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由此可见,远古时期人类最需要的是()A.学会制造工具B.过群居生活C.用火烧烤食物D.移居山洞生活答案:B2.文物与文字都承载着历史和文明。下面所示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A.已经开始粮食生产B.刀耕火种聚族而居C.依靠采集渔猎生活D.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答案:A3.有俗语云,“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则天下稳”。下面所列的粮食作物中,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是()A.粟、小麦B.水稻、玉米C.水稻、粟D.水稻、小麦答案
2、:C4.距今约9 000年前,西亚的人们最有可能驯化的动物是()A.骆马、狗B.山羊、绵羊C.骆马、羊驼D.牛、火鸡答案:B5.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从迁徙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农业的产生B.早期城市出现C.私有制产生D.国家开始形成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实现了从迁徙向定居生活的转变,故A项正确;人们过上定居生活后,一些较大的定居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排除B项;私有制产生、国家开始形成都是在人类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和实现定居生活以后,排除C、D两项。6.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时,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
3、“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A.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B.土地实际上为地主占有C.诸侯将公田据为己有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强调了周天子对土地的所有权,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公田、私田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井田制下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并非完全一致,故D项错误。7.“氏族之间掠夺战争的产生氏族出现了军事首长。军事首长的财富和权力与日俱增,而且由原来的选举产生逐渐变为世袭制。”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私有制的发展B.世袭王权的萌发
4、C.生产力的发展D.国家的产生答案:C解析:“军事首长的财富和权力与日俱增逐渐变为世袭制”,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增加,私有制发展,故选C项;相对于生产力来说,私有制的发展并非根源,故排除A项;世袭王权的萌发、国家的产生是上述现象的结果,故排除B、D两项。8.农业产生以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A.小农经济的产生B.贫富分化现象的加剧C.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C9.右面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反映
5、了()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南美洲的菠萝在英国培育成功,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洲际物种交流,故选A项;题干材料仅说明菠萝在英国培育成功,无法体现南美洲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时间“167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D项。10.15世纪末以后,一种辛辣调味品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这一调味品就是我们熟识的辣椒,其原产地在()A.美洲B
6、.欧洲C.中国D.非洲答案:A解析:辣椒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一带,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辣椒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故A项正确。11.据史料记载,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据此可以得出()A.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B.新食物物种促进了人口的增长C.新食物物种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D.新食物物种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中国福建“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马铃薯“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可以得出新食物
7、物种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故D项正确。12.明朝中后期,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中国沿海地区适合种植甘薯B.新航路的开辟C.闽广人追求种植甘薯的利润D.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答案:B解析:中国适合种植甘薯的地区广泛,不只是中国沿海地区,故A项错误;甘薯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其逐渐传入中国,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甘薯产量高,对于地少人多的中国人民的生存意义重大,而不是其自身的经济价值高,故C项错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只能在官府控制下进行,故D项错误。13.1693年,康熙帝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于
8、美洲的金鸡纳,康熙帝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A.传统商路和欧洲贸易中心转移B.闭关自守政策下朝贡贸易繁荣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D.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时间“1693年”可以看出,此时处于新航路开辟以后,题干材料“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于美洲的金鸡纳”,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故D项正确;“传统商路和欧洲贸易中心转移”是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产生的影响,而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对亚洲的影响,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传教士上贡的药品治愈了康熙帝的疟疾,而不是政府的官方贸易行为,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对美洲社会的破坏,故C项错误。14.工业
9、革命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根本因素是()A.资产阶级革命完成B.资本主义机器生产C.人口的急剧增长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5.在传统农业中,所有生产要素基本在农业和农村内部就可以解决。但现代农业则不同,它依赖大量外部投入,更需要()A.天然有机肥料的补充B.科技和工业体系的支撑C.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投入D.雄厚的资本原始积累答案:B16.袁隆平先生最大的贡献不是培育了杂交水稻,而是提供了培育水稻的方法和思路。这些理论和方法为培育优良的水稻品种提供了可行方案,并
10、且为“超级稻”提供了理论可行性,这成为我国杂交育种的基础。材料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袁隆平科技理论影响巨大B.袁隆平使中国逐渐摆脱了贫困C.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D.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答案:A17.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的()A.机械化、集约化B.社会化、商品化C.自动化、智能化D.产业化、机械化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所以C项正确。1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温室种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列属于温室种植优点的是()A.冬季透光保温,夏季遮阳降温B.与露地种植相比,
11、温室种植在质量上缺乏优势C.种植的蔬果种类相对单一D.投入成本几乎为零答案:A解析:温室能够做到在寒冷的冬季透光保温,在炎热的夏季遮阳降温。与露地种植相比,温室种植在质量、时间、收益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可以在不同季节为人们提供更多种类的蔬果,所以A项说法正确,B、C、D三项说法错误。19.宋刑统中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根据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宋朝()A.食材以肉类为主B.重视食品安全C.制裁强行买卖行为D.食品中添加了有毒物答案:B20.1945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该组织成立70多年来,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A.地区防恐、保障
12、和平B.抵制强权、维持公理C.消除饥饿、粮食安全D.稳定金融、防止“滞胀”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差不多1000年的时间里,苏美尔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城邦支配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公共事务。当和平得以维系,政府也会组织建造大型公共设施。宫殿、神庙和抵御外敌的高墙出现在所有苏美尔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尔伽美什这样的领袖来组织和协调完成。神话中就曾提到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建造城墙和神庙的事迹。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
13、苏美尔人扩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网络。材料二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政治特色。(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在两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4分)(3)比较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4分)参考答案:(1)政治特色:城邦政治盛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家机器;政府承担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2)原因:农业是各个城邦赖以生存的基础,灌溉系统的修建能够
14、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3)共同特征:神庙、祭司等与宗教相关的事务及相关机构或人物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拥有特色农业生产技术。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铃薯在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绝大部分欧洲人对它持一种非常不友好的态度。他们甚至认为马铃薯会导致麻风病和不道德;欧洲人以前从未吃过块茎类食物;马铃薯来自美洲,在那里它是不开化的、被征服的种族的主要食物在欧洲,甚至在马铃薯被称为“魔鬼的苹果”的俄国,农民在最初的犹豫不决之后开始大规模种植马铃薯。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9世纪,它已成为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
15、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现代社会的“便利食品”。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材料二玉黍(玉米)生地、瓦砾、山场皆可植。其嵌石罅,尤耐旱。宜勤锄,不须厚粪。旱甚亦宜溉收成至盛,工本轻,为旱种之最。包世臣齐民四术材料三三十年前,从无开垦者。嗣有江苏之淮徐民,安徽之安庆民,浙江之温台民,来杭、湖两属之各县,棚居山中,开种苞谷(玉米)近已十开六七矣!每遇大雨,泥沙直下,近于山之良田,尽成沙地;远于山之巨浸,俱积淤泥,以致雨泽稍多,溪湖漫溢,田禾淹没,岁屡不登他日之钱粮何出?犹其后焉者也。清文宗实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6、,概括欧洲人对马铃薯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玉米种植的两种态度及各自理由,说明影响美洲作物传播的主要因素。(6分)参考答案:(1)变化:从不友好到接受。原因:思想观念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战争的影响。(2)态度:材料二支持,材料三反对。支持的理由:易于种植;拓展耕地面积;工本轻;收成多。反对的理由:过度垦殖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正常粮食生产和财政收入。因素:植物自身的适应性;思想观念;科学技术水平;人地矛盾;政府政策。23.自古以来,人类只能依赖自然条件进行食品贮藏保鲜,直至19世纪罐头的出现推动了贮藏保鲜方法的重大变革。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事年表1795年,法国政府悬赏征集军粮长期保存、防止腐烂变质的方法。1804年,法国人阿佩尔经过努力,研究成功世界上第一批罐头食品,其方法是将欲保存的食品加热后装入瓶内,用木塞塞住瓶口,置于沸水煮3060分钟,取出趁热将塞子塞紧,再用涂蜡密封瓶口。1823年,英国人杜兰德申请了马口铁皮罐头的发明专利,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马口铁皮罐头厂。1830年左右,美国辛辛那提建立了最早的肉类罐头加工厂,每个工人只从事单一和重复性的工作。19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商店开始向民众提供鱼罐头和肉罐头。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展出了大量罐头产品,包括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罐装火腿等世界各地食品
18、。19世纪50年代,铁路大量建成和冰采集技术的发展,延长了罐头食品的保质期,保障其从资源丰沛的产地调运到城市。据李淑颖影响世界的重大发明等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19世纪罐头食品的兴起和发展撰写一份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12分)参考答案:示例19世纪初,在殖民扩张和战争中,为满足军队需要,借助生物技术的发展,成功研制出了罐头食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罐头的制作工艺不断更新。19世纪中期,机器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推动罐头食品的市场逐渐从军队扩展到民间,世界各地的食材丰富了罐头食品的种类,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要。交通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为产品运输和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19世纪罐头食品在欧美的兴起和发展,是工业化和全球化的产物,是食品贮藏史上的一次飞跃,为人类的饮食提供了便利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