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练94中国地理一、选择题2022泰安模拟下图为我国两个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气候资源分别是()A光照、水源 B热量、光照C.降水、热量 D热量、水源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四周高、中间低 B乙地西高东低C.甲地西南高、东北低 D乙地“三山夹两盆”2022合肥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mm)”。读图,回答35题。3图中年降水量线说明()A.山脉以南较以北的降水季节变化小B.东部分布较稀疏,西部分布较密集C.数值自东向西减少主要受地形影响D.山脉南坡等值线向西凸,多地形雨4图中山脉为重要的地理界线,
2、下列界线与其大体一致的有()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A. BC. D5图中农业分布区()A.位于宁夏平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B.西部降水丰沛,不利于发展畜牧业C.引水灌溉,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D.应大面积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2022玉山月考柴窝堡湖为乌鲁木齐市郊最大的淡水湖,距柴窝堡湖东南约5公里的盐湖是咸水湖。近年来,柴窝堡湖不断萎缩,下图为柴窝堡湖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关于图中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A.公路修建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冻土和资金B.冬季是游客攀登图中山峰的最佳季节C.铁路属于第一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D.地下暗
3、流自西北流向东南7下列有助于恢复柴窝堡湖面积的合理措施有()实施退耕还湖减少引水灌溉阻断地下暗流加强人工降水A. BC. D2022安徽黄山普通高中八校联考菁蓉镇距离成都市中心约30千米,曾经是传统产业工人的宿舍园区。产业布局的调整,使100多万平方米的宿舍楼和配套设施闲置。2015年初,成都市启动“创业天府”计划,吸引当地创业者前来安营扎寨。截至目前,该镇聚集了近900个创业项目的万余名创客,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创客小镇初具雏形。结合菁蓉镇地理位置图,完成810题。8菁蓉镇曾经的主导产业类型为()A.资源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C.资金密集型 D原料密集型9菁蓉镇转变为创客小镇主要依托于()A.地
4、理位置 B高等院校C.产业基础 D交通便利102015年初,成都市“创业天府”计划中,最有利于推动创客创业的举措是()A.建立高等院校 B美化当地环境C.建立创新机制 D引进海外人才2022武威质检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种子,下面两幅图分别为我国重要的国家级制种基地武威市和绵阳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武威市和绵阳市最适宜制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A.水稻大豆 B玉米冬小麦C.玉米水稻 D玉米大豆12与绵阳相比,武威市制种的主要气候优势是()A.冬季无霜冻 B降水季节变化大C.生长期长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二、综合题132022广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纳木错位
5、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 015 km2,湖面海拔4 718 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 648 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142022湖南卷阅读图文材
6、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1)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2)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3)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专练94中国地理1B图甲为海南岛,由于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气候资源是热量;图乙为新疆,气候干旱,
7、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2D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为海南岛,其地形特征是中间高、四周低,A、C项错误;乙地为新疆,其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D项正确,B项错误。3D图中山脉为阴山,山脉以南为温带季风气候,山脉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脉以南比以北的降水季节变化大,A项错误;东部600、500、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较密集,B项错误;等降水量线数值自东向西减小主要受距海远近的影响,C项错误;山坡南部等值线向西凸,说明山坡南部降水较多,原因是阴山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D项正确。4C图中山脉为阴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正确;是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正确;
8、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分界线,正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错误。故C项正确。5C图中农业区位于阴山与黄河之间,位于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位于贺兰山与黄河之间,A项错误;图示农业区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B项错误;河套平原发展的是灌溉农业,引黄河水灌溉,由于采用大水漫灌方式,容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C项正确;图示农业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D项错误。6D图示公路经过山区,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地形,没有冻土分布,A项错误;冬季气候条件恶劣,夏季是游客攀登图中山峰的最佳季节,B项错误;图中铁路为陇海兰新线,属于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C项错误;柴窝堡湖与盐湖之间有地
9、下暗流相连,柴窝堡湖为淡水湖,所以地下暗流自西北流向东南,D项正确。7A阻断地下暗流会减少柴窝堡湖盐分流出,会使柴窝堡湖盐分增加,错误;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不适宜人工降水,错误;实施退耕还湖可增大湖泊面积,正确;减少引水灌溉可增大入湖水量,有利于恢复柴窝堡湖面积,正确。故A项正确。8B本题主要考查主导产业类型。结合材料可知,菁蓉镇距离成都市中心约30千米,曾经是传统产业工人的宿舍园区,产业布局的调整,使100多万平方米的宿舍楼和配套设施闲置,说明宿舍园区占地面积大,可容纳的人口数量多,推测该地曾经的主导产业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故A、C、D错误,B正确。9B本题主要考查产业区位
10、因素。结合材料可知,菁蓉镇地理位置没有改变,A错误;读图可知,菁蓉镇附近有高等院校,可依托于当地的高等院校发展创新产业,使其转变为创客小镇,B正确;产业基础、交通便利不是创新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C、D错误。10C本题主要考查产业区位因素。读图可知,菁蓉镇附近有众多的高等院校,无须再建,A错误。结合上题可知,当地曾经的主导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质量较好,B错误。推动创客创业,主要是建立创新机制,吸引人才创业,C正确。该地拥有众多高等院校,有人才优势,没有必要引进海外人才,D错误。11C读武威市和绵阳市位置示意图可知,武威市纬度较高,耕地类型是旱地,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南方地区的绵阳市耕
11、地类型是水田,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故C项正确。12D武威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强,气候较干旱,晴日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故D项正确。13答案:(1)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西风影响加强;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湖泊东侧区域地形较高,易产生地形雨。(2)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3)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 740 m;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 748 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如果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
12、次贯通。解析:本题以纳木错湖的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河流、全球变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而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的下风向,湖面没有结冰时,西风带来纳木错湖面的水汽,吹向纳木错东岸,再加上纳木错东侧区域的地形较高,从而容易形成地形雨,在1011月期间,降水充足。第(2)题,河流从南部山区流出,在遇到地形阻挡后分流,但两条河流凹岸处均受到侵蚀,随着时间推移,两条河流凹岸处距离不断侵蚀而接近,直到两河切穿分水岭,河流连通。第(3)题,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注入两湖内的冰雪融水和降水逐渐增加,从而导致湖面
13、上涨,当湖面的上涨超过两湖之间分水岭的海拔时,两湖将连通。14答案:(1)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2)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3)可能减小: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可能增大:水电站蓄水后,谷风势力增强;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解析:第(1)题,本题审题时学生容易出错,错误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问题,
14、夏秋与冬春季相比,实际上这个试题并没有这个意思,仅仅需要分析此季节谷风为什么强。其中谷风势力强的基础条件有:一是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二是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谷风势力强的季节性条件是:当地冬春季降水少,日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加之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第(2)题,本题的难点也在审题,从调查和实验角度说明两种物质同源性。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图中有显示),有可能同源;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粒径离古堰塞湖沉积
15、物越近,颗粒越粗,相反越细,即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表明黄土状物质可能是风力搬运至此沉积形成;通过实验可发现,两地物质组成是相似的;通过实验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的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因此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一定要明确表明观点,不能模棱两可,然后说明理由。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古堰塞湖沉积物大量被淹没,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则黄土状物质的来源减少;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水面增加,蒸发加强,大气湿度增加,水分条件变好,植被覆盖率增加,从而抑制起沙,使得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减小。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增大”,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热容量增加,白天升温更慢,谷地与两侧的温差更大,从而使得谷风势力增强,风力搬运能力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黄土状物质的泥沙来源有可能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