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1. A 2. C 3. D 4. B 5.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为玉兔二号实现月背软着陆并开展巡视探测工作奠定了基础。2018年5月21日,“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为玉兔二号实现月背软着陆提供了必要条件,并使地面控制人员顺利操控玉兔二号月球车成为可能。【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因此更有利于天文观测”错误,出现了关联词“因此”,所以要考虑前后两个分句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该选项就错在前后句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材料一第二段“与相对平坦的月球正面不同,月背地形更为复杂,几乎全是环形山和古老的陨石坑,更接近月球最原始的
2、面貌”。C项,“嫦娥四号造访月背前,人类对月背的地形地貌一无所知”错误,原文“在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背之前,前苏联与美国虽然已完成了月背的成像工作”,可知表述矛盾,不是“一无所知”。D项,“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固定位置”错误,原文“与地球、月球的位置相对固定”,可知不是“定位置”。故选A。【2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发射后静止在地月系统中的一个平动点上”错误,材料一第四段“成功实现了沿Halo轨道的飞行”,可知“鹊桥”并非静止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玉兔二号需在每个地球日休息半日、工作半日”错误,最后一段“为确保安全,在月夜到
3、来之前,需让月球车车体收拢桅杆和一侧的太阳帆板,使用同位素温差电池对设备进行保温,进入休眠状态。当太阳升起、月昼到来时”,可知应该是月球日。故选D。【4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太阳升起时休眠的玉兔二号立即开始探测工作”错误,最后一段“当太阳升起、月昼到来时,随着太阳帆板受到阳光照射,发电功率达到一定值后,月球车将向中继星发出信号。地面工作人员收到信号后给它发送唤醒指令,玉兔二号就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可知不是“立即”。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2013年12月2日,搭载玉兔号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成功发射,随后玉兔号如期着陆,
4、这是我国探测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为中国航天开创了月面就位探测和机器人巡视探测的新模式”,可知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为玉兔二号实现月背软着陆并开展巡视探测工作奠定了基础。“2018年5月21日发射后,在地面的控制下,完成了地月转移、月球借力转向、Halo轨道捕获等关键控制,成功实现了沿Halo轨道的飞行。在完成在轨精度和指向测试后,鹊桥具备了实现地面测控站和月背数据中继的能力。这座通信桥梁的架通,使我国航天器的月背软着陆最终从美好的设想变为现实”,可知2018年5月21日,“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为玉兔二号实现月背软着陆提供了必要条件,并使地面控制人员顺利操
5、控玉兔二号月球车成为可能。6C7B8“这种人生观”指上文作者认为人生在世必然不只有幸福,还有很多苦痛的这一观点。这种人生观不颓废,因为人生的苦痛(不幸)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的真实状态。下文生灵万物在不同生存环境中都顺应自然、积极地活着,人反而消极颓废,所以作者正是用这样的积极人生态度来劝告人们。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由此推论出人们生在这个世界并不只是来享幸福的观点”错误,原文是“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
6、,你看谁是活泼,谁是颓废”。从选项前句不能推出此观点,二者无联系。B.“实际上也就是人在生活中要面临的欢乐和痛苦”错误。两者不能类比。原文是“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因为如此着想,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虫鱼的侪辈”。作者是将人和万物类比。D.“所以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是复杂而多元的”错误,过度解读。原文是“老实说,假如这个世界中没有曹雪芹所描写的刘姥姥,没有吴敬梓所描写的严贡生,没有莫里哀所描写的达杜夫和夏白贡,生命更不值得留恋了。我感谢刘姥姥严贡生一流人物,更甚于我感谢钱塘的潮和匡庐的瀑”。情感
7、并不复杂、多元。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B.“巧妙地解答了人们对生活方法、生活目标的疑惑”错误,第七段的排比句子,并没有解答人们对生活目标的疑惑,所以不能互相呼应。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和分析句子意思的能力。“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在原文第7段,由上文“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可知,“这”指代上文“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观点。结合下文分析作者这样认为的原因,由“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等句可知,作者认为人生的苦痛(不幸)本就是人生
8、的一部分,因此这种观点本身并不颓废。由“请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着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冰下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可知,作者认为生灵万物是在顺应自然地积极生活,人却因为遭遇而悲观厌世,消极颓废。因此可知,作者这句话意在用这样的积极人生态度来劝告人们。9D10C11A12(1)我们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图和户籍,挟持周天子,用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于违抗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2)得到它的土地,能够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能够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应先
9、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三川,堵塞轘辕、缑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亲魏善楚”是并列结构的短语,互文修辞,“亲”与“善”相对,“魏”与“楚”相对,之间不能断开;“下兵”的地点即宾语是“三川”,之间不可断开,“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是对称句,各自断开。排除BC。“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均为对称句,各自断开,排除A。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国策它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错,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出兵去攻打戎狄,就
10、离开周王畿太远了”错,曲解原文“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应该是反而攻打戎狄一样的蜀国,就远离了称王天下的霸业。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据”,占有;“按”,掌握;“此王业也”,判断句。(2)“广”,形容词使动,扩大;“富”,形容词使动用法,时富足;“缮兵”,整治军队。参考译文: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要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 张仪回答说:“应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三川,堵塞轘辕、缑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则攻击新城和
11、宜阳,兵临二周的近郊,声讨周君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已经不能拯救自身,一定会交出九鼎和宝器。我们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图和户籍,挟持周天子,用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于违抗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如今,蜀国是西边偏僻(落后)的国家,戎狄为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能以此来建立名望;即使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也算不得什么利益。我听说:争名的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大市场和朝廷,大王不去争夺,反而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离帝王之业远了。”司马错说:“不对。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想使国家富庶,一定要扩大他的
12、领地,想使军队强大的一定让他的百姓富足,想建立王业的一定要广布他的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现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贫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办的事做起。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以戎狄为首领,而且有像桀、纣一样的祸乱。用秦国的军队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得到它的土地,能够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能够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因此,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也不认为我们贪婪。这就是说,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胁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
13、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的宗室;韩国,是周国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会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以解除危难。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秦惠王说:“很对。我采纳你的意见。”结果,出兵进攻蜀国。十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然后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称为侯,秦国派遣陈庄去辅佐蜀侯。蜀国归附以后,秦国就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了。13(1)风乎舞
14、雩 咏而归(2)渭流涨腻 弃掷逦迤(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4)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14. C 15. B 16. 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休戚与共”强调共同承担,语境强调的是文明随生态变化而变化,应选用“息息相关”。第二空,饮鸩止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不顾后果。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根据横线后的“竭泽而渔”可知,应选用“杀鸡取卵”。第三空,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相反相成: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并在一
15、定条件下联结起来,获得同一性。语境强调的应是“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互相配合,应选用“相辅相成”。第四空,壮土断腕:比喻在紧要关头当机立断,为保存整体不惜牺牲局部;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语境强调的是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会为了整体放弃局部,应选用“壮土断腕”。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本着”和“以为导向”杂糅,应把“本着”改为“以”;二是不合逻辑,“自然与人和谐共生”主客体颠倒,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综合分析四个选项,只有B项完全修改正确。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16、。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比作“腾笼换鸟”。A.夸张“俯仰一世”极言一世之短。B.“樊笼”喻指官场,“自然”有双关意义。C.互文,意思是树枝树叶交错纵横。D.借代,用“杜康”代酒,整句话使用了设问修辞。故选B。17.18.(无选择题)19.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陪衬”错误,“陪”意思是“增加”;“君主”错误,“君”应是“您”。句子的正确意思是: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故选C。20. 【答案
1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C. 胥怨,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非特不仅。句子可以翻译为: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仅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故选C。21.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厌”,满足。正确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故选C。22. 3.【答案】BB“整个聚会的气氛活泼欢乐”有误,应该是“整个聚会的气氛很沉闷”。23. A24. 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审材料:材料一共两段,关键词是“赓续”。第一段阐述的是“赓
18、续”这个动词在2021年火了,成为“红色年”现象级的语言印记。“赓续”一词活跃于各大主流媒体,这主要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第二段共两句话。第一句引用说文解字注对“赓”的含义进行解释。“庚”是一种内在基因的延续、一种新生和希冀。第二句是对“赓续”的理解,说明它的语义内涵更厚重、更丰富,指出“赓续”既强调持续不断,又强调在延续的基础上有新的收获。审任务:任务要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赓续”这个词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联系习总书记的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的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既要传承,又要在新时代将其发扬光大,有新的收获。习总书记的“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是要新时代的青年有
19、责任,敢担当,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要新时代的青年发扬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精神;要新时代的青年不断奋斗。这便是“赓续”一词的深意所在。行文思路:材料指出了“赓续”的造字理据和文化内涵,引出观点“庚续革命精神,青年砥砺前行”,然后用“赓续革命精神,青年要将爱国化作动力;赓续革命精神,青年要将爱国化为行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赓续革命精神,青年要将爱国化作奋斗”三个分论点论证,最后再次点明中心论点。参考立意:1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精神血脉。2庚续革命精神,青年砥砺前行。3新时代青年应当赓续精神,勇担使命。优秀作文:赓续红色基因,再迈红色征途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建党百年之际,很高兴与大家
20、分享我的感悟与思考。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赓续红色基因,再迈红色征途”。从年仅15岁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到18岁的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让红色血液流淌,最终凝聚成华夏大地的熠熠星河。面对危难,不问年龄,只为家国。而欣逢盛世的你我,是否早已“觉醒”,心怀勇毅与担当?赓续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吾辈青年应承先烈之明志,续今朝之长歌。赓续精神血脉,我们需要传承红色基因中那拼搏奋斗的勇毅豪情。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从“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井冈山瞭望,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万里长征,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记录下革命先辈不畏艰险的英雄意气。
21、惟勇毅,得功成。而这份勇毅豪情正为吾辈青年所需,实现梦想的征程中,布满荆棘,我们需如革命前辈般矢志奋斗,越是艰险越向前,以个人之梦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赓续精神血脉,我们需要传承红色基因中那开拓进取的革新力量。他们是如春雷初动般惊醒整个时代的青年,以笔墨为刀剑,引领没落的旧中国走向新生;是突破一切技术难关的创新思维,让东方红响彻云霄。当小岗破冰、深圳兴涛,当海南弄潮、浦东逐浪,改革开放的浪潮里,涌动的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新进取。如今,我们更应积淀过往的精神历练,勇进取,敢创新,擎画新梦的宏伟蓝图。赓续精神血脉,我们需要传承红色基因中那热血丹心的家国情怀。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那稚气未脱便与侵
22、略者斗智斗勇的孩童;那冲进枪林弹雨决一死战的百万雄师;那跨过鸭绿江、护得山海平的志愿军战士;那“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烈士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段段厚重的历史,镌刻进民族的脊梁,融汇进民族的骨血,诠释着中华民族最真挚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这红色基因里的家国情怀源远流长,流淌进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任何时刻,我们都应心怀家国,融入时代洪流,心系“大我”,当每一个“了不起”的你我都在挥洒热血,赤诚报国,必将汇聚成伟大中国的磅礴伟力。历史已然远去,红色基因却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得到别样的阐发。从革命年代“甘将热血沃中华”,到建设时期“地动山河铁臂摇”,从改革开放“横下一条心,勇敢往前走”,到新时代“幸福是属于奋斗者的”,发展变迁的是红色基因的时代诠释,始终如一的是拼搏奋斗、开拓进取、忧国念家的精神内核。而今,时代的炬火已传到你我手中,当汲取前辈的精神动力,开创海晏河清的盛世图景。心系奋斗、破旧立新,热血滚烫、护我山河。漫漫长路上,且看我辈赓续红色基因,再迈红色征途!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