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是商的变化规律,第二部分是商不变规律。在呈现商的变化规律时,教材的呈现方式只呈现了两组式题,让学生计算下面两组题,你能发现什么?而把重点放在商不变规律的探究上。根据以往的经验,感觉商不变规律更容易探究,也更容易表述。而商的变化规律才是难点,学生更不容易发现与表述,所以在设计时我把“商不变的规律”单独放在第二课时,如此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而有时间去深度探究。第一课时先探究被除数不变时,商和除数的变化规律,再探究除数不变时,商和被除数的变化规律,探究前两个商的变化规律时,由于前面探究过积
2、的变化规律,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会通过举例子的方法探究,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以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商的前两个变化规律。抓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么变的,同时商是如何变的?”这一主干线,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在揭示第一组规律时采取教师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发现规律,然后让学生举例去验证所发现的规律:除数不变时,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也就是说二者的变化一致,可以说是“朋友关系”,在这个环节,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流或补充,比如乘的数不能是0,如此逐步概括归纳,最后自己总结出规律:除数不变时,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0除外),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从下往上观察刚才所研究的例子,
3、引导学生归纳概括: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几,商也除以几(0除外),最后启发学生再归纳概括积的变化规律时,可以把两个规律归纳在一起,刚才你们发现的这两条商的变化规律能否也归纳在一起呢?请和同桌先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让学生在计算验证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最后自己归纳概括出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计算、思考、验证、交流等亲身经历的,里面融入了更多学生的思维碰撞,可以说是鲜活的、灵动的、丰富多彩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在第二组探究商的变化规律教学时,我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迁移前面的方法主动去从上往下观察,并口述规律,举例验证规律,进而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继而通过和第一
4、组规律进行比较,发现:被除数不变时除数乘几,被除数反而除以几,此时的除数和商的变化方式刚好相反,可以说是“敌人关系”,如此通过举例验证,同时采用打比方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个规律。紧接着,我引导学生从下往上观察来研究商的变化规律,最后在小组交流补充下归纳概括出商的第二条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时除数乘(或除以)几,被除数反而除以(或乘)几(0除外)。这节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的环节处理得不够得当,导致学生的体验不深刻,教学时间不够充分,反思有以下几点欠妥:一、课堂节奏快,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在学生举例子研究的过程中,我是唯恐完不成这节任务,对于少数困难生来说,节奏有些快,他们还没
5、来得及思考,甚至这个例子还没看清被除数或除数乘了几,老师就要求总结概括规律。学生比较被动。二、让学生举的例子比较单一,学生感悟得不深刻。正是因为节奏快,尽管学生所举的例子才单一,感悟怎会深刻?虽然本节课在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学生对乘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有了感知,有一部分同学能够很快迁移过来,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不能或不会迁移过来,因此不能让一部分同学的回答来代表全体同学的回答。而是让他们回答过后,多让其他的同学来说说相关数的变化规律。可以同桌说,说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按照一定的格式,如被除数不变,除数从( )到( )乘(或除以)了几,商( ),这样的话,多比较几题,多说几遍,中下学生的印
6、象也就深刻起来。另外有个别学生为了省事,不是通过计算来验证规律的,而是直接运用规律,得出答案,缺少了探究的过程。三、习题的设计难度不当。本节课是新课,要学习商的前两个变化规律,教学的容量比较大。因此在练习的设计上不易过多、过难,以使学生不适应。本课在学习完前两个规律后,出示了有关的5道选择题,主要是被除数与除数、商的之间的变化情况,因为确少了具体的算式的支持,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虽然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但效果不够好,应该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去拓展延伸,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子的方法来观察商的变化情况。从而提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我想作为教师在读懂教材的同时,也要读懂学生,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的兴趣水平、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去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数学学习活动,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比如本节课通过举例探究、猜想、然后再举例验证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究过程,在不断交流中,不断补充、完善,最后归纳概括规律水到渠成,如此才能使学生少走歪路,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牢固、学得快乐,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