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28KB ,
资源ID:162044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2044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经济史章节强化练习:(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经济史章节强化练习:(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1、(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当时苏维埃俄国四面被封锁、包围,与全世界隔绝,以后又与南方产粮区、西伯利亚、产煤区隔绝,我们无法恢复工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实是一种功劳。”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成为一种经济体制B.十月革命后的苏俄还是一个农业大国C.布尔什维克党采用的体制符合俄国国情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特定时代的产物2、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新

2、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3、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一尝试()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4、据史料记载,苏俄(联)有段时间粮食减产、工业落后,实行强制劳动,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渡B.深受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C.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D.列宁逝世,新任领导人

3、调整了经济政策5、下图是19231926年间苏联私商零售贸易额在整个零售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废止B.苏联国民经济出现严重衰退C.苏联社会消费需求日益萎缩D.工业化建设压缩了消费空间6、列宁指出:“ 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这种劳动管理体制被称为“泰罗制” ,这种体制( )A.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B.盛行于中小规模企业之中C.出现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有利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7、1921年苏俄政府在关于经济工作问题的指令中指出,“责成财政人民委员部

4、以最大的努力和最快的速度来减少,然后再完全停止纸币的发行,并在金本位制基础上恢复正常的货币流通。”这表明( )A.苏俄果断停止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初,国家经济管理混乱C.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D.苏俄恢复了自由市场经济8、下图为1928-1937年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示意图(单位:%)。据图可推知,“二五”计划期间,苏联( )A.推动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B.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C.实行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D.汲取西方经济危机的教训9、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政府收购价格是每公斤(3)2-9.4戈比,而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这反映了当

5、时苏联( )A.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B.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D.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10、如图是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份额(%)的变化趋势图。苏联所占份额上升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11、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38年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产量却只有当时美国农场产量的3/4。造成上述差别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提高了农产品产量B.苏联的劳动人口远多于美国C.苏联政府鼓励农产品大量出口D.集体化影响苏联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2、下图为漫画

6、苏联消耗华约成员的粮食,此漫画主要表明( )A. 苏联已控制华约各国的经济命脉B.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包围苏联B. C.苏联的工业化得益于华约的建立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C. 13、根据统计,苏联的工业生产在1950年超过战前水平的73%,其中重工业生产增加了一倍,轻工业增加了 2 3 % ,军事工业仍然受到最多的关注,成功爆炸原子弹。这表明( )D. A.苏联摆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E. B.苏联建设成就奠定反法西斯物质基础F. C.苏联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发展契机D.苏联重建道路依然坚持了斯大林模式14、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这里“斯大林的守墓人”

7、的主要含义是()A.未改变农业落后的局面 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未改变苏联原有的社会制度15、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6、1973-1982年,苏联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中一直占27%左右,农业投资数额在世界大国中居首位。这说明当时苏联(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中心B.农业落后的情况得到改善C.冷战逐渐延

8、伸至农业领域D.农业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17、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18、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国家职能部门被取消,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和新俄罗斯人”。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B.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C.经济改革直接

9、导致解体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1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

10、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摘编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材料三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

11、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带来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1938年,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12、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1921年的(1)5 %增长到了1939年的10%;识字率从1897年的28. 4%提高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273下降到32;政府还为公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和儿童补助等。五年计划成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但五年计划也结束了布尔什维克与农民之间的联盟。农民们不再与政府合作,从而形成了他们在自己小块土地上的高生产率与在集体农庄土地上的低生产率的鲜明对照。农业上的低生产率反过来又损害了苏联工业的情况。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再投资时,这便意味着

13、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一位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答案析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采取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说明该政策是苏俄特定吋代的产物,故D项正确。2.A解析:题目中的“理想”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现实”是指苏联(俄)落后的经济状态。

14、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征集制,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取消商品贸易,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斯大林执政后,放弃了新经济政策,重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选择A项符合题意。3.A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尝拭在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故A项正确。4.A解析:苏俄(联)有段时间粮食减产、工业落后,实行强制劳动,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主要是因为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渡,故A正确

15、;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5.A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材料中图表可知,私商零售贸易曰益减少,结合时间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实行时期,说明随着斯大林上台,新经济政策中允许私人贸易的内容被逐渐废止,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仅反映的是私商零售业发展,不是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仅体现私商零售贸易额在整个零售贸易中所占比重的下降,不能反映苏联的社会消费需求的蒌缩,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私商零售贸易额减少的原因且这一时期工业化建设并未大规模展开,故D项错误。 6.C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

16、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即垄断组织,由此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正确,A是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材料中现象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B错误;D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形式。7.C8.B9.B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材料中提及的仅仅是苏联粮食产区小麦的收购价格和面粉的零售价格,这与“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没有任何联系,故A项错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重工业优先”“重工轻农”和“牺牲农业保障工业”,这些都可以从材料中得到体现,为了积累工业资金而极大牺牲农民利益,故B项正确;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于1936年,故C项错误;“城乡间经济交流

17、频繁”,不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状况一一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国内经济交流处于种异常不活跃的状态,故D项错误。10.C11.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农业集体化。罗斯福新政压缩了农产品的产量,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投入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不是指全国劳动人口的多少,故B项错误;C项所述不是造成苏联农场产量低的原因,故C项排除;根据材料可知虽然苏联的耕地和投入的劳动力较美国多,但是在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对农业实行集体化,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资金,因此损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为地造成农场产量低,故D项正确。12.D解析:由所学可知,由于实行斯大林模式,长期重视工业,忽视农业发展,工农业生产比例

18、失调,苏联因而不得不“消耗华约成员的粮食”,故选D项。13.D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材料表明二战后苏联发展模式仍然重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显然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选D项。此时美苏对峙,苏联受到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 A项错误。B、C均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排除。14.B15.C解析:分析题干,给出了结论,实际是考查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根据所学,苏联一切矛盾与问题的根源在于其僵化的体制,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所以要从根本上改革,必须改变斯大林模式,之所以有题干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没有触动斯大林模式,答案为C。16.D解析:19731982年苏联处于勃列日浬

19、夫统治时期,勃列日涅夫把工业作为改革中心,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1973 1982年苏联农业投资较大,说明农业落后情况没有得到改善,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苏联的农业投资情况,未体现农业投资与冷战的关系,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1973 1982 年苏联农业投资较大,说明苏联农业发展一直滞后,农业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17.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故D项正确;A项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排除;B只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排除;C只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18.B解析

20、: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的是股份公司,这对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彻底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中股份公司中的股份大部分被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所控制,说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官员的腐败,故B项正确;苏联解体是政治改革所导致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政府职能的改变,故D项错误。19.(1)措施:余粮收集制;普遍义务劳动制。主要意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2) 原因:新经济政策一开始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党内担心恢复商品市场关系会演变为资本主义。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3) 办法: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消极影响: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基本认识:关注民生,保护农民的利益;一切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实际水平。20.(1)特点:发展速度快,社会效益显著;集中管理,计划生产;工业发展快(尤其重工业),农业相对滞后;人们生产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公私矛盾突出)。(2)积极影响:促进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高苏联社会发展水平;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也为资本主义国家缓解经济危机提供了借鉴。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