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61.50KB ,
资源ID:165354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5354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含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含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1、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含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古代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四:“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相为官,公为爵,显赫的权力与高贵的地位同时彰显,这从政治制度层面反映了( )A. 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遗风 B. 中国古代民众对封官晋爵理想生活的向往C. 中国古代相权的至高无上 D.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古代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据顾炎武所注可知,这同时彰显了显赫的权力与高贵的地位,从政治文明层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遗风,A项正确。B项所述反映了人的

2、价值观念和追求,属于社会生活范畴,排除。古代中国是皇权至高无上,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所以选A2、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A. 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 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C. 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 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答案】C材料的意思是: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由此可见“大邦维屏”指分封制,即“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而“大宗维翰”体现了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宗法制,故选C。AB没有全面

3、涉及材料的信息,排除;三代时期,最高权力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突出的是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认识。宗法制与分封制是西周社会的两大政治支柱,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分封制是“表”,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宗法制是“里”,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和基础。3、顾炎武说“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里是最基层的组织,所设官吏最小,称为胥吏。这表明皇帝通过依靠层层官吏实现对全国的控制 各级官吏(包括胥吏)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包括胥吏在内的各级官吏拥有封地 官吏依靠皇帝授予的权力统治属下及其臣民A. B. C. D.【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天下

4、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的信息说明皇帝通过官吏实现最全国统治,故正确;但是并不是各级官吏都直接对皇帝负责,故错误;官吏不是分封制下诸侯,没有封地,故错误;官吏依靠皇帝授予的权力统治属下及其臣民,符合君主专制的特点,故正确;本题选择C想符合题意。4、北宋基本解决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其主要措施是( )文官任州郡长官 枢密使的设立 通判的设置 三司使的设置A B C D【答案】D北宋时期为了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主要通过采用文官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监督地方,枢密使和三司使的设置主要是分割宰相权力,保证中央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而不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5、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

5、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先生所述的第一和第三演进完成于( )A秦汉 隋唐 B秦汉 秦汉 C西周 隋唐 D秦汉 明朝【答案】A “由封建而跻统一”是指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指在选官制度由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转化。6、“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 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

6、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 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 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 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答案】C7、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 )A. 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C. 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

7、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D. 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B本题考査历史解释能力,与传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大趋势的史实有所不同,必须紧扣材料作答。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由“无法解脱的困境”可知正确;C项表述过于绝对;D项不符合的主旨。8、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写道:“由邦国制度发展而来的帝国制度,曾使我们民族龙腾虎跃,在世界上独步一时;而城邦制度留下的政治遗产,则在千年之后大放光辉,并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限挡之潮流。”文中所言“帝国制度”“城邦制度”的主要特点分别是( )A君主专制 法律至上 B中央集权 代议民主 C宗法血缘 直接民主 D中央集权 人民主权 【答案】D “帝国

8、制度”之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城邦制度”指雅典的民主制度,其主要特点分别是中央集权、人民主权。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迫求。”这段话意在说明A. 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B. 雅典公民具有自由平等精神C. 当时的雅典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D. 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柏拉图认为民主不是完美的,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存在着一定的人的欲望的问题,所以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A项正确。B选项与材料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不符,排除;

9、C选项错误,雅典民主已经建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选项说法正确,可是材料在批判雅典民主,揭示这种民主的弊端。所以选A10、雅典的民主政治不仅是古代希腊的政治典范,而且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典范。雅典的民主政治不仅是人类历史的首创,而且直接影响了后世西方的政治制度。下列对雅典民主制理解正确的是( )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得益于它特殊的海洋地理位置 是所有男性公民的民主。A、 B、 C、 D、【答案】B11、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C公民法演

10、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D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答案】D注意材料设问是“不正确的是”,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始终是古罗马基本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罗马法存在狭隘性,与继承习惯法有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成文法在十二铜表法之后确立,习惯法逐渐废弃,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主要是帝国疆域扩大,为了调节征服者与被征服民族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2、英国权利法案是对大宪章的继承与创新。其“创新”主要表现在A.限制国王的权力 B.确立君主立宪制 C.形成了两

11、党制度 D.确立责任内阁制【答案】B大宪章的签署目的是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A项是权利法案对大宪章的继承,可排除A;C项形成于19世纪中期;D项是在19世纪初期确立的,不是权利法案的作用,D项错误.B项确立13、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权力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统一联邦宪法,全国范围适用;国际交往主体;不能任命、监督、考核州官员或其施政行为有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本州宪法、法律,与联邦宪法相抵触时无效。不干涉联邦事务A. 美国的国家结构是邦联制 B美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C涉及全国性事务的权力都赋予联邦政府 D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分享的政治权力

12、相当【答案】C从材料可以分析出,涉及全国性事务的权力都赋予联邦政府,这是联邦制而不是邦联制,由此可以判断C项正确,而A、D项不准确。美国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制度,而不是中央集权制度。14、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08年11月5日报道,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奥巴马以349票赢得足够的选举人票(270票),取得本届美国总统大选的胜利,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首位黑人总统,请问他上任后拥有哪些权力( )国家元首,可以代表美国出访其他国家 政府首脑,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军队总司令,掌握军队最高指挥权 有权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A B C D 【答案】B15、1876年,哲学家尼采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指出

13、: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这段材料旨在( )A. 批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 B. 说明普法战争损害德国利益 C. 反思德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 D. 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强调普法战争“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可见普法战争损害了德国的利益,其中的“精神”指的是军国主义,作者意在批判这种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中反思的不是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是对自身的危害,排除;材料强调这种军国主义精神导致德国文化的颓废,不是呼

14、吁创造一种新的文化,D项排除。所以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16、根据下图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 )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共和制派力量占明显优势从过程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A B C D【答案】D试题分析:根据图示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正确;结合图示中“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君主制”等的反复较量可以得出斗争的焦点为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

15、式的斗争上,正确;图示中反映了长期的较量与最后的一票共和能够说明共和的力量不是较为明显,排除;依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经过百年动荡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说明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正确,故A项正确。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7、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

16、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清朝外交主要分三个阶段:天朝上国阶段;屈辱求全阶段;取悦强国阶段。根据材料表述,“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其意思是:随着晚清逐步接触近代化后,在外交上逐步有了平等的意识,企图想通过修约的方式来实现洋人与满清形式上平等,这就是取悦强国阶段,有“与国际接轨”之意,所以,正确答案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8、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守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而不归

17、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近代条约对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条款是()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A.B.C.D.【答案】B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指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正确;“洋人居中国而不归中国官管理也”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B。1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先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 )A. 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B. 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C. 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18、D. 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答案】C20、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这一看法( )A.否定了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作用 B.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C.主要强调清政府在运动中的作用 D.忽视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答案】B21、下列是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形势图的局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B依据图中的进军路线,推测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85819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

19、军侵华,184019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其主要表现( )A.各列强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充当在华代理人B.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完全汇流C.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清政府变成列强侵华的“工具”,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完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主要依据是其中规定了清政府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条款使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

20、国的工具,所以本题选择D。23、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而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显著的成绩。”该观点( )A. 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 B. 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C. 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 D. 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答案】A “只限于种族的一面”说明辛亥革命从推翻满族统治的角度持赞同态度,对于民主政治的建立显然不赞同,故A正确;B与材料后半部份意思相反;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主要是推翻清王朝,故C错误;辛亥革命建立的是临时政府,故D错误。24、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的分配、

21、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A. 实行责任内阁制 B.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答案】B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合所学可知,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三权”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三权分属不同的部门并且互相制约,达成一种平衡的状态。符合题意,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体现的是议会对总统的限制,无法体现总统对议会的制约,不能体现相互制衡的关系,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不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的分配、制约、平衡”的原则,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的分配、制

22、约、平衡”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5、“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以下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这材料认为( )A. 多种因素造成了五四运动内涵的丰富性 B. 五四运动具有彻底不妥协的特点C.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五四运动是一场单纯的政治运动【答案】A “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

23、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以下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意指五四运动的内涵丰富,故A项正确。B、C两项观点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项与“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不符合,排除。26、美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该事件( )A开启了中国新的革命历程 B建立起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迫使列强修改了不公正的判决【答案】A根据材料“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可知,材料指的是五四运动的爆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

24、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A选项正确;B建立起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C五四运动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C选项错误;D五四运动结果取得了释放被捕的学生、惩罚卖国贼、拒绝合约上签字等初步胜利,但并没有迫使列强修改了不公正的判决,故D选项错误。故选:A。27、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历史条件为转移现在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的写法了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这样写的依据是( )A. 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的完善 B. 共产主义运动受到各国的压制C. 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

25、会的进步 D. 工人和资本家的政治地位趋同【答案】C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善于二战之后,时间不对,故A项错误;共产主义运动受到压制也不能得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故B项错误;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和随之而来的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历史条件发生转移,故C项正确;“工人和资本家的政治地位趋同”,这种表述属于明显的常识和逻辑谬误,故D项错误。28、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候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旨在强调( )A. 没有战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革命 B. 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矛盾C. 武装斗争是革命取胜的唯一途径 D.

26、十月革命仍是民主革命【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关系的认识。由“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可知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故B选项正确;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其中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矛盾加速了十月革命的爆发,但不能说没有战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革命,故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了一战对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促进作用,没有提到武装斗争是革命取胜的唯一途径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不是民主革命,故D选项错误。29、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

27、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 B C D【答案】C30、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图中事件的教训,迫使中共( )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南昌起义A召开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掀起国民革命运动C开始探寻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点燃“工农武装割据”之火 D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答案】C二非选择题(31题22分,32题18分,共40分)31、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几千年来文明沉淀的精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民主思想

28、属于一种“混和物”。它们有的是对古典时代直接民主思想的继承,但大部分是中世纪的创新,英王爱德华一世在1295年召集议会的诏书中直接引用了这一格言:“关涉大家的事需得到大家的同意”,从而将这一原则提升为宪法原则,自觉地依据这一原则所召集的这次议会也被视为英国议会制度的开端。R达尔现代政治分析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

29、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材料三: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代议制的渊源。(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英国“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在政治体制上的表现?列举16491832年中,英国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的重要历史事件。(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选择了怎样的政体?又是如何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

30、步思想付诸实践的?(5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何认识?(7分)【答案】(1)继承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思想借鉴了13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2)政体: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事件: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3)政体:民主共和政体。实践。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现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4)政治制度发展具有继承性:政治制度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政治制度必须与国情相适应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两国陆军一战于朝鲜,二战于辽东,三战于威海

31、,海军在黃海也展开决战。清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地赔款,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结局。甲午之败,虽败于日本,但是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国势蹙也,财源匮也,民心涣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国之命脉所系。”甲午战争120周年:必须有强大的实力材料二 毛泽东曾给抗战期间的正面战场高度评价:“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以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对日作战比较努力,同我党的关系比较好。”尽管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而转向抗日,国民党

32、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吸引了日军主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摘编自卢俊茹抗日战争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自身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政治影响。(6分)【答案】(1)自身原因:清政府统治腐朽,国势衰微;财政紧张,难以支撑战争;与人民为敌,得不到民众真心支持;政府缺乏号召力,在群众中失去威信。(2)关系: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为敌后战场的开辟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敌后战场在敌后的游击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3)政治影响: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帝国主义以此为契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