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41.71KB ,
资源ID:16453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453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6 两次鸦片战争(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6 两次鸦片战争(解析版).docx

1、16卷两次鸦片战争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樟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晚清上海报刊开展过一场俭与奢的讨论。1877年申报发文指出;节俭的传统美德可行诸三代以上,不能行之三代以下也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这表明A传统农耕经济结构趋于瓦解B西方奢靡之风冲

2、击传统文化C社会发展引发消费观念变化D报刊传媒引领社会风气改变2下图是海国图志的部分目录,这反映了A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B近代海防意识的正式确立C西方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D传统夷夏观遭到彻底摒弃3清代前期,地方社会士绅的社会职能局限于办理修桥铺路这样的地方公共事务;咸、同以后,士绅势力在地方社会趋于活跃,时人指出:“自治机关所概甚广,远如保甲守望,戒烟各局,近如理财、财政、公议各所,亦皆系地方自治性质。”这说明( )A洋务运动改变了晚清政局B维新思想影响了士绅职能C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冲击D地方士绅阶层产生了分裂41840年8月15日,钦差大臣琦善给英方复函时,放弃“谕”“批”等回复夷书定例,改

3、用“照会”样式。此式旋被仿效,成为中国外交文书的重要范式。从12月3日开始,照会中“天朝”两字被悄悄取消,自后成为定例。上述变化A表明中英两国实现平等交往B反映中国国家主权遭到破坏C体现了清政府主动学习西方D折射出传统外交观念的转变519纪中叶,沿海城市的人们在模仿西方生活方式的时候,内地城市人们的生活却基本上毫无变化。据有关研究表明,辛亥前夕,四川棉织业中洋布对土布的替代率仅为11.8%,低于同时期全国平均替代率。这从本质上说明了A四川手工棉纺织业仍然占主导地位B西方生活方式成为沿海城市的主流C列强商品输出迟滞内陆省份的发展D西方侵略对中国经济冲击的不平衡6近期据媒体报道,“圆明园马首铜像划

4、拨入藏仪式”在北京圆明园正觉寺举行。据此推算圆明园马首铜像(下图)流失时间约A150年B160年C170年D180年7福建布政使徐继畲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搜集外国事务和西人著述,撰成瀛环志略一书,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这本书A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B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正式摆脱了传统的华夷观C对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D是中国封建士大夫开眼看世界的世界地理著作81852年,英国驻广州全权代办撰写关于对华贸易的调查报告:秋季收割结束后,不分老幼所有农家都进行纺棉和纺织,织成能够耐用两三

5、年之久的厚重结实的手织布,剩余的棉布卖到城镇在这个国家十人中有九人都穿着这种手织棉布做成的衣服。这反映了A中国的家庭手工业发达B中属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英国尚未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想要对中国扩大侵略9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为主要进口品,茶叶、丝绸、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品。19世纪70年代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量则越来越大。从本质上表明A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品种范围扩大B出口商品主要为科技含量低的农产品C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程度加深10鸦片战争后期,道光帝派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乍浦副都

6、统伊里布为全权代表同英军议和,但他们三人在后续的几次谈判中却只是委派了几批低等级的官员来承担具体的交涉谈判事务。耆英三人的这一做法意在A展现灵活的谈判技巧B维护清政府的尊严C宣示清朝的等级秩序D延缓中英和谈的进程11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人强行要进入广州城,地方官员被迫同意。但是广州士绅与百姓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开战。地方官员只得以“民情未协为由”,推迟英国人入城的时间。1849年,英国人再次要求进入广州城,广州人民10万多人齐集在珠江两岸示威,激烈反抗,地方官员不敢履约,英国人未入广州城。英国人进入广州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驻华的兵力有限B清政府对民众的支持C地方官员的积极抵制D

7、广州民众的坚决反对12鸦片战争后,一些开明士大夫开始觉察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他们开始呼吁“更法”“改制”,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这些主张A丰富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B表明变革制度成为社会共识C突破了传统夷夏观念的束缚D标志着西学东渐现象的开始1319世纪中期,上海周边的南浔、震泽等地丝商将买进的土丝按等级分发给农户或小作坊再次缫制成经丝,专供出口,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时人称为“洋经丝”,其价格也远高于未经再加工的丝。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出超地位B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C传统手工业积极适应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制作用14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建议美国

8、与其共同行动;但美国宣布实行中立政策,并派遣列卫廉出使中国,试图调节中国与英法的关系。由此可知当时美国在对华贸易中占优势地位无意插手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为了争取更多的侵华权益受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影响ABCD15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及商品粮有所增加;战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刺激下,其出口增加的幅度大为提高,1840- 1894年,仅桑蚕茧的产量增加了147万担,价值为4157万余两关银。这一变化A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表明中国逐渐收回了关税主权C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D说明中国经济作物竞争力提高16对下表中数据变化原因解释合理的一项是年份白银外流量(单位:银元)道光十

9、一年6843873道光十六年15862220道光二十年3519872道光二十五年23989500A西方工业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B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C闭关锁国导致对外贸易额缩减D中英贸易中国处于顺差地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年份1840184318441845货值524198145618023036192394827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年份184318451853出口量17871322062894(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

10、象?该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举办的费城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力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雕花瓷器、景泰瓷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摘编自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步幅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述评材料三 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1个劝工所,另设暨南馆1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侨之

11、出品;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摘编自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的政策与鸦片战争前有什么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18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材料一朝代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总面积北方南方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魏晋 南北朝122(北方粟、麦215(南方稻谷)1167.73.851.9251.92590%隋唐124(北方粟、麦328(

12、南方稻谷)1450.926.423.213.2190%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挟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迨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化的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 初则剩余的劳动者都涌到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是生产的中坚 份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中乱涌,向 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 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 拥进都

13、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材料三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层面,说明建国以来农民如何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受益。19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全民族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一部反对不公、反抗侵略、追求富强民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曲折革命斗争史。引自秦洁革命文化: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进行的努力。(2)综合上述材料,总结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并加以说明。2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材料一 一个人口几平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

15、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材料二 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清帝国“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述当清王朝沉浸在“天朝上邦”的迷梦中时,西欧诸国的发展概况。参考答案1B【详解】从材料中的“1877年”和“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等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打开国门后,西方奢靡之风涌入,冲击传统文化中崇尚节俭的观念,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联系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消费观念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报刊传媒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排除D

16、项。2A【详解】根据材料海国图志的部分目录中有关筹海等事宜,这是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主张学习西方,故A正确;材料与海防意识确立无关,故B错误;材料与启蒙思想无关,故C错误;材料与华夷观无关,故D排除。3C【详解】根据材料“地方社会士绅的社会职能局限于办理修桥铺路这样的地方公共事务”“咸、同以后,士绅势力在地方社会趋于活跃远如保甲守望,戒烟各局,近如理财、财政、公议各所”等信息可知,清朝咸丰、同治皇帝时期,地方士绅的管理范围扩大,基本包括了基层地方自治,说明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了冲击,使士绅在地方政治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在清代前期和后期,地方士绅管理范围,没有强调

17、洋务运动的对政局产生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地方士绅在地方政治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强调地方士绅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并且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士绅在地方治理中占有的重要席位,并未体现士绅阶层的分裂,D项错误。4D【详解】清政府在于英国的外交活动中逐渐取消了带有明显尊卑色彩的词汇,这说明传统的外交观念发生了转变,D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外交词汇的转变是逐渐融入国际外交轨道的表现,不能反映出国家主权遭到破坏,B排除;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并未主动向西方学习,排除C。5D【详解】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沿海城市和通商口岸民众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较大,内地由于受西方的影

18、响较小,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较慢,民众的生活相对比较传统,D正确;A项只是材料的表象,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6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马首等铜像丢失,故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始于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马首在2020年回归,距现在160年,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始于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马首在2020年回归,距现在160年,排除A、C、D项。7D【详解】徐继畲是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之外又一位开眼看

19、世界的人,瀛环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故选D;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资政新篇,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清朝政府摆脱传统的华夷观,B错误;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在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并没有引起广泛共鸣,C错误。8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在华产品出现滞销,主要是因为自然经济抵制,因此1852年英国驻广州全权代办撰写关于对华贸易的调查报告,认为手工棉布在中国的市场较大,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D正确;AC属于表象,不属于本质问题,排除;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是耕织分离,传统纺织业的衰败,材料未涉及,B排除。故选D。9D【详解】英国向中国

20、走私鸦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逐渐被打开,西方列强的商品进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而19世纪70年代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量则越来越大,恰恰说明西方列强成功将中国变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D正确;材料中没有提供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品种变化情况,排除A;出口产品除了农产品还有手工业品,排除B;C是甲午战争后出现的经济现象,排除。10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耆英三人作为清朝政府的全权议和代表,却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反而派遣低级官员承担议和重任,这主要和天朝上国的观念有关,是为了维

21、护清政府的威严,B正确;材料与灵活的谈判技巧无关,A排除;材料与等级秩序无关,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清政府是在英国的武力逼迫下进行的谈判,该做法无法延迟谈判进程,排除。故选B。11D【详解】根据“广州士绅与百姓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开战”“广州人民10万多人齐集在珠江两岸示威,激烈反抗”可知,英国人不能进入广州城的主要原因是广州人民的坚决反对,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地方官员在民众的压力下,不敢履约,并非清政府支持民众,也不是地方官员的积极抵制,排除BC。【点睛】12A【详解】根据材料“一些开明士大夫开始觉察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更法”“改制”等信息可知,这些士大夫认识到学

22、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并呼吁“更法”“改制”,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丰富了经世致用思想内涵,A项正确;变革制度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史实,即在19世纪末,不符合题干时间,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提倡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益的新主张,没有涉及到传统夷夏观念,无法得出突破了传统夷夏观念的束缚的结论,C项错误;西学东渐是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开始,D项错误。13C【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世纪中期,上海周边一些地区将土丝制成经丝,用于出口,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可见是传统手工业积极适应市场而出现的变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故C正确;材料只体现上海周边地区,且没有进口与出口的对比,所以不能证明中国

23、在对外贸易中的出超地位,故排除A;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手工业积极适应市场而出现的变化,而不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作用,故排除D。14D【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不久,当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占据优势,错误;美国派遣列卫廉出使中国,说明其想要插手远东事务,错误;美国宣布中立是受到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其试图调节中国与英法的关系,是想要获得更多的侵华权益,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排除A、B、C。15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刺激下,中国经济作物及商品粮出口增加,说明中国与世界的

24、关系逐渐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内容使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故排除B项;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刺激下,中国经济作物及商品粮出口増加,因此不能说明中国经济作物竞争力提高,故排除D项。16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光二十年是1840年,这一年鸦片战争爆发,白银外流量减少,说明这一时期白银外流的主要原因是鸦片走私,B正确;西方工业品大量进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并不完全重合,排除A;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额并未减少,排除C;通过题干数据无法得出当时中英贸易中

25、,中国是否处于顺差地位,排除D。17(1)现象:英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开始成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市场;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影响:外国商品的涌入,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农产品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不同:改变了闭关自守的政策,打开国门,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3)认识:从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紧密相关;要积极参与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对外交往。【详解】(1)现象:根据图表一可以看出,英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开始成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市场;根据图表二可以看出,农产品出

26、口不断增加,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影响: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逐年大幅度增加以及所学可知外国商品的涌入,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依据材料一第二个表格中“中国出口生丝数量逐年增加”的信息以及所学可知农产品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不同:依据材料二“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以及材料三“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的信息可知由闭关锁国到被动开放、主动参与国际竞争。(3)认识: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从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联系、积极

27、参与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以及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对外交往等回答。18(1)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增加;耕地面积增加; 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重农抑商政策;生产技术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农民精耕细作。(2)原因: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使农村劳动力减少,导致农业农村衰落;传统手工业没落,造成大批失业人口。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3)政治上: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现在农村实行基层民主化选举。经济上: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三大改造,农村走上合作化道路;改革开放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28、制为核心的改革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详解】(1)趋势:根据“粮食亩产水平”数据得出粮食亩产提高;根据“人均粮食占有量”数据得出人均粮食增加;根据“全国耕地面积”数据得出耕地面积增加;根据南方耕地面积增长得出南方经济发展;根据“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得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原因:根据所学,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重农抑商政策;生产技术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农民精耕细作等角度分析总结。(2)原因:根据“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化的色彩”,概括得出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根据“农村衰落”得出导致

29、农业农村衰落;根据“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得出传统手工业没落,造成大批失业人口;根据“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得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3)根据所学,从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现在农村实行基层民主化选举等说明政治上农民受益;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村走上合作化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史实说明在经济上农民受益。【点睛】19(1)努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主题:侵略与抗争。说明:19世纪中期起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不断破坏,所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外国侵华史;面对外来侵略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长期的不屈

30、不饶的抗争,所以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详解】(1)努力:根据“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全民族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得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主题:根据“反对不公、反抗侵略、追求富强民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出侵略与抗争。说明:根据所学,可从19世纪中期起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不断破坏,说明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外国侵华史;从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说明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点睛】20(1)闭关锁国,沉浸在“天朝上邦”的美梦之中,盲目自大。自然经济的封闭性;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积聚力量抗清。(2

31、)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进行疯狂的扩张,掠夺财富,开拓市场,建立殖民统治。【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个人口几平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可知,马克思描述的是清朝,其隔绝于世的主要表现是闭关锁国,沉浸在“天朝上邦”的美梦之中,盲目自大。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角度分析,当时的中国带有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从国家主权分析,闭国锁国是为了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积聚力量抗清。(2)概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进行疯狂的扩张,掠夺财富,开拓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