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6 ,大小:971.50KB ,
资源ID:16697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697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届《创新大课堂》历史特色专题助考系列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届《创新大课堂》历史特色专题助考系列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

1、特色专题助考系列(一)一、选择题常失分的4大易混点易混点一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盛行时间西周秦至元元朝至今权力授民授土,权力世袭,分封的诸侯国有很大独立性郡县的官员无封地,只有俸禄,权力不可世袭,是职业官僚,由皇帝任命,听命于中央依据血缘地域不同影响易形成割据直接有效管理,巩固中央集权性质都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相同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认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由郡县制到行省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易混点二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比较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权力

2、的来源世官世禄由皇帝授予,临民不食土权力运作自主性,可以决定治下的一切事情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干和主动性权力机构比较简单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关庞大臃肿和运转不灵收入来源来源于他的领地来源于俸禄;贪污受贿官吏选拔由世卿世禄制产生由皇帝来任免,由察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易混点三 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比较项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权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选择题易混专练1“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

3、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A分封制B郡县制C察举制D行省制B 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下政权掌握在各级奴隶主手中,国家没有形成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而要使这种状态改变,得益于郡县制的实行,故A项错误,B项正确;察举制是选官制度,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故C、D两项错误。2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B从世官制到察举制C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D从分

4、封制到郡国制C 本题有效信息是“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完成于汉武”,即商鞅废分封设县制,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由此可知C项正确。3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大意:宫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A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B掌握军政大权,独立决策C辅助丞相议事,处理政务D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A 汉武帝时期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材料中“柄归中朝”说明中朝代行了丞相的议政权力,故A项

5、正确;“中朝”是协助决策,没有独立决策权,故B项错误;“中朝”是独立于丞相之外的机构,故C项错误;“柄归中朝,政去两府”说明不是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4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A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B能够参与中央决策C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D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D 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等信息。从“票拟批答”可知与明朝内阁有关,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常考的3大命题点命题点一 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演变趋势及影响1主要措施(1)加强

6、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2演变趋势(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

7、制度的始终,但君权不断加强,直到明朝废除丞相。分权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国家法定机构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结果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等特别突出。3历史影响(1)积极方面: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

8、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方面: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命题点二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与影响1过程(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

9、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4)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5)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6)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7)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2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

10、削弱,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3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命题点三 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的几点启示1不同的时期有相同历史作用: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2应一分为二地评价科举制在历史上的积极意义与消极作用。3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不断完善,为以后历朝沿袭。4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则国兴,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国衰。我们应树立科学正确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和人才。5古代选官和

11、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非选择题规范解答例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

12、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材料五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

13、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6分)(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0分)(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10分)(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0分)【解答规范】第一步:审清设问第二步:获取信息材料一“历代踵行以迄于明清”等信息说明科举制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说明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第三步:规范作答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答三点即可)第一

14、步:审清设问第二步:获取信息材料二反映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借鉴,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的影响。第三步:规范作答影响: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五点即可)第一步:审清设问第二步:获取信息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信息“邑聚千数百童生”可以归纳为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可以归纳为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可以归纳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第二小问,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从梁启超言论以及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角度来思考。第三步:规范作答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6分)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4分)第一步:审清设问第二步:获取信息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可以从材料二看出,西方国家认为科举制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可以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弊端来回答。第三步:规范作答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3分)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答两点即可,4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3分)谢谢观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