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可能性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学习的四个领域之一,本课感受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随机事件,但前面学生所学的数学问题,其结果往往是确定的,而从本节课开始就要接触结果不确定的情况随机事件,它既是概率论的基础,又是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现象的一个反映。因此,学好它,既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概率”整个知识体系的“坚实”性,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
2、件的概念;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2)数学思考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从事件的实际情形出发,会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解决问题 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的合作。(4)情感态度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学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增强互助、协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体验数学与生活
3、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3、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类型作出正确判断。随机事件的特点难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 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4、教学辅助手段黄、白球若干,不透明袋子两个,透明杯子若干,骰子若干,多媒体课件等。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结果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所以对随机事件概念的出现一时难以适应,特别是对小概率事件的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三、教法分析为了说明什么是随机事件和它有什么特点,我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
4、察、归纳、确讨论总结概括出定义,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它的特点,我通过一定的例题加以巩固,特别让学生对“一休受罚”的问题进行思考、再讨论,既能发现学生对随机事件的特点掌握怎样?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四、学法指导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具体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充分讨论和交流。逐步加深对随机事件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五、设计理念本
5、节是“概率初步”一章的第一节课,教学中,首先列举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熟悉的、生动的、鲜活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意义。然后,通过演示试验,小组讨论,逐步形成对随机事件的特点及定义的理性认识,这样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深入地引入随机事件的概念的安排,显得自然而又流畅。本节课,没有纠缠在概念的具体文字上,而是通过经典的随机事件的例子,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新的教育观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遵循了教科书的结构模式:创设情景数学活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以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游戏引出课题,以熟悉的抽签和掷骰子游戏引导学生分清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是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学习;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自主学习;开放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学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