(取整数)(6分)(5)图乙是图甲的

46、北极俯视图。请在图乙中绘出此时的昼夜状况(用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以及飞机的飞行路径(用箭头表示),并注明起飞处E点和降落处F点。(6分)解析:第(1)题,A地位于赤道与昏线的交点上,地方时是18时,根据北京时间可以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05W。第(2)题,由地方时可以计算某地的经度是160E,图甲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的地区有两个,处于北回归线南北两侧,分别在4652N纬线上和赤道上。第(3)题,图示日期昼夜平分的纬线是赤道,昼半球的范围是从75E向东到105W,其中位于东半球的范围小于90(75E向东到160E)。第(4)题,同一经线上纬度每相差

47、1实地距离相差约111千米,飞机沿经线圈飞行,速度为1 110千米/小时,所以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10个纬度。从出发点到降落点,飞机经过北极点,共飞行约110个纬度,飞机飞行时间约11小时。第(5)题,飞机沿60W和120E经线圈飞行,且经过北极点。答案:(1)105W(2)(160E,4652N)(160E,0)(3)A(4)11(5)如下图。13(28分)(2014北京海淀区期中考试)下图为“某两日昼半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图中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4分)(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选择填空)。(4分)A甲图时地比地相同高度旗杆影子长B乙图时北京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C从甲图

48、到乙图,地球的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两图中点与点的经度相同,地方时也相同(3)描述甲图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8分)(4)写出乙图时北京的日期和时间(北京时间)。(6分)(5)简述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6分)解析:第(1)题,从甲图中可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从乙图中可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第(2)题,甲图中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地,故地比地相同高度旗杆影子长。第(3)题,甲图中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第(4)题,乙图为12月22日,图中0经线为18时,故北京时间为12月23日2时。第(5)题,从甲图到乙图即

49、从6月22日经9月23日至12月22日,地位于赤道上,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由最小值变为最大值(90)再到变为最小值。答案:(1)要求:与两地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甲图、乙图各一条直射光线,分别指向两个直射点。(2)A(3)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4)12月23日2时。(5)甲图时,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日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到9月23日前后,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然后由最大值逐渐减小,到乙图时,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章末综合提升授课建议(1)分析生命物质的存在要从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方面分析。(2)分析到达地面太阳

50、辐射的多少要从纬度、海拔和天气状况三方面分析,并且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对于时间的计算首先要分析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东加西减”的法则进行计算;对于日期的计算问题,首先要明确两条日期分界线的不同,然后进行日期变更。(4)有关昼夜长短的判断关键是确定二分二至日(或季节),然后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最后确定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5)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的判断关键是确定直射点的位置。地形特征类题目答题规范和模板典例剖析(2012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7分)样卷展示样卷剖析(1)回答不全面。没有回答出海岸

51、线的相关特征。(2)回答不具体。应回答出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地区。标准答案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答题模板地形特征类题目答题模板地形特征要点特征描述判断依据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等)为主。它主要分布在北部(或东部等)海拔500米的为山地;四周高中间低的为盆地;海拔一般1 000米且四周等高线密集,中间稀疏的为高原地势特征地势高低,或地势由向倾斜从等高线的数值变化,河流流向等方面判断海岸线特征及分布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或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等或北部海岸线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等直接从图中海岸线

52、分布上判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提供消息说,2012年1月23日11时59分,太阳爆发了自2003年以来最强的一次耀斑。结合右图,回答12题。1太阳黑子和耀斑()A分别出现在层和层B分别出现在层和层C分别出现在层和层 D分别出现在层和层2此次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或航天器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使天宫一号上的指令系统产生错误B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信中断C连云港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光球层和色球层。第2题,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使天宫一号上的指令系统产生错误

53、。答案:1.B2.A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完成34题。3如果在图中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A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4最近几十年来,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解析:第3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可知,河段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河谷地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B项正确。第4题,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处海水深度越来越小,泥沙淤积速度加快。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河上游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河水的含沙量越来越大

54、,入海口附近泥沙沉积加重造成的,C项正确。答案:3.B4.C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56题。5图中“MN”一线沿途()A高差最大达300米 B海拔最低处为30米C丙处为谷地 D经过两个鞍部6在甲、乙、丙、丁四处观察,正确的判断是()A甲处能看到乙处 B乙处能看到丙处C丁处能看到丙处 D甲处能看到丁处解析:第5题,“MN”一线,丙处附近为最低处,海拔介于030米;乙处西部附近为最高处,海拔介于270300米。由此得高差H:240米H300米。丙处海拔向两侧升高,为谷地;只在“丙N”经过一个鞍部。第6题,乙处位于甲、乙之间最高山脊东侧,丙、丁之间间隔鞍部,因此,甲、乙之间和丙、丁之间

55、无法通视,甲处更不能看到丁处。答案:5.C6.B读安徽省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78题。7甲地年辐射总量可能是()A3 500 B4 600C4 500 D3 3008淮北平原是安徽省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其原因是()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大海拔最低降水最少,晴天多夏季昼最长A BC D解析:第7题,甲位于皖南山区,降水较多,太阳年辐射总量较少,从图中数据可知是3 000甲ABDE。(3)从“五一劳动节”到我国的“教师节”,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夏至日时),接着向南移,到我国的“教师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但是没有越过赤道,还在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A点昼渐长夜渐短,至夏至日昼最长夜

56、最短,此后昼渐短,夜渐长。(4)若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在A、B之间,即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扩大至南北纬30,则全球的热带范围将扩大,扬州夏至日夜长时间将缩短。(5)若30N上的A点某日昼夜平分,则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且时刻为1400,则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90W,因而这一时刻夜半球的范围为0向东到180。答案:(1)15N从15N向南北两侧递减(2)CABDE(3)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昼渐短,夜渐长(4)扩大缩短(5)见下图。13(28分)下图为“我国广东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8分)(2)现拟

57、在图中A、B两处建水坝,坝顶高程100米,最佳选址是哪一处,请说明理由。试列举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12分)(3)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有人提出发展炼铜业,但也有人反对。请提出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8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地形类型,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特征。第(2)题,从工程量、居民点搬迁量等角度分析坝址选择;从防洪、发电、养殖、灌溉角度分析效益。第(3)题,同意应从资源、能源、就业等角度分析;不同意应从污染、生态破坏、灾害角度分析。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2)B处。B处峡谷狭窄,建设大坝工程量小;淹没线以下的居民点少,移民少。综合效益:防洪、发电、水产养殖、灌溉等。(3)选择一种观点,答出理由。观点一:同意。理由:有丰富的铜矿资源;有廉价的水电;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观点二:不同意。理由: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造成水污染,污染水库、河流;造成大气污染;增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