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9.50KB ,
资源ID:1617014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1701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作业提升练二十 新时期的民主政治、祖国统一与外交(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作业提升练二十 新时期的民主政治、祖国统一与外交(含解析).doc

1、二十新时期的民主政治、祖国统一与外交(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曲靖模拟)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举措()A.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B.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C.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析】选B。根据材料“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可以看出,我国的制度在不断完善,

2、故B正确;材料与多党合作无关,排除A;C是1954年;D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解析】选D。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为当时正在开展的三大改造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1982年宪法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3、。故答案为D。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重建和完善,排除A;1982年宪法为拨乱反正提供法律依据,排除B;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排除C。【加固训练】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 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

4、人权的理念【解析】选D。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提升为第二章,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故选D;1954年宪法已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排除A;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排除B;1954年宪法已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排除C。3.自1953年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是81;1995年变为41;2010年后变为11。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B.民主政治建设需要C.各民族共同发展原则D.国民素质普遍提高【解析】选B。根据材料“1953年以来农村和城市每

5、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是81;1995年变为41;2010年后变为11”,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也不断发展进步,故选B;代表比例不能反映民众的内心的主观愿望,排除A;材料不涉及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问题,排除C;国民素质普遍提高,表述绝对,排除D。4.截至2015年年底,少数民族公务员已达76.5万人,全国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的行政首长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这反映出()A.政府对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视B.民族平等原则开始正式贯彻C.少数民族地区有高度的自治权D.民族区域自治内容的日益丰富【解析】选A。材料“少数民族公务员已达76.5万人”及自治区、自治

6、州、自治县(旗)的行政首长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说明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权利,故A正确。5.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中国法制建设()A.保障人权自由B.完善法律体系C.重视与时俱进D.强化政府职能【解析】选C。材料表明,法律保障中国民主政治、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故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宪法修正案,不是保障人的自由权利、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职能,A、B、D错误。6.学者俞可平曾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文明建

7、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解析】选D。题干述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时期,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属于“民主增量”的范畴,故选D;“一国两制”主要针对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改革的相关措施,不是政治制度,排除B;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人民

8、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存量”范畴,排除C。7.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澳门同胞素有爱国传统,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这说明“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弘扬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B.“一国两制”符合澳门现实C.与内地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D.切实有效地推进了教育改革【解析】选A。澳门同胞的爱国传统、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促成澳门20年的繁荣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弘扬了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A正确;材料没有就澳门现实、与内地的联系和教育改革展开具体的论述,B、C、D不符合题意。8.2018年10月2

9、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A.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B.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C.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D.“一国两制”的实践推向更大成功【解析】选D。“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这种连接必然是“一国两制”的实践的结果,故选D;题干材料没有说明此大桥的技术含量,排除A;“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客观上“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但不是“根本上反映”,排除B、C。9.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方面拒绝了台湾国民党当局提出的让美

10、军“协防(金门、马祖、大陈等)外岛”的要求,另一方面建议国民党政府弃守外岛,退守台湾、澎湖。美国这一政策()A.有助于缓和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B.企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裂的事实C.表明其无意插手台湾地区事务D.客观上有利于大陆武力解放台湾【解析】选B。美国的建议不利于中国国家的统一和两岸的和平稳定,故A错误;根据材料“建议国民党政府弃守外岛,退守台湾、澎湖”,目的是隔断两岸的联系,造成两岸的分裂,故B正确;美国的建议本身就是对我国台湾问题的粗暴干涉,故C错误;美国建议国民党“退守台湾、澎湖”,以及派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本身就是阻止大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D错误。10.(2021铜仁模拟)2019

11、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一是历史趋势,是正道。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下面有关台湾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根本B.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的方针C.和平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D.“九二共识”是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的【解析】选A。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根本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选A;B不符合史实,排除;1979年中国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排除C;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92年提出“九二共识”,故D错误。11.(2021宣威模拟)2020年中国农历鼠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中国人

12、民巨大灾难。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其中日本人民在援助物品的包装盒印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文字,让我们在寒冬中感受到温暖。下列网上相关评论最为合理的是()A.危难之际见真情,当与日本成为战略伙伴B.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历史恩怨一笔勾销C.投桃报李,日本如有难我们一定鼎力相帮D.正常援助因恰当的表达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解析】选D。国与国之间相互援助本属正常,但日本人民的这次援助由于所印文字契合情境,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和同情,从而引起强烈共鸣,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故答案为D;外交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外交应当理性,其他三项均有感情用事之嫌,排除A、B、C。1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

13、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深挖合作潜力,充实务实合作内容。要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中方愿同各方加强合作,优先实施已经达成共识的互联互通项目。”这表明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进行外交政策调整,奉行不结盟政策【解析】选B。上海合作组织是区域性国际组织,它不是联合国机构,其合作领域包括安全、经济、文化、军事、司法等,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故B正确;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单纯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故C错误;D与材料所述无关,排除。二、非

14、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合则两利,离则两伤;摒弃前嫌,携手并进。我们希望台湾当局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顺应民意;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材料二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好使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则两利,离则两伤”的最有力的证据是什么?(13分)(2)为

15、什么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8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他提出这一设想的理论依据是什么?(4分)【解析】第(1)题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及破裂的史实作答。第(2)题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第(3)题结合“一国两制”的史实回答。答案:(1)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使国民革命蓬勃兴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当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时,合作关系破裂,国共两党开始了尖锐的对峙,这使日本侵略者有可乘之机,在20世纪30年代一步步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

16、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然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的反动方针,使中国人民重新陷入战火,并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13分)(2)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代表了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因此,顺应民意,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8分)(3)设想:“一国两制”。理论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分)14.(12分)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节选) 外交环境中美关系的改善,使追随美国

17、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经济建设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的经贸交流,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祖国统一中国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为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文化教育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日益活跃,美国的音乐、饮食、体育等传入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等变化 从以上表格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阶段特征和成因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为背景考查中美关系改善对

18、中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外交、经济、国际形势等方面来论证。 答案:示例: 论题: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2分) 阶段特征: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2分)成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剧烈变化;中美两国受到苏联的威胁;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美国霸权主义政策遭到反对;中国得到第三世界国家支持;20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美国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综上所述,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8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