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0.14KB ,
资源ID:1633100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3310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易错题28 文言文阅读之忽视原文细节文意理解错误(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易错题28 文言文阅读之忽视原文细节文意理解错误(含解析).docx

1、易错点28 文言文阅读之忽视原文细节文意理解错误【典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荆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

2、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

3、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节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

4、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B弱冠,古代男子15 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C会昌,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D左迁,“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3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人了困境,被令狐绚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人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2)明年令

6、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答案】1C 2B 3A4(1)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2)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解析】1 “从事”任职的意思,意思紧承下句,任职的地点是“令狐楚幕”,在“从事”前停顿,故排除B项、D项。“能章奏”的主语应该是令狐楚,“楚”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项。故选C。2B项,“古代男子15 岁行冠礼”“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错误。应该是20岁,女子15岁成年称“及笄”。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

7、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而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故选B。3A项,“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错误。结合“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分析,李商隐在令狐楚摩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开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故选A。4(1)“卒

8、”,去世;“以”,介词,因为;“背恩”,背恩负义;“尤”,尤其;“恶”,嫌恶、厌恶;“无行”,品行不端、没有德行。(2)“明年”,第二年(古今异义词);“屡”,多次;“陈”,陈述、陈说;“之”,代词,他;“不之省”意思是不理睬他(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二十岁还不到。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汴州(今河南

9、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李商隐做掌书记,李商隐得以随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王茂元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王茂元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

10、,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李商隐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 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将之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李商隐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大中(847- - 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

11、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易错点】忽视原文细节,理解内容有误高考文言文的分析概括类试题,一般由“概括”+“分析”两部分构成。概括部分,主要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没有错误。分析部分,一般从时间、地点、

12、事件过程等方面的细微之处设错。考生解错此类试题,主要原因是忽视细节。【对策】对比细节,选准答案关注选项分析部分对原文细节的转述,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关键。答案对原文细微之处的改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点。关注表示时间、地点、句间关系的词语,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无错乱,看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2.事件。关注人物活动方式、事件发展进程中的细微差异,从而确认选项的正误。3.人物。关注作为主语的人物(或者作为被动者的人物、作为宾语的人物)有没有被改变。【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

13、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

14、,逮捕追比无虛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于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项。

15、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数年卒。(选自清史稿循吏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B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C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D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表示提升官职。古代表提升官职的

16、词语很多,如升、征、陟、迁、举等。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查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C屯田:汉以后政府利用戍卒、农民、商人垦殖荒地,为了取得军饷和税粮的制度。D方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文中的童华追求的便是长生之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童华心怀百姓。他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有的地方上报饥荒人口不实,就增加了数额,未等朝廷回复就开仓救济百姓。B童华有才华。治理水利时、童华在真定城外勘察找到十八处泉水,就疏浚成水渠,灌溉六百亩田地,又完善解决了民间纷争。C童华正直敢言。任职苏州,他不顾巡抚施压,请求宽限三月时间,分辨明白,分成不同

17、情况上报,最终巡抚采纳他的建议。D童华不畏权贵。因为浙江总督李卫在苏州捕人没有文书,童华不肯交人,李卫诽谤他,他为自己发声,得到世宗的理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2)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答案】1B 2A 3A4(1)滏阳河发源于磁州,磁州老百姓想独自占有滏阳河。从春天到秋天,关闭闸门蓄水,下游的永年、曲周一点水都得不到。(2)童华不是违背圣旨,而是遵从圣旨,朝廷知道有长期的拖欠,没有命令严厉追查而是命令清查,正是要查清事情,查明原委。【解析】

18、1本题中,“乃尽释狱系千余人”,“千余人”是“狱系”的后置定语,后面应该断开,排除ACD。本句译为:巡抚听从了他的要求,就全部释放关押在监狱里的一千多人,按顺序造册上奏朝廷。当时朝廷也听说江南清查不力,下达诏书痛责,就像童华说的一样。故选B。2A项,“古代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很多,如升、征、陟、迁、举等”错。征、举是授予官职(多用于布衣做官)。故选A。3A项,“他去检察赈灾事宜,未等朝廷回复就开仓救济百姓”说法错误。“未等朝廷回复就开仓救济百姓”是在平山任职时。故选A。4第一句得分点:“独擅”,独自据有,独揽;“徂”,到;“滴涓”,指小水点,比喻细微的东西,这里用其本意。第二句得分点:“逆”,违背

19、;“积欠”,累积欠下;“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参考译文】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年,做知县。当时正编撰法律条文,大学士朱轼因童华的才能推荐了他,世宗召见童华,命令童华到直隶检察赈灾事宜。乐亭、卢龙两县上报的饥荒人口不实,童华增加了一倍的数额。怡贤亲王与朱轼整治营田水利,到了永平,询问滦河水利情况,童华回答得非常清晰,亲王非常器重他。不久授职平山知县,县邑闹灾荒,不等朝廷答复,就从仓库里拿出七千石粮食借给老百姓。升任真定知府,暂任按察使。因为前面在平山时借粮食给老百姓一事,朝廷主管部门决定给予他免官处理,皇帝特地下诏赦免了他。怡贤亲王上奏朝廷让童华治理京南局水利,童华勘探得到真定城

20、外十八处泉水,就疏浚成水渠,灌溉六百亩田地,先后又开垦三百多顷田地。滏阳河发源于磁州,磁州老百姓想独自占有滏阳河。从春天到秋天,关闭闸门蓄水,下游的永年、曲周一点水都得不到。当时磁州改归直隶管辖,以便控制。童华建议仿照唐朝李泌、明朝汤绍恩治理西湖的办法,按照水位高低来放水,数县之间争水的事端永远平息了。童华又因为北方人不吃稻米,请求朝廷发放钱款购买这些稻谷运到通仓,这样省去漕运费用,老百姓也能用得到的钱买黍米来做为食物,朝廷听从了他的办法。调任江苏苏州,恰逢朝廷要求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亏欠赋税一千二百余万(这件事),巡抚督责急迫,没有一天不追查捉拿有关人员的,对此童华坚持请求宽限。巡抚发怒

21、说:“你敢违背皇上旨意吗?”童华回答说:“童华不是违背圣旨,而是遵从圣旨,朝廷知道有长期的拖欠,没有命令严厉追查而是命令清查,正是要查清事情,明白原委,有的在于官府,有的在于徭役,有的在于百姓,有的应征收,有的应免除,要清清楚楚,上奏朝廷裁断,才符合诏书旨意。现在奉命行事的官员不认真考虑旨意要求,只是以为朝廷是要把十五年的积欠迅速全部征收上来,这是暴征,不是清查。现在请给予三月宽限时间,当会分门别类分辨明白,分成不同情况上报。”巡抚听从了他的要求,就全部释放关押在监狱里的一千多人,按顺序造册上奏朝廷。当时朝廷也听说江南清查不力,下达诏书痛责,就像童华说的一样。浙江总督李卫曾经在苏州捕人,章华因

22、为李卫没有文书不肯交人,李卫发怒了,向皇帝诽谤他。世宗召见童华,指责他沽名钓誉。童华回答说:“我为国家竭尽全力,近于沽名;一心一意为了百姓,近于钓誉。”皇上的不满消除了,任命童华到陕西担任知府。暂时代理肃州知府时,辅佐经略鄂尔泰办理屯田一事,凿通了九家窑的五座山,引来渠水,灌溉田地万顷。因为违逆了巡抚被弹劾罢官。乾隆元年,被起用为福州知府,调任漳州。童华非常喜好长生之术,召集方术之士,按照炼丹家的方法反复练习,又被弹劾罢官回家。几年后去世。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祖恺之,宋镇军将军、湘州刺史。宪之未弱冠,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

23、主簿。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其得民和。齐高帝即位,除衡阳内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民俗遂改。时刺史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

24、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还为大尉从事中郎。出为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比至高祖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天监二年,就家授大中大夫。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还堵,不免饥寒。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六)注纪纲:仆从。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B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C乃

25、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D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C建康:六朝古都南京。三国吴时南京称为建业,晋时称为建邺或建康。D高帝:谥号名。谥号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带褒扬意义的称号。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宪之断案如神,获得赞赏。担任建康令,以前官吏不能判决的案件,他轻松解

26、决;只有他管辖的衡阳无诉讼案件,让刺史王奂大加赞赏。B顾宪之秉公执法,两袖清风。对于权贵的请托、官吏的贪婪凶残,他不偏祖不纵容;他格尽职守,清廉节俭,深受百姓爱戴。C顾宪之摒弃迷信,擅长教化。衡阳当地有旧俗,百姓一旦患病就认为是先人所为,他晓之以理,从而去除了“除祟”的恶习。D顾宪之刚正不阿,敢作敢当。他上章拆除了宠臣吕文度在余姚营建的豪宅;吕文度回乡葬母,其他郡县官员争相凭吊,而他却不理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令莫能决。(2)比至高祖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答案】5C 6D 7D8(1)当时有盗窃耕牛的人,牛被主

27、人认出,偷窃者也称牛是自己的,两家的讼词和证据都一样,前任县令不能判决。(2)等到高祖继承帝位,顾宪之中风病逐渐加重,坚决请求回吴郡老家。【解析】5“牛”作“解”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其辜”的意思是“他的罪”,作“伏”的宾语,应该断在前句,排除BD。故选C。6 D项,“带褒扬意义的称号”错误,谥号分美谥 、平谥、恶谥,只有美谥是“带褒扬意义的称号”。故选D。7 D项,“上章拆除了”错,文中“即表除之”说明顾宪之只是上章要求拆除。故选D。8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辞证,讼词和证据;等,一样;决,判决。(2)比至,等到;受禅,继承帝位;、笃,加重;固,坚决。【参考译文】顾

28、宪之字士思,是吴郡吴地人,祖父顾恺之,曾任南朝宋的镇军将军、湘州刺史。顾宪之还未满二十岁,就被州府征召为议曹从事,考中秀才,接连升为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宋元徽年间,任建康县令。当时有盗窃耕牛的人,牛被主人认出,偷窃者也称牛是自己的,两家的讼词和证据都一样,前任县令不能判决。顾宪之到任后,审核案件的材料,对两家说:“用不着多说,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于是下令把牵牛的绳索解开,任随牛走往何处。牛径直走回到原来主人的宅室,偷窃者才伏地认罪。顾宪之揭发奸邪或藏匿的罪犯,大都采用这类方法,当时的人称他为“神明”。对于有权势的人的请托,官吏们的贪婪凶残,他都根据法律公正处理,从不偏袒和放纵,品

29、性又清廉节俭,尽力治政,得到了百姓的拥护齐高帝(萧道成)即位后,(顾宪之)被授予衡阳内史。以前,衡阳连年瘟疫流行,过半的人染病而死,棺木价格特别昂贵,人们只好用苇席包裹尸首,丢在路旁。顾宪之到任后,分别通告所属各县,寻找死者的亲属和朋友,命令他们把死者埋葬。如果是全无亲属的逝者,顾宪之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仆从营办埋葬事宜。当地有风俗,老百姓患了病,就说是先人带来的灾祸,都掘开墓棺,用头冲洗枯骨,说是“除祟”。顾宪之向百姓晓之以理,说明生死之别,祸事不相因袭,这种风俗于是改正过来。当时刺史王奂到各地督察事务,发现只有衡阳无诉讼官司,于是感慨地说:“顾宪之对百姓的教化达到了极至。如果全国都这样做,

30、我还需督察什么呢!”不久顾宪之担任太尉从事中郎。后又外放为东中郎长史、掌管会稽郡事务。山阴人吕文度在齐武帝面前得宠,在余姚建宅邸,很是气派。顾宪之到任后,立即上章要求拆除。吕文度后来回乡葬母,各郡县争先恐后去吊唁,而顾宪之却不理睬。吕文度深深怀恨他,但最终难以加害。等到高祖继承帝位,顾宪之中风病逐渐加重,坚决请求回吴郡老家。天监二年,在家中被授予太中大夫。顾宪之虽多次担任郡的长官,但并没有什么财物,回家时,唯有四面土墙,不免陷于饥寒。天监八年,在家逝世,享年七十四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阙,刺史周景辟别驾

31、从事。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永康元年,帝崩

32、。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寥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候,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9下列对文

33、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B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C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D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开始的察举制中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B忧,指父母的丧事,母忧即母亲去世,又称

34、“内忧”“内艰” ;父亲去世,又称“外忧”“外艰”。C太守,是我国古代对郡守的尊称,是郡的最高长官,掌管着地方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D元年,文中指我国古代的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了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为元年。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陈蕃任职乐安,曾为周璆置榻。他因太尉李固的荐举,升为乐安太守;他尊重周璆,特意为周璆置张床,周璆离开就把床悬挂起来。B陈蕃为人正直,仕途经历坎坷。他触怒大将军梁冀,被降为修武令,反对派兵讨伐山贼,被外调到豫章;上书救李云,被免职归家。C陈蕃敢于担当,维持国家稳定。桓帝去世,各尚书害怕触怒权臣,都称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

35、,各尚书后都去朝廷办公。D陈蕃为国理政,痛恨宦官乱政。他和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共同参与理政;宦官乱政,他决心消灭宦官,却因事泄发生变乱而被杀。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2)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答案】9A 10C 11B12(1)参考答案:当时派人送书信给陈蕃,请他办私事。送信人不能见到他,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2)参考答案: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解析】9本题,“政事日蹙”,“政事”是一个词,不能断开,排除

36、BD;“荼蓼之苦”是“委”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C。故选A。10C项,“太守掌管着地方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说法错误。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不掌管军事、监察大权。故选C。11B项,“他触怒大将军梁冀,被降为修武令”有误,根据原文“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是,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被降为修武令。故选B。12第一句得分点:“遣书”,送书信;“请托”,请求和托付;“谒”,拜见。第二句得分点:“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更选清贤之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人;“劳”,使动用法,使劳,劳烦;“弥息”,平息,平定。【参考译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

37、,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别为他安放一张床,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后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

38、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

39、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