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2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线索一发达的古代农业经济 1模式和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2农业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铁农具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古代的水利灌溉(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2)灌溉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4土地制度(1)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2)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
2、,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3)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5生产技术:精耕细作。6地位(立国之本):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它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否和政权的兴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精耕细
3、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导形式和发展方向,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3生产结构在个体上是种植业为主、农牧结合、综合经营,在全国是农耕区为主、游牧区为辅。4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5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较早形成南稻北粟的经济格局。6我国古代各地区和各民族农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1(2014广东七校5月联考)“化繁为简是图示法教学的一大特点。”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是()A分封制B个体农耕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解析:选C。分封制是周天子为巩固自身统治,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亲戚、功臣和前代贵族的政治制度,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
4、项错误;早期农业属于集体劳作,而非个体农耕,个体农耕出现在土地私有制出现之后,故B项错误;据材料“早期农业”“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早期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奴隶们在田地上集体劳作,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经济,应该属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而非早期农业生产,故D项错误。2唐朝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D男女分工明确解析:选C。材料中说的农业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这种模式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故B项正确
5、,不符合题意;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民生活困苦,不可能生活自然悠闲,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说明男女分工明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2014山东临沂高三质检)(纸上谈兵的赵括)“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史记赵奢列传) 从材料中不能提取的信息是()A赵括做房地产投机生意 B战国时土地买卖频繁C井田制开始瓦解 D存在土地私有现象解析:选C。从题干中“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可以提取出A、B、D三项所述的信息,故A、B、D三项错误;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而春秋时期井田制就开始瓦解,故C项符合题意。线索二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1经营形态:官营
6、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2主要行业: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和丝织(苏州、杭州)。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4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5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特征1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原始农业产生后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作物种植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以种植业为主成为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精耕细作、大规模简单协作向个体农耕的转变。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7、经历了由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向奴隶社会土地国有的转变,再由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最终形成以土地私有为主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3以生产技术、人口、农作物种植和自然条件为划分依据的多个经济区的出现和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4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冶炼、纺织和制瓷业;同时还形成了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的经营方式,私营手工业逐渐取代官营手工业在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5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中心伴随政治中心的变动而转移;重农抑商政策长期推行;形成以国内商业为主,对外贸易为辅的商业格局。6明清时期的经济呈现传统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和先进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
8、慢交织的特点。1(2014浙江余姚模拟)汉代丝织业相当发达,从文字、文物、外贸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印证。下列信息对研究汉代丝织业发展最具史料价值的是()A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业的字中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B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三种典型的丝织刺绣:“乘云绣”、“信期绣”和“长寿绣”C唐宋时代的绒线毯、元明时代的绒锦和天鹅绒等都是对汉代纺织技术的沿袭与发展D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中称“中国产丝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解析:选B。说文解字属于二手史料,不是最有说服力的史料,故A项错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实物属于考古挖掘,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大,故B项正确;唐宋时代的绒线毯、元明时代的绒锦和天鹅绒等都是对
9、汉代纺织技术的沿袭与发展的说法属于流传,不属于一手史料,不可确信,故C项错误;自然史属于著作史料也是二手史料,可信度不是最大,故D项错误。 2(2014江苏盐城三模)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能先期成学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盈期不成学者,籍书而上内史。”材料说明当时()A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B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C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D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解析:选B。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是在西周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新工初工事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说明注重对手工业者技术的培训,故B
10、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限制手工业生产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介绍的是技术培训,当时仍然是官营手工业,技艺封闭不外传,故D项错误。3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解析:选B。从材料“一州唯两家能织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可以反映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故B项正确;“惧他人家得其法也”说明手工业技术没有推广,也没有通过家庭得到传承发展,故A、D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亳州出的轻纱比较出名
11、,并没说明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故C项错误。线索三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重要经济政策 1古代商业的发展(1)概况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原始商业。商代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经济实力强大的自由商人,私商代替官商占据了主导地位。宋代商品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获得较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特点自秦朝从来历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是农业经济的补充,不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限制逐渐减少。明清时期,对外
12、贸易由盛转衰。城市的政治职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3)“市”的发展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汉朝: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市令进行管理。唐朝:“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2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2)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3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工商食官在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被打
13、破,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重农抑商产生于战国,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闭关锁国明代中期以后实行,清代前期更加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用“一、二、三、四”记忆古代商业发展1一个政策:重农抑商。2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3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4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1(2014清远高
14、三调研)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国家干预”在现代社会中,是政府用政策性干预来维护社会公正和经济正常运转;但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官营专卖 B市坊制度C朝贡贸易 D闭关锁国解析:选A。关键信息:“但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题干材料强调国家政权的控制,故A项正确;市坊制度是政府对商业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与题干“从中获取巨额财富”的目的不相符,故B项错误;朝贡贸易主要是政治上的考虑,并不关心商业利润,故C项错误;闭关
15、锁国是古代中国的对外政策,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2(2014潮州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A长安 B北京C上海 D广州解析:选D。“1800年以前”正值清朝前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准许广州一口通商,因此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故D项正确;长安为隋唐时期的国际性大都市,故A项错误;北京为清朝统治中心,当时不可能对外开放,故B项错误;上海是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故C项错误。3(2014山东临沂模拟)秦朝琅琊刻石载:“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材料反映了()A对秦始皇文治武功的颂扬B秦朝实行富民强国政策C秦始皇刻意掩饰其暴政D统治者重农抑商的主张解析:选D。“文治武功”一般指政治和军事方面,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秦朝要求“黔首”通过“本事”来致富,并非实行富民强国政策,故B项错误;刻石属于歌功颂德的形式,并非刻意掩饰,故C项错误;材料中“上农”指重视农业,以农为本业,“除末”指抑制商业,以商为末业,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