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79.50KB ,
资源ID:1613660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1366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寒假练习历史2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寒假练习历史2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1、2016永春一中高一年寒假作业二一、选择题1.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 )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2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这说明( )A郡县设置与军事有关 B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C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 D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3汉书诸侯王表载,武帝时作“左官之律”。注曰:“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为左迁。仕于诸侯为左官也。”官吏违反规定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左官犯罪,加

2、重处罪。这一规定实质上反映了( )A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汉代存在严格的尊君抑臣等级思想 C武帝意在防止诸侯王网罗人才 D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4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在位的54年中,共有13位丞相先后当政,其中3人被迫自杀,3人最终被杀,只有7人得到善终。对上述现象解读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代中国已走向极端专制B君主专制体制下,臣民的生杀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C汉武帝频繁换相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D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的人常常面临危险5.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

3、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6.“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7.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大将凯撒进兵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凯撒。当凯撒归国执政之后,克里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凯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克里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

4、()A会,因为是军队统帅的妻儿B会,因为此时万民法已经产生C会,因为被征服者如果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会引起社会动荡D不会,因为此时万民法与公民法界限还未消失8.据广州日报报道:6月27日,英国王室官员“哭穷”,王室缺乏足够的资金维持白金汉宫和温莎堡的日常维护。根据英国的政治体制,英国王室要解决经费问题的正常途径是()A直接向全国征税 B向英联邦国家募集C向政府申请拨款 D要求首相资助9.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D丁提出增加处

5、理经济纠纷的条款10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1.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 B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12“议会采一院制或两院制,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掌握,当日所写之宪法与下面一大群农村组织之关系极微,因为乡民的识字率一般认为只5,农民只能集体指挥传统的管

6、制办法着重男人优于女人,年长的优于年幼,读书明理的优于目不识丁,这和全民投票的原则以及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经济之机会不仅不相衔接,而且大相径庭。”这里评论的“宪法”最有可能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3.某部电影有这么一组镜头:德国的帝国议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你猜想这一事件的结果可能是()A帝国议会通过后即可生效B帝国议会通过后由联邦议会批准生效C经皇帝批准后立即生效D联邦议会和皇帝根本不会批准,该法案无法通过14.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

7、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15.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被轰出中世纪”的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被打断,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A启蒙救亡成为时代主题 B社会性质发生变化C开始向西方学习 D反侵略斗争此起彼伏16.某条约规定 :“(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

8、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7.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不正确的是()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18.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这样描写:“他反复地呼吁对于他所领导的政府的同情、财政资助和国际上的承认他翘首海外,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孙中山()A十分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B没有认清

9、帝国主义的侵略性质,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其三民主义脱离中国实际,对中国革命没有指导意义D在中国革命中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19.“辛亥革命后实行选举,老百姓从来也没有选举过什么官员,不知该怎么做,都不愿意要这个权利。在广西桂林,选举时百姓都不来,不来怎么办?发米粉票!每人来参加投票附几张米粉票,这样老百姓才过来投票。”这说明( )A中国老百姓文化水平低B中国平民力量弱小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任重而道远D辛亥革命没有对中国的社会环境产生影响20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A. 香港 B. 台湾 C.

10、 东北 D. 南京21.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22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23.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

11、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24.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A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C中共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实现D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25.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

12、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D中共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得人心者得天下”26.如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剪纸画,该图在本质上反映了() A.人民大众对领袖的热爱与敬仰B.人们政治理性的严重缺失C.人民大众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无限希望D.人们被迫参加当时的政治运动27.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辜汪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

13、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C、“辜汪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D、“辜汪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二、非选择题 28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史记秦始皇

14、本纪 材料一中的“寡人”是谁?( 1分) “六王咸伏,天下大定”主要反映了他的哪一功绩?(1 分)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2 分)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分) 材料三“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三中的诗句反映了台湾与

15、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史实, “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1 分) 其中第二次分离的原因是什么?(1 分) 材料四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分) 材料五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

16、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实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 3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

17、,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材料三: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家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

18、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伪说”、“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4分)(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为什么?(4分)(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30.(26分)辛亥革命是历史上重大事件,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

19、10日逃往法国。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中国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日本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印度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阿拉伯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伊朗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据辞海等整理(1) 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10分)(2) 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7分)(3) 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