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第8课)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1走近作者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李宝嘉(18671906),晚清小说家,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祖籍江苏武进,咸丰年间,迁居山东。李宝嘉3岁丧父,随母亲与堂伯父李益清一家合住。他受堂伯父抚养教育,擅长八股诗赋,书画篆刻,多才多艺。他创作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时弊,洗刷污浊,改进政治,推动社会进步。作品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庚子国变弹词。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2背景回放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宝嘉到上海,先编撰指南报,次年五月创办游戏报,并
2、设“文社”。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将游戏报转让,另办世界繁华报。这些报纸是中国小报的鼻祖,它“假游戏之说,以隐寓劝惩”(论游戏报之本意),虽然谈风月,说勾栏,载社会新闻,但也嘲骂腐朽的官僚买办,暴露社会种种黑暗,为创作谴责小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在上海的10年间,因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重大事件,他不满意清王朝的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以痛哭之笔,写嬉笑怒骂之文,一面办报,一面从事小说创作。他最终写出了引起封建官场地震的官场现形记。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3走入作品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
3、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共60回。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全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写起,连缀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长吏、省级藩台、钦差大臣以至军机、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们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可以说为近代中国腐朽丑陋的官场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1注音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xmliduxtuxnnishnmnmidt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
4、接2写对字形暄渲眩喧宣烜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3.词语积累高谈阔论:_坐吃山空:_老羞成怒:_溜之乎也:_落拓:_排揎:_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物也会消耗完。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溜走(讽刺的、风趣的说法)。贫困失意,景况凄凉。责备;埋怨。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清静 清净提示:二者都有“静”的意思。“清静”指(环境)安静,不嘈杂;“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他不带孩子来,咱们专心干点事,耳根子也_多了。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过了几天_的日子,他又闲不住了。4近义词辨析清净清静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1)三
5、荷 包 越 说 越 得 意,把 个 藩 台 白 瞪 眼,_,_。(2)本来躺在床上抽大烟,站起身来,_,_,_,泼了一床的茶,褥子潮了一大块。5积累名句只是吹胡子在那里气得索索地抖把烟枪一丢豁琅一声打碎一只茶碗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1问题探究(1)本文篇幅虽短,但结构紧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析】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2)官场现形记在故事描写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创造性,在故事背后,还有细致入微的社会分析,可以让我们在故事中洞悉社会人生。那么本文中的社会环境描写体现在什么地方?作者是如何含而不露地揭示出
6、来的呢?【分析】作者借三荷包之口,历数何藩台的肮脏官史时,社会环境便呈现在我们面前。何藩台是如何做的官呢?“先是你捐知县,捐了一万多,弄到一个实缺”,然后一发而不可收,“凭空里知县不做了,忽然想要高升,捐甚么知府,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等到他哥坐下,他却扑了一个空,齐头拿头顶在他嫂子肚皮上”,连引见走门子,又是二万多”“候补知府做了一阵子八十两银子买一个密保,送部引见;又是三万两”这些话告诉我们,在当时做官就意味着捞钱。金钱支配着官职的选择,官职又是金钱的来源,何藩台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的通病。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3)本文的动作描写非常突出,请举例加以赏析。【分
7、析】兄弟二人阋墙的一段描写,动作比较突出,特别是两个人动手时的动作,写得热热闹闹。两个人好像有什么深仇大恨,一个“扑”上来,“使着全副气力往前直顶”,一个又“竭力抵挡”,“揪”在一起;一个喊着“你打死我罢”,一个喊着“要死死在一块儿”。平日里做老爷的那种威严和体面荡然无存了,看上去就像两个无赖在打架。个别细节,像“那三荷包却不隄防他哥此刻松手,仍旧使着全副气力往前直顶;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等到他哥坐下,他却扑了一个空,齐头拿头顶在他嫂子肚皮上”,把三荷包的莽撞、无赖刻画得非常形象。堂堂一个藩台,由于分赃不均与弟弟像两个泼皮无赖一样地大打出手,这些动作描写,对晚清政府官员的丑恶面目刻画得入木三分。2结构图解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