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93MB ,
资源ID:165695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5695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docx

1、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A)限时:60分钟总分:63分一、(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送杨山人归嵩阳高 适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注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注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

2、不由得泪下沾衣。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_1.答案B“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2.答案对比: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以乐景抒哀情(反衬):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用典: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

3、”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对于手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些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些手法。第三步,简析这些手法在形象塑造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二、(2019安徽合肥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常州张卿养素堂欧阳修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B. “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

4、同情。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D.对于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钦慕之意。4.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3.答案B“朝廷”代指“为官”,“ 闾里”本义是平民、邻居,这里是“退休”。 “朝廷”“闾里”分别指张卿退休前后的两种状态,不存在“壮志难酬”的情况,诗人也并未对其表达同情。4.答案磊落刚正,心怀天下。在朝堂之上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荣宠面前保持戒慎警醒之心,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勇于自省,重视传承。敢于以人为鉴来剖析自我,并指出继

5、承和发扬优良家风的重要性。解析解答本题要从酬赠入手,结合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首联“几人今复振家声”指出了应继承和发扬家风。颔联运用“朝廷”和“闾里”的对比,表达对张卿以清终始的敬佩。颈联“犹慷慨”与“益聪明”描绘出一位老当益壮的致仕官员形象。尾联描述了两人不同的处境,一个与“长松野水”为伴,但仍关心国事;一个仍在官场,但以张卿为鉴,告诫自己莫恋荣宠,保持警醒。根据以上分析来总结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即可。三、(2019江西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题目。(9分)鹧鸪天陆 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6、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黄庭:黄庭经,道经。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第一句表现了居住地的环境优美而又纯净,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与之相比。B.下片前三句表明词人就是要理直气壮地享受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C.最后两句表明词人抱怨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的惆怅失意的心情。6.请赏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答:_5.答案D “直陈不能为国效力的惆怅失意的心情”有误,应是较为婉转地表达。6.答案“家住苍烟落照间”写出了词人居住环境

7、的优美纯净。“苍烟”字面已包含着色彩,“落照”中虽没有出现表示颜色的词,但其中暗含色彩,引起人的多种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形成鲜明的对比。四、(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9分)菩萨蛮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边塞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苍凉之感油然而生。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出一片苍茫萧索之景。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

8、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表达了词人戍边的豪情。D.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8.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答:_7.答案C“表达了词人戍边的豪情”理解有误,本词虽然词风豪放,意境开阔,但黄云、紫塞、落日写景色调苍茫,乌啼、马嘶声悲凉,况且词人明确说“笳声听不得”“秋梦不归家”,由此可知词人想要表达的应是戍边之苦和思家之愁,而非“戍边的豪情”。8.答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城、黑夜、笳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引发其思乡之情。直抒胸臆。“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怆的思家之念。以景结情。“残灯落

9、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落下,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夜愈来愈浓。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词句,体会感情,分析所用抒情手法。“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两句借景抒情。当胡笳吹起时,那呜咽的声音充溢着的是悲凉的情调,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而“空城黑”三字,又为词境增加了些许凄凉之意。这两句在肃杀中寓以悲凉,传达出词人已经蓄满的感情。“秋梦不归家”直接抒情,道出了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残灯落碎花”写眼前实景,词人欲“归家”而不得,希望于梦中实现心愿,但又无法入睡,只能在“残灯”前独坐,落下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一个“落”字使得境界全出,这是以景结情。五、(2019福建厦门二

10、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题目。(9分) 石柜阁(节选)注杜 甫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吾衰未自安,谢尔性所适。注本诗为杜甫携一家老幼入蜀,途经石柜阁所作。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描绘的画面:石柜阁高耸在起伏的波浪之上,高壁的倒影好像在空中回荡。B.第三、四句中,霞光、鸥鸟与远客在暮色中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色彩丰富,又富有动感。C.诗人痛恨自己生性孱懦,加之为饥寒所迫,以致辜负了奇绝的山水景致。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八句抒写情怀,描写和抒情紧密关联,脉络

11、清晰。10.诗篇最后四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9.答案C“痛恨自己生性孱懦”错。诗人说自己生性孱懦,又为饥寒所迫,回答了他面对蜀地奇绝的山水,无法轻松享受优游之乐的原因,隐含了一种无奈与悲凉之感,不是痛恨自己的这种性格。10.答案面对蜀地山水,诗人羡慕陶、谢的随性自适,希望像他们一样,享受优游之乐;个人境况的不如意,使他无法彻底放松,体现了他对自我和家人的担忧;时局的艰难和平生的志向也使他不可能像陶、谢那样超脱世俗,体现了他心怀天下的伟大胸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最后四句”,锁定答题区间。其次翻译最后四句,了解其大意。答题

12、时可结合杜甫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情感(忧国忧民)。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送董判官高 适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显得悲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B.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与此同时,还流露出羡慕之情。C.诗人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边塞“多雨雪”“有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D.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的颓丧之气为之一振,

13、使作品显得有气势,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1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_11.答案B“即受重用”夸大或无中生有。12.答案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关贡献良策,为祖国奋不顾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9分)雨后赠斯远赵 蕃注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注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宋著名诗人。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宋理宗绍定二年,

14、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谥文节。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发现新春之难,表现了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之坚定。D.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14.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6分)答:_13.答案A“为全诗奠

15、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写诗赠友,借自己等待春天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全诗的基调应是明朗向上的。14.答案(示例)警策:“春其渐起但无痕”是说,春天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明朗向上的基调。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呵护。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B)限时:60分钟总分:63分一、(2019吉林长春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

16、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注郡斋:苏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当时韦应物任苏州刺史。理会:通达事物的道理。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B.“海上”以下四句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宴集逢雨,池阁清凉,风景如画,又因久病初愈,诗人欣喜轻松。C.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的追求。D.本诗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了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也通过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2.前人曾称赞“自惭

17、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涵的异同之处。(6分)答:_1.答案D“宠辱皆忘的态度”说法有误,“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分析错误。由原诗“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可知,诗人对自己为官期间,百姓不能幸福安康感到十分愧疚,所以“宠辱皆忘的态度”说法有误,另外诗歌没有详细描述聚会的场景。2.答案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惭愧疚之情。不同之处:韦诗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自己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怜悯,含蓄表达出对统治阶层的指责

18、。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和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选用一首课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课本中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一般为比较异同,有时给出所要比较的内容,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进行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了比较的内容,结合诗歌内容作答即可。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白诗的“自愧”、韦诗的“自惭”可以看出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不同之处,韦诗是借助宴会的欢悦反衬未见百姓疾苦的愧疚,而白诗则是直接

19、抒发对百姓的怜悯。二、(2019福建福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分)送东莱王学士无竞陈子昂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新。注无竞:王无竞,性情刚烈耿直,仕途坎坷。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无竞送行之时。怀:想到,想念。白首:亦作“白发”。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将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B.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C.诗歌结尾写诗人劝告友人遭遇的不公待遇已成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徒添白发。D.

20、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4.诗歌颈联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答:_3.答案D“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理解有误,诗人对友人遭遇不公的愤慨之情是从诗意中隐隐流露出来的。4.答案“晚岁”双关,既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运用象征(比喻)手法。“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象征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象征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孤松”和“众木”的对比,表现了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的褒扬。解析颈联涉及景物,又涉

21、及“宜”“爱”两个表示情感态度的词语,显然是诗人在借景物表达某种思想情感,运用了双关、象征等手法,再联系写作背景作答即可。三、(2019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分)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王之道注半年不踏轩车路。仿佛过、长桥去。贴水行云风送度。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黄鹂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注王之道:宋宣和六年进士,因触怒秦桧而沦废二十年,后累官至湖南转运判官。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对眼前景物感到格外亲切,觉得自己又回到了过去。B.长桥、流水、高柳、修竹等一系

22、列典型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意境。C.本词“黄鹂休叹青春暮”中的“青春”与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含义相同。D.“出谷迁乔”用典,本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飞上高大的乔木,后比喻地位上升。6.有些诗词不仅饱含深情,还暗含哲理。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6分)答:_5.答案A由题目中的“有怀”和上片中的“仿佛”可知,上片是虚写,并非真的故地重游。6.答案严寒会退去,温暖会来临;阴云会散,天会晴;久旱之后必有大雨。这几句词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困难坎坷终会过去,光明必会到来。解析题干要求分析词句中的哲理,所以要仔细体会词句意思,揣摩景物的象征意义。同时,联

23、系注释,可知作者曾有一段苦难经历,可从中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乐观旷达的情怀。四、(2019江西南昌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哭李商隐(其二)崔 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注,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注踠:屈曲,弯曲。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虚负”“凌云万丈才”“未曾开”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一生。B.颔联一问一答。“鸟啼花落”让人联想起李商隐的身世,“竹死桐枯”暗喻李商隐去世。C.“三光”指日、月、星;“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此处指李商隐

24、。D.全诗按惜才、誉才和哭才的顺序来写,先惜后誉,由惜而哭,以哭寓愤,情感浓烈。8.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_7.答案D“誉”即赞赏。首句中“凌云万丈才”是赞赏李商隐的才华。全诗按誉才、惜才、哭才的顺序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8.答案上句运用比喻,写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暗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下句用典,借伯牙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解析上句“良马足”“踠”比喻李商隐怀才不遇,“无主”是原因。下句“绝弦”用了伯牙为钟子期罢弹的典故,表达诗人对亡友的哀悼之情。五、(2019

25、湖南长沙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9分) 陇头水注于渀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注也有说此诗作者是李咸用。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用行人的彷徨、陇头水的呜咽来渲染大战结束之后整个战场的气氛。B.诗歌善于运用意象来表情达意,如颔联用“寒沙”“白骨”“风霜”等意象来表现战场的惨况。C.颈联实写天气情况:秋日朦胧晦暗,由死去战士的怨气聚结而成的阴云密布天空。D.本诗是一首五言边塞诗,描绘的场景寒冷阴森,透露出悲惨愁苦的感情色彩。10.本诗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6、(6分)答:_9.答案C“颈联实写天气情况”错,“由死去战士的怨气聚结而成的阴云”应是诗人的主观感觉,是虚写。10.答案诗歌前面三联描写战后惨况,最后一联转为议论,指出边塞将领们不惜以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获取名利和地位。既表达了对士卒的同情,也谴责了那些庸腐贪婪的边塞将领,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解析前三联写的是战场上惨烈的场景,最后一联揭示了战争的目的,即边塞将领的功名利禄是用无数条生命换来的,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及对求取功名的不正当途径的谴责,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分)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

27、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B.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C.第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孤雁”则是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充满了伤感。这两句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D.上阕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是实写。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

28、中离别后的情景,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12.这首词的下片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_11.答案D上阕写的是离别时和离别后的情景,而不是离别前的情景。12.答案两首词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消愁,表达深深的离愁别绪。两首词都通过想象来虚写,都设想酒醒后的情景,突出离别后的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两首词都采用意象“月”来渲染羁旅之愁,从而产生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两首词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羁旅之情。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送张舍人之江东李 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

29、时。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阖闾城:苏州城。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送张舍人之江东表面写日暮,实际写心寒;表面写江水,实际写相思。两者皆为双关意义。B.从送严士元首句中的“倚”字,不仅表明了春天来临,而且可以让我们想象二人在岸上携手谈笑之景。C.送严士元中诗人调动了多种感官,使得景物富

30、有层次感。既从视觉,又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D.两首诗都善于借景抒情,“江水”“沧波”“明月”“细雨”“闲花”“斜日”“绿草”等构成送别友人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其间融入诗人的深情厚谊。14.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试以两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6分)答:_13.答案A此项属于过度解读。本诗虽写“日暮”,但根据全诗的情感来看,没有到心寒的地步,只是伤感;说“表面写江水,实际写相思”也实为牵强。14.答案送张舍人之江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去虽有留恋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尾联写诗人想象友人到了吴洲,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但能共对一轮明月互诉思念之情。送严士元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遇又别离的难舍情思,又写出了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不满之情。诗中“青袍”指代低微官职,“儒生”代表读书人,“已”“误”二字表达了诗人满腹才华,却为官场所误、仕途不畅的愤懑之情。(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