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108KB ,
资源ID:166589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6589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资料:专题七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活动.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资料:专题七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活动.doc

1、28历史专题教案 七 胡杭军专题七 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活动思想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本专题包括四个子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近代前期政治思想演变、20世纪中国的思想理论成果);中外思想解放潮流;近代现代科学技术(即三次科技革命)。主题一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学目标:1.概括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掌握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主要象征;2.分类概括和掌握我国古代科技的光辉成就;3.掌握和

2、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理论成果;4.系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里撒阶段特征及主要成就;5.了解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探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色彩的形成原因;学法指导:1.夯实基础,区分一些易错的地方;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文化往往只反映出一种表象,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这种表象看到它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本质内容;3.注意文化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防止把文化现象孤立化;科技发展的表现体现在各个方面,学会分门别类的整理;4.充分利用比较法;5.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观点、结论的认识。高考预测:1.中国古代文化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成就在近几年高考中所占比例一直较高,今

3、后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2.突出考查以四大发明为核心的古代历史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和突出科技人物; 3.重要历史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所体现出来的鲜明时代特点将是考查的重点; 4.系统总结古代应用成果的科技著作;5.明清时期出现中西科技不同发展特点的原因。认识“传统科技的晚霞和近代科技的朝阳”这一鲜明对照的科技文化现象;6.从命题趋势看,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都有,其中材料题、问答题居多。考题回放:例1(2005年天津文综卷18)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雕版印刷术 记录太阳黑子 实测地球子

4、午线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A. B. C. D.例2(2005年天津文综卷17-19)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往往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回答1-3题。1.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 AA.慷慨苍凉 B.朴实恬淡 C.缠绵婉转 D.浮艳华丽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CA陈子昂B.盂浩然 C.杜甫 D.杜牧3.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B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

5、尖锐知识整合:一、古代科技1、四大发明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发明:西汉前期发展(改进):东汉,105年,蔡伦造蔡侯纸。传播:4世纪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中亚、阿拉伯。非洲、欧洲。 印刷术:发明: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候已有佛经、日历和书籍,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发展: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发明者为平民毕升。传播: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 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发展: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传播:南宋时(13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发明:唐朝中期。发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如最早的火器火箭,南宋时制造出世界

6、上最早的管形炎器“突火枪”传播: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古代的天文历法天文(1)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2)战国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3)西汉太阳黑子世界最早记录。(4)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5)唐朝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创始人)(6)元朝郭守敬创制简仪、高表,大范围进行天文测量。历法(1)春秋时形成固定系统,确立19年7闰原则。(2)汉武帝时编制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3)唐朝僧一行制订大衍历,表蛤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4)北宋沈括编制十二气历。(5)元朝郭守

7、敬编制授时历,比公历早300年。3、古代医学卫生(1)著名的医生: 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四诊法诊断疾病。(切是主要成就)后世尊其为“脉学之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后人尊他为“医圣”。著有伤寒杂有病论 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被人誉为“神医”。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土蕃名医元丹贡布四部医典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掌握了丰富的医疗技术和经验。他研读大量医书,走访很多地方,收集民间药方,采集药物标本,并虚心向药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请教。 (2)著名的医学著作: 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著名医书。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8、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唐高宗时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著作。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东方医药巨典”)4、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计算圆周率:魏晋时期,刘徽,提出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南朝,祖冲之,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著有缀术。5、中国古代的农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译介绍了当时欧洲的先进技术。(汉:西汉时代田法,农书:汜胜之书(现存最早的农书)、四民月令;元

9、世祖农桑辑要,由国家颁布的农书。)5、地理学。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世界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西晋裴秀,地图学家,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明朝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最早记载了石灰岩熔蚀地貌,比欧洲早两个世纪。6、综合性著作沈括著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7、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2000多年: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甘石星经1700多年:地动仪1600多年:麻沸散1000年:祖冲之的圆周率。800多年:沈括的“十二气历”800年:国家颁布的药典唐本草600多年:春秋关于哈雷慧星的确切记载400年

10、:毕升的活字印刷术。300年:授时历二、史学1、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时的历史。2、东汉班固的汉书,第一部断代史,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3、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所著:第一部编年史通史,叙述战国至五代的历史。三、文学1、先秦。诗歌: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以离骚最为有名;诸子散文:孟子、庄子。2、汉赋:两汉兴起的一种文学新体裁,讲究排比、韵散并用,缺点是辞藻过于华丽,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乐府:汉代诗歌的代表。3、魏晋南北朝:承上启下。诗歌: 完成了

11、从四言、五言到七言的过渡。代表诗人: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代表作?)东晋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南北朝时,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大为盛行,南方民歌缠绵婉转,代表作采桑度;北方民歌慷慨激昂,代表作敕勒歌、木兰辞。4、唐诗:2000多位诗人,近5万首诗歌初唐:陈子昂;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白居易;晚唐:李商隐、杜牧。5、五代、两宋时期:词是最主要的文学成就。原因: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出现,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民族、阶级矛盾尖锐,词比诗更能抒发感情。代表:五代李煜;北宋苏轼开创了豪放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南宋辛弃疾。宋诗:陆游。

12、市俗文学:话本。6、元曲: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窦娥冤。7、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四、绘画。1、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长沙楚墓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御龙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帛画,青铜器装饰发展为完整画面。2、秦汉:墓室壁画;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珍品;木刻画。3、魏晋南北朝:带有宗教色彩,以人物画为主。三国:曹不兴,佛像画的始祖。东晋:顾恺之,擅长画人物,洛神赋图、女史箴图。4、隋唐:题材广泛,山水、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隋:展子虔;唐:阎立本、吴道子、敦煌莫高窟壁画。五、文字和书法。1、商朝: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2、

13、西周: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3、秦朝:标准字体是小篆,民间流行更简化的隶书。4、汉朝:隶书是主要字体,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5、曹魏:钟繇开始把字隶书转化为楷书。 6、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黄庭经;王献之7、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盛唐:颜真卿,“颜体”,颜氏家庙碑;中晚唐:柳公权,“柳体”神策军碑;草书:“草圣”张旭和怀素。六、雕塑。1、青铜艺术:战国时的青铜器装饰已从过去的图案发展到画像,四川成都出土的嵌错赏功宴 铜壶,画面生动,技艺精湛2、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3、石窟艺术:魏

14、晋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隋唐:甘肃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精华。七、古典文化的总结。1、类书:明成祖是由解缙主持编纂了一部庞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清代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2、从书:清乾隆时由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类,既保存了大量文化遗产,也禁毁了不少书籍。主题突破一、中国封建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1、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疆域辽阔为文化繁荣发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前提。3、民族交往,对外交往频繁,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达。4、统治阶级的重视,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15、,也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因素。5、文化发展的继承性。中国古代文化连绵不断,前朝文化的繁荣为后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成就。(举例说明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等)6、广大人民的辛勤创造。劳动人民是物质资料的直接创造者,也是科技文化成果的直接创造者。二、中国古代文化主要发展阶段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大变革,科学繁荣,学术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发展导致科技进步;小生产者队伍扩大,人本思想形成;古典文化第一个高峰:诗歌、散文发达。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加强,科学文化进一步发展,呈现统一前提下的多样性。思想上“独尊儒

16、术”与“焚书坑儒”取代“百家争鸣”。(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等)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佛教盛行、宗教画流行、石窟艺术、范缜的神灭论、北方的齐民要术和北方的民歌都体现这一特征。4、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盛阶段。中国科技文化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许多方面在世界领先,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形成“中华文化圈”。5、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文化达到高度繁荣水平,三大发明在此完成和外传,理学、史学和文学发达,绘画艺术也取得一定成就,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6、明清时期,承古萌新(表现?)三、对科技发展的认识:1、科

17、学技术是生产力。(古代天文历法成就直接同农业生产有关,数学、农书的编撰既是生产发展的需要又是生产的总结。造纸、火药、火药爆破法采矿、金属冶炼。)2、但是科学技术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还要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人的观念等。(例如四大发明在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像欧洲一样的作用。)3、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刻苦学习、勤奋钻研、重视调查研究以及创新精神。四、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2、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封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3、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

18、、勤奋钻研的精神;4、教育事业的发达,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5、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大都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流频繁;6、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五、明清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的原因:1、从中国看: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是科技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对外:闭关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思想:文化专制是知识分子失去创造力;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来阻碍科技进步。;中国科技自身的缺陷。2、从世界看:资本主义成长为科技提供物质基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六、正确认识我国古

19、代的文化1、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是由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前者对后者又有反作用。2、精神文明的进步,是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的;一切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动;3、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面对辉煌的文化成就,我们应辩证认识:一是要正确认识各王朝文化繁荣与前代文化的关系,要注意文化发展的继承性。二是要正确认识中外文化交流,要注意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三是要正确认识社会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的关系,不要只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忽视上层建筑及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意识能动地影响社会存在。四是评价历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思想主张和作品的社会地位、影响,既要注意其对

20、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更要将其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评析。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人的思想、主张和作品,都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对待中国文化成就,我们应坚持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原则,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将其发扬光大,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主题二 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明清反封建民主思想这一历程中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重点掌握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从宏观上认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趋势,重点掌握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几个代表。3.归纳和分析比较近现代主要思想的演变。4.理解并掌握四大思想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21、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影响和内在的继承与发展关系。5.理解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演变的特点。学法指导:1.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注意把握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规律。2.运用唯物史观,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理解“人定胜天”、“无神论”等思想。3.运用辩证法原理,正确分析、理解佛教盛行的社会影响。4.要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分析观点等政治原理与分析不同时期近代思想形成的原因,理解近代各派的政治主张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5.立足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分析四大理论成果形成的背景,立足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巨大成就分析其影响。6.要注意比较中国共产党三大理论成果

22、的一致性及其内在的继承与发展关系。高考预测:1.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传统思想演变是近年来考查的重点。2.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的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及其反映的时代特点是考查的热点。3.近现代主流思想演变是考查的热点。4.可能就近现代著名思想家、领袖人物的基本思想与实践组构题目。但这组构可能是非常实际和具体的,与现实紧密相连的。考题回放:例1(2005年江苏历史卷29)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贵贱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 BA B、 C D例2(2005年全国文综卷1215)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经常见到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回

23、答14题。1.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 AA.佛教教义 B.法家思想 C.墨子学说 D.神灭论的观点2.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3.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西方基督教教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儒家大同思想CA. B. C. D.4.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C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一、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知

24、识梳理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为诸家之一。这一阶段,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发展: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荀子: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可以掌握其规律而利用它。2、秦朝: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3、西汉:儒学成为正

25、统思想。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主张: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建立太学等学校,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影响:;适应了当时封建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具有积极作用;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主张建立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有利于封建教育的发展;独尊儒术长期束缚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4、宋朝:儒学新发展理学产生发展。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内容:“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

26、“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质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5、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儒学受到批判。明清时期,统治者采用八股取士的办法,只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是八股文。这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八股取士也成为一种愚民政策,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儒学受到批判。明李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指责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三大民主启蒙思想家(生活在明末清初)黄宗羲: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制,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

27、本。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反对君主专制。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唯器”的唯物观点。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 证法思想。他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6、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思想,利用孔子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1898年的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的诏书中有废除八股、改

28、试策论的内容,但很快被慈禧废除。7、19世纪晚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9、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儒学正统地位废除。10、“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之一。11、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有所提升,成为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升华认识1、儒家思想被尊崇

29、的原因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在于其理论本身宣扬天人感应,道德规范,提出大一统,迎合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与信仰。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还在于它能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先进部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故为统治阶级所喜爱。2、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学之所以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思

30、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的入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面目。特别是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制造了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也不变”的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使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儒家也是在同佛教、道教纷争、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在批评佛、道两教的同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宋明理学既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质和立场。3、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和和

31、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4、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但是如何进行“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呢?我们认为: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对有些内容可抽去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二、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知识梳理1、荀子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的正常现象具有唯物思想,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

32、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2、王充论衡: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神,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他从无鬼论出发,反对厚葬,提倡薄葬。3、范缜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 4、王夫之认为,“气”是物质实体, “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唯器”的唯物观点。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 证法思想。他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升华认识1、唯物思想是人们在与自

33、然斗争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史实: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铁农具的推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在总结生产斗争的基础上出现了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推动了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进程,也带动了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秦汉以来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有了更大进步,于是出现反对宗教迷信的唯物者,如王充、范缜等人。明清之际,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又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也带来了“西学东渐”的开展。2、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伴随与唯心迷信思想的斗争,唯物思想产生并不断发展,反过来推动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三、中国古代的宗教知识梳理1、佛

34、教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我国内地;东汉明帝派使臣赴西域求佛法,在洛阳建造了白马寺;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迅速传播。A、原因:佛教思想为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适合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B、危害:统治者利用佛教,使人民甘受剥削、安于现状;统治者支持、宣扬佛教,浪费大量钱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与政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加重了人民负担。反对佛教:南朝思想家,范缜神灭论;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先后灭佛。唐朝武则天时,佛教备受宠遇。隋唐时的佛教渐趋中国化,形成许多宗派,以禅宗流传最广。2、道教东汉时民间流传的神仙方术和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太平经是主要的经典。东晋葛洪结合

35、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南朝时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体系。唐宗室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拥有特殊地位。唐太宗在位时,道教极盛。3、天主教:16世纪左右,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代表人物有利玛窦,天主教在中国发展很快。升华认识1、有关宗教的观点宗教是统治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颠倒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宗教的主导作用是消极的。它从精神上麻痹人民。统治阶级往往把宗教作为维护反动统治和对外侵略的工具。但在历史上劳动人民有时也利用宗教来联合自己的力量,进行反对统治阶级和抵抗外来侵略势力的斗争。2、佛教对

36、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政治上,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的条件。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立,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密切了对外关系。但同时,佛教的盛行也导致人口减少、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不问政事,导致了僧侣贵族与世俗地主的矛盾。经济时间,佛教盛行曾使农村劳动力大减;同时,僧侣众多,不入国家掌握的户籍,使国家税收减少,国库空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上,唐朝时南诏建筑艺术的提高,元朝时西藏成为中央行政区,清朝前期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都与佛教有关。佛教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思想上,宋代以

37、后,佛教思想渗入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从而形成了宋明理学,对中国思想界也许深远。佛教对中国的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重大影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宗教画也十分流行,我国著名的石窟和佛像也大都集中于此。四、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知识梳理1、地主阶级改革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2、地主阶级的“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3、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绝对平均的小农社会。具有空想性与落后性。4、资产阶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

38、想内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影响:维新思想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思想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代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影响: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6、资产阶级立宪派“实业救国”的思想: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局限:不摆脱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民资经济无法争取独立发展道路,因而难以实现。7、资产阶级“民主科学”的思想:主张用资产阶级新文化改造封建旧文化,实行

39、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矛头直指孔子代表德儒家思想。彻底动摇封建正统思想,但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8、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三民主义思想内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9、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直接原因: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重要原因:以前各种救国救民方案的失败是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B、传播过程(略)毛泽东思想A、背景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

40、,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B、形成与发展(1)、形成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及同盟军的问题。他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

41、阶级,“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是中国革命的对象。毛泽东思想发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通过这些文章,毛泽东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4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的报告和同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C、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D、毛泽东思想的特点第一

4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E、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第三、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A、条件时代

44、条件: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科技革命)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二战前后世界两大主题:革命与战争、和平与发展)历史条件:中国与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实践条件: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B、形成过程酝酿阶段: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前夕,是这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在

45、系统总结三十二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这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十二大到十三大,是这一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1987年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至此,我们党已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比较

46、充分的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十三大到十五大,是这一理论走向成熟的阶段。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并写入了党章。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C、理论要点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照搬外国模式;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47、裕。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问题上,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

48、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D、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A、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既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和中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成为可能;

49、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B、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历史地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又一面光辉旗帜。升华认识1、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特点从内容上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

50、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 “制度层次”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近代前期文化的两个阶段三个层次两个阶段:第一: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第二: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三个层次;第一:技术成果(器物层) 第二: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层) 第三: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文化层)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2、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

51、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进行的理论突破突破两个凡是的窠臼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破阶级斗争中心论的束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突破社会主义建设的单一模式十二大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突破社会主义建设一步到位的思想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级阶段理论。突破姓社姓资,计划与市场的争论三个有利于与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社会主义经典理论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汇成系统。成为全党指导思想。突破单纯意识形态束缚妥善处理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和外交关系。3、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关注

52、近代先进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到学习苏俄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由照搬外国理论到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变化。从政治学科的角度关注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的现实意义。主题三 中外思想解放潮流教学目标:1.分析中外历史上重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归纳和概括重要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并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影响,评价它们的历史地位。学法指导:1.注意运用基本的历史理论和历史分析方法把历史人物和思想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2.认识思想解放运动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高考预测:1.2006年高考将继续围绕主干知识,侧重于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思

53、想家的观点和特点,思想解放发展的轨迹以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2.比较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等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考题回放:(2005年上海历史卷29)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指 DA.科学与技术 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知识整合: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1、原因: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产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思想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思想导演活跃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私学的兴起与讲

54、学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的思想家2、概况:(略)3、影响: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方针,促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二、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1、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并日益腐朽衰落2、概况:(略)3、影响: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对晚清民主思想的兴起有一定影响。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内容略)1、新思想的萌发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4、新文化运动5、延安整风运动6、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四、近代世界的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1、文艺复兴A、时间:14-17世纪。B、性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助复

55、兴希腊、罗马文化所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C、原因:封建神学的各种传统观念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不满现状且有物质基础;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浓厚;人才聚积,名人辈出等。D、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含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评价:积极一面: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是整个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贯彻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各个领域和整个过程。消极一面:过分强调个人意志,忽略公共意志等

56、问题。E、主要成就:意大利:掌握但丁、乔托、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马基雅维利等人的成就。西欧: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法国:拉伯雷的巨人传。德意志:伊拉斯谟的愚人颂。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F、影响把人们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为世界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奠定了基础。2、启蒙运动A、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形成并壮大,手工工场广泛发展,资本主义与封建制度的矛盾不断加深,自然科学得到发展。B、性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C、内容:呼唤用理性的阳

57、光驱散现实的黑暗,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D、概况 起源英国 霍布斯的观点:社会契约;不反对君主专制;无神论但又主张借助宗教维持社会秩序。代表作:利维坦。 洛克的观点:社会契约;主权分立。 两位思想家思想的异同:都主张社会契约。不同点:霍布斯不反对君主专制;洛克提倡君主立宪制。 高潮法国 伏尔泰的思想观点: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地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最主要的政治观点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狄

58、德罗:主编百科全书而被视为百科全书派的代表。百科全书的内容反映了启蒙思想的特征:反迷信、反狂热、反宗教迫害、反专制、反社会不公平。它同时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这都有助于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以百科全书的编写和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E、影响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对法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启蒙运动陆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

59、传播,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启蒙思想家的著作逐渐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激励着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主题突破1、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从历史背景来看:文艺复兴发生在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当时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政治理论和完整的思想体系,于是他们从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古典文化中寻找斗争武器,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进一步发展时期。当时西欧资产阶级日益强大,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力量,但垂死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推翻旧制度,

60、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从思想主张来看:文艺复兴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基督教会,强调人性。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既指向基督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强调理性。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核心是反封建,集中批判的内容是封建的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主张建立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新制度。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启蒙运动思想家反封建主张比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更系统、更全面。从影响来看: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两大思想运动,都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文艺复兴对后来的启蒙运动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世界范围的,它的直接后果就是掀起了资产阶

61、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为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取得胜利作了思想动员。从程度来看: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与发展。启蒙运动更具广泛性,更加深得人心。其主张亦从纯理论上升到制度建构。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成果,而启蒙运动则是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背景:都是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统治产生矛盾,适应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进程:兴起后,都迅速波及到欧洲许多国家。内容:都提出和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主张和观点。性质: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为资本主义战胜

62、封建主义做了准备。影响:都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都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主题四 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1.归纳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条件、历史影响;2.认识三次科技革命的时代特征。学法指导:1.学会通过资本、技术、市场、劳动力及政治环境等几个因素分析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2.通过技术来源、国家及时间等几个方面分析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3.通过比较联系,加深对工业革命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预测:1.三次科技革命是近年来持续考查的热点;2.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原因要适度关注;考题回放:(2005年上海历史卷29)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到19

63、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重要工业部门大多数集中在几十家垄断组织手里。这些大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并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愈加激烈,但是它们主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经,追求利润,增强竞争能力。它表明垄断组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生产力的进步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还预示在垄断组织的形式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会有更惊人的发展。在工业生产集中的同时,银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也达到很高程度。它促成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了金融资本。当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时,资本主义即进入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也是现代意义上

64、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高一历史课本上册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2002年第12次印刷,第173页阅读文本,回答问题:(5分)(1)“将近30年的发展”指什么?(2分)(2)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除文本的解释外,你还有什么新的理解?(2分)(3)“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中的“现代”是什么含义?(1分)参考答案:(1)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竞争愈加激烈,生产与资本向少数资本家集中。(2)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更加激烈。垄断排斥竞争等。(3)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或进入垄断阶段。知识整合: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时间:18世

65、纪60年代开始2、条件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劳动力圈地运动;技术国外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3、主要成就棉纺织: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克隆普顿骡机(1779年);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85年)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的)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1814年)4、特点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最终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新机器的科技含量不高;英国一花独放,绝大多数发明都出自英国,

66、英国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5、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70年代开始2、条件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3、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

67、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4、特点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发展迅速;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等部门,有巨大的能力改造和武装各轻工业部门并使农业机械化,从而使发达国家首先实现了工业化。5、影响生产力迅猛发展;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三、第三次科技革命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2、条件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

68、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3、主要成就以原子能(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电子计算机的应用(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64年美国集成电路计算机问世等)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1973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首创成功)等高新技术。4、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

69、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5、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造成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发展迅速。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变了变革);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们日益重要。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主题突破一、三次科技革命中分别产生了哪些新兴产业部门

70、?出现了哪些典型的工业中心(区、带)?有哪些工业布局的趋势变化?1、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棉纺织业、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出现了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棉纺织工业区与以伯明翰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工业布局的趋势是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轻工业发展迅速。2、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了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工业,出现了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原苏联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为中心的欧洲工业区。工业布局进一步趋向集中,重工业突飞猛进。3、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产业等,出现了美国西南部的斯坦福工业区(硅谷)、日本九州岛(硅岛

71、)、英国苏格兰电子工业基地、德国慕尼黑工业中心。工业布局总体趋势是分散,发达国家以分散为主,发展中国家以集中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二、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三次能源突破1、第一次:蒸汽成为新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第二次:电力成为新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第三次:核能成为新的能源,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三、三次科技革命在生产力方面、社会关系方面和国际格局方面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1、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为标志

72、,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2、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第二次科技革命: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

73、构也发生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们生活也发生变革。四、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经济、思想)1、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2、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3、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

74、关。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五、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19、20世纪中国没有把握科技革命大好机遇的主要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性,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清政府内外交困,于是对科技革命的态度由排斥到只引进技术,如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不是为了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发展,很快就失败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愿意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中国民族资本

75、主义发展极其缓慢。第三次科技革命时,19451949年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1949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维护独立、提高国际地位,在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把发展科技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对待第三次科技革命采取了引进吸收的态度,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缺乏正常的交流,于是中国政府重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开展科技创新,重视科学体系的建设,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后由于“左”倾思想泛滥,文革十年使中国失去了一个科技发展的好机会;改革开放后,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六、科技革命的启示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是实践的需要,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三次科技革命既有共同点,又有特点,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社会政治、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也产生重大影响。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