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雀东南飞 并序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徐陵及玉台新咏;了解诗歌时代背景;了解古代相关文化常识。2.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巩固文言基础知识。3. 从多角度思考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分析焦仲卿、刘兰芝人物形象。二、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巩固文言基础知识。(重点)2.从多角度思考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分析焦仲卿、刘兰芝人物形象。(难点)三、 教学方法与工具导思议展评检练六加一教学法;多媒体。四、 教学课时两课时五、 教学过程1. 导导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是我们初中学过的课文木兰辞。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与木兰辞一样优秀的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
2、。出示教学目标在本课,你将需要通过努力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作者徐陵及玉台新咏;了解诗歌时代背景;了解古代相关文化常识。(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巩固文言基础知识。(3)从多角度思考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分析焦仲卿、刘兰芝人物形象。总结预习效果(学生课前必须做好预习,包括熟读课文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弄清作者、作品。)预习要求: 对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纠正字音,通读全文。 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能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通过预习,你需要做到能够向大家简单介绍题目、作者、时代背景等相关的资料。(1) 关于字音自缢 徘徊 箜篌 公姥 捶床 哽咽 伶俜 腰襦 葳蕤 蹑 遗施
3、 玳瑁 珰 嬉戏 磐石 拊掌 窈窕 怅然 踯躅 赍钱 鲑珍 晻晻 丕泰 主簿 婀娜 摧藏 舫 y pi hui knghu m chu gng y lngpng r wiru ni wi dimo dng x pn f yotio chng zhzh jxi ynyn p b nu zng fang(2) 关于题目孔雀东南飞 并序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本诗的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后人取诗歌的首句作为题目,题为“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般出现在题目中。并就是和,某诗或某文,和序一起发
4、出,题目就可以写成某诗并序或某文并序。(3) 关于作者本文作者不详。选自徐陵编著的玉台新咏卷一。玉台新咏是我国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tn)(今山东郯城)人。徐陵是南朝(陈)有名的诗人、骈文作家。徐陵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诗多为艳体与应制之作,追求辞藻,讲究对仗。因徐摛(ch)、徐陵父子与庾肩吾、庾信父子诗风相近,诗并绮艳,时人称为“徐庾体”。(4) 关于背景本诗所记述的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时间),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如“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天下无不是之
5、父母”等清规戒律是造成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5)文化常识补充夜间时辰五夜五更现代时间黄昏甲夜一更19-21点人定乙夜二更21-23点夜半丙夜三更23-1点鸡鸣丁夜四更1-3点平旦戊夜五更3-5点2思+议+展+评+检+练(1)请你用10分钟时间,复习课下注释,并解释下列词语。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伏惟启阿母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
6、子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阿母谢媒人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六合正相应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莫令事不举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2)根据以上释义,总结本文的一词多义现象。(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人伤之 伤:哀悼B.便可
7、白公姥 白:告诉C.留待作遗施 遗:遗留D.始适还家门 适:出嫁(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我有亲父母B.昼夜勤作息C.伶俜萦苦辛D.便可白公姥(5)熟读课文,请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这首诗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请小组之间讨论:这场悲剧是如何产生的?(提示:多角度思考,还可联系时代背景,分条回答。)刘兰芝的形象有哪些动人之处?(提示:在诗中找出根据,分条回答。)有人认为焦仲卿性格软弱,你同意吗?(提示:明确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在诗中找出根据。)(6)请你思考:这首诗很善于刻画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如府吏“举言谓新妇”几句和“低头共耳语”几句,意思大体相同,却不能互换;又如面对母亲、兄长的劝嫁,兰芝对母亲是“含泪答”,对兄长则是“仰头答”。试对此做具体分析。(7)拓展思考:这首诗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却又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鸳鸯,给故事带来了一点亮色。请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看法。3. 课后任务 完成师说第6课。 预习第7课,背诵课文,熟读课下注释,弄准字音,弄清作者和课文背景。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