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质量评估(四)科技殿堂一、基础过关(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劲旅(jn)感喟(ku)舐犊情深(sh) 未雨绸缪(mu)B阖家(h) 体恤(x)苦心孤诣(y) 雕栏玉砌(qi)C谮言(zn) 扪心(mn)不忍卒读(c) 风驰电掣(ch)D稽首(j) 皈依(u )同仇敌忾(ki) 丧权辱国(r)解析: B砌q;C.卒z;D.稽q。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馈赠走过场貌和神离是可忍孰不可忍B毗邻 挖墙脚 不假思索 冒天下之大不韪C采撷 打圆场 贪赃枉法 翻手为云复手为雨D蝉联 烂摊子 辑拿归案 道不同不相为谋解析:A和合;C.复
2、覆;D.辑缉。答案:B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一望无际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多如牛毛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妇孺皆知的。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A一望无际B多如牛毛C绝无仅有 D妇孺皆知解析:A这里原文用的是“空荡荡”,讲荷塘的空。B.原为“太多太多”更符合感情色彩
3、。D.原为“脍炙人口”,上文讲知道,这里讲喜爱。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推出的“市民卡”,除了包含现行“社保卡”所具有的医疗、养老等保险功能外,还可享受各类公共服务。B权威人士强调: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件,全国人民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C据悉,在以后两天中,与会代表将盈利方式、信息转载规范化、运作与管理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D专家分析,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主要是由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引起的。解析:A主谓搭配不当,“市民卡”不能“享受服务”;B.“防止不再发生”,错用否定,不合逻辑;C.成分残缺,应在“将”后加上“就”字,或“围绕
4、”一词。答案:D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沿着主校道缓缓前行,_,_,_;_,_,_,正是这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桂树如同一把撑起的伞,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桂花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甬道踏入桂园,香味更加浓烈校道两边的法国梧桐像欢迎首长的士兵一样挺立着,高大雄伟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奇香,循香寻找其源,方知有桂园树干粗壮,孔武有力,树叶迎风起舞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日ABC D解析: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首句“沿着主校道缓缓前行”后应连接句,句应连接在一起,从树干、树叶到树冠,并紧跟在后成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从句知有桂园到句踏入桂园,最后
5、句由“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小桂花”可知应紧跟末句。答案:C二、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面对蚂蚁 叶延滨“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想起这句话是站在窗前,看到窗外三环路上涌动的车流。远远地望去,那些金属的小铁盒子,在四只滚动的胶皮轮子上,像一队蚂蚁似的列队而行。这令人想起了童年,童年最有自然特色的体验,就是在暴雨前夕,蹲在花园的树丛前,看一队蚂蚁匆匆地搬家。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大雨将至。这是最早知道的道理,气象学也罢,生物学也罢,简洁明了,而且生动直观,蹲在那里,嘴里念念有词“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心里却在想:“它们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它们搬到哪儿去?谁在下命令呢?它们怎么
6、集合得这么快呢?”充满了问号的世界也充满了新奇。我觉得,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也许就是从看蚂蚁搬家开始,因为相似的问号在另外的场景产生,而在那样的场景中,我觉得我像一只蚂蚁。那是面对一片宽阔的草原,眼前的一切,简洁为两种色调,一块是蓝色,一块是绿色,蓝与绿的相交点就是永远召唤你又让你永远无法接近的地平线。天苍苍,野茫茫,我们聪明的先人也只能选择这样空旷的字眼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空旷之美,世间之大美,单纯为无垠,丰富为纯洁。那是面对一片荒寂的沙漠,沙漠上是烈日还有烈日一样灼烫的天空,灼烫的天空下是金黄无边的沙漠。仿佛这天空就是沙漠在阳光下幻化的灵魂。而这沙漠尽管每一粒沙粒都是死亡的证明,而所有的沙粒
7、却起伏腾挪成沙丘,沙丘们舞蹈的热情会灼伤我们怯懦的心。 空旷之美,世间之大美,热烈为无语,贫瘠为博大。那是面对一派峰峦逶迤的群山。坚如铸铁的山岩远处化为画师笔下的泼墨,而轻逸如纱的云雾又与重峦叠嶂凝成浑然一体的水纹。云雾与石岩难分轻重,群山与云海如同伯仲。千山鸟飞绝,飞翔着的是山的灵魂。空旷之美,世间之大美,寂寥为深幽,厚重为空缈。每当我面对这样的大美之境,我会想到暴风雨前那一队匆匆搬家的蚂蚁。我知道那队蚂蚁并不像我们所感受到的那样“渺小”,它们迎接大自然赐予,自信而有节制,无论是晨光还是暴雨。这也是我们内心的召唤,走出家门,去草原,越沙丘,登山岭,会在面对大美之时,听到来自内心的生命赞颂。空
8、旷之美,对于今天的我和你,实在太重要了。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我们也不幸生活在一个物质充盈的城市。我们几乎变成了物化了的城市动物。我们的空间被丰富的物质世界充盈:楼群、街路、格式化的绿色植物和所有目光所及的事物!我们的时间也被紧张的物化日程充盈:上班、听报告、购物、交费以及闭上眼前接最后一个电话!当我们的孩子不能蹲下来,在树丛边看到一队蚂蚁爬过他的童年。这也许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但它是一个信号,就是我们已经成为了“城市动物”。我们生活在一切都经过计算机程式化了的世界中。像一架架煌煌书架,每一本书都经典,都文化,同时也都落满灰尘;像一台台冰箱,每一样食品都营养,都保鲜,同时
9、也都令人没有胃口;像一个个超市,每一个产品都诱人,都必需,同时也都写上了交易价钱!城市用各种办法填充我们的需求甚至欲望,把我们填得满满的,以至于内心没有一个小角落放下一个“自己”。于是,我们被一种力量召唤,走出去,在空旷的草原、荒漠和群山间,去像一只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望着草原,让绿色浸染你的心灵;望着大漠,让风沙吹走填充你内心的那些办公室职场风波;面对群山,直到你想起了那句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世界就再次接纳你。这个世界会悄悄对你说:“你真不错,你的生活应该这样富有诗意”6文章第段中说“相似的问号在另外的场景产生”,这“另外的场景”分别指什么?写它
10、们有何作用?(4分)_答案:“另外的场景”分别指“宽阔的草原”“荒寂的沙漠”“峰峦逶迤的群山”等大美之境。这样写突出了自然给人的启示,能让人们听到来自内心的生命赞颂。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也与下文“物化了的城市生活”形成对比。7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含意?请加以理解。(4分)_答案:我们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是幸运的,可以不再受贫穷的煎熬;但我们生活在这个物质丰盈的世界里,一切又都被物化了(或格式化了),人们失去了生命的灵性,所以这又是不幸的。8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中画线部分的语句。(4分)_答案:这些语句表达上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我们生存的现实世界比作“书架”“冰
11、箱”和“超市”。形象具体而又有突出强调作用,充分抒发了“我”对物化的城市生活的不满及对投入自然的渴望。9作者在第段中说“都市人”“像一队蚂蚁似的列队而行”又说“我觉得我像一只蚂蚁”,在第段中还说“去像一只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这三种说法有什么不同?请简析。(4分)_答案:第一处是针对物化了的“城市人”来说的,他们非常渺小;“我觉得我像一只蚂蚁”是针对身处“空旷之美”的“我”来说的,能“迎接大自然赐予,自信而有节制”,感悟到了生命之美;而“去像一只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是对都市人的召唤,希望人们摆脱物欲的世界,去追求富有诗意的人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2分,每小题4分)黑
12、洞之谜在茫茫太空中,有一张可怕的“嘴”隐藏在黑暗的角落。它不断吞噬着周围的一切物质,即使是光线到了这里也会弯曲,而最终被它吞噬掉。这个宇宙中的吞噬者就是黑洞,一个神秘而又给人类带来无尽幻想的天体。用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如果要离开地球,就需要一个足够大的速度和合适的方向,因为所有的物质都受到引力场的束缚,光也不例外。理论上认为:只要一个星体的引力场足够强大,那么光也无法从它的表面逃离,这样这个星体就不会辐射任何电磁信号,我们也无法直接探测这种天体,它就像一个漆黑的无底洞一样,物质只能进入,不能出来,这样的极端天体就被称为黑洞。早在20世纪人们测定光速时,这样的问题就出现了,宇
13、宙中是不是存在一种质量非常大的天体,连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引力范围。在当时,人们认为物体的运动速度没有上限,只要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就会一直被加速,但在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并被接受以后,就很少有人认为物体的运动速度可以超越光速。但在广义相对论里,通过解爱因斯坦提出的方程,可以得到这样奇怪的解:在一定范围内,当天体的质量足够大的时候,光也会被它束缚住,无法逃脱。史瓦西最先得到这样的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却受到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科学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天体是不可能存在的。就这样,这个理论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被接受。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许多以前认为不可能存在的天体被初步证实是
14、存在的。一些天文观测显示一些大质量的星体的确可以收缩,成为一个连光也无法逃脱的空间,这个空间被称为黑洞,它们也许已经或者即将成为黑洞。就理论计算而言,黑洞存在一个表面,从这个表面开始,包括光在内的所有物质都无法逃脱,这个表面就是黑洞的边界,称为视界。正如人们所想的,科学家对黑洞的性质有着许多的争论,因为黑洞内部的物质不服从任何已知的物理规律。就目前人类的认识来说,黑洞被认为是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奇怪区域,这个区域聚集许多物质。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些物质处于什么状态,因为没有任何信息能够从黑洞里跑到我们的探测仪器上,让我们来了解它的内部世界。显然,黑洞是不可能直接探测的,人们只能根据黑洞附近
15、的特殊现象来判断它是否存在。当外界的物质在黑洞的吸引作用下急速地向黑洞坠落的时候,它们之间互相剧烈地碰撞,并且向外发出x射线,这种射线可以揭示黑洞的一些秘密。霍金是一位研究黑洞的著名学者,他提出黑洞并不是没有任何辐射的冰冷世界,而是在向外散发能量,散发能量的速度和黑洞的质量成反比。在人类发现黑洞以前,任何猜测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只有那些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的理论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我们目前对黑洞所知的一切都是根据人类已有的知识推测出来的,也许黑洞对于人类而言将永远是未解之谜。(选自探索发现)10下列对“黑洞”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洞是宇宙中一张隐藏在黑暗深处不断吞噬着周围一切物质的可怕的“
16、嘴”。B黑洞是一种物质只能进不能出的无法直接探测的像漆黑的无底洞的极端天体。C黑洞是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聚集许多不知其状态的物质的奇怪区域。D黑洞是一个根据人类已有知识推测出来的却不符合已知物理规律的空间。解析:最后一段有一句“我们目前对黑洞所知的一切都是根据人类已有的知识推测出来的”,但说“不符合已知物理规律”无据。答案:D11下列对“黑洞是不可能直接探测的”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黑洞内部聚集着许多没有任何信息跑到我们的探测器上的物质,我们无法了解它的内部世界。B外界物质在黑洞吸引下急速坠落相互剧烈碰撞向外发出x射线,这些射线可以揭示黑洞的一些秘密。C不断向外散发能量,且散发的速
17、度与其本身的质量成反比,据此有可能了解黑洞的一些秘密。D一个神秘又给人类带来无尽幻想的天体,一张可怕的“嘴”,让我们能判定这就是黑洞存在的证据。解析:这样的“天体”“嘴”在太空到处都是,不都是“黑洞”,更不能由此判定黑洞存在。答案:D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黑洞是宇宙中贪得无厌的可怕的吞噬者,所有的物质坠入黑洞就会被消灭。B足够强大的星体能束缚进入其中的物质,说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黑洞现象。C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不能印证黑洞现象,用他的广义相对论来解释也无能为力。D建立在合理基础上的理论虽然能获得认可,但黑洞之谜永远无法解开。解析:A第2段说“物质只能进入,不能
18、出来”,不是“被消灭”。C.从第3段的说明看,广义相对论是能解释的,只是史瓦西的结论不被人接受。D.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原文说的是“也许”。答案:B(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5题。(12分,每小题4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叶廷芳我们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覆压三百里”的阿房宫可资证明。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矫饰风格、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折
19、中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风格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总爱向前人看齐;以前人的水平为坐标,以前人的成就为荣耀。而欧洲人就不是这样,他们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也不高山仰止,而设法超越他们,努力向前探索。正如鲁迅当年所概括的:我们中国人总习惯于“摸前有”,而西方人则善于“探未知”。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不断重复前人,不思突破;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纵向承袭思维近年来的一个突出例子表现在,到处热衷于搞仿古建筑,其中“重修圆明园”的呼声堪称其最高音响。说是为了“再现昔日造园艺术的辉煌”,殊不知,美是不可重复的!若是可以重复,则今天世界上的艺
20、术品早就没有地方可堆了。何况圆明园是极为重要的国耻纪念地,是入侵强盗的“作案现场”,重修意味着对“现场”也就是对文物的破坏。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门和审美的载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因为人的审美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从19世纪下半叶起,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建筑学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的诞生,建筑开始了一场崭新的革命。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也已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面临着蜕变。然而,中国历史的发展,整个儿讲就慢了西方一大拍,即少了一个工业时代。西方思潮作为强势文化迅猛地涌入我国。这意味着,客观形势已不允许中国建筑从自己的娘胎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
21、,我们一边招架,一边接受;来不及细嚼,难免囫囵吞枣,就是说:简单仿效。这在开始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异域的人类文明成果,先要“拿来”,而后才能进行鉴别、挑选和借鉴。但如果一味“拿来”,或“拿”的时间过长,这就值得注意了。吸收别人的长处,毕竟不能代替自己的创造。学别人,如果只学其表面,即形式和风格,而不学其本质,即创造精神,那就是舍本逐末了。整个20世纪我们在总体上就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窠臼,既没有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民族个性的东西,也没有在世界新思潮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地位。结果,到世纪末一看,缺少自己的东西,没有进行必要的反思,马上又求助于老祖宗,把前人留下的那些遗产,即把“大屋顶”风格当做中华民族
22、永恒不变的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到处用钢筋水泥搞复古。应该说,作为民族遗产,适当地、扎扎实实地重建一点古建筑是无可厚非的,但铺天盖地的搞技术传授的滞后性,甚至借“弘扬”之名,“一窝蜂”地大贴“古建符号”,就有违历史规律了。师傅教给徒弟的除了与建筑直接相关的纯技术知识外,一般没有相关的科学常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学出来的徒弟只能算是个懂技术的匠人,而不可能是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或建筑艺术家。正如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人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戏剧(悲剧和喜剧)的基础上成为雄踞欧洲两千年的理论泰斗一样,罗马人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有了维特鲁威的十建筑书,它不仅在希腊罗马丰富的建筑实践基础上,对当时的
23、建筑技术和艺术作了详尽的记载,而且作了理论提升,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建筑理论著作。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又有了帕拉提奥的建筑四书,阿尔伯蒂的论建筑(又称建筑十篇),维尼奥垃的五种柱式规范等。他们根据欧洲建筑的发展,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对欧洲建筑理论作了认真而详尽的梳理和阐发,对尔后的欧美建筑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至于现代和“后现代”他们也有多种经典性理论著作广泛流传。相比之下,作为木构建筑水平最高、经验最丰富的国家,我们在这方面的建树就要逊色得多。直到汉代我们才有了一部属于政策、法规一类的考工记。之后过了上千年,到五代至北宋才有了一部木经,元代有过经世大典和梓人遗制,但都不完备,而且多半失
24、传。比较完整的是宋代李诫写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这是我国建筑遗产的精华,尤其是前者。但它们都着重在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记述,理论升华和美学探索仍很缺乏。13下列对作者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习惯于向前人看齐,而不习惯于超越前人。B20世纪我们的建筑由于客观形势的制约,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大窠臼。C建筑理论的总结和理论建筑的滞后性,制约着我们建筑的发展。D创造意识淡薄,鲜见图变求新的极具影响力的作品,需要我们认真深刻反省。解析:B项文不对题。谈的是中国目前建筑的形势,而不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答案:B1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
25、意思的一项是()A“大屋顶”风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B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C“继承传统”其实是对前人的形式和风格的模仿和重复。D作为我们的民族遗产,扎扎实实地搞好木构建筑是无可非议的。解析:B项“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说法错;C项“继承传统”不仅仅是“模仿和重复”;D项文中无此意。答案:A15依据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建筑文化心态上,我们中国人总习惯于模仿前人,而不善于探讨未知。B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等仍是我国建筑遗产的精华。C我们相当多的建筑师都在试图摆脱“工匠心态”的束缚,力图在
26、建筑理论方面有所建树。D热衷于“重修圆明园”的呼声,其实就是承袭思维的一种极端表现。解析:根据文意推断不出有人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答案:C三、语言表达(15分)16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5分)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漫画寓意的能力。做这类题要读懂画面,然后揣摩画面中蕴涵的意义。图中是一对父子,孩子哭着向父亲索要着什么,而父亲却一脸笑容,爽快地答应着,可脚下,已越过是非的底线。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17请根据大赛获奖作品的名称推断山东报业协会、广告协会等联合举办的“海信”广告创意大赛的主题。(10字以内)(5分)特等奖:用科技创建节
27、约型社会一等奖:节约能源随手做到乌鸦的尴尬二等奖:您的节约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建设节约型社会请支持并选用节能家电产品一水多用谁榨干了母亲的乳汁节约之“结婚”篇由上述获奖作品可推断出这次广告创意大赛的主题是:_。答案:建设节约型社会18下面的文字是某学习辅导材料的广告语,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各补写出一句话。(5分)朋友,我正看着你呢,你也正看着我。我不是一幅色彩缤纷、线条优美的画卷,也许不能让你感受生活的美妙,世界的神奇;(1)_。我只是一行行前人的足迹,引导你登上书山的顶峰;(2)_。啊,朋友,其实,我是一页页在久久期盼,期盼着能与你晤谈的文字。答案:(1)我不是一曲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仙乐,也许不
28、能让你领悟高山的雄伟,流水的灵动(2)我只是一句句殷切的叮咛,提醒你拾起遗漏的点滴四、创新写作(5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或许你有过类似的经验:熟悉的小吃店正在改装,即将变成服饰店;路旁的荒地整理之后,成为新的小区或门市;曾经热闹的村落街道,渐渐人影稀疏,失去了光彩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曾经的朋友已经远去,成为回忆,而新的朋友已渐渐熟悉,变成知己;少年的纯真还留有影子,而青年的成长已蓬勃到来这些改变的背后可能蕴藏着许多故事或启示。请你从个人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走过”为标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这是一道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走过”体现了事物的变化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启示。要写好这个题目,不能仅用一点一面的细致刻画,而应通过多个点与面的变换来表现这一过程。虽然是标题作文,我们在构思时可以试着在题目的前后加上修饰语,这样就缩小了“走过”的范围,例如:“走过苦难”“走过老屋”“走过2012”“时光走过”等等。选材时,可以写亲身经历,也可以写耳闻目睹的他人经历;可以是时过境迁的思索,也可以是时代变迁的惊喜;可以是时光流逝的惆怅,也可以是青春澎湃的激情。总之,要选最有感触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