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90KB ,
资源ID:16722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722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5 第2步 专题13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的调整与苏联 的社会主义建设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5 第2步 专题13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的调整与苏联 的社会主义建设 .doc

1、第二步专题回扣专题1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线索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罗斯福新政背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剧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国内改革呼声高涨;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两个阶段调整与复兴经济;改革三项内容救济、复兴和改革四项措施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实施救济与举办公共工程意义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改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1变化(1)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5070年代初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7

2、0年代初期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2)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阶级矛盾。(3)产业结构变化,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4)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演变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其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策。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

3、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其经济思想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思想。3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其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1(2014广东六校二联)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出现了新的经济学流派,有人认为该流派就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下列哪一主张属于该流派的思想()A加强自由经济成分,减少国有企业的比重B通过高福利来消除贫富差距C完全肯定国家计划的市场改革D反对经济全球化解析:选A。凯恩斯理论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据“对凯恩斯革命

4、的反革命”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的经济学流派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 正确。B体现的是凯恩斯主义,C项不符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D项说法错误。2J.M.Roberts在世界史中指出:新政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及其同政府的关系。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上述说法认为罗斯福新政()A缓和了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B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C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D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解析:选C。据“扩大

5、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可知新政是资本主义自身模式的一次重大调整,缓和矛盾,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与上述说法联系不大,故A、B项错误;C项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角度评述新政,符合材料意思,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新政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向,而非指其对民主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3(2014山东潍坊二模)德国大众公司原本是一家100%的国有企业,后来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8090%出售给职工和国内公众,每人不得超过5%的股票,目前大众公司70万个小股东占有公司80%的股票,其余在国家手中。这种现象()A体现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B体现了资本的社会化C大股东失去了企业决定权D增强

6、了政府干预能力解析:选B。分配领域的社会化应通过政府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来实现,故A项错误;股票分散化能起到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故B项正确;股票分散化之后,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但只需要掌握相对多数股票,就能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因此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大股东手中,故C项错误;股票分散化是企业经营方面的调整,与政府的干预能力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线索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向社会主义过渡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3)

7、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引发了农民的不满;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引起了经济、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部分恢复资本主义;贸易上,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上,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3)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斯大林模式”1形成: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1936年宪法的制定。2特征:经济上高度的计

8、划性;政治上高度的集权化。3经验教训:国家按计划宏观调控经济,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为筹得工业化资金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三、社会主义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领域农业、工业,以农业为突破口。评价: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改革以失败告终。2勃列日涅夫改革:领域政治、经济,以工业改革为重点。评价:前期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最终失败。3戈尔巴乔夫改革:领域政治、经济,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评价: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

9、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济政策调整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济建设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等政策,最终确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2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二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1(2014广东六校一联)苏联史研

10、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认为属于“退却年代”苏俄(联)实施的经济政策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恢复私人小企业C实行单一公有制D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解析:选B。由题干“19211927年”时间限定判断该时期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只有B符合要求。2(2014山东德州二模)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

11、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该评价反映的问题不包括()A.苏联社会出现新的贫困群体 B苏联社会缺乏自由氛围C苏联用于建设的投资过大 D.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蕴含着社会危机解析:选C。从“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可以看出苏联出现贫困群体,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不可能自由地相比较”,可以看出苏联缺乏自由氛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苏联社会问题,没有涉及经济建设,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可见苏联隐藏着社会危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它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反映出() 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 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C赫鲁晓夫依然迷信斯大林的经济体制 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解析:选C。题干呈现的是通过自行编制计划来提高产量,而不是通过调动农庄的积极性来提高农庄产量,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看不出来农业生产趋于停滞,故B项错误;由“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并没有想着要改变原来的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从题干中看不出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故D项错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