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8单元 16.1 阿房宫赋学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64030 上传时间:2025-1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8单元 16.1 阿房宫赋学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8单元 16.1 阿房宫赋学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8单元 16.1 阿房宫赋学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8单元 16.1 阿房宫赋学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8单元 16.1 阿房宫赋学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8单元 16.1 阿房宫赋学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8单元 16.1 阿房宫赋学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8单元 16.1 阿房宫赋学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8单元 16.1 阿房宫赋学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阿房宫赋*六国论 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积累有关文言知识等。2鉴赏、探究两文运用的论证方法的特点及作用。3理解文章体现的史实和蕴含的情感,理解两文表达的责任担当和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的理念。情境任务阿房宫赋六国论都是史论散文,以史为鉴,探讨六国、秦朝灭亡的原因,班级计划举行一场辩论赛,探讨哪一篇是你心中更为理性的声音。阿房宫赋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生平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杜牧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人称“杜樊川”。作品著有樊川文集。成就杜牧工诗、赋、文、辞

2、,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2文题解读(1)阿房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三桥天台路A15号,管理面积约12.5平方千米,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后因秦朝灭亡(前206年),阿房宫并未完全建成 。阿房宫是秦始皇至秦二世时期拟在原战国、秦上林苑中营造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包括前殿基址以及周边分布的上林苑一至六号、好汉庙等夯土建筑基址。是秦朝历史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国家第一次大统一和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志。(2)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

3、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3背景探寻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谈到本文的写作缘起时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作者借此赋表面铺写阿房宫的兴废,实则用秦骄奢致亡的故事,规劝本朝当政者,以古为鉴,明兴亡大道,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夯|实|基|础一、古今

4、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挤。(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天气冷暖;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它与气流、纬度、海拔、地形等有关。(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珍宝等物;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4)齐楚之精英古义:指金玉珍宝等物;今义:精华;出类拔萃的人。(5)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6)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避免接触。二、一词多义(1)一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数目之始)黄鹤一去不复返

5、(副词,一旦)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副词,全,都)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名词,一体)(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晋陶渊明独爱菊(动词,喜欢)(3)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动词,灭族)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名词,类)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4)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或师焉,或不焉(语气助词)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副词,何)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此”)(5)而骊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承接)不敢言而敢怒(连词,

6、表转折)谁得而族灭也(连词,表顺承)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连词,表递进)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彩虹)朝歌夜弦(吟唱;弹奏)谁得而族灭也(灭族)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变成焦土)(2)名词作状语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辇来于秦(乘辇车)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日益骄固(一天天地)廊腰缦回(好像人的腰部)(3)动词用作名词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4)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5)数量词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也”表判断

7、)灭六国者六国也。(“者也”表判断)(2)被动句函谷举。(“举”即“被举”)(3)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自哀”即“哀自”)(4)状语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多于南亩之农夫”即“于南亩之农夫多”)1四海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外国为“海外”,“四海”则指天下。2妃嫔媵嫱妃,专指皇帝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嫔,皇帝的妾,皇宫中的女官。媵,陪嫁的人。嫱,宫廷里的女官,实即帝王侍妾。3鼎青铜器最重要的器种之一,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从夏商周到秦汉两千多年间,鼎一直是最神秘的礼器。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为有盖

8、的和无盖的两种。现存于世比较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子龙鼎等。4锱铢古代较小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5九土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阿房宫赋任务活动一整体把握,理清结构思考:阅读全文,概括内容,绘制结构图。明确:任务活动二披文入情,沿波探源思考1:阿房宫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明确:建筑之奇,宫女之众,珍宝之多。思考2:阿房宫赋既是借古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以六国覆灭起笔?明确: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灭亡,是不能爱

9、民的结果。“六国”因不爱民而“毕”;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会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思考3:阿房宫赋在结构上呈现什么特点?明确: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巧妙。先写阿房宫的宏伟建筑、如云美女及珍宝之多,暗示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他们的命运。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托出如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如不以秦为鉴,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思考4:阿

10、房宫赋第1段是如何描写阿房宫建筑风貌的?明确:“六王毕,四海一”揭示阿房宫建造的背景:秦王统一天下。“蜀山兀,阿房出”写出用材之多,耗费民力之大。接着写阿房宫的全景。“覆压三百余里”写占地之广,“隔离天日”写建筑之高。开篇至此,阿房宫整个建筑群宏伟壮观的气势便被勾勒了出来。接着转入对阿房宫的局部进行细腻描绘。写到了楼阁的密集程度,走廊和檐牙的形状,楼阁之间互相勾连的构造,还写到了像蛟龙一样的长桥,像彩虹一样的复道,甚至写到了人置身其中都会迷失方向,以此来突出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最后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写阿房宫中的歌舞效果。“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笔法简练,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

11、和富丽。整段文字充分显示了阿房宫这一宏伟建筑群的精致豪华、富丽堂皇。思考5:概括本文的中心内容。明确: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统治者,表达对人民的同情,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力量,不要重蹈秦朝的覆辙。任务活动三探究技巧,学以致用思考1:阿房宫赋第2段中“明星荧荧焚椒兰也”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明星荧荧,开妆镜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璀璨闪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纷纷扰扰的“绿云”比喻宫女们的发髻。“渭流涨腻,弃脂水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丢弃的脂水可以使“渭流涨腻”,可见宫女之多。“烟斜雾横

12、,焚椒兰也”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四个分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四个分句字数相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奢侈生活,让我们感受到“赋”所体现出的艺术魅力,同时,这样的铺排也为后文的议论做了很好的铺垫。思考2:请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句式这几个方面分析阿房宫赋的写作特点。明确:表达方式上,描写、议论,大量采用铺排手法。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但是,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气势夺人。描写中铺排的句子,如“明星荧荧焚椒兰也”;议论中铺排的句子,如第3段。修辞手法上,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手法。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如“蜂房水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增加其形象性。又运用大量的夸张句,如“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等增加其感染力。有的句子兼用排比、夸张手法,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市人之言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使用了大量单句散行,增强了表现力。如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节奏急促,写出了阿房宫的建造背景及规模,接着用几个长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写阿房宫的占地面积和依山傍水的走势。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