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09KB ,
资源ID:162082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2082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1、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共30小题,共60分)1. 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 (2分)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2.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的选官制度是() (2分)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

2、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2分) A.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C.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4.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下列官职,按其最早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御史大夫 同平章事 卿大夫 司隶校尉 (2分) A. B. C. D.5.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2分) A.对科举制的

3、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时间都有错误6. “长兄如父”是中国流传久远的俗语,语出孟子跬道,大意是家中的长子、老大,应协助父母照顾弟妹,主持家务;家中父母不在(外出、世故)时,家中的老大要担当起父的责任,照顾好弟妹尽扶养、教育之责。下面关于这一俗语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是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体现 B.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C.反映了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D.反映了传统中国社会人伦关系的混乱7. “陛下”本是对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

4、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2分)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色彩8.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 (2分) A.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 B.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 C.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 D.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9. 钱穆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2分) A.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B

5、.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C.孕育了中央集权的雏形 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10. 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2分) A.神权高于王权 B.国王没有实现集权 C.宗法制成为主导 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11. 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2分)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12. 唐监察机关

6、御史台与刑部(司法行政机构)、大理寺(最高审判机构),合成三司。每遇重大案件,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三司推事”。这一制度的实行() (2分) A.有利于中央集权 B.有利于司法公正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降低了行政效能13. 据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曾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这一事件说明() (2分) A.嫡长子继承制日渐制度化 B.分封制受到重大冲击 C.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的废立 D.中央集权制已现雏形14. 全球通史中载:“秦始皇一举废除了分封制度,不过,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

7、下列属于秦汉时期实行的是() (2分) A. B. C. D.15.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2分)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16. 唐贞观初年,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23年)增为十五道,置采访处置使(职名),职掌与汉武帝所设置的十三部刺史略同。由此可知,唐代设置“道”的目的是() (2分) A.加强全国各地交通往来 B.削弱藩镇长官的军事势力 C.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D.进一步分割地方行政区域17

8、. 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 (2分)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 B.三权分立的民主化的特点 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 D.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1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2分) 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行

9、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19.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2分)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20. 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2分) A. B. C. D.21. 有史学家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文中的“制度”包括()内外服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2分) A. B.

10、C. D.22. 某著作中写道:“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只选择”。文中的“制”当指() (2分)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军功制 D.科举制23. 启蒙运动时期,一位推动者这样归纳自己的诉求:“我希望看到最后一个国王被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给绞死。”(约翰赫期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表明他反对() (2分) A.因信称义 B.天赋人权 C.君权神授 D.崇尚科学24. 东汉末年,皇权日趋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2分) A.农民战争冲击 B.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C.外族入侵频繁 D.“柔道”政策影

11、响25. 右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发行的特种纪念币。币面中的人们劳作的目的是为了() (2分) A.抗击秦国 B.抵御匈奴 C.遏制鲜卑 D.反击突厥26.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2分)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27. 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 (2分) A.完善中央官制 B.加强君主专权 C.决策更加科学 D.提高行政效率28. 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

12、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2分) 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 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29. “魏末北齐的孝廉秀才,则已是寒门出身的通路。至于北周根本选无清浊(门第高低)”这说明南北朝时期() (2分) A.察举制仍是选官的主要形式 B.世家大族已经失去选官的垄断权 C.九品中正制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 D.选官变化顺应世家大族衰落趋势30.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

13、说明() (2分)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二材料题(共2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

14、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同答:(20分)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6分) (2) 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6分) (3) 请用明清时期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朝到明清时期政治制度变化的特点。(8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

15、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6分)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6分)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

16、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8分)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共30小题)第1题:【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选:B。第2题:【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破除了世

17、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第3题:【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度。题干材料反映张居正在生前拥有很大权力,死后以罪状示天下,说明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故C项正确;内阁无实权,不能制约皇权,皇权与内阁并不存在矛盾,故A、B、D三项说法错误。故选C。第4题:【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最早出现在秦朝,最早出现在唐朝,最早出现在西周,最早出现在汉朝,按其最早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选择B项符合题意。第5题:【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科举制最早是在隋朝设立的,八股取士是明朝才开始的,所以材料中关于科

18、举制的史实有问题;另外,材料中对科举制的评价也有问题,只看到了它的消极方面,没有看到它在历史上的积极方面。故选:C。第6题:【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强调血缘关系,明显体现出宗法制的特点,故A正确。“长兄如父”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可取之处的,而且是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流行,故排除B;C题意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题干并没有涉及人伦关系是实质,故排除D。第7题:【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根据材料“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说明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体现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的特征,故B正确;A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第8题:【正确答案】 D【答案

19、解析】近官“外化”是为了通过近官转移相权,从而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这些近官本来就是统治阶级,因此近官“外化”不能扩大统治基础,故A项错误;这些近官不是监察官员,故B项错误;近官“外化”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机构的臃肿,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C项错误。故选D。第9题:【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第10题:【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神权高于王权”不是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排除A项;“国王没有实现集权

20、”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宗法制是指按父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可知商朝时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故D项正确。第11题:【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材料中汉语有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联系西周宗法制的影响,在宗法制下,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最大特点,以血缘关系的远近分配利益,体现等级特点,故兄弟之间有一定的等级秩序,体现不同的称呼,因此本题D项符合。AC都属于D的表现,但与本题主旨不符,B与题意无关,故ABC排除。第12题:【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每遇重大案件,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三司推事

21、”,体现的是司法的公正,故B正确;材料没涉及中央集权,故排除A;C“三司推事“强调的是皇帝把重大案件交给官员会审,所以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故排除;D“三司推事“体现的是集体参与,提高了行政效率,故排除;故选:B。第13题:【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周宣王曾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表明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的废立,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第14题:【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图依据齐、鲁、宋、卫等分析可知其为西周时的分封制;图依据长城和咸阳、九原郡等分析可知其为秦朝的郡县制;图依据“济南郡”“高密国”等分析可知其为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图依据“中书省”“大都”等

22、分析可知其为元朝的行省制。故选C。第15题:【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不是进步性的体现;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是封建社会的内容,不符合分封制的存在时间,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这就打破了原有的贵族政治,实现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C项符合题意;D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是封建社会的内容,不符合分封制的存在时间,排除。第16题:【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根据材料“置采访处置使(职名),职掌与汉武帝所设置的十三部刺史略同”分析可知:汉武帝设置刺史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23、,道的设置与此大致相同,所以同样是加强对地方的监察,C正确;AB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错误,道是监察区域,不是行政区域。故选:C。第17题:【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材料“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体现了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化地方权力。故选:D。第18题:【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材料反映元朝行中书省没有实权,完全从属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从而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可见上述言论从实质上反映了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

24、。元朝行省仍拥有一定政治、经济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故B项错误;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中书省,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第19题:【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据材料“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分析可知,国王不可能随心所欲,有利于防止国王独断专行,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议会的权力,排除B项;题干的主旨是限制王权而不是扩大王权,排除C、D两项。故选A。第20题:【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朝甲骨文。“册”和“典”是用于记录文献资料的书籍。青铜鼎主要是用来祭祀的,A项错误;殷人也不会将重大事件记录在石碑上,

25、B项错误;殷人以占卜的方式决定国家重大事件,然后记录到兽骨或甲骨上,因此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甲骨文,C项正确;陶器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D项错误。故选C。第21题:【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是商朝政治制度,排除;均符合题意,故正确。故选:C。第22题:【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根据题干“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故D项正确;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而非选官制度,故A项错误;禅让制度,“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是一种“非血统继承制”,尧舜

26、禹“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上古中国的民主制度,故B项错误;军功爵位制是秦朝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它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采取一项措施,与考试选官无关,故C项错误。故选D。第23题:【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强调反对君权和教权,不涉及天赋人权,排除B项;据材料“我希望看到最后一个国王被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给绞死。”分析,表明他反对君权神授,C项正确;材料是政治上的主张,不涉及崇尚科学,排除D项。故选C。第24题:【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东汉的政治统治。东汉时期,皇权日趋衰弱,逐渐失去

27、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原因之一是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这些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后,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另一个原因是朝廷上也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致使中央集权更加衰弱混乱,政治更趋腐朽黑暗。故B项符合题意。第25题:【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图示中的文字“长城的修建,公元前一世纪”,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公元前一世纪处于西汉时期,这一时期西汉国力衰弱,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匈奴,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第26题:【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根据题干“秘阁”“通判”和所学知识可知,两者官职属于宋代,D

28、项正确;秦代、汉代、唐代没有设置“秘阁”“通判”等官职,排除A、B、C三项。故选D。第27题:【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主要目的和作用,应排除。故选B。第28题:【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A材料“政自天子出”反映的是分封制,“政自诸侯出”反映的是分封制的瓦解,诸侯势力的增强,“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反映的是秦皇帝制度的确立,由此可知其变化体现的是从分封制到皇帝集权独断的变化,A符合题意。B材料不能体现封国制的起源,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央

29、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排除。D材料信息包涵了春秋时期的历史现状,D时间上有误,排除。第29题:【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依据所学,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盛行,选官的标准主要是门第的高低。但到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一制度也再悄然发生变化,故出现“至于北周根本选无清浊(门第高低)”的现象。分析选项,A项与史实不符,察举制在汉后便不再实行;B项表述错误,唐朝的关陇门阀依旧对政治和选官用官起到重大作用;C项与题意不符,没有凸显科举制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故选D。第30题:【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由材料“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乃去其三面”、“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

30、可知这种网开一面的仁爱之心赢得诸侯拥护,最终灭夏建商,故A项正确;夏商时期已形成奴隶制生产方式,奴隶集体耕作,土地轮流休耕,且材料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故B项错误;由材料“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商汤认为四面设网捕猎鸟兽的方式过于残忍而非保护环境,故C项错误;夏商更替的主因在于社会矛盾的激化而非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二材料题(共2小题)第31题:第1小题:【正确答案】 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朝所沿用;唐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秦汉和唐朝的政治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如秦朝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汉朝郡县封国并存,唐朝主要是实行了三省六部

31、制、科举制等。 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朝所沿用;唐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秦汉和唐朝的政治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如秦朝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汉朝郡县封国并存,唐朝主要是实行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答案解析】主要结合秦汉和唐朝时期实行的具体政治制度分析回答,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唐朝时期的创新体现在中央官僚机构的变化和选官制度的变化。第2小题:【正确答案】 加强专制君权、削弱相权的需要;缺乏人才。 加强专制君权、削弱相权的需要;缺乏人才。【答案解析】该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二,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宋

32、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说明北宋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的需要;“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映了北宋读书人少,缺乏人才。第3小题:【正确答案】 说明: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特点: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说明: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特点: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答案解析】材料三指出“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说明明清两代君权失去制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联系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从唐朝到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根据三省分散相权,到废除丞相,设内阁和军机处,一切大权完全

33、由皇帝掌握,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第32题:【正确答案】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汉初的政治制度。回答第(1)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皇帝”“三公九卿”“郡、县、乡”等;第二小问要联系“汉承秦制”这个基本历史结论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封建王侯”“自置吏”“得赋敛”稍加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汉初的重大政治事件“七国之乱”总结其危害。第(3)问第一小问归纳材料要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主要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分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