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2018级高一下月考历史检测题第卷 客观题(共60分)一.客观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60分)1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2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盐铁官营制度 早市夜市出现商人群体形成重农抑商政策A B C D3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
2、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贷賙(zhou,接济)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A租佃已经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地主放弃了对佃户的控制C地主注意改善与佃户间的关系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4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此材料不能说明古代户籍A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 B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C是严刑峻法的重要体现 D与土地私有制度相适应5国人一般以田为宝,但历史上却多次出现“受田者与田为仇”、“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自愿”把土地“投献”给享有“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廛无税
3、”的“缙绅之家”。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赋税负担沉重 B商品经济诱导 C王朝周期更迭 D豪强势力膨胀6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经历自下而上变革7在浙江宁波等地发现了汉代瓷窑遗址,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地的东汉墓葬中都曾发现瓷制品,而尤以江西、浙江发现的为多。据此不能判断A.瓷器的发明最迟不会晚于东汉 B.汉代我国南北方可能都已能烧制瓷器C.汉代瓷器常作为冥器使用 D.汉代南北方形成青白两个瓷系8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
4、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9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炼钢和淬火工艺 白瓷生产技术 松江特产棉布 用焦炭冶铁技术 A B C D 10古代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技术精湛。下列对其发展节点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汉代丝织品远销大西洋为中国赢得“丝国”称呼B.唐代私营纺织业规模扩大,官营纺织业衰落C宋代出现的缂丝技术,使丝织品纹饰
5、更加绚丽D.明代部分地区纺织业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11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人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政府采取此政策的直接原因是A.沿海民众接济反清势力 B维护清朝中央集权统治C.天朝大国物产比较丰富 D东南沿海倭患日益严重12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
6、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 B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C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 D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13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私营手工业作坊 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A B C D1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今朝半醉归
7、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A B C D15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帝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驻军对周围胡人严加防范或在其可能威胁到帝国安危之前就予以消灭,而在帝国内部腹地,则是另外一番山水田园男耕女织的惬意生活。张二郎就是此时生活在江南扬州城郊的农夫,他遇到的情况最可能是A.闲暇时,与妻张王氏一起用脚踏三锭纺车纺棉,预制过冬棉衣B.趁冬日水浅维修本村小清河畔的筒车,以备来年春耕取水C.秋后往集市贩卖新米,换得银两后往邸店兑换飞钱筹买耕牛D.耕织富裕之余为家中添购瓷器,竟无意中购得一件粉彩花瓶16紫窑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
8、之首,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御窑。周世宗曾御定御窑瓷器“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据此判断柴窑瓷器属于A白瓷 B.青瓷 C.釉下彩绘 D.粉彩瓷17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18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
9、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19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商业危机” D.“工业革命”20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
10、手段。” 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C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D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21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新认识。下列用词排列正确反映了上述三种观点的是A侵犯;发现;文明相遇 B文明相遇;发现;侵犯C发现;侵犯;文明相遇 D发现;文明相遇;侵犯22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
11、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A.迪亚士的远航 B达伽马的远航 C.哥伦布的远航 D.麦哲伦的远航2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B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D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
12、义24假如你生活在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你可能看到的现象有亚洲开始种植玉米、烟草、马铃薯等农作物 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茶叶 欧洲封建主的财富与日俱增 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A B C D25某史书记载:“乔治华盛顿长期相信虽然中国人的形象和外表很有趣,但也是白种人。华盛顿这一错误观念直到1785年才由一名记者予以纠正。”下列对华盛顿“错误观念”的成因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 B当时美国对欧洲以外的世界了解不多C乔治华盛顿未曾到过中国 D当时欧洲人普遍认为中国人是白种人26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西欧的一个国家:“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吞进食物,
13、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一点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这个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荷兰27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对应的分别是A荷兰、意大利 B葡萄牙、英国 C西班牙、意大利 D意大利、法国28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
14、不足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2918世纪,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英国最终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霸权,这种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A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 B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胜利C工业国对商业国、农业国的胜利 D英国海军力量处于优势地位 30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下列关于三角贸易所产生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A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但促进了非洲的文明进步B为美洲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C客观上有利于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D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第卷 选择题(共40分)二.主观题:(共3题,60分。其中31题15分,32题12分,33题13
15、分)31.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土地制度的变迁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一 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周礼地官小司徒材料二 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及雪释,始耕焉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尽,民力不可惮;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 管子乘马材料三 (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
16、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但通入倍田分。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北齐魏收魏书卷一一食货志材料四 宋田制不立,圳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前代为薄。 元脱脱宋史卷一七四食货志上二赋税明后期勋戚、官员占地一览表(引自黄冕堂明史管见)时间占地者姓名地点占地面积资料出处孝宗弘治元年、七年嘉靖元年建昌侯张延龄涿州18 455顷明孝宗实录卷196、210,明世宗实录卷20嘉靖二年庆阳伯夏臣不详13 800顷明世宗实录卷23嘉靖四十年景王朱载圳湖广40 000顷明史卷
17、120景恭王传、潞简王传、卷213徐阶传万历十七年潞王朱翊镠湖广40 000顷明神宗实录卷531万历三十九年黔国公沐昌祚云南固原10 000顷明穆宗实录卷45明神宗实录卷480(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描述了盛行于何时的何种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相应的赋税方法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民”耕作土地的态度有何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并具体说明齐、鲁在赋税制度方面的相应对策。(4分)(3)材料三反映怎样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授田的前提和依据。(4分)(4)材料四反映了宋明时期的土地制度的什么现象?其原因何在?(4分)32城
18、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功能、地位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5000年间,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周执前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材料二 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的原因。在李唐统治的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漕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
19、转运至各地。王鸿扬州散记材料三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城市
20、的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扬州繁荣的主要原因。(3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5分)(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2分)33.面对海洋,中国和西方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态度。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 实行海禁,
21、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材料三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
22、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四 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
23、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5分)(3)材料三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分)(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4分)高2018级高一下月考历史检测题答案(4月7日)1-10.AACCA/BDDBD 11-20.ADCCB、BBDAC 21-30.CDBCD/CABCA31.(1)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实质: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方法:任地事(耕公田)(3分)(2)井田制之下,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24、不高;均地分力即土地私有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反映了井田制走向瓦解,土地私有制正在逐渐形成。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齐国相地而衰征,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鲁国“初税亩”,按亩收税。(4分)(3)均田制和租调制。前提是国家掌握了大量土地,依据是性别和年龄及丁牛。(4分)(4)土地兼并现象;原因: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田制不立;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导向,剩余财富流向土地(4分)32(1)分布于大河流域;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2分)(2)原因:社会安定、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饶、交通便利。(3分)(3)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
25、;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东京处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5分)(4)趋势:城市的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分离;南方城市兴起。(2分)33.(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 ;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2分)(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 影响沿海百姓生计;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税收制度变革。(5分)(3)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2分)(4)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 影响: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