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学习重点: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2、能够把文中重要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教学过程:预习导学一、情境导入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时,到南京考察,在南京长江大桥问陪同访问的周恩来总理。尼克松:每天有多少人过桥?周恩来:每天有五个人过桥。尼克松:满脸狐疑,周恩来解释说:工、农、兵、学、商。可见,语言技巧在外交场合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极有性格的古人,靠自己的智慧和犀利的言辞保全自己国家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二、作者、背景简介。战国策是 末年 编写的一本以 为主的史书,是一部 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
2、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三、你能读准它们吗?请给下列字注音:雎( ) 怫( ) 跣( ) 抢( )祲( )
3、缟( ) 傀( ) 挠( )三、 小组分角色范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合作交流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2、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安陵君其许寡人 大王加惠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秦王不说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本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请概括第一段的段意。探究质疑1男生齐读第二段。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段,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请广于君 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 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 3讨论以下问题: 细读秦
4、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唐雎是如何反驳的。注意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精读品析1女生齐读课文第三段。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三段。秦王佛然怒 大王能尝闻布衣之怒乎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怀怒未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3指名口译全段,教师予以订正和评价。4思考以下问题: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讨论:唐雎说,怀怒未发,休棱降于天,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呢?学习研讨1小组范读课文第四段。2学生速译第四段。3。思考讨论:面对唐雎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4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5、学生齐读课文,思考(1)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2)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3)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