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件制作:李红先1、辨音:菱角棱角(lng)(lng)外壳地壳(K)(qio)点缀拾掇(zhu)(du)检查预习:2、辨义:君臣佐使:漫不经心:酣然大睡:中药方剂学术语.是中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简称为“君臣佐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睡得酣畅.用来比喻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互相补充的。哪个题目更好?原题:复杂1、菱角的喜剧更有针对性,“喜剧”一说也让人充满阅读期待。2、复杂题目一般化,且说教的意味比较浓,跟文章前半部分的内容和笔调不太吻合。拟文题应注意题目与文章内容、主题、笔调以及阅读吸引力的关系 1、速读课文(1
2、6段),作者对菱角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从“菱角的喜剧”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研读课文:(1)自己小时候常见的两个角的菱角。(2)广西见到三个角的菱角。(3)在重庆市场上见到四个角的菱角。(4)浙江嘉兴有一种没有角的圆角菱。(5)列举其它昆虫的“同”中有“异”。认识菱角的过程:认识菱角化学中的碳水化合物物理中的同一元素医学中的人体体质差异和牙齿数目其他的生物(如蝗虫、蝴蝶)联想推而广之联想开去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提出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一切事物之间。启示:、朗读课文7-12段,由此看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阅读课文7-12段,由此看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认识事物应掌握了
3、一般性之后,再努力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这个观点?围绕着这个观点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印证?对比论证聪明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科学的)自己认识菱角甚至蝴蝶、蝗虫的方法(片面性)小组讨论:正反对比举例论证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正面举例)有些地方良种变劣种,有些地方山洞养猪失败(反面举例)请将下面句子改成书面语。1、在广西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初见的时候,不禁小小吃了一惊。把一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心想:“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改为: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很惊讶。
4、我将这种菱角进行观察之后认为,个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品味语言:2、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改为:不仅生物界有这种情形,一切事情都有复杂性和多样性。3、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往不在的。4、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改为: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无往不在。改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必须杜绝简单化绝对化的认识方法。作者推崇口语,他说:“口语朴素平易,生动活泼,经过加工提炼,用于诗文,就能使得诗文像注进了一股清泉似的,清新动人。”口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口语词和语气词多,短句和省略句多,显得格外简洁,读起来使人
5、感到亲切。就像一个幽默风趣的好朋友跟你讲一些简单而深刻的道理。语言特点口语化 口语:通俗自然、简洁生动 书面语:词语雅正,结构严谨作业:仿照作者从日常小事写起,然后引出一个道理的写法。你能从哪些日常的事物当中悟出深刻的道理?(200字左右)学案答案 1C(C都读j。A“角色”的“角”读ju,其它读jio。B“拘泥”的“泥”读n,“风光旖旎”的“旎”读n,其它读n。D“模样”的“模”读m,“厉兵秣马”的“秣”读m,其它读m。)2.(1)能认识到事物有规律可寻,并在了解了事物的一般性之后,又努力去了解事物特殊性的人。(2)只靠生活经验认识事物。只靠书本认识事物。(3)农民的事例表明,要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就要在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文章提出了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这样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深刻地认识事物呢?文章在这里已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这个观点又是全文的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