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455.58KB ,
资源ID:166152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6152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后巩固提升:综合测评(一)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后巩固提升:综合测评(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1、综合测评(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图为我国近1 000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曲线为“J”形曲线,表明近1 000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答案C解析人口的增长受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等因素的限制,A项错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数量增加;反之,人口数量减少,近

2、1 00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激增,B项错误,C项正确;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土地占有量低,所以必须控制人口增长,D项错误。2.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迁入率,乙为死亡率、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结构,通常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D.种群密度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可能为出生率、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降低,可能为死亡率、迁出率,A项正确;丙只影响甲,丁影响甲和乙,年龄结构(丁)影响出生率和

3、死亡率,性别比例(丙)影响出生率,丙和丁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项正确;年龄结构通常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C项正确;出生率增大,死亡率也增大时,种群密度可能减小,D项错误。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2个)105510A.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会经历类似“J”形增长B.试管比试管内的种群先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的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答案B解析由于初

4、始阶段,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十分充足,酵母菌的数量比较少,因此4支试管中的种群都会经历类似“J”形增长,A项正确;试管、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试管中起始酵母菌数较多,因此试管比试管内的种群先达到K值,B项错误;试管、中的起始酵母菌的数量相同,但是培养液体积不同,故两试管中种群的K值不同,C项正确;试管、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试管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多,因此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D项正确。4.生态位能够体现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也需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

5、关系C.生态位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答案D解析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项正确;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它在该区域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也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项正确;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项正确;不同物种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可能部分相同,其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D项错误。5.到了草原,你能看到草本植物如地毯般铺向天边,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草原动植物的种类较多,群

6、落结构相对复杂B.草原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C.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D.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点答案A解析草原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A项错误;草原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B项正确;草原植物的叶子,有的会退化成针状或棘刺,有的会生有茸毛,有的体表会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这样能够减少水分蒸腾,从而抵抗干旱,C项正确;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点,D项正确。6.下图表示某种类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

7、无关C.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完全取代了灌木D.在草本植物阶段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答案D解析该群落的演替是从裸岩阶段开始的,属于初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初生演替的速度开始较慢,但之后会加快,A项错误;人类活动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项错误;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取代灌木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C项错误;在草本植物阶段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项正确。7.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一定”,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B.异养型生物一定是消费者C.细菌一定是分解者D.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答案A解析自养生物一定是生

8、产者;异养型生物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分解者;细菌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也可以是消费者(如肺炎双球菌),也可以是分解者(如乳酸菌);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可以是某些微生物,也可以是某些动物。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B.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没有一定的空间范围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均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A项正确;生态系统可大可小,都有一定的空间范围,B项错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

9、物圈,C项正确;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均属于人工生态系统,D项正确。9.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只含一个食物网B.一类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成分C.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止与上下两种生物发生联系,而是与周围的很多种生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答案D解析食物网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因此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只含一个食物网,A项正确;一类生物可能包含生态系统中的多种成分,例如细菌中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B项正确;食物链的每

10、一个环节上的生物与很多种生物有复杂的捕食或竞争关系,C项正确;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D项错误。10.下列关于碳循环及温室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洋对于调节大气圈的含碳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C.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从植物到动物,再从动、植物到分解者D.地球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导致有些树种分布区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海洋对于调节大气圈中的含碳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项正确;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受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影响,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会受温度的影响,故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B项正确;碳循环的基本路

11、线是大气圈的CO2库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再经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CO2形式由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C项错误;地球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而降水量的改变会导致有些树种分布区发生变化,D项正确。11.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如下几种营养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其营养结构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数目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B项中有三条食物链,b有三个食物来源,若其中一个来源消失,对b影响不大。C和D项各有两条食物链,A项中只有一条食物链。12.下列对生物固氮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土壤中的一些细菌可以将硝

12、酸盐最终转化成氨B.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C.将圆褐固氮菌制成菌剂,施加到土壤中,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氮循环是指含氮有机物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过程答案C解析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土壤中的一些细菌(如反硝化细菌)可以将硝酸盐最终转化成氮气,A项错误。大豆植株所需的氮也可来自根的吸收,B项错误。将圆褐固氮菌制成菌剂,施加到土壤中,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项正确。氮循环是氮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过程,D项错误。13.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碳传递是双向的B.消费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碳传递是双向的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13、解者之间进行D.不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各自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答案A解析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直接利用非生物环境中的CO2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也能通过细胞呼吸直接将CO2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因此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碳传递是双向的,A项正确;消费者能通过细胞呼吸向非生物环境释放CO2,但不能直接利用CO2,因此消费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碳传递是单向的,B项错误;物质循环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C项错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是在整个生物圈中进行的,D项错误。14.拟南芥可发生避阴反应,即拟南芥植株被其他植株遮蔽时,可通过光敏色素感受富含远红光的光,进而伸长节间和叶柄,捕

14、获更多的光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避阴反应有利于类胡萝卜素吸收更多的远红光B.发生避阴反应时,拟南芥的基因型发生了变化C.避阴反应说明拟南芥可感受来源于非生物环境的信息D.发生避阴反应的拟南芥生长受到抑制答案C解析光合色素一般不能吸收远红光进行光合作用,A项错误;发生避阴反应时,拟南芥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所以拟南芥的基因型未发生变化,B项错误;拟南芥植株被其他植株遮蔽时,发生避阴反应,说明拟南芥可感受来源于非生物环境的物理信息(不可见的远红光),C项正确;拟南芥可发生避阴反应,有利于捕获更多的光能,从而进行光合作用,对其生长是有利的,D项错误。15.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

15、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简单,群落内不存在垂直结构B.生态瓶要适时打开瓶盖,适量补充二氧化碳,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C.该生态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泥沙中D.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该生态瓶的稳定性与外界温度等无关答案C解析图示生态瓶的群落内存在垂直结构,A项错误;为观察生态瓶的稳定性,生态瓶要密封,B项错误;图示生态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分布在泥沙中,C项正确;外界温度、光照等会影响该生态瓶的稳定性,D项错误。16.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分别表示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图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

16、传多样性C.图反映出存在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D.图反映出的河流、森林等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答案C解析图表示同一物种,图存在着多种生物,图表示不同的生态系统,所以三者分别表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错误;基因重组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B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C项正确;各种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小气候特点,D项错误。17.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城市化影响了种群的移居以及种

17、群间的基因交流C.外来物种入侵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之一D.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稳定答案A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错误;城市化使得动植物的栖息地减少,影响了种群的移居以及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之一,C项正确;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的结构会更加稳定,D项正确。18.下图表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C.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鸟类

18、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答案D解析由题中信息不能确定该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生物入侵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9.某同学用两种颜色(红色和白色)的小球来模拟标志重捕法。用若干个红色小球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用50个白色小球代表被标志的个体,则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最符合实际操作的模拟步骤是()A.将全部红色小球放入一小桶加入50个白色小球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抓到的红色小球数计算小桶中红色小球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B.取出50个红色小球剩余红色小球倒入小桶向小桶中加入50个白色小球混合均匀

19、随机抓取统计红色小球与白色小球数计算小桶中小球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C.取全部红色小球倒入小桶加入50个白色小球,随机抓取统计红色小球与白色小球数混合均匀计算小桶中红色小球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D.取出50个红色小球剩余红色小球倒入小桶向小桶中加入50个白色小球随机抓取混合均匀统计白色小球数计算小桶中红色小球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答案B解析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因此,用若干个红色小球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

20、总数,用50个白色小球代表被标志的个体,其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的模拟步骤是:取出50个红色小球剩余红色小球倒入小桶向小桶中加入50个白色小球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红色小球与白色小球数计算小桶中小球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20.某地生态系统中两种存在捕食关系的昆虫的种群数量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种群的K值大于甲种群的K值B.甲、乙昆虫的种群数量均呈周期性波动C.若甲属于第二营养级,则乙属于第三营养级D.气候是对甲种群数量影响的外源性因素答案A解析因纵坐标甲、乙种群的数值未知,故无法确定两者的K值大小关系,A项错误;据图可知,甲、乙昆虫的种群数量

21、均随时间而呈周期性波动,B项正确;由图可知,甲的增减均在乙之前,故乙捕食甲,即若甲属于第二营养级,则乙属于第三营养级,C项正确;气候是对种群数量影响的外源性因素,D项正确。21.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增加,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

22、势与CD段相似答案A解析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导致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所以A点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仍旧符合逻辑斯谛增长。22.下图表示苔原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种群实际大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物种1在此时刻后增长速率可能会变大B.图中物种2在此时刻可能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图中物种3在此时刻后种群数量最可能呈周期性波动D.据图可判断物种1、2、3的营养级关系答案D解析图中物种1种群数量还没到达K/2,所以物种1在此时刻后增长速率可能会变大,A项正确;图中物种2在此时刻种群数量超过K

23、值,可能处于下降的趋势中,所以此时刻可能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项正确;物种3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所以物种3在此时刻后种群数量最可能在K值附近呈周期性波动,C项正确;据图可以看出1、2、3三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但不能判断三个物种的营养级关系,D项错误。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链的长度受限于营养级间能量传递的效率B.一生态系内的生物数量总是随着营养级上升而减少C.联系有机生命世界和无机物质世界的生物是生产者D.每一个营养级能量流动去向都有流向分解者、下一营养级等答案A解析营养级间能量传递的效率越高,则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越多,所以食物链的长度受限于

24、营养级间能量传递的效率,A项正确;有些生物数量金字塔是呈现倒置状的,B项错误;联系有机生命世界和无机物质世界的生物是生产者与分解者,C项错误;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不能被其他生物捕食,则其固定的能量不会流入下一营养级,D项错误。24.下图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与总初级生产量的百分比(NP/GP)随纬度变化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P/GP越大,总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也越大B.赤道附近NP/GP小于50%的原因是总初级生产量小C.高纬度NP/GP高的原因可能是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占比低D.纬度30的森林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比演替过程中的高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NP/GP越大,纬度越

25、高,总初级生产量下降,A项错误;赤道附近NP/GP小于50%的原因是呼吸消耗量大,净初级生产量下降,B项错误;高纬度温度低,呼吸速率低,因此高纬度NP/GP高的原因可能是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占比低,C项正确;顶极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总初级生产量接近最大,但此时呼吸消耗量也达到最大,因此净初级生产量不如演替过程中的高,D项错误。25.曾经历了由“千里松林”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塞罕坝,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几代林场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建成了森林覆盖率高达80%的“绿色屏障”,林场建设者也因此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殊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伐木、垦荒使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原沙丘

26、,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B.影响塞罕坝林场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动物类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塞罕坝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从荒丘变为森林,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重建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答案B解析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森林生态系统会崩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项正确;影响动物类群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项错误;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塞罕坝从荒原沙丘变成森林,荒原沙丘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还有少量生物,属于次生演替,这个事例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

27、项正确;重建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题,50分)26.(10分)“种群存活力分析”是一种了解种群灭绝机制的方法,该方法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为标准。研究人员用这种方法对某地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初始种群规模、环境阻力的大小对大熊猫存活力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回答下列问题。(1)当环境阻力为0.01时,大熊猫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2)由图可知,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种群灭

28、绝的可能性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当环境阻力为0,初始种群规模不小于40只时,推测该地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原因是。(4)对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分析,常需调查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它们属于种群的特征。答案(1)60只(2)增大增大(3)“J”形增长环境阻力为0,则大熊猫生活的环境为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无天敌的理想条件(4)数量解析(1)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为标准,据图中曲线可知,当环境阻力为0.01时,大熊猫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

29、60只。(2)据图分析可知,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种群的灭绝概率越高,即种群的灭绝可能性会增大;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增大。(3)若环境阻力为0,则大熊猫生活的环境为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无天敌的理想条件,此种条件下种群呈“J”形增长。(4)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27.(10分)科研人员对浙江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的组成和筑巢高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68668020810526626610121444224121410224036(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鹭类中的优势种是。(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

30、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鹭类对群落资源的合理利用。(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和,可以使它们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的必然结果。答案(1)池鹭(2)垂直空间(3)时间(或高峰时期或高峰时间)取食地点(或地点)种间竞争适应解析(1)表中数据显示,池鹭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鹭类,因此池鹭是

31、该森林群落鹭类中的优势种。(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鹭类对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白鹭和夜鹭错开了取食的时间和地点,减弱了二者之间的种间竞争,可以使它们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这是两种鹭鸟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28.(10分)在一个长期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科研人员对其中动物A和动物B的种群密度进行了数年的追踪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数据构建了两种数学模型图甲和图乙。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可知动物A与动物B为捕食关系,其中捕食者是动物,若动物A为黄鼠,则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的是。(2)动物A的种群数量维持在一个相

32、对稳定的状态,调节其种群数量的因素包括调节因素。(3)在调查的这段时间内,动物B的种群数量变化是。(4)根据图乙可知动物B的K值是(填图中字母“N1”“N2”“N2”“P1”“P2”“P3”)。图乙坐标曲线图反映了该生态系统存在着调节机制。(5)调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大小的意义有(答出2点即可)。答案(1)B标志重捕法(2)内源性和外源性(3)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或维持相对稳定)(4)P2负反馈(5)决定该昆虫的益或害、作为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检查保护效果或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等解析(1)据图分析: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

33、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则动物A表示被捕食者,动物B表示捕食者;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故调查黄鼠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标志重捕法。(2)动物A的种群数量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调节其种群数量的因素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调节因素。(3)据图可知在调查的这段时间内动物B的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或维持相对稳定)。(4)根据图乙可知动物B在P2左右上下波动,故动物B的K值是P2;图乙坐标曲线反映了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负反馈调节机制。(5)调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大小的意义有:决定该昆虫的益或害、作为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检查保护效果或防治

34、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等。29.(10分)下面图甲为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a),图乙为能量流经植食动物的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次级生产者有,肉食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图中数值为的箭头。(2)在这场地震中动物受到的影响较大。(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3 kJ/(m2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1位小数)(4)图乙中可表示植食动物的次级生产量,图乙中还缺少的箭头是。答案(1)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0.5(2)肉食(3)11712.7(4)CB呼吸散失解析(1)次级生产

35、者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甲图中次级生产者有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植食动物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即图中数值为0.5的箭头。(2)根据计算,有机物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数值为5103 kJ/(m2a),在这场地震中肉食动物受到的影响比植食动物大。(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10103 kJ/(m2a)和有机物输入植食动物2103 kJ/(m2a)、肉食动物5103 kJ/(m2a)的能量,共计117103 kJ/(m2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2.7%。(4)图乙中B可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量,C可表示植食动物的次

36、级生产量,D可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图乙中还缺少的箭头是B呼吸散失。30.(10分)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称谓。回答下列问题。(1)湿地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等基本生态效益,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沿海滩涂是生物资源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样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在该生态系统中,鱼类在觅食过程中的游动引来了鸟类,鸟类捕食行为逼迫鱼类躲避捕食,这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某观赏鱼塘排放的污水造成了环境污染,环保部门在鱼塘旁构建人工湿地来净化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人工湿地的设计要注意采取措施增加水体的氧含量,目的是。人工湿地只能净化一定量的

37、污水,原因是。答案(1)间接使用(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促进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加强需氧型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作用,降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解析(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体现了它的间接使用价值。(2)沿海滩涂是生物资源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样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该生态系统中,鱼类觅食时的游动提高了被鸟类捕食的风险,而鸟类捕食的行为特征也会让鱼类躲避猎捕。可见,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某观赏鱼塘排放的污水造成了环境污染,环保部门在鱼塘旁构建人工湿地来净化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人工湿地的设计要注意采取措施增加水体的氧含量,目的是促进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加强需氧型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作用,降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人工湿地只能净化一定量的污水,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了生态系统本身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将遭到破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