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讲述内容】一、“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清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出现了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而作为先锋的正是李贽。1.李贽简介生活在明朝后期的李贽,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曾做过二十多年的官职。在仕途中,他目睹了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不愿与之同流合污。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晚年他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
2、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加以迫害,最后死于狱中。2主要思想主张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号称是“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其“离经叛道”的表现主要有哪些呢?学生阅读课本后,归纳概括为:挑战孔子及其儒的权威;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思想,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表现了强烈的反传统、反教条的精神。同时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批判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
3、现象,追求平等、个性。他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这种要求个性解放的表现,在当时独树一帜,引起震动。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分别对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做一归纳和概括。1黄宗羲及主要思想黄宗羲的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主要的思想主张是:(1)政治上,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2)经济上黄宗羲
4、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3)思想上,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2顾炎武及主要思想顾炎武的代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主要的思想主张是:(1)政治上,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2)经济上顾炎武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3)思想上,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
5、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3王夫之及主要思想王夫之的代表作则是读通鉴论。主要的思想主张是:(1)政治上,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2)经济上,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3)思想上,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4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及影响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
6、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特征来理解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对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的共同点,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进行概括、归纳。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对于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可先借助教材【资料回放】的内容。让学生阅读材料有关黄宗羲的观点,然后提出以下问题。本段材料主要讲的主要是什么问题?(古代君
7、民关系的问题)古代君民关系曾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原先“天下为主,君为客”,后来变为“君为主,天下为客”。)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与儒家思想那位思想家的观点一脉相传?(孟子)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有什么进步意义?(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具有早期民主启蒙的作用)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三位进步思想家,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思想具有封建专制主义的积极作用;重视手工业、商业,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地批判继承,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些主张具有解
8、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课后研讨】一般而言,一个时代的思想、精神资源主要来自于自己的传统。对中国而言,中国具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传统。在世界文化的“轴心时代”,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一批确定以后的文化路向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的主要源头。而且,其中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国家正统意识形态,通过建制得以实现思想的政治化、世俗化。但在中国自明末到近代以来也出现了一些反儒学的思想。写一篇小论文,题目是:如何看待“反传统文化”的思想?要求800字左右,结合所学有关知识进行论证。题目可自己另立,但必须言之有据,论之成理。思路:任何时代的思想构建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这一
9、时代的人们的反思能力,以及在反思过程中挖掘思想、精神资源的深度。自明末到近代出现了一些反对儒家的思想,学生在写小论文论述时,只要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阐述其思想的进步意义即可。如讲“五四”时期以新青年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时,只要讲明产生的背景以及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即可。【本课小结】明清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出现了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而作为先锋的正是明末的李贽首先举起反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大旗,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的黄
10、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思想具有封建专制主义的积极作用;重视手工业、商业,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地批判继承,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些主张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618,列出本节内容提纲。1.李贽的离经叛道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问题情境1:从教材的各目标题来看,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各自思想的重点是什么?师生互动:李贽离经叛道;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顾
11、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唯物思想。合作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618。问题情境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具体主张有哪些?他们的思想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自主学习1:李贽思想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说教:人有正当的私欲,人伦物理。问题:教材介绍李贽用了一个词:离经叛道。请问李贽“离什么经,叛什么道”?他曾称自己为“异端”,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异端”思想?多媒体展示材料:“经”与“道”材料一道学家一般指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那些学者。唐朝时韩愈提出“道统论”,宣扬只有儒家的“先王之道”和“人意之道”才是正统思想,以此树立儒学在社会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并用来规范一切政治和道德行为。北宋以后
12、,这种道统思想被理学家鼓吹成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理论,一些貌似圣贤而实际品行恶劣之人以此为幌子,为自己涂脂抹粉。由此,正直的学者就揭露他们的伪装面目。材料二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师生互动:说李贽离经叛道,主要是指他的思想背离了传统儒学的正统。产生这样的思想与他的经历有关。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20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13、。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李贽生活经历的三步: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经历,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经历。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李贽对自己的思想影响、处境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明知道会被毁禁,但还要著述,明知道这样坚持,会命运多舛,但他还是宣讲,他以死表达了他的信念。多媒体展示材料:李贽(15271602),号卓吾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李贽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14、。自主学习2:黄宗羲思想抨击君主专制,提出民主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自主学习3:顾炎武思想倡导经世致用:实践中求真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自主学习4:王夫之思想唯物思想: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辩证思想:物质变化、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多媒体展示材料:黄宗羲(16101695),当时人尊称梨洲先生顾炎武(16131682),当时人尊称亭林先生王夫之(16191692),当时人尊称船山先生合作探究:经世致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明清之际,政局动荡,统治腐败,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士人们提出了种种拯救时弊的主张。针对明末地主豪强兼并土地、赋税不均的情况,顾炎武主张
15、把耕地按肥瘠高下分为几等,定出不同的税则来征收赋税,以减轻下层人民的负担。王夫之揭露贪官污吏盘剥人民、鱼肉百姓的劣迹,提出“严以治吏,宽以养民”,要求严惩贪官污吏,对百姓则应该疏法宽刑,减免赋役。材料二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易。王夫之大力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请完成:(1)三位思想家主张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用?(2)他们是针对怎样的时弊而提出的?(3)经世致用思潮产生了什么影响
16、?师生互动:合作探讨、补充。(1)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2)顾炎武经世致用的观点有:择情定税,减轻人民负担;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针对的时弊是地主豪强兼并土地、赋税不均和重农抑商的政策和观念。王夫之经世致用的观点有:严以吏治,宽以养民。针对的时弊是贪官污吏盘剥人民、鱼肉百姓。黄宗羲经世致用的观点有:工商皆本。针对的时弊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和观念已经阻
17、碍了工商业的发展。(3)它有两方面的影响: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总结:经世致用本质上是一种务实,是一种责任感,也是一种身体力行的体现。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代代相承的一种普世关怀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媒体展示材料: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时期主要思想和言论李贽明末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说教:人有正当的私欲,人伦物理黄宗羲明末清初抨击君主专制,提出民主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明末清初倡导经世致用:实践中求真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王夫之明
18、末清初唯物思想: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辩证思想:物质变化、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问题情境3:依据引言部分,分析四位思想家对待理学的态度,他们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批判理学的?(从经世致用思想、唯物辩证思想来分析对待理学的态度很难,应适当补充材料)多媒体展示材料:经世致用与理学材料一他(黄宗羲)揭露明代中叶以来讲学的流弊说:“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材料二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理学)“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弄得“股肱堕而百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
19、社丘墟”。日知录卷7,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材料三王夫之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师生互动:批判。李贽挑战正统思想,批判“存天理,灭人欲”,揭露道学家的虚伪。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
20、、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过渡: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君主专制进行了鞭挞,在此基础上民主平等的观念凸现出来。儒家思想在批判中集成,在继承中发展。合作探究:请参阅以下材料,分析其中蕴含了哪些民主、平等的成分。多媒体展示材料: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材料一“后之人主(君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明夷待访录原法材料二顾炎武则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即“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亭林文集“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
21、矣。”清儒学案卷6亭林学案材料三“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读通鉴论卷末叙论一材料四“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黄书宰制师生互动:黄宗羲否定“一家之法”,主张“天下之法”;顾炎武主张把天下权力还给天下人民,并要求改君主“独治”为“众治”,分散、限制君权;王夫之认为天下不是某一个家族的而是“生民”的,应“循天下之公”。过程评价:明清思想大师的主张都包含着民主议政的思想萌芽,猛烈冲击了传统封建秩序,具有一定的民主启蒙意识,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谭嗣同曾说:“国初三大儒,唯船山先生纯是兴民权之微旨,次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亦具
22、此义。”梁启超自称深受明夷待访录思想影响,“在三十年前(梁书成于1923年),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最早而深刻”。过渡:明清时期为什么会产生反对君主专制的、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呢?师生互动:回顾必修1、必修2中的相关内容。总结: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明王朝的灭亡对士大夫阶层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亡国之痛,败家之仇,使他们认真反思明亡教训,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省并著书立说。明清王朝更替时的暂时权力真空,使得当时的思想自由具备了适宜的政治环境。在旧的权力失落,新的权力尚未实现全面控制之际,思想的发展也就得到了难得的幸运
23、机会。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于是,明末清初出现了一股新的学术思潮。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社会矛盾充分暴露,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业经济的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构建本节知识结构。(详见板书设计)完成下表(课堂或课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时期魏晋隋唐宋地位兴起成为大宗儒学活跃原因代表孔子董仲舒王阳明主要思想板书设计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活动设计把全班分成三组。第一组收集明清思想家的著作;第二组收集明清思想家的言论;第三组
24、收集明清思想家的生平事迹。收集完后举办一期黑板报,标题:思想的天空。材料举例:读书做人自督读书的顾炎武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他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
25、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想一想监督别人容易,监督自己难,顾炎武能做到“自督读书”确实不易!平时你是要老师、父母监督着学习还是能做到“自督学习”?你愿意尝试一下“自督学习”吗?你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习题解答学思之窗李贽写的这封信,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解题关键: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思路引领:信所指向的社会现象。答案提示:为官者、道学家们的言行不一、虚假、伪善、丑恶。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解题关
26、键: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思路引领: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答案提示:(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抨击封建礼教,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二、学习延伸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梁启超为什么会有同样的感受?解题关键:掌握两人所处的历史背景。思路引领:分析顾炎武和梁启超有同样感受的原因。答案提示:(1)顾炎武和梁启超所处的时代都面临着危机,一是明亡清兴,顾炎武认为汉民族文化沦亡;二是晚清外族入侵,统治危机四伏。(2)顾炎武和梁启超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怀抱救亡职责。全 品中考网全 品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