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16254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1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课件.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文明农耕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主干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小农经济、精耕细作、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土地兼并、农田水利最新考纲(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原始社会的氏族公有制;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其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项目表现土地制度经营方式 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耕作方式生产工具耕作制度水利灌溉原始社会至春秋晚期实行刀耕火种,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是基本耕作方式西汉的耦犁、耧车;唐代的曲

2、辕犁可调节犁地的深浅两汉的一年一熟;宋代江南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等;曹魏时的翻车;唐代的筒车深化拓展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精耕细作,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封建政府为保护小农经济,一般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主干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工商食官、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纺织业、冶炼业、制瓷业1手工业发展的三种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经营方式产品用途发展情况特点官营手工业官府统一管理;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官府专用以及皇帝私用的物品,不流入市场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资金雄厚,规模经营

3、;产品工艺精美;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成本经营形态经营方式产品用途发展情况特点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的作坊或手工工场民间消费品,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春秋战国时期兴起,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在曲折中发展壮大,从中孕育出了资本主义萌芽个体农户的副业活动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与家庭农业相结合;技术落后;生产分散2.手工业的主要成就(1)原料出现的顺序为麻、葛、丝、棉;(2)汉代丝织业发达,出现丝绸之路;(3)宋代棉纺织业兴起;(4)明代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本主义萌芽行业具体成就纺织业冶炼业陶瓷业(1)商周时代青铜铸造业发达;(2)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

4、铁;(3)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东汉发明水排;(4)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1)唐三彩是陶器精品;(2)唐代出现“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宋代名窑众多,瓷都为景德镇;(4)元代出现青花瓷;(5)清代出现粉彩瓷器工艺深化拓展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素称发达,手工业产品畅销海外,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家庭手工业作为农业的补充而存在,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流向海外市场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主干点二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工商食官、私商、“市”、商业都会、重农抑商、海禁、资本主义萌芽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私

5、商时期表现特征先秦时期秦至唐朝从官府垄断到私商出现商业发展受到政府的直接监管和严格的时空限制(1)草市、夜市出现;(2)长安、洛阳、扬州等商业中心崛起;(3)出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2.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项目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实施时期目的内容影响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客观上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

6、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深化拓展古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打击,发展比较缓慢,商人的地位长期以来一直比较低下,但商业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重农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限制商业的发展,但是,商业发展的程度以及不同时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这一政策的执行情况。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是重要原因。探究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 (2013高考海南卷,8)下图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解析】读图分析,图片上面是铁犁牛耕,下面是女子纺织,合在一

7、起就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形式,故选B。【答案】B借题发挥 古代小农经济在中国一直延续两千多年,其基本特征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具有落后性、封闭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它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能力提升图片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图片材料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图画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具有试题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画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有人物图、文物图、艺术画、照片图、漫画、地图等类型。解答此类题型的基本方法是:(1)审图:必须弄清审图的三要素,即人物

8、、器物和文字。(2)审注:“注”的内容对“图”起到补充性和解释性的作用,很多是试题设计者为降低试题的难度或者答案的唯一性而加的,对于解答试题起到关键的作用。(3)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4)在认真审读的基础上,建立与教材知识的连接,最后确定答案。应用训练1(2013浙江六校调研)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下列图片说明了()戽斗 手摇翻车 脚踏翻车 高转筒车 A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B经营方式的个体化C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D灌溉工具的多样化【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图片解读及分析问题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戽斗、手摇翻车、脚踏翻

9、车、高转筒车均为我国古代的灌溉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我国古代灌溉工具也在不断演进和多样化。故正确答案是D项。应用训练2(2013四川乐山一模)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该民谣中所称颂的“引泾工程”位于下图中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示意图ABCD【解析】选B。由材料中“郑国在前,白渠起后”可知该水利工程位于关中地区,结合地理知识可知正确,故选B项。探究二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2013高考卷,12)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

10、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解析】图中数据表明,除隋朝外,两汉至唐朝水利兴修的次数总体呈上升态势,这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故B项正确.图中并不能反映出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也无法说明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故A、C两项错误。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才转移到南方,故D项错误。【答案】B借题发挥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近年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命题考查,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特点等.复习备考时,要重视经济重心南移对农业经济发展变化、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给政治、

11、思想、科技文化带来的影响,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知识提升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的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

12、地区科举文化事业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大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用训练3(2013北京丰台一模)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有()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比例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唐朝3 920 41543.2%5 148 52956.8%北宋3 025 541

13、62.9%1 122 47637.1%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上升三个政权控制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ABCD【解析】选B。从数据的纵向来看,南方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甚至在北宋达到一半以上,而北方人口则呈现下降趋势,北宋时期降至37.1%,由此可知可体现;从数据的横向来看,西汉、唐朝、宋朝总人口数量呈现递增趋势在表格中不能反映出来,排除;从数据的横向看可分析得出;南方人口所占比例的增加,体现了南方经济发展,因此,南北方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可体现。故B项正确。应用训练4(2013湖南长沙一模)陆游集:“朝廷在

14、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反映了()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C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D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解析】选D。宋代时期,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但A、B两项“最终完成”与“开始”说法都是错误的;C项“完全超过了北方”与史实不符;题干中的“苏常熟,天下足”仅能反映苏常地区在整个古代农业生产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故D项说法正确。探究三 古代商业、城市发展与重要经济政策(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

15、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解析】从材料信息“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可知广东大庾岭南北物产存在差异,但无法说明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排除A.材料信息只能说明岭南地区有商人活动,无法说明该地区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排除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从材料信息看,广东大庾岭南北经济差异明显,这一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故选D.【答案】D借题发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对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特征及影响以及城市变迁的特征及影响的理

16、解考查。考查主要知识点有商业发展的表现、商业观念、商业发展及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等。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二要注意商业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及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在联系;三要注意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对商业发展、中外贸易及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知识提升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城市发展的特征(1)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要的农副

17、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的出现即是例证。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2)城市发展的特征从周至唐: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

18、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宋元时期: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应用训练5(2013湖南长沙一模)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不虚传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这场“商业革命”最本质的现象是()A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B 出现了工商业市镇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9、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解析】选A。“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说明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注意题干的限制词:最本质的现象。宋代商业经济的时空限制被打破,而题干反映的“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说明的正是空间上坊市界限被打破,经济功能增强,故A项正确;B、C、D三项虽是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的现象,但题干并没有反映与涉及,也不符合题干“最本质的现象”要求。应用训练6(2013浙江宁波十校联考)宁波辖区内有三七市镇、二六市村(乡)等城镇,从城镇的形成来看,下列有关推断最有可能的是()A由草市逐渐发展而来B由工商业市镇逐渐发展而来C由夜市逐渐发展而来

20、D因特色农业经济逐渐发展而来【解析】选A。市镇是由民间集市草市发展而来的。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宋代,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明清时期,大量市镇兴起。故选A项。主题:重视“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长效热点问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在2013年1月31日发布,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14个字概括了2013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1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

21、代重农措施;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与重农抑商政策;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原因和影响。2古今土地制度: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土地纲领的内容、评价和比较及其涉及的民生问题;理解认识古今历史上重视农业,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及意义。3新中国的农村经济建设: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生产、农村建设问题上的失误和成就。4世界近现代有关农业的举措: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影响;工业

22、革命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罗斯福新政有关农业的措施;苏联农业集体化及斯大林模式对农业的影响等。(2013高考北京卷,41)(节选)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2)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答案(2)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原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

23、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非选择题提取材料信息的基本技巧在新情景试题成为高考命题基本形式的背景下,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就成为考生最基本的能力,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注意以下方面:1明确问题:有效信息的“有效”都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而言的,没有问题也就谈不上“有效”,所以在解读史料之前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2抓关键词: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涵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3划分层次:很多问题的答案的结构就是材料的层次,因此,要注意对材料划分层次,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

24、;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4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2012高考四川文综卷)(节选)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3: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时期内容备注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

25、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3)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3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解析】第(3)问第一小问,据表格中涉及的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历法和耕作技术等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小问,从我国人地关系、生产力和政策三个角度分析精耕细作的特点产生的原因。【答案】(3)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材料4: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

26、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助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4)根据材料4,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第(4)问,依据材料分析第二次科技革命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依据: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4)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鼓励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实现;建立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化进程;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