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1933年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表示红军愿意在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这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力量订立停战协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该宣言的发表表明中国共产党()A.党内产生错误倾向B.已由幼稚走向成熟C.政策导向发生转变D.与国民党关系缓和2.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无产阶级这一概念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即避开生产方式是否先进问题,把划分无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的标准落实到是否出卖劳动力这一点上。这种认识意在()A.论证中国革命道路的合理性B.揭露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本质C.丰富和
2、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D.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3.下面图文材料记载的事实反映出长征途中()A.川贵地区民族多且军情复杂B.红军的宣传播撒了革命火种C.红军努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D.沿途群众积极参军补充了兵源4.抗战前,中共在其领导下的地区实行苏维埃制度,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体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反映出,陕甘宁边区政府()A实现无产阶级专政B推动国共合作实现C实行统一战线政策D实践武装割据思想5.全面抗战初期,以亲日派汪精卫为代表的
3、部分人上提出“亡国论”,亲英美派蒋介石集团散布“中国速胜论”,中国共产党则提出持久抗战的理论。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抗日民族统战线尚未形成B.中国抗战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C.国民党抗战的态度摇摆不定D.共产党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6.1942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其中规定:凡违反或妨害国系息动员之法令或者业务者都要根据该条令惩罚之,此类案件由军法审判之机关审判,呈报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核准执行。这一规定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 强化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B. 激化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C. 使抗战进入了反攻阶段D. 保证了抗战动员的有序进行7.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革命先驱们远
4、不会料想到20年以后,北京与上海的文学活动中心会被武汉所取代,更不会想到重庆的学术文学氛围也会发展的如此迅速。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政治局势发生急剧变化C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D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开展8.历史地图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对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变为民族矛盾B中共军队由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C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对抗到走向合作D根据地主要分布区域由东南到西北9.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严格控制共产党员的从政比例,保证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它创造性地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这一政权( )A
5、.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B.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10.1945 年 8 月,抗战硝烟刚刚熄灭,中国正面临着内战与和平的十字路口。早在 1945年 4 月 24 日,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形象的提出对蒋介石采取的政策应是“洗脸”而不是“割头”,8 月 25 日赴重庆谈判前,更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中国共产党采取上述对蒋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军队不断壮大具备实力B.中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强烈要求C.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D.统一战线开始发生了根本变化11.1949年3月,党的某次会议报告中说:“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随着
6、战斗的逐步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估计到。”将人民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主要是()A.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的需要B.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C.土地改革深入开展的客观要求D.国共北平和谈达成共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2.答案:A解析:A.井冈山时期,基于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现实,毛泽东将无产阶级的划分标准由“生产方式是否先进”发展为“是否出卖劳动力”,这一创新扩大了无产阶级的范围,有利于论证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合理性,故A项正确;B.土地革命时期扩大无产阶级即革命领导阶级范围的阶级划分
7、办法,目的不在于揭露“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本质”,故B项错误;C.“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意图”,故C项错误;D.把“出卖劳动力”的人都划为无产阶级,不是为了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故D项错误。3.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长征途中,红军通过及时有效地文化宣传,把中国共产党的政纲等新思想、新主张灌输到劳苦大众心中,把革命真理火种播撒在长征途中的每一个角落,故B正确。川贵地区民族多且军情最复杂,不是材料所指,故A错误。中共政治纲领缺乏实施的条件,是对材料“留下话儿暖心肠”的误读,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沿途群众补充了红军的兵源,故D错误。4.答案:C解析: A,根据所学
8、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还不是执政党。故A错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经正式确立。故B错误。C,根据材料,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体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统一战线政策,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C正确。D,实践武装割据思想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5.答案:D6.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处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颁布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有利于保证抗战动员的有序进行,故D正
9、确;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动员体制,不是强化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故B排除;1942年抗战处于相持阶段,故C排除。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后20年,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日本大举侵华,推动抗战文学兴起,C项正确。A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排除。B项,政治局势急剧变化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国民大革命开始于1924年,排除。8.答案:D解析:材料中两幅图一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另一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两阶段。A. 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变为民族矛盾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的1935年华北事变,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A错误,排除;B. 中共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是在1937年8月以后,是抗日战争时期,故B错误,排除;C. 国共两党关系由对抗到走向合作的标志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故C错误,排除;D. 材料中显示,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抗日根据地主要在华北地区,故D正确。9.答案:A10.答案:D11.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