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讲毛泽东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苏考试说明1.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知识点一毛泽东思想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军阀混战不已。(2)资产阶级改良及革命的办法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3)十月革命后,“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和追求。2.历程(1)萌芽: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湖南农民运动考察
2、报告强调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2)诞生:井冈山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主要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成熟:延安时期。标志: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进行了系统论述。文献: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4)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和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意义(1)是马克思
3、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知识点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2)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左”倾错误及个人崇拜的影响使国家前进艰难。2.历程(1)提出: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2)形成: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3)发展:中共十二大,1982年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深化考向一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完成革命的重要因素。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史料二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江泽民史料三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
5、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史料一信息“农村变动”是指群众力量,揭示出毛泽东认识农民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重要性。2.史料二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表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3.史料三中,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侧面表明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据史料一、二并
6、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的内涵。提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中国近现代的三次转变,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再崛起,综合三则史料和所学知识阐述这三次“转变”的涵义,从中你又能获得怎样的认识?提示:(1)涵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2)认识:既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更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史论归纳毛泽东思想的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
7、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命题分析考法1从阶段特征角度命题。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人民民主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思想等。解题时应结合毛泽东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分析。考法2从毛泽东思想的特点角度命题。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解题时需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分析。(2017江苏苏州调研)美国学者史华
8、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解析毛泽东于1940年1月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新的内容”自然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答案A考向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色及历史地位史料研读史料一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
9、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共“十五大”报告史料二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史料三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史料一信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说明了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
10、思想的关系,也进一步揭示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2.史料二反映出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体现了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3.史料三说明南方讲话清晰地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也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舞台。1.依据史料一、二,概括指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提示:(1)顺应时代潮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制定各项政策。2.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党的重要指导思想。综合三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大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提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
11、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史论归纳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色与历史地位(1)主要特色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相联系的结果。邓小平理论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的产物。(2)历史地位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
12、新水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命题分析考法邓小平理论与新时期改革开放相关联命题者常以改革开放的史实,印证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以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事物的能力。解题时要依据材料,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指向,调动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1.(2015江苏单科,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解析“怕引来坏的
13、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种担心表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故A项正确;1980年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对外开放已有十年,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邓小平已经逝世,与“邓小平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2016江苏无锡模拟)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
14、.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时间信息“1992年”和数据信息“12万人”“超过1 000万人”。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和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是在1992年以前,故排除B、D两项;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C项。答案A 考向一毛泽东思想1.(2016江苏南京宁海中学质检)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15、。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从材料“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可以反映出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故C项正确;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想是秋收起义之后,故A、D项错误;材料只是显示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并没有表明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故B项错误。答案C2.“革命失败以
16、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的论述最有可能发表于()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解析据材料“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可知革命应为国民大革命,“一点小小的力量”与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张相符,A项正确。答案A3.(2016江苏泰州中学测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
17、,“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报告发表于()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根据材料信息“论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可知中共希望抗战胜利后建立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由此可见该报告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正确;A、B两项所属历史时期阶段特征与报告内容不相符合,故A、B错误;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军事胜利,中共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这都与报告内容不相符合,故D项错误。答案C4.(2017江苏宿迁模拟)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延安
18、13年改革开放30年一文指出:延安13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黄金时代”提出了()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新民主主义理论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解析“延安13年”是指党中央从1935年到1947年在延安的战斗历程,主要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来的,故B项正确。答案B5.(2016江苏南京摸底)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
19、这一思想的著作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解析根据材料“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应为1956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61936),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写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故B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故C项错误;论十大关系写于1956年,故D项正确。答案D考向二邓小平理论6.(2016江苏镇江质检)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
20、了。”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B.“摸着石头过河”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证券、股市,社会主义能不能用?要坚决地试,“摸着石头过河”,强调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B项正确;A项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C项提出结合中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D项讨论的是中国是否可以发展市场经济,都与题意无关,故A、C、D项错误。答案B7.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1月2月,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A.推动了经济
21、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解析1978年的讲话主张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了思想,1992年的南方讲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设想,都解放了思想,故D项正确。1978年尚未建立经济特区,故A项错误;1978年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深化”言之过早,故B项错误;1978年对外开放,刚刚开始,“加速”言之过早,故C项错误。答案D8.(2017江苏宿迁模拟)1992年2月5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早间新闻在邓小平从封闭中重新出现的报道中指出:“邓小平的再次露面和及其支持改革的承诺让一些分析家非常疑惑,这让我们摸不
22、着头脑,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源于邓小平()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科学论述C.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D.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故D项正确。答案D9.(2016江苏盐城高三期中)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
23、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材料二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材料三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
24、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说明其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度安排”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可从材料一关键词“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
25、“国民经济紧运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总结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从1978年起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领域所进行改变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的的观点即可;第二小问,总结该观点对经济体制的影响即可。第(4)问,总结三则材料内容,找出之间的联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加以概括即可。答案(1)表现: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全的计划经济。原因:苏联模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表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科技教育体制的调整。(3)表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26、相结合。影响: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立足国情,顺应潮流,及时改革与调整;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专题总结(十三)角度一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从“师夷长技”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演变【精要归纳】 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仅停留在“器物”层面;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清朝统治,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
27、义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考题例证】 (2016江苏新沂模拟)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解析据李鸿章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可见,说明他对西方科技的关注,但无法推测整个社会对西式教育的态度,故C项错误,答案为D项。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等开始开眼看世界,不符合时间限制,A项错误;“中体西用”认为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材料未体现“中体”,故B项错误
28、。答案D角度二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发展【精要归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后来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考题例证】 (2017江苏盐城模拟)孙中山1924年演讲时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
29、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A.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B.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C.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D.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解析“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表明它是为了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社会主义也是为了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两者都是对资本主义的反思,故A项正确。答案A “以图证史”“以图证史”对于历史研究而言不仅是材料问题而且是方法问题。“以图证史”对于历史学的意义就是要把出土或传世的图像材料怎样作为史料来加以研究,主要关注:一为图像确定真实的时代,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二为图像的信息用美术史的方法正确解读;三为图像的展示其实也隐含了
30、主流意识形态或强势文化主导了或者遮蔽了图像的表现形式,同样需要个案的研究。图像不仅仅被纳入新的史料范畴中,更在方法论意义上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自主性诉求。“以图证史”,人人都可以成为时代大事件历史的叙事者。解答“以图证史”类试题应注意三点:(1)抓图片信息:仔细看图片,概括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并分析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走向。(2)看文字:图片型选择题一般都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文字说明往往是解题的重要信息,千万不可遗漏。(3)重联系:将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考题例证】 (2017江苏海安质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31、:“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文献与之观点相似的是()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此事应发生于辛亥革命后,由题目中的信息“要求全人格的觉醒”可知梁启超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这应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相符,故C项正确;时务报和孔子改制考均创办或发表于维新变法前后,民报创办于1905年,三者均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且与题目中的信息“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不符,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1.新文化运动的缺失王元化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激进主义、庸俗进化观、
32、功利主义和意图伦理等四大缺失。他认为激进主义是指态度偏激、思想狂热、趋于极端、喜爱暴力的倾向,是后来极“左”思潮长期盛行的思想根源。他还认为庸俗进化观的基本特征就是僵硬地断言凡是新的必定战胜旧的,这种观点不是直接来自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是源于严复将赫胥黎与斯宾塞两种学说结合起来而撰成的天演论。在他看来,“五四”时期激进主义盛行跟庸俗进化观密切相关。谢友祥也提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缺失包括:提倡的个性解放没有被当作目的,而是沦为具有明显功利性的手段;强化了道统为政统服务的传统,加剧了学术沦为政治附庸的趋势。2.中国近代化模式的四种观点观点一“冲击反应”模式费正清教授认为:当“西学东渐”产生之时,中
33、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已经失去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死。而西方则是“19世纪及20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和其他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反应”模式。观点二“中国中心观”模式这一模式与“冲击反应”模式是对立的理论体系。美国卫斯理学院历史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柯文认为“冲击反应”模式是“帝国主义”论,具有很强的以西方为中心的色彩,扭曲了中国的历史事实。柯文“中国中心观”的核心概念是必须以中国为中心。他认为:传统中国有自己独自的历史形态和展开过程,社会内部张力会不断地为自身
34、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因而不必把它看成是“西方历史之实际或理论上的延续”。观点三“传统近代”模式历史学家陈君静认为“传统近代”是指西方近代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万流归宗的“楷模”,因此中国近代史也将按此模式,从“传统”社会演变为西方的“近代”社会。他认为:中国历史在西方入侵前停滞不前,只能在“传统”模式中循环往复或产生些微小的变化,只有等待西方猛击一掌,然后才能沿着西方已走过的道路向西方式的“近代”社会前进。观点四“帝国主义”模式历史学家何平等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各种变化的主要动因,是中国百年来社会崩解、民族灾难、无法发展前进的祸根。这即是“帝国主义”模式。专题提升练(十三)(时间:45分钟分
35、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7苏北四市一模)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解析材料“利国、利民、利官、利商”和“不致为洋人占尽”的信息说明国人意识到海洋领土和主权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答案C2.(2016江苏连云港模拟)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
36、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由此可知李鸿章()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874年洋务运动已经开始,李鸿章认为“外患”随时变化,不能用“成法”制敌,意思是面对外患,制敌方法随敌情变化而变化,说明了他质疑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做法,故选D项。从题干内容可知,李鸿章的思考是深刻的,A项错误;李鸿章的反思不是“对外交往”问题,B项错误;李鸿章认为抵御外敌不能用“成法”,未体现“除旧改良”思想,C项错误。
37、答案D3.(2015江苏高考考前模拟)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解析材料中没有明确提出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与题干中“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的信息说明强调的是法制,故C项错误;郭嵩焘提
38、出依法治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是对洋务运动器物学习层面的突破,故D项正确。答案D4.(2016江苏淮安模拟)康有为认为: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这反映康有为()A.反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B.反对美国式政治体制C.主张保留君主专制制度D.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解析康有为认为社会改革要“须循序渐进”,反对进行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故A项正确;康有为认为美国式政治体制“至公至平之理”,并没有反对美国式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康有为支持社会改革,反对的是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不主张保留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由此
39、可见,康有为没有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故D项错误。答案A5.(2016江苏海安高级中学)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解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康有为两部著作“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而是选取其中符合自己需要的部分,材料取舍是为了达到为政治改革服务的目的,故A项正确,D项错误;“合己说者则取之,
40、不合者则伪之”,不符合客观的考据考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康有为著作中的“今古文之争”,故C项错误。答案A6.(2017江苏盐城调研)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其中,“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社会危机促使国人深层思考国家前途B.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C.社会主义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选择D.当时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存在分歧解析结合“1933年”可知中国既有日本侵略的民族危机,也有国共对峙的阶级矛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31年中
41、国共产党成立中华苏维埃政府,符合“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当时资本主义正在发展,符合“现代化国家”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中国名义上的政府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社会主义不是国人共同选择,故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从当时的时代特征国共对峙,可知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7.(2016江苏南京、盐城统考)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A.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B.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C
42、.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 D.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解析A项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不能体现首创,故B项错误;1905年,维新变法早已失败,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可知,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故D项正确。答案D8.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
43、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解析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体现的是从器物到制度变革,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从制度到思想的变革,而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逐渐向近代化转型,反封建专制不断深化,儒家思想不断受冲击,向西方学习思想历程不断深化,故C项正确。答案C9.(2016江苏南通质检)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努力
44、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存在畏惧农村斗争的发展和抛弃城市斗争两种错误观点,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当时是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内容可知,争论很明显,没有普遍赞同,故C项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才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7江苏南京学情卷
45、)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解析根据材料“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应为1956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61936),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写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故B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故C项错误;论十大关系写于1956年,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7江苏苏南四市模拟)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
46、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邓小平的这段话强调了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A项错误;1977年的中国还未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主张抛弃意识形态,“吸收外国好的东西”,但无法推断是此时才开始,故C项错误;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
47、6江苏泰州二模)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解析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所以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48、)13.(2017江苏宿迁模拟)科学无国界之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学是人类全体的,科学是非西方民族所普遍看重和追求的西方文明的一个产物。实际上,正是科学及与它有关的技术,使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对人类作出伟大而独特的贡献的秘密来矫正不平衡状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
49、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材料三明白的说,照我的意思,是要如宋、明人那样再创讲学之风,以孔、颜的人生为现在的青年解决他烦闷的人生问题。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人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只有踏实的奠定一种人生,才可以真吸收溶取了科学和德莫克拉西两精神下的种种学术、种种思潮而有个结果。否则我敢说新文化是没
50、有结果的。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1921年)请回答:(1)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来矫正不平衡状态”的?试结合史实简要说明。(4分)(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6分)(3)材料三中梁漱溟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什么局限?为此,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法?(4分)(4)20世纪20年代,科学在国内为广大知识青年所推崇。综合上述材料及时代背景,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答案(1)说明:林、魏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领导洋务运动,创办洋务企业;维新派以进化论宣传维新思想,主张确立君主立宪。(2)内涵:怀疑批判的精神;推崇理性实证精神;推
51、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影响: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民众的思想启蒙;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进程。(3)局限:全盘西化。方法:在复兴儒学(孔颜之乐)的基础上批判地学习西方。(4)原因:科学代表进步,属于全体人类;促进了欧洲的崛起和对世界的统治;新文化运动的传播。时代背景: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科学成为救亡图存的武器。14.(2016江苏泰州期中)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
52、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讲话名称发表日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2月 摘自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8分)(2)说明2
53、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4分)(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2分)答案(1)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3)“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4)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