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考纲要求1稳态的生理意义()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5页细节拾遗1教材必修3 P5“文字信息”: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提示: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2教材必修3 P1112“科学史话”: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者共同的“语言”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提示:机体的调
2、节系统主要有三个,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者具有共同的“语言”是信息分子。这三大调节系统互相联系,形成完整的调节网络,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3教材必修3 P26“模型建构”:说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系的功能。提示: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4教材必修3 P32“体温调节图解”: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 h内都处于39 ,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此人在24 h内体温一直处于恒定状态,说明整个过程中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5教材必修3 P39“资料分析”:
3、免疫抑制剂,如类固醇和环孢霉素A等可以起怎样的作用?提示:可以使T细胞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应答减弱,大大提高了异体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易错诊断1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共同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2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同时机体产热量低于炎热环境()3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人体汗腺受神经刺激分泌汗液()4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5饮水增加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6肾小管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7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6页考点 人体内
4、环境及稳态的维持1内环境的两个重要判断(1)“三看”法判断是否是内环境的成分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的成分,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根据单、双箭头判断体液组成的方法(如图)只有单向箭头进出的为淋巴(丁)。指向淋巴的为组织液(乙)。淋巴指向的为血浆(丙)。与组织液双向交换的为细胞内液(甲)。2图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提醒注意区分细胞液、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2)细胞内液和细
5、胞外液为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是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命题点1以内环境及其稳态为载体考查理解能力1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中的是()A吞噬细胞在细胞间隙中吞噬细菌B病毒的DNA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解析:细胞间隙属于内环境,吞噬细胞在细胞间隙中吞噬细菌,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病毒的DNA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肠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泪液属于外分泌液,其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
6、胞壁发生在外界环境中,D错误。答案:A2正常人的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与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主要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的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B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C多余HCO通过肾脏以主动运输方式排出体外D血浆pH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解析: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故此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A正确;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B正确;体内多余的HCO是顺浓度梯度借助载体跨膜运输,故多余HCO通过肾脏
7、以协助扩散方式排出体外,C错误;血浆pH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D正确。答案:C命题点2以内环境稳态为载体考查科学思维与实际应用能力3草履虫的伸缩泡收集自身体内的排泄废物和水分后,经收缩将泡内的液体排出体外,该过程不仅能排出体内的排泄废物,还可以维持渗透压平衡。实验小组从池塘中收集草履虫,然后将其置于不同的液体环境中,观察和记录草履虫伸缩泡的变化。与池塘中的草履虫相比,下列结果描述正确的组别是()组别液体(相当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结果A草履虫细胞质等渗培养液(0.4%)伸缩泡不收缩B蒸馏水伸缩泡的收缩频率增加C生理盐水(0.9%)伸缩泡的收缩频率不变D人工海水(3.6%)伸
8、缩泡肿胀后破裂解析:从池塘中收集草履虫,置于草履虫细胞质等渗培养液(0.4%)中,此浓度大于池塘水,伸缩泡会收缩,A错误;置于蒸馏水中,渗透压低,草履虫吸水,排出体内的代谢产物,伸缩泡的收缩频率增加,B正确;置于生理盐水(0.9)中,渗透压升高,草履虫的伸缩泡的收缩频率降低,渗透压过高时收缩将停止,以此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C错误;置于人工海水(3.6%)中,伸缩泡不会吸水,故不会涨破,过高浓度时草履虫有可能死亡,D错误。答案:B4在连续恒速给药(如静脉输注)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一段时间后可达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结
9、合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注射药物一般不影响稳态B注射量相同的情况下,静脉注射比肌肉注射会使药物更快到达全身各部位C理想的给药剂量应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低中毒浓度与最低有效浓度之间D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可通过测定稳态血药浓度对给药剂量加以调整解析: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不断发生变化,注射药物会影响稳态,A错误;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因此静脉注射的药效更快,B正确;药物在人体内发挥治疗作用时,该药物的血药浓度应介于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低中毒
10、浓度之间,C正确;注射药物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可通过测定稳态血药浓度对给药剂量加以调整,D正确。答案:A考点 血糖、体温与水盐调节1图解血糖调节的过程2以下丘脑为中枢的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过程(1)图示(2)分析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a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b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在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调节体温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特别提醒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的四大误区(1)误以为寒冷环境中产热大于散热,或炎热环境中散热大于产热。其实,无论是在寒冷环境还是
11、在炎热环境中,机体产热与散热都保持平衡,如果两者没有保持平衡,体温就会升高或降低。(2)误以为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但温度感受器在皮肤、黏膜和内脏中。(3)误以为抗利尿激素的来源是垂体。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的。(4)误以为渴感在下丘脑的水盐调节中枢中产生。渴感和其他感觉一样,都在大脑皮层中产生。命题点1以血糖调节为载体考查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1人体内存在由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据报道,科学家已发现了参与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PEPCKI,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细胞中PEPCKI浓度过低可能会导
12、致糖尿病的发生PEPCKI基因在细胞内的活跃表达可能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抑制PEPCKI乙酰化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提供可能血糖浓度过高会抑制糖异生途径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ABCD解析:PEPCKI是参与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细胞中PEPCKI 浓度过高会导致血糖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糖尿病发生,错误;胰高血糖素能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而PEPCKI能使糖异生为葡萄糖,所以PEPCKI基因在细胞内的活跃表达可能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正确;加快PEPCKI乙酰化可促进PEPCKI的水解,使糖异生途径受阻,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可能,错误;血糖浓度升高后通过促进PEPCKI乙酰化从而抑制糖
13、异生作用,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正确。答案:C2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摄入葡萄糖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多种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人体中有一种对胰岛素敏感的GLUT4,如图为胰岛素调节血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该细胞为肝细胞,则图中“?”可以是合成肝糖原B细胞膜上的GLUT4的数量与胰岛素有关,同时还受相关基因的控制C血糖浓度长期偏高的人,GLUT4在该细胞膜上的数量会偏多D胰岛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解析: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以及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若该细胞为肝细胞,则图中“?”可以是合成肝糖原,A项正确;细胞膜上的G
14、LUT4的数量与胰岛素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还受相关基因控制,B项正确;人体血糖浓度长期偏高,说明其葡萄糖转运至细胞内的过程发生障碍,则GLUT4在细胞膜上的数量可能偏少,C项错误;胰岛素发挥作用时,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D项正确。答案:C3(2020高考全国卷)某研究人员用药物W进行了如下实验:给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回答下列问题:(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_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
15、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2)由上述实验结果还可推测,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_,从而使该组大鼠的排尿量_。(3)实验中测量到甲组大鼠体重下降,推测体重下降的原因是_。(4)若上述推测都成立,那么该实验的研究意义是_(答出1点即可)。解析:(1)通过甲、乙两组对照可知,药物W能使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可以推测药物W破坏了大鼠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使大鼠分泌的胰岛素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肾小管液的渗透压会比正常时的高,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降低,导致尿量增加。(3)药物W导致甲组大鼠胰岛素含量降低,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
16、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从而使体重下降。(4)由于该实验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有糖尿病的动物,因此可利用该种动物作为实验材料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答案:(1)胰岛B(2)高增加(3)甲组大鼠胰岛素缺乏,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4)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的动物,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命题点2以体温调节为载体考查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4如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T1B曲线A表示散热量,曲线B表示产热量Cab是因为进入T2环
17、境中散热量增加D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解析:由曲线分析可知,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时产热和散热量都增加,所以T2T1,A正确;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短时间内曲线B上升比曲线A迅速,曲线A 表示产热量,曲线B 表示散热量,B错误;由图示可知,ab是因为进入 T2 环境中散热量增加所致,C正确;由图示可以看出,和T1相比,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D正确。答案:B5(2017高考全国卷)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
18、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汗液分泌会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分解代谢会_。解析:(1)炎热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会舒张,汗液分泌增加。(2)实验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
19、起的。(4)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细胞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答案:(1)舒张增加(2)增加(3)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4)增加 增强命题点3以水盐调节为载体考查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6AQP2是存在于肾脏集合管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集合管在基础状态下对水的通透性较低,集合管管腔的细胞膜上存在数量较多的AQP2时,对水的通透性增强。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集合管细胞发生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两种调节反应,ADH表示抗利尿激素。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刺激表示的是_,ADH由B_释放后通过体液运输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
20、用,导致尿量_,机体对尿量的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2)据图可知,在ADH的作用下集合管细胞进行短期调节时,会促进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3)集合管细胞的长期调节较慢,当机体内的ADH水平持续增高时,体内控制AQP2合成的基因通过_过程合成的AQP2增多,从而使水的运输增加。解析:(1)图中刺激表示的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由B 垂体释放ADH后通过体液运输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导致尿量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据图可知,在ADH的作用下,集合管细胞进行短期调节时会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融合,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
21、流动性。(3)据图可知,当机体内的ADH水平持续增高时,集合管细胞的长期调节使体内控制AQP2合成的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的AQP2增多,从而使水的运输增加。答案:(1)血浆(或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减少神经体液调节(2)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融合一定的流动性(3)转录和翻译(或表达)考点 免疫调节1“免疫”中的3个“三”(1)免疫系统三类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2)免疫系统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3)免疫系统三大功能防卫、监控、清除。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过程(1)T细胞既参
22、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大部分丧失。(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3)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3快速确认三类免疫异常病(1)自身免疫病免疫“错误”。(2)过敏反应免疫“过度敏感”。(3)免疫缺陷病免疫“不足或缺陷”。特别提醒免疫应用中的“免疫预防”“免疫治疗”(1)免疫预防重在“预防”,注射物为“经处理的”丧失致病性却具有“抗原性”的抗原即疫苗,目的是刺激机体主动产生抗体,尤其是产生“记忆细胞”,以备真正病原体感染(防患于未然)。(2
23、)免疫治疗重在“治疗”,注射物是“抗体”或免疫增强剂等,目的是“立竿见影”地直接消灭病原体。命题点1以免疫调节为载体考查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1(2020高考全国卷)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A项错误。只要病原体的致病结构不被破坏,即具有抗原性,就可以引起人体产生抗体,B项错误。有的病原体是细菌,细菌表面是细胞壁,不含蛋白
24、质,但也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C项错误。病原体需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暴露出相应抗原,抗原进一步刺激淋巴细胞,引起人体产生抗体,D项正确。答案:D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质,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B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C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人患自身免疫疾病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解析: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A错误;新冠病毒没有
25、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人体的细胞内增殖,而抗体不能识别细胞内的抗原,所以新冠病毒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通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B错误;由题意不能确定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人患自身免疫疾病,C错误;由于患者体内发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D正确。答案:D技 法 提 炼“三看法”区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命题点2关注与免疫有关的疾病与健康3(2020新高考山东卷)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26、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解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检测法就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的,A项正确;抗体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感染早期,可能会出现能检测到病毒核酸,但抗体还没有产生的情况,B项正确;患者康复后,如果病毒已经全部清除,就可以出现检测结果有抗体而无核酸的情况,C项正确;患者感染病毒而无症状,机体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以用抗体检测法进行检测,D项错误。答案:D4如图为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该致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肥大细胞释放出组
27、织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图中甲丁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效应B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C哮喘发生过程中既有浆细胞参与又有效应T细胞参与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解析:由题图可知,过敏介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效应,A正确;哮喘是过敏反应,是免疫过激引起的,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B错误;哮喘发生过程中既需要浆细胞产生抗体,又需要T细胞的识别与呈递,C错误;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D错误。答案:A5常见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患者的病重程度与体内
28、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浓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题干描述的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B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C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D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原理是降低乙酰胆碱浓度解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重症肌无力是由于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破坏了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B正确;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其主要分布在血浆中,C正确;胆碱酯酶抑制
29、剂治疗原理是提高乙酰胆碱浓度,D错误。答案:D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9页素养提升点 1与内环境稳态、免疫调节相关的核心术语与长句表达1(2020高考全国卷,节选)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生理变化。例如,与运动前相比,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_,该激素具有_(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答案: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2017高考全国卷,节选)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答案: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2016高考全国卷,节选)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
30、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其原因是_。答案:高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时,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1(结果分析类)用糖和肉分别喂狗,几天后它们的血液中都有大量糖分,这说明了什么?提示: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糖类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2(假设推理类)如果某人一天要喝10多千克水,经检查发现他的垂体功能有问题,请分析此人多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提示:垂体功能出现问题,则不能释放由下丘脑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增加,只能通过神经调节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造成多饮。3(原因解释类)说出接种疫
31、苗不可以预防所有传染病的原因。提示:因为疫苗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会发生变异,有些传染病的机理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或者是还没有研制出针对这些疾病的疫苗。素养提升点 2 基于免疫调节考查科学探究1(2017高考全国卷)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
32、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该实验中,给实验小鼠第一次注射一定量的某种动物提取液若干天后,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实验组小鼠再次注射少量A后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这种动物提取液中含有小鼠的过敏原。第一次注射后小鼠的免疫系统已通过免疫反应产生了抗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已免疫的机体中过敏原和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反应小鼠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C项合理。答案:C2(2020新高考山东卷)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
33、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_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
34、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_。预期实验结果:_。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依赖于相邻神经元间的突触。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实际上是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需要通过信息分子(去甲肾上腺素)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识别来完成。(2)体液免疫中,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会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B细胞增殖分化可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即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钠离子(Na)内流,形成神经元
35、膜内正外负的电位差的过程。结合题图钠离子通道蛋白上含有光敏蛋白,可知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是光敏蛋白接受光刺激后,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4)实验设计类题目的基本解题思路就是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进行分组处理(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根据题干信息预测实验结果。由题干信息“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可知,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自变量:是否破坏脑脾神经通路。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因变量及检测方法:注射N抗原,检测抗N抗体的产生量。根据题干信息“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来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
36、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答案:(1)突触去甲肾上腺素受体(2)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3)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4)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1为研究影响抗体分泌的因素,用取自同一个体的细胞,完成了以下实验(“”表示有,“”表示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操作及结果1234细胞培养液B细胞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受
37、同种抗原刺激的T细胞培养7天后检查抗体数量A.实验假设是影响抗体分泌的因素有抗原和淋巴因子B实验表明B细胞受抗原和淋巴因子双刺激后才能分泌抗体C实验表明T细胞只有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发挥作用D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实验中的因变量是抗体数量解析:实验假设是影响抗体分泌的因素有抗原和淋巴因子,A正确;实验表明B细胞受抗原和淋巴因子双刺激后才能分泌抗体,B正确;实验中没有设置没有受到抗原刺激的T细胞的对照,所以得不出T细胞只有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发挥作用的结论,C错误;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实验中的因变量是抗体数量,D正确。 答案:C2铁皮石斛中含有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科研工作者为
38、了研究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做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处理药物处理对象脾脏系数胸腺系数IL2IL6A正常小鼠0.520.4452113.2B环磷酰胺正常小鼠0.320.2634.783.2C铁皮石斛环磷酰胺处理小鼠0.430.345.4108.9D铁皮石斛冻干粉环磷酰胺处理小鼠0.510.3852.8117.3注:脏器系数脏器质量(mg) /体质量(g); IL2, IL6为细胞因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脾脏、胸腺在免疫系统的组成中属于_,免疫系统的功能是_。(2)A组、B组脏器系数的不同,说明环磷酰胺的作用是_ (填“促进”或“抑制”)小鼠的免疫
39、功能。(3)与B组相比,C、D两组的脏器系数的变化,说明_。(4)有人推测:铁皮石斛能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能力是因为促进了该种小鼠合成IL2和IL6两种细胞因子,从而提高脏器系数,增强免疫能力。请写出验证上述假设的实验思路_。解析: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处理的种类,因变量是脾脏系数、胸腺系数以及IL2、IL6的量的变化。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环磷酰胺能使小鼠的脾脏系数、胸腺系数以及IL2、IL6的值均减小,而铁皮石斛会使环磷酰胺处理的小鼠中脾脏系数、胸腺系数以及IL2、IL6的值均有所增加,铁皮石斛冻干粉会使环磷酰胺处理的小鼠中脾脏系数、胸腺系数以及IL2、IL6的值增加的程度更大,
40、说明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抑制作用均有减缓作用。答案:(1)免疫器官防卫、监控和清除(2)抑制(3)铁皮石斛和铁皮石斛冻干粉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能力,且铁皮石斛冻干粉的作用更强(4)给生长状况相同的免疫抑制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IL2、IL6以及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体内的脏器系数素养提升点 3基于生命活动调节考查科学思维1用知识联系法解读生命活动调节模型(1)联系水盐平衡调节:若上图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a表示下丘脑,则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渗透压的变化,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b(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c(肾小管和集合管)。(2)联系反射弧结构:若上图表示反射弧结构
41、模式图,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则兴奋在其中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和特异性受体结合)。(3)联系二次免疫:若上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二次体液免疫,c表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产生的特点是更快、更多。(4)联系血糖调节:若上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表示胰岛,则b表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2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解读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三者的关系相关分析:图中a、b、c表示相应的
42、信息分子,其中a为淋巴因子和抗体等,b为神经递质,c为激素。这三类信息分子的来源及靶细胞或作用部位归纳如下:调节方式信息分子来源靶细胞或作用部位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体液调节激素内分泌腺细胞相应靶细胞免疫调节抗体浆细胞抗原1如图为人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机制模式图,图中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甲表示物质。下列描述中,不符合该模型的是()A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甲是抗利尿激素,是垂体细胞B是甲状腺细胞,甲是甲状腺激素,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C是传入神经元,甲是神经递质,是传出神经元D是T细胞,甲是淋巴因子,是B细胞解析: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反馈作用于
43、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传入神经元可将兴奋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给传出神经元;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答案:A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而下丘脑则是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枢纽。如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回答:(1)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的_。应激状态下,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2)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_的作用相反。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
44、动有抑制作用,意义是_。(3)研究表明,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解析:(1)在反射弧中,分泌激素的腺体下丘脑属于效应器。应激状态下,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2)胰岛素能促进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得血糖浓度降低,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故两者作用相反。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这有利于维持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长期焦虑和紧张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防卫、监
45、控和清除功能降低,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答案:(1)效应器神经体液调节(2)胰岛素维持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3)长期焦虑和紧张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降低专题演练巩固提高 分册装订 方便实用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1页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红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维生素、尿素DCa2、载体蛋白、乙酰胆碱解析:内环境中含有多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维生素、激素、O2、CO2及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唾液淀粉酶分
46、泌到消化道内,二者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C2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下列与机体稳态有关的表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在机体保持协调与稳定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BCO2是机体代谢产物,需及时排出体外,不参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C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机体稳态的调节系统D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解析:在机体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所以神经系统在机体保持协调与稳定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A正确;C
47、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调节机体的呼吸频率,B错误;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机体稳态的调节系统,C正确;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D正确。答案:B3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就是神经冲动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作用解析: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也有化学信号,A错误;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
48、加深加快,C正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D正确。答案:A4小明在寒冷的冬季,没吃早饭就去学校,结果出现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等症状。关于此生理反应的表述,不合理的是()A此时内环境中丙酮酸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B全身颤抖是因为骨骼肌收缩以加速热量产生C此时小明同学体内血糖含量有所下降,细胞产热不足D小明面色苍白的原因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解析: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全身颤抖是因为骨骼肌战栗以增加热量引起的,B正确;小明同学没吃早饭,此时体内血糖偏低,细胞产热不足,C正确;小明面色苍白的原因是皮肤毛细
49、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D正确。答案:A5半乳糖凝集素3(Gal3)是某种吞噬细胞合成分泌的糖蛋白,可与胰岛素竞争结合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研究发现,某些患糖尿病的实验小鼠血浆中Gal3水平过高。据此推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吞噬细胞分泌Gal3时需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ATPBGal3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C该实验小鼠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分泌胰岛素D抑制Gal3基因表达能缓解该实验小鼠的糖尿病症状解析:Gal3的本质是糖蛋白,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不需要载体的协助,A错误;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Gal3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则细胞对葡萄
50、糖的利用降低,B错误;该实验小鼠胰岛B细胞可以正常合成分泌胰岛素,只是不能正常的与受体结合,从而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C错误;抑制Gal3基因表达,则不能合成与分泌Gal3,胰岛素可以与受体正常结合,从而能缓解该实验小鼠的糖尿病症状,D正确。答案:D6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控制脑部神经元X激活的小鼠模型,以考察X神经元对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当用特定光束照射X神经元时,小鼠的舔水次数明显增加。为进一步探究光刺激下小鼠的舔水行为是否和口渴程度有关,设计了如下表实验,测定在“光刺激”和“测量前48 h限水”情况下三组小鼠15 min内的舔水次数,结果为实验组实验组对照组。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对照组
51、实验组实验组测量前48 h限水光刺激注:“”表示不处理,“”表示处理A神经元X应位于下丘脑,上述过程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B光刺激神经元X一段时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可能减少C实验组小鼠的舔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有关D光刺激激活X神经元所诱导的过度饮水行为可能与口渴程度无关解析:调节尿量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抗利尿激素的是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故神经元X应位于下丘脑,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由实验结果可知,特定光束刺激神经元X一段时间后,小鼠舔水次数明显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使抗利尿激素减少,B正确;实验组测量前48 h限水,舔水次数高于对照组,说明测量前限水的小鼠舔水行为与
52、口渴程度有关,C正确;实验组测量前不限水,光刺激舔水次数高于测量前48 h限水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说明光刺激诱导的小鼠过度饮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无关,D正确。答案:A7如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途径可参与血糖调节,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B途径可参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C途径属于水盐平衡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D激素 A、C、D 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和靶器官起作用解析:途径是血糖升高时,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合成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的调节过程,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
53、作用于胰岛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A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抗利尿激素D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参与水盐平衡调节,C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是定向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D错误。答案:A8研究发现,人体内一类调节性T细胞能表达出转录调节因子FOXP3,可以调控其他多种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OXP3可能在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发挥作用BFOXP3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失调C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导致癌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免疫DFOXP
54、3基因只存在于调节性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中解析:根据题意可知,FOXP3属于转录调节因子,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因此可以确定FOXP3可能在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发挥作用,A项正确;FOXP3可以调控其他多种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因此FOXP3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失调,B项正确;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导致癌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免疫,C项正确;FOXP3基因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只是在调节性T细胞中选择性表达,D项错误。答案:D9早在19世纪末有医生发现,癌症患者手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其免疫功能增强、存活时间延长,从而开启了 “癌症免疫疗法”的大门。“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癌
55、细胞的疗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B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C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D癌症免疫疗法通过改变癌细胞的遗传信息来达到治疗目的解析: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导致免疫功能增强,效应T细胞攻击癌细胞,A错误;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B错误;由题意可知,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C正确;癌症免疫疗法通过直接杀死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D错误。答案:C10已知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等方
56、式进行传播,人感染该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发挥免疫功能来消灭该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都能对该病毒进行识别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特异性吞噬新型冠状病毒,依赖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C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无论是否侵入细胞,都可以与抗体结合并被清除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解析: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为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A错误;吞噬细胞可以识别并吞噬病原体,但是不能特异性识别,B错误;抗体只能结合细胞外的病毒,不能进入到细胞内,C错误;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
57、灭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正确。答案:D11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元分泌的突触核蛋白往往异常纤维化成斑块状,该蛋白会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攻击分泌该蛋白的神经元,大脑皮层运动神经中枢在神经元受攻击后,分泌的多巴胺减少,造成患者肌细胞张力增加,出现震颤、僵硬等症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异常纤维化的突触核蛋白作为抗原可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B患者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使产生该蛋白的神经元受到损伤C多巴胺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D产生该异常蛋白的神经元受到免疫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解析:异常纤维化的突触核蛋白能够引发
58、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说明其为抗原,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患者体内T细胞增殖分化,对分泌突触核蛋白的神经元进行攻击,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错误;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引起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神经元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神经元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答案:B12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处理方式检测结果实验组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对照组未经处理的胸
59、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解析:实验证明M细胞为吞噬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A正确;据表格分析,经M(吞噬)细胞刺激后部分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杀伤肺癌细胞,B正确;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产生淋巴因子,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C正确;本实验不涉及体液免疫,只有细胞免疫,细胞
60、免疫过程中不会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D错误。答案:D13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假说认为,视前区下丘脑(PO/AH)的热敏神经元与冷敏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当流经PO/AH的血液温度超过37 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引起机体散热加快,产热减少;当流经PO/AH的血液温度低于37 时,则相反。请回答下列问题:(1)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有_。(2)乙酰胆碱(Ach)等神经递质能参与体温调节。Ach作用于下丘脑后,最终引起_等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3)受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产生的IL1、TNF等内源性致热物质会引起机体发热。这些物质可能在PO/AH区增加了_的放电频率,机体_,从而使体温升高。解
61、析:(1)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有汗液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的舒张。(2)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使产热增加,所以Ach作用于下丘脑后,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3)受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产生的IL1、TNF等内源性致热物质会引起机体发热。由于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可引起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所以这些物质可能在PO/AH区增加了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变慢,从而使体温升高。答案:(1)汗液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的舒张(2)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3)冷敏神经元产热增多、散热变慢(或产热量大于散热量)1
62、4SIADH综合征也称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异常增多,从而导致水潴留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有关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请回答下列问题:(1)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在_(填器官)内合成。正常情况下,能引起ADH分泌量增加的有效生理刺激是_,ADH分泌的调节属于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2)抽取患者血液可以检测抗利尿激素水平的依据是_。(3)药物是引起SIADH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药物引起SIADH的机制也不相同,有研究表明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酰胺咪嗪)可刺激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SIADH。现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对该
63、研究结果进行验证,请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解析:(1)抗利尿激素(ADH)是由下丘脑合成的;当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会感受到刺激,并引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2)因激素(抗利尿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产生,弥散到体液中,并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特点,故抽取患者血液可以检测抗利尿激素水平。(3)为验证“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酰胺咪嗪)可刺激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SIADH”,则实验的自变量为三环类抗抑郁剂的有无,因变量为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实验设计应遵循无关变量一致等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实验思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家兔若干,随机均分
64、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适量的三环类抗抑郁剂溶液,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预期结果:甲组抗利尿激素水平偏高,乙组正常。答案:(1)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神经调节(2)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弥散到体液中,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3)实验思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家兔若干,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适量的三环类抗抑郁剂溶液,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预期结果:甲组抗利尿激素水平偏高,乙组正常。15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会感染人和动物并引发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毒。为寻找防控IAV的新思路,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
65、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研究人员用不同的饲料喂养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效应T细胞和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请回答问题:(1)实验组小鼠应用_饲料饲喂。分析图1结果显示_,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由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_,而T细胞的数量_。(2)研究人员推测,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已知A基因是决定T细胞分化成功的关键基因,为了验证该推测,科研人员构建了A基因敲除小鼠,继续进行实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设
66、计思路和预期结果。(3)小鼠肺部黏液能捕获病毒,抵御感染。科研人员发现,(1)中实验组小鼠肺部黏液生成细胞数目高于对照组,而KD饮食的A基因敲除小鼠的检测结果与(1)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机理是_。解析:(1)该实验是研究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是饮食是否含高脂肪低糖类(KD),所以实验组小鼠应用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分析图1结果显示,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由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
67、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2)为了验证A基因是决定T细胞分化成功的关键基因,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种类,即A基因敲除小鼠和普通小鼠;因变量是小鼠生存率;而KD饮食是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的思路为:取若干A基因敲除小鼠(甲组)和若干普通小鼠(乙组),都用(等量)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饲喂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两组小鼠,定期统计两组小鼠的生存率。因为A基因是决定T细胞分化成功的关键基因,如果T细胞增强了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实验预期的结果为:甲组小鼠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乙组。(3)题图(1)中实验组小鼠肺部黏液生成细胞数目高于对照组,而KD饮食的A基因敲除小鼠的检测结果与(1)
68、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KD是通过诱导T细胞数量增多,从而诱导肺部黏液生成细胞的增殖,产生更多的黏液捕获病毒,以此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答案:(1)高脂肪低糖类(KD)IAV感染3天(一段时间)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显著增加(2)实验设计思路:取若干A基因敲除小鼠(甲组)和若干普通小鼠(乙组),都用(等量)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饲喂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两组小鼠,定期统计两组小鼠的生存率。实验预期结果:甲组小鼠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乙组。(3)KD通过(诱导A基因的表达)诱导使T细胞数量增多,从而诱导肺部黏液生成细胞的增殖,产生更多的黏液捕获病毒,以此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 2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