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vtvtv延安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高一化学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60分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含元素最多的族是第B族 B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C第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四周期2.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
2、()“臭氧空洞”主要是大量使用氟氯代烃等引起的“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2等引起的“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由聚乙烯塑料等引起的“厄尔尼诺”现象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赤潮”主要是由水体中P、N等元素过量引起的A只有 B只有 C全部 D. 只有3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ANH3 BO2 CH2O DCO24、元素的性质取决于原子的结构。钾的金属性比钠的强,根本原因是( )A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B钾的熔点比钠的低C钾原子比
3、钠原子多一个电子层 D加热时,钾比钠更容易变成气体 52016年中国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汽车尾气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催化转化总反应为2NOO24CO4CO2N26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铁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Fe(NO3)3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7如图表示Cu与HNO3反应的量的关系
4、,A、B、C、D四点中表示铜与稀硝酸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与Cu的量的关系的点是()8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紫色石蕊溶液,C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B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C中盛品红溶液,C中溶液会褪色,加热后颜色又恢复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澄清石灰水,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溶解D上述实验中仪器D可以用长玻璃导管代替9在4 mol/L的硫酸和2 mol/L的硝酸混合溶液10 mL中,加入0.96 g铜粉,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A89.6 mL B112 mL C16
5、8 mL D224 mL10下列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Fe2、NO、Na、Cl BK、Cl、SO、Al3CS2、Na、NH、MnO4 DSO、K、NO、CO3211(1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种元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族周期AAAAAAA0二三四(1)的单质与浓硫酸反应:_(2)的单质跟的氢氧化物溶液反应:_(3)的氧化物跟的氢氧化物溶液反应:_(4)的单质在的单质中充分燃烧:_(5)实验室制备的氢化物的反应:_ 12(12分)某课外学习小组,为探究稀HNO3能与Cu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稀HNO3
6、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2)从a端口向U形管中注入稀HNO3并将左管充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m(3)实验开始时,反应很慢,为加快反应速率,应采取什么措施?_(4)实验中HNO3与Cu的反应能否自动停止?_ 为什么?_(5)在实验中,证明生成的无色气体是NO的操作是_(6)为防止气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外逸,污染空气,教师建议同学们在漏斗上口处堵一小团蘸有浓NaOH的棉花,将有毒气体吸收。其中一种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13(8分)A、B是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 E_(2)写出A、B跟水反应
7、的离子方程式_(3)B与过量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B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_14(10分)某课外活动小组按如下图装置探究有关物质的性质。 甲 乙 丙(1)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关闭_,打开_(填“K1”、“K2”或“K3”),若一段时间后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2)关闭K2、打开K3,预期有“喷泉”现象,验证了另一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3)有关“喷泉”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_。A用手(或热毛巾)捂热烧瓶有助于引发“喷泉”B“喷泉”的形成说明烧瓶中的气体易溶于水C“喷泉”终止时烧瓶中几乎充满液体D 标准状况下,不考虑气体的扩散,最终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22.4 molL1答题卡11(10分)完成化学方程式。(1) (2) (3) (4) (5) 12(12分)(1)离子方程式: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m(3) _(4) _ (5) _(6)化学方程式 13(8分)(1)化学式:A_ E (2)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 (4)离子方程式 14(10分)(1)_,_(填“K1”、“K2”或“K3”), ,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 (填序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