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训综合测评 1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烟台市高三3月高考诊断性考试34)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A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迹象B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C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D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解析】据材料“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可知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恢复了资本主义,有些人不能理
2、解,说明新经济政策推行时遇到阻力,故C项正确。【答案】C2(2017濮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34)瞿秋白在俄乡纪行中写道:“不得志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农民,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这实际上反映了()A十月革命成功但并未解决土地问题B俄国苏维埃体制是次不成功的尝试C苏维埃俄国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解析】十月革命成功后即颁布土地法令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故A项错误;俄国苏维埃体制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成功实践,故B项错误;苏维埃俄国是工农联盟政权,故C项错误;据材料“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答案
3、】D3(2017潍坊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34)1921年5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第八条决议规定:“通过粮食税和商品交换,至少取得四亿普特粮食作为恢复大工业和实现电气化计划的基础。”这一规定()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A项在材料无体现,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仍以公有制为主导,故A项错误;工业化战略实施是从斯大林模式才起步,新经济政策目的是为工业化打下基础,故B项错误;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是在斯大林时期才开创,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通过一定限度内发
4、展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国民经济,故D项正确。【答案】D4(2017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34)下图是1919年苏俄发行的纸币,纸币上印有多种文字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924年末,该纸币几乎完全被排挤出流通市场并于1925年停发。关于该纸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发动社会革命需要而发行B因流通市场逐步恢复而排挤C因违背计划经济模式而终止D其历程反映了政治斗争的残酷【解析】苏俄在1919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全国的经济活动全部置于苏维埃政权控制之下,该纸币是当时进行结算的凭据,故不是为发动革命而发行的,故A项错误;19211925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流通,故该纸币不
5、适应时代需要而被废除,故B项正确;计划经济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是1936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该纸币经历的时间是19191925年,当时苏俄没有残酷的政治斗争,故D项错误。【答案】B5(2017抚顺市普通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35)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A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B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C危机迫使美国调整对苏联政策D经济危机给苏联带来发展机会【解析】材料没有涉及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
6、故A项错误;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在1936年,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和苏联的经济交往,不能反映出美国对苏联政策的调整,故C项错误;苏联购买了美国的先进机器设备,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6(2017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考前预测34)1931年时,苏联全国粮食产量相比去年减少了16.8%,而粮食出口相比去年增加了7.2%。这表明苏联()A“一五计划”期间放开售粮限制B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C计划经济提高了农业开放度D工业发展减少对粮食进口的依赖【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了配合工业化,实行农业集体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
7、全国粮食产量相比去年减少了16.8%,而粮食出口相比去年增加了7.2%”可知为保障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强调指令性,故C项错误;粮食出口是为了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根据材料“粮食出口相比去年增加了7.2%”可知并没有粮食进口,故D项错误。【答案】B7(2017滨州市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1925年,苏联工业中非社会主义成分占26.7%,批发商业中占12.1%,零售商业中占44.1%。据估计,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连同他们的家属在1926年大约有230万人,仅占全国居民的1.6%。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苏联()A全面恢复资本主义私有制B取消了新经济政策C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
8、化D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解析】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与材料中“苏联工业中非社会主义成分占26.7%,批发商业中占12.1%,零售商业中占44.1%”,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8(2017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19)下面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表,图表反映的汽车消费主流方式对美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隐患是()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A.工人极端贫困B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汽车价格暴涨 D汽车生产商提高质量【解析】材料体现出信贷是汽车消费的主流方式
9、,这种消费方式实质是一种提前消费,易形成市场繁荣的假象,刺激资本家扩大生产,故工人极端贫困不是其主要隐患,故A项错误;信贷造成的虚假繁荣,使追逐利润的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脱离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容易造成资金周转不利企业破产,故B项正确;汽车价格暴涨会导致企业生产扩大,故C项不是主要隐患,故C项错误;汽车生产商提高质量不属于隐患,故D项错误。【答案】B9(2017兰州市高三3月诊断考试35)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C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D法西斯势力抬头
10、,世界局势紧张【解析】“经济民族主义”是指经济上以本民族利益为重,而忽略或损害其它民族利益。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会影响到其它民族利益,与“经济民族主义”不符,故A项错误;“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是国家政府推行的社会保障措施,不会影响到其它民族利益,与“经济民族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保护了国内市场,但压缩了国际市场,因而会损害其它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的后果,与“经济民族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7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34)1933年,为了保证美国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
11、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方法与措施,罗斯福政府()A实行美元贬值策略B建立失业保障制度C颁布工业复兴法案 D规定紧急救济方案【解析】实行美元贬值策略有利于刺激出口,和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建立失业保障制度主要针对失业者进行救济,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颁布工业复兴法案有利于由国家干预、调节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条件,故C项正确;规定紧急救济方案是政府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7郴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35)1933年10月,罗斯福政府将长期以来法定的每盎司黄金等于20.67美元改为31.26美元。1934年1月
12、又定为每盎司等于35美元。并以国家债券为担保,增发30亿美元通货。这表明罗斯福政府急需()A提高商品价格 B缓解债务危机C恢复银行信用 D促进工业复兴【解析】根据题目中“盎司黄金等于20.67美元改为31.26美元”、“每盎司等于35美元”得出,在市场上进行流通的货币明显增多,是因为经济大危机期间物价暴跌同时生产过剩,故目的是提高商品价格,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与缓解债务危机无关,故B项错误;恢复银行信用的方式是通过立法和国家干预的形式,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更加强调的是提高商品价格,D项表述太宽泛,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7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试卷(六)34)19
13、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解析】材料不涉及政府威权问题,故A项错误;B项仅反映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不能说明社会各个政治力量:“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故B项错误;据材料“1936年的选举”“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
14、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可得罗斯福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不涉及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为各州的独立性提供有力的保障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可经国会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
15、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到1936年,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材料二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
16、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以前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继续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融资。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国会的权力。并归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美国发展历程对中国崛起的启示。(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结合材料一的“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为各州提供有力的保障”“国会制定法律”“总统执行法律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等信息逐条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逐条概括即
17、可;第三小问可以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作用、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方式以及对建立福利国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国际货币政策的调整主要受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的影响;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可以结合题中两段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权力:既维护联邦政府的权威,又为各州的独立性提供保障;制定法律;与总统、最高法院分权制衡;为总统执行法律给予财政支持。(6分,任答3点即可)特点:采用立法的形式;社会救济、社会保险与国民财富分配并举;政府和国会有所作为。(4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保障弱势群体,缓和社会矛盾,
18、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内需,缓解经济危机;促进福利国家逐渐形成。(6分)(2)因素:国家实力,国家利益。(3分)启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关注弱势群体;逐渐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主动调整经济政策以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6分,任答3点即可)14(2017日照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苏两国对各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都经历了一系列探索。苏联:193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斯大林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1939年宣布向共产主义过渡。1959年,赫鲁晓夫断言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1961年宣布
19、在20年内“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称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1977年苏联宪法载明“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1956年,中共八大宣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八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要用十年赶英,二十年赶美,五十年实现共产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结合材料和苏、中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谈谈你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的认识,并对你的认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结
20、论明确,依据史实,阐释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楚)【解析】根据“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这是论题,进行破解提出论点:材料中呈现的是苏联和中国在先后建成社会主义以后,苏联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先后经历“全面展开到基本建立到已经建成”但是事实是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脱离本国实际(国情)进而使得苏联在1991年解体;中国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过程,这是中国“左倾”错误的体现,中国能意识到错误,并拨乱反正,重新定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行改革开放,初步立足提高中国生产力生平,不盲目追求生产关系的进步性,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答案】提示:须围绕苏、中两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1、的认识”这一核心问题得出结论;要概括出苏、中各自探索过程的特点,并联系相关史实,分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对结论进行充分阐释(论证);对认识进行适当升华。举例: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必须立足国情。(2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的标准就是公有制。在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目标,犯了“左”的错误,给经济建设带来了损害,成为改革成效不大的原因。中国建国初期效法苏联模式,50年代末“左”倾错误泛滥,严重脱离了经济建设的实际,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正确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8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阶段,是制定经济建设方针的关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极大地解放了思想。经济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