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提升课第三章知识体系思维建模【复习指导】1.宏观思路:本章讲授的是自然灾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是借助“资料”,即灾害的实例,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注意学习的重点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是成因分析。在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之后,注重分析避灾、防灾的措施,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技能,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2.复习策略:认识角度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具体种类很多,教材主要选取我国最常见的灾害,如气象灾害中选取的是洪涝、干旱、台风和寒潮,地质灾害中选取的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对于自然灾害主要从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侧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数理分析自然灾害每年都在发生
2、,注意选取一些典型的灾害,如唐山地震、汶川地震、1998年长江洪水、2020年暴雨灾害等分析其形成原因,认识灾害的关联性过程推理结合我国气候和地形、地质特征、探究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图像运用充分借助灾害演习、模拟演练及参观调查等方法,掌握灾害来临前、来临时的自救和互救等防灾措施,增强防灾技能主题归纳能力提升1.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2.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对点训练】(2021嘉兴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一般来说,干旱等效频度越高,旱灾越严重。下图为我国局部区1951-1988
3、年干旱等效频度示意图。(1)图中河段中,_段有明显的凌汛现象,一般每年发生_次凌汛。受全球变暖影响,该区域河流结冰期变_。(2)分别说明乙、丙两地干旱等效频度比甲低的主要自然原因。(3)简述甲地农业活动中防御旱灾的生产技术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发生凌汛的河段条件:河流有结冰期、自低纬流向高纬,图中河段中,段符合凌汛的条件,所以有明显的凌汛现象,一般每年春季和初冬季,春季上游河段河冰融化,下游还没有融化,初冬下游段开始结冰,上游段没有结冰,所以一年中发生2次凌汛。受全球变暖影响,气温升高,该区域河流结冰期变短。第(2)题,据图可知,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丙地地处山地的东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造成乙、丙两地的干旱等效频度比甲低。第(3)题,甲地农业活动中防御旱灾采取培育耐旱作物,改良品种;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利用覆盖地膜等技术,保水保湿,减少蒸发;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精准农业等措施。答案:(1)两 短(2)乙地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丙地地处迎风坡,降水多。(3)培育耐旱作物品种;采用节水高效的灌溉技术(或覆盖地膜等技术,减少蒸发);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精准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