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69MB ,
资源ID:16161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161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2题,共48分。1.诗经周颂载芟记载: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翻耕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从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 表明井田制的彻底瓦解B. 说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 反映了生产关系演变D. 体现了耕作方式的改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翻耕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

2、要体现的是耕作方式的转变,没有体现井田制瓦解的表现,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的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生产力提高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演变,故C选项错误。2.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通向东北燕齐、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四川宜宾南通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A. 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 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

3、据材料“一是通向东北燕齐、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四川宜宾南通滇池地区的五尺道”可知,秦朝建立后所修建的通向个方向的交通网络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故C选项正确;秦朝建立后全国已经统一,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秦朝建立的交通网络的影响,无法得出中央对地方加强控制的结论,故B选项错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长期发展和融合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故D选项错误。3.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任职回避制度即避亲、避籍,从东汉建立,南北朝时期普遍推行,唐宋时期日趋严密渐成定制,一直沿用到清末。此举旨在A. 加强中央集权B. 加强对地方的监察C. 瓦解宗法制度

4、D. 防范地方割据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任职回避制度即避亲、避籍,从东汉建立,南北朝时期普遍推行,唐宋时期日趋严密渐成定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官任职回避亲属、籍贯等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以威胁中央,因此材料内容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所述举措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没有体现对地方的监察,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述的地方官任职回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现地方拉帮结派的现象,防范地方割据形成不是其主要的目

5、的,加强中央集权才是最终的目的,故D选项错误。4.下图是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唐代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宋代摹本,描绘的是天宝末年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盛装出游的情景。有人认为这是唐代“曲眉丰颊画风的经典之作,画中人物体态丰腴,动态优雅:有人则认为画中情节印证了唐代贵族生活奢靡的事实。据此可知A. 作品真实地再现出了盛唐的风貌B. 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阐释C. 人物画以贵族女性生活题材为主D. 反映了唐代开放的社会风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的人对虢国夫人游春图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唐代“曲眉丰颊画风的经典之作,是唐代文化的角度解释该幅图;有人认为这幅图印证了

6、唐代贵族生活奢靡的事实,从生活风气的角度解读该幅图,可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虢国夫人游春图是艺术作品,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但不能说真实地再现出了盛唐的风貌,故A选项错误;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天宝末年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盛装出游的情景,但不代表人物画以贵族女性生活题材为主,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不同的人对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不同解释,没有体现唐代开放的社会风俗,故D选项错误。5.学者李治安在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中说: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

7、当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其意在说明元代行省制A. 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B. 对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价值C. 优于单纯的地方分权D. 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地方行政区划打破了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可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优于以

8、往单纯的中央集权,没有强调对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价值,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元代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没有强调地方分权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元代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不是材料内容强调的主旨,故D选项错误。6.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宋明时期留下的历史遗迹上列图片可以说明当时A. 海外贸易非常发达B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C. 中外交流不断发展D. 伊斯兰教开始传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泉州市市舶司遗址”“1489年开

9、封犹太会堂”可知,图片材料主要体现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明朝设立的犹太会堂表明明朝时期中外之间的交流,因此材料可以说明当时中外交流不断发展,故C选项正确;海外贸易非常发达符合宋泉州市舶司的建立,不符合明朝的犹太会堂,并且明朝时期逐渐实行海禁政策,海外贸易没有非常发达,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宋时期逐渐兴盛,不符合明朝时期,故B选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伊斯兰教开始传入的问题,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7.进入近代,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清末民初,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这凸显出江南

10、地区A. 经济区域分工日益加强B. 经济结构变动剧烈C. 发展近代企业成为主流D. 城乡差距日益加大【答案】B【解析】【详解】清末民初,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说明江南地区由传统手工业向近代工商业转变,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区域分工信息,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发展近代企业成为主流,排除C;材料反映江南地区由传统乡村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无法反映城乡差距,排除D。8.20世纪以来,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清末认为它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民国初年认为其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1930年时认为它是资本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对于这一

11、认识过程的变化,可以推断主要是因为A. 民族意识的空前增强B. 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C. 鸦片战争的影响深远D. 民族矛盾成主要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20世纪以来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由“普通事件”到“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表明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不断深入,鸦片战争的历史地位不断提升,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意识的增强对鸦片战争影响有深刻的认识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选项错误;材料问的是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入的主要原因,与鸦片战争是否有深远的影响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19

12、35年华北事变后,材料问的是国人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入的原因,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不是其主要原因,故D选项错误。9.列强认为征收厘金(厘金是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时,由地方政府征收的值百抽一的商业税)不利于洋货竞争,提高关税必须以取缔厘金为条件。在此情况下,从1900年开始,清政府取缔内地厘金以换取列强对中国提高关税的支持。可见,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内在动机是A. 营造民族工业良好的市场环境B. 屈从列强以赢得西方国家支持C. 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D. 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厘金是地方政府征收的商业税,收入除以一定数额报效中央外,很大

13、一部分由地方当局自由处置,表现出封建地方割据性,成为地方督抚擅专的经济基础,所以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内在动机是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内在动机是解决其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并非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B选项是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外因;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提高进口关税的要求,并非扭转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逆差局面。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0.抗战期间,漫画家丰子恺在长沙街头看到一群小孩爬在公共阅报处的墙上阅读“我军大捷”的消息,于是画下了这幅题为儿童与捷报的漫画。右下角的落款是“廿七年儿童节”(注:民国时期的儿童节为4月4日)。上述“我军大捷”应发生于A 淞

14、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答案】C【解析】【详解】由“大捷”及时间“廿七年儿童节”(1938年4月4日)可知,此次大捷应为发生于1938年3月16日至4月15日的台儿庄大捷,属于徐州会战一部分,故C项正确。淞沪会战时间为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且没有“大捷”;太原会战时间为1937年9月11月;武汉会战时间为1938年6月至10月,故A、B、D排除11.196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际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试办12个托拉斯。之后,建立了如同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

15、1962年增长了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中共中央意在A. 采取具体措施纠正农村工作失误B. 缓解因经济困难带来的严重损失C. 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专业市场D. 利用有利国际形势发展外向型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现代经济。1964年,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相对立,当时党和国家试办托拉斯的目的是缓解三年经济困难带来的巨大损失,故B项正确,排除C、D两项;工业、交通与农村工作无关,排除A项。12.1983年7月,宝安县政府设立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并在深圳特区报上刊登招股启事:“欢迎省内外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和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入股,入股

16、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红。”这表明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B. 非公有制经济取得合法地位C. 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D. 经济改革在探索实践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联合投资公司的招股启事,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出现了变动,体现的是经济改革的探索实践,故D正确;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A;材料信息并不能体现非公有制经济取得合法地位,排除B;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所有制体制问题,并非强调对外开放,排除C。二、非选择题3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律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非逞强权之威。犯罪时

17、幼小,事发时长大依幼小论。赦前断罪不当者,若处轻为重,宜改从轻,而处重为轻者,则从轻法毋须改判。循“礼之三本”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十恶”条款的立法,在于宣示礼敬“天地君亲师”的立法要旨,宣示传统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规定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当他人财产或人身遭遇困境、险境时,见知者要施以援手,否则,构成法律责任。对诬告和匿名书信告人实行严厉的惩罚。严格禁止“亲属相告”。为“不诚信”行为开辟专篇诈伪27条,杂律篇以刑罚惩罚民事行为中的违约、欺诈行为。唐律由正文、注释、疏议三部分组成,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摘编自读唐律

18、如见古君子材料二 1911年初,清政府颁布了由沈家本主持修订的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近现代化的起点,是第一部与当代刑法有直接历史渊源关系的刑法典,体现了近代刑法精神。传统刑法中礼是刑法的重要原则,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八议”、“十恶”等具有礼教色彩的法律内容,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近代刑法理论。规定:“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在原清律中,君臣、官民、士庶、良贱、男女、旗人及汉人之间犯罪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都有着极大区别。而新刑律则取消了特权的存在,基本上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新刑律还反对酷刑,废除肉刑,特别是将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废除,确立了文明的刑法体系

19、。据大清新刑律改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律体现的法律理念并指出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大清新刑律相对于过去旧刑律的可取之处并简析其成因。【答案】(1)理念;法律原则慎刑慎杀;刑罚强调教化和宽仁;刑罚“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立法符合传统中国的核心价值观;鼓励见义勇为或见能必救入律;严格防范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伤害;提倡诚信理念。影响:有利子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有利于社会良风美俗的形成;对后世立法产生积极影响。 (2)可取之处:确立礼法分离原则;引进近代刑法理论;规定罪行法定;确立法律平等原则;废除酷刑;确立文明的刑法体系。 成因:有识之土的推动;受西方刑法的影响;清

20、政府党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解析】【详解】(1)理念,根据材料“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可知,体现了慎刑慎杀的原则;根据材料“其用刑,在教人以善,非逞强权之威”可知,体现了刑罚强调教化和宽仁;根据材料“赦前断罪不当者,若处轻为重,宜改从轻,而处重为轻者,则从轻法毋须改判”可知,体现了刑罚“有利于被告人”原则;根据材料“礼之三本”“天地君亲师”可知,体现了立法符合传统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根据材料“当他人财产或人身遭遇困境、险境时,见知者要施以援手,否则,构成法律责任”可知,法律鼓励见义勇为或见能必救入律;根据材料“对诬告和匿名书信告人实行严厉的惩罚”“严格禁止亲属相告”可知,严格防

21、范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伤害。影响,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唐律体现了慎刑慎杀、强调教化和宽仁、鼓励见义勇为等原则,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根据材料“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可知,唐律对后世立法产生积极影响。 (2)可取之处,根据材料“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八议”、“十恶”等具有礼教色彩的法律内容”可知,确立礼法分离原则;根据材料“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近代刑法理论”可知,引进近代刑法理论;根据材料“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可知,规定罪行法定;根据材

22、料“新刑律则取消了特权的存在,基本上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可知,确立法律平等原则;根据材料“新刑律还反对酷刑,废除肉刑,特别是将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废除,确立了文明的刑法体系”可知,新律废除酷刑,确立文明的刑法体系。原因,根据材料“由沈家本主持修订的大清新刑律”可知,有识之土的推动;根据材料“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近代刑法理论”可知,新律的制定受西方刑法的影响;根据材料“1911年初,清政府颁布了”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可知,这时期正值清末新政时期,因此新律的制定适应了清政府党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根据材料“新刑律还反对酷刑,废除肉刑,特别是将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废除,确立了文明的刑法体系”结

23、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律的制定为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以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来说,前者注重革命,固然遮蔽了历史的其他一些层面及主题,在评价上也存在偏颇,但它所叙述的历史无疑是真实的,是不容否认的,革命确乎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主题。现代化范式固然可补革命范式之不足,但它实质上也是“西方中心论“的翻版,是挑战一回应范式的具体化。以之取代或否定革命范式,同样也是不可取的,无法反映和揭示近代中国真实的历史。事实上,革命与现代化这两个范式在很大程度是可以互为补充,不相排斥的。摘编自崔志海晚清史研究百年回眸与反思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

24、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观点:材料认为“革命与现代化这两个范式在很大程度是可以互为补充,不相排斥的”。此观点正确。评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掀起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主题。但是,近代史上,除了革命这条主线以外,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先进的中国人也进行了不懈奋斗,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社会各阶层对国家现代化进行了不懈追求,革命史观无法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全部。结论: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革命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路径、一个前提。只有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中国的现

25、代化才有实现之可能。(材料中的其它观点如“革命确乎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主题”、“现代化范式固然可补革命范式之不足”、现代化范式实质上也是“西方中心论”的翻版等。)【解析】【详解】首先,根据“事实上,革命与现代化这两个范式在很大程度是可以互为补充,不相排斥的”概括出材料观点:材料认为“革命与现代化这两个范式在很大程度是可以互为补充,不相排斥的”。然后,亮明自己的态度:此观点正确。然后,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进行评析,可从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说明通过革命实现国家独立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主题,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社会各阶层对国家现代化进行了不懈追求说明实现国家的富强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26、最后得出结论:在近代历史的中国,只有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实现国家独立,中国的现代化才可能实现。请考生在15、16二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01年4月清政府设都办政务处,行政制度的实质性改革拉开帷幕。前期的政治改革包括整顿吏治、裁汰、合并中央和地方的若干旧有机构.1906年清政府宣布“筹备立宪”后,政治体制的改革纳入到宪政的轨道。当时的编制馆按照立宪国制,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立的原则,在中央设置资政院,司立法之责;裁汰军机处与旧内阁,设十一部,掌行

27、政之事;而司法之权则专属于法部,以大理寺审判,以法部督之。这一草案遭到了顽固保守派的反对。西太后基于对君上大权和皇亲国戚特权的考虑,依循军机处不议、内务府不议、八旗事不议、太监事不议等五不议改革官职,下谕进行改制,由此逐渐厘定了中央官职。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央官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新政中的官制改革。【答案】(1)特点:借鉴西方经验;改革循序渐进;本质上服务于皇权。(2)评价:一定程度提高了行政效率;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为后世官制改革提供经验;本质上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

28、“筹备立宪”得出借鉴西方经验;根据“前期的政治改革包括整顿吏治、裁汰、合并中央和地方的若干旧有机构。1906年清政府宣布筹备立宪后,政治体制的改革纳入到宪政的轨道”得出改革循序渐进;根据“西太后基于对君上大权和皇亲国戚特权的考虑”得出本质上服务于皇权。(2)评价:根据“整顿吏治、裁汰、合并中央和地方的若干旧有机构”得出一定程度提高了行政效率;根据“政治体制的改革纳入到宪政的轨道”得出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根据“西太后基于对君上大权和皇亲国戚特权的考虑”得出本质上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还可从为后世官制改革提供经验总结其影响。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文翁(前187一前110)庐江舒地

29、人。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减少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免除他们的摇役,把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据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翁治蜀

30、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贡献。【答案】(1)国家的统一与安定;西汉国力的强盛;儒学地位的提升;四川地处偏远,经济文化落后。(2)特点:派遣学习;言传身教;各地实践。贡献:推动了经济发展,使得蜀地百姓安居乐业;改变了风气,形成了向学局面;推动了蜀地文教昌盛;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解析】【详解】(1)根据“汉景帝后期”得出国家的统一与安定,西汉国力的强盛;根据“仁爱好教化”得出儒学地位的提升;根据“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得出四川地处偏远,经济文化落后。(2)特点:根据“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得出派遣学习;根据“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得出言传身教;根据“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得出各地实践。贡献:可从推动经济发展、形成向学风气、蜀地文教昌盛、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等方面分析总结。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