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12390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年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名,却不以丝绸贸易为限,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但物质文化交流无疑是其重要内容,互通有无、利益诉求,让道路穿越沙漠绿洲、跨过崇山激流,让不同区域、不同语言、不同信仰

2、、不同肤色的人群分享同一品质的物质文明。丝绸无疑是唐朝与吐蕃物质交流中的代表和大宗。旧唐书吐蕃传记载:“高宗嗣位,授弄赞(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赐物二千段。”公元719年,“吐蕃遣使求和”,唐玄宗“因赐其束帛,用修前好,以杂彩二千段赐赞普”(册府元龟外臣部通好)。这不仅展现了丝绸作为赏赐物的特殊地位,而且也反映了在吐蕃地方受赐者的身份地位。茶叶是仅次于丝绸的稀罕之物。藏文史书汉藏史集等记载了一个美妙传神的故事,飞鸟衔来树枝,浸泡杯中,为不思饮食的赞普祛除了疾病。赞普叹为神奇,派人在汉藏交界地区找到了名为茶的植物,饮茶之风在吐蕃渐次兴盛。唐人李肇国史补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

3、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由此可见,该赞普俨然已是一位茶叶鉴赏专家了。此外,唐朝中原地区的瓷器,连同制造工艺也传到吐蕃地区,并形成种类繁多的系列,乃至地方特色产品,在高原地区的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汉藏文资料记载来看,文成公主进藏、唐蕃古道畅通是丝绸、茶叶和瓷器等中原地区出产而行销各地的物品进入西藏地区的重要时机,但是,近年来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的发现,完全改变了我们对青藏高原地区古丝绸之路的认识。这里发现了属于公元35世纪、带有“王侯”铭文和复杂鸟兽图案的丝绸,被认为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发

4、现的最早丝绸。这里还发现了距今有1800年之久的茶叶,以及青铜剑、漆器、陶器等,这些物品均非青藏高原本地出产物,而是来自中原地区,或者与西北、西南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有理由相信穿越青藏高原地区的丝绸很早已经出现,并发挥最基本的沟通功能。通过丝绸之路从唐朝传入吐蕃的不仅有大量是物品,还有中原的物种和先进的生产及其工艺技术。吐蕃使者向唐朝请赐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均获得允准。中原地区的菜种和种植技术也随文成公主进藏、唐蕃文化交流传入吐蕃地区。内地的建筑技术、医学、音乐、绘画等也相继传入吐蕃,持续影响到青藏高原地区的百姓生活与社会发展进步。(摘编自张云吐蕃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1.下

5、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丝绸、茶叶和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原传入吐蕃,使人们享受到同一品质的物质文明。B.从史料看,中原历代王朝对吐蕃的赏赐很多,不仅有丝绸等物品,还有技术以及工匠。C.中原地区的瓷器传入吐蕃后很快融入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并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D.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发现的丝绸等物品,表明丝绸之路早在公元3世纪就已经形成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指出丝绸之路不仅有丝绸贸易,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后四段主要以多物交流予以论证。B.章以唐高宗和唐玄宗的事例,论述了吐蕃当时已经成为唐的附属国,两国关系很融洽。C.引述汉

6、藏史集和李肇国史补中的内容,表明当时茶在吐蕃已是极为重要的物品。D.文章二、三段主要讲唐蕃之间的物品交流,末段则强调内地的物种、艺术等也传人了吐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通过丝绸之路互通有无,在物品与技术的交流中,高原地区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B.如果丝绸不贵重,就不会有作为赏赐物的特殊地位,也无法反映出受赐者的身份地位C.阿里出土的茶叶、青铜剑、陶器等距今有1800年之久,可见中原文化很早就对吐蕃产生影响。D.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从而深远影响了吐蕃的百姓生活与社会发展。(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治

7、河孟庆玲秋晨,黄河。沿着河堤,青龙县知县刘丰默默走着,这是他最后一次巡堤。四年来,这段河堤他不知走了多少遍,熟悉它就像熟悉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某处岩石如牙齿松动,某处弧度如腰背佝偻,某处风声如哮喘起落刘丰清楚地记得刚赴任那年夏天的情景:黄河浊浪排空,灾民伸向天空的双手,七零八落的庄稼,摇摇欲坠的落日四年来,他呕心沥血,宵衣旰食,勘测水情,制定治河战略:以黄河为主,辐射周围水域,全盘治理;研制治河方案:筑堤固堤,疏通河道,引沙造田。和黄河死缠烂打几年,青龙县有了明显改观:水患少了,田地多了。只是,刘丰的身体却垮了,白天忙于事务尚可,一到晚上,哮喘常憋得他喘不过气来。巡完最后一次堤,刘丰就要离任了

8、。他政绩突出,口碑不错,升迁应该没问题。但他因力主收回水患后的无主荒田、泥沙造的田为官田,以田养河,激怒了觊觎已久的豪绅们据说,告他贪污不法的联名信已送到京城了。起风了,堤上的草木狂舞起来。刘丰干咳了几声,加快脚步,向外堤口走去。外堤口原是荒土坡,修堤固堤时,刘丰顺便把它修成了集市,每到集日,卖农具的,卖土产的,等等,熙熙攘攘。刘丰和赶集的人大多熟识,一路上不停打着招呼。在一走方郎中面前,刘丰停伫了片刻。走方郎中显然不是本地人,五十多岁,面白,微须,方巾,长袍,一手摇串铃,一手拿“妙手回春”招牌。见刘丰探询的目光,走方郎中开了腔:“敢问刘大人,身体可有不适?”刘丰摆手笑了笑,转身欲走,又停住了

9、脚步,奇怪这走方郎中怎么会认识他?“大人脸色萎黄,腰背佝偻,神疲气弱,显然是痰滞恶阻,肺失宣肃,天气渐凉,一定要当心啊。”刘丰问道:“此病先生能医否?”走方郎中拈须微笑:“请大人先回答问题,答得出来我就给大人医治。”刘丰笑了,看不出这郎中还挺有意思:“先生请讲。”“请问大人如何治河?”“疏导。”“治民呢?”“仁爱。”“廉否?”“廉。”“大人言行如一?”刘丰沉吟片刻,答道:“如一。”“既如此,大人的病有治了。”话音未落,刘丰身上银针一闪,哇的一声,已吐出几口淤血刘丰欲付诊金,走方郎中笑笑:“如果大人实在要给,就把这个送给在下吧。”游方郎中指了指刘丰颈上的银锁,这银锁不值钱,且因长时间佩戴变得暗黑

10、,但却是一位朋友所赠,刘丰心虽不舍,但听郎中如此说,还是将其解了下来。不久,京城终于来了消息:刘丰治河有功,赴京候命。拜见吏部郎中王大人时,刘丰吃了一惊,这王大人好面熟,却一时又想不起在哪见过。王大人笑了笑,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物件:赫然竟是刘丰的银锁,却擦得晶莹透亮,洁净如新。刘丰大惊,向王大人俯身拜了下去。“大人没想到吧,本郎中即是走方郎中”,王大人扶起刘丰,拈须微笑:“不必谢我,当初我可是去考察你的呢大人近来身体可好?”刘丰连连点头,不经意间已泪光盈然。王大人将洁净的银锁放到刘丰手里:“欲安身先安心,银锁是镜子,如何安心,大人心里该有数吧?”刘丰不敢看王大人的脸:他治黄河,斗豪绅,爱百姓却

11、也有软肋爱社稷更爱美人。赠他银锁的朋友即是青楼女子如风为替某豪绅公关,如风色诱刘丰,最后却爱上了他隔着窗棱,阳光暖暖地流下来,跳动的金色像一条河。刘丰就想,王大人才是真正的治河高手啊。他做出决定,把银锁故事合盘托出。一抬头,王大人正微笑着看他,眼睛清亮,下巴微仰,他们中间是一盆清新文竹不经意间,春色竟铺天盖地来了。(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处“某处岩石如牙齿松动”等一组排比句,既写出了河堤的状况,又写出了刘丰的特点,两者结合在一起,语言简练又生动。B.文章特意交代走方郎中的容貌、衣饰、动作等,表明刘丰对走方郎中印象深刻,这与下文他回京认

12、出走方郎中的情节形成呼应。C.王大人向刘丰索要银锁的情节,暗示了他对刘丰的情况进行过调查,而这一调查应该与告刘丰贪污不法的联名信有关。D.治河之前灾民凄楚的状况和治河之后集市熙熙攘攘的状况形成了对比,侧面反映了刘丰治理黄河的成绩和为官爱民之心。5银锁的故事在本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结尾“不经意间,春色竟铺天盖地来了”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很多人都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这被称为绿碳。可你知道蓝碳是什么吗?蓝碳就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

13、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在生态学家眼里,通过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尽可能除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之储存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是一个重要途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绿碳,它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认为是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危机的重要途径。而海洋也是固定碳、储存碳的一座大宝库。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3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研究表明,大型海藻、贝类乃至微型生物也能高效固定并储存碳。2009年,联合国发布相关报告,确认了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蓝碳开始被逐步认可并得到重视。(摘编自2017年12月04日人民日报)材料二海洋中碳存储量达3.8105亿吨,占地球二氧

14、化碳存储量的93%。据科学家测算,尽管蓝碳植物只覆盖不到1%的海床,仅占土地生物量的0.05%,但每年能捕捉大约8700万吨至165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球化石能源碳排放总和的四分之一。而绿色碳汇每年抵消同期化石能源碳排放总和的8%10%。(摘编自2016年08月26日浙江日报材料三目前,全球60%的主要海洋生态系统已经退化,或者仍在被人们强行利用。在过去50年里,红树林的面积减少了30%50%,珊瑚礁减少了20%,沿海地区生态脆弱性大幅提升,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比例已接近26%,导致海洋酸化,并危及整个海洋食物链以及有赖于此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15、增加和技术进步等累积的压力使这些现象日趋加剧。此外,位于大洋深处的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具有的重要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保护。2010年联合国和非政府伙伴发起了“蓝碳倡议”项目,旨在通过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可持续利用减缓气候变化。(资料来源于上海市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材料四“中国蓝碳计划对外服务于我国应对气候问题国际谈判对内支撑海洋生态健康和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助推器。”近日,中科院院士焦念志在接受采访时说。该计划的内涵包括了陆海统筹、减排增汇、生态系统健康、沿海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个一揽子系统工程,将直面长期以来的许多难题,比如自然

16、海岸线大量丧失、陆源排放过量、生态灾害频发、渔业资源枯竭等。在他看来,沿着蓝碳计划这条主线推进,海洋低碳经济就有了具体可行的抓手,陆海统筹的生态补偿机制就有了科学定量指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容丰富多彩,除了经济层面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如海洋科技。焦念志认为,相对于周边国家,我国有突出的特色和明显的优势,可以在国际交流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中国蓝碳计划正是这样一个柔性利器。”他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几乎全是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和环境问题的困扰,蓝碳是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将蓝碳计划拓展到这些国家,发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技优势,不但有利于对方解决难题,还可以大大增强中国

17、的地区影响力,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的周边环境。同时,焦念志建议,我国可向全世界定期发布中国蓝碳报告,宣传中国新常态下的低碳经济成果,提升国际影响力;还可以设立“中国蓝碳计划”国际奖学金,用于南海周边国家优秀青年来华攻读学位或交流合作,“一方面为周边国家培养人才,貢献于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另一方面,传播中华文明和现代科技理念,播撒睦邻友好的种子,为亚太地区和平发展作出贡献”。(摘编自焦念志院士:以“蓝碳计划”助推“海上丝路”)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揭示了蓝碳与绿碳的内涵及其对环境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海洋在固定碳、储存碳方面的作用。B.材料二通

18、过多方面的数据上的对比,直观地说明了蓝色碳汇捕获、储存、隔绝碳的能力远超绿色碳汇。C.材料三运用数据列举出全球主要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的种种表现,并指出其未受人类充分关注的现状。D.材料四阐明了“中国蓝碳计划”的内涵及其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助推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绿碳和蓝碳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对蓝碳的认识远不及绿碳。B.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增加和技术进步等因素使海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酸化,严重威胁了海洋生态系统。C.红树林、珊瑚礁大面积减少,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蓝碳计划”“蓝碳倡议”旨在解决这一

19、问题。D.“中国蓝碳计划”有利于解决能源不足、废气排放等问题,这与其陆海统筹、减排增汇等内涵相契合。E.我国可以通过定期发布中国蓝碳报告,设置专项奖学金等方式,助力“中国蓝碳计划”的实施与海上丝路的建设。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我国推行“蓝碳计划”的益处。(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陆象先,本名景初。少有器量,应制举,拜扬州参军。秩满调选,时吉顼为吏部侍郎,擢授洛阳尉。元方时亦为吏部,固辞不敢当。顼曰:“为官择人,至公之道。 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实不以吏部之子妄推荐也。”竟奏授之。迁左台监察御史。景云二年

20、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太平公主将引中书侍郎崔湜 知政事,密以告之,湜固让象先,主不许之,湜因亦请辞。主遽言于睿宗,乃并拜焉。象先清净寡欲,不以细务介意,言论高远,雅为时贤所服。湜每谓人曰:“陆公加于人一等。”太平公主时既用事,同时宰相萧至忠、岑义及湜等咸倾附之,唯象先孤立,未尝造谒。先天二年,至忠等伏诛,象先独免其难。以保护功封兗国公,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其年,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在官务以宽仁为政,司马韦抱真言曰:“望明公稍行杖罚,以立威名。不然,恐下人怠堕,无所惧也。”象先曰:“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

21、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竟不从抱真之言。历迁河中尹。六年,为蒲州,象先为刺史,仍为河东道按察使。尝有小人犯罪,但示语而遣之。录事白曰:“此例当合与杖。”象先曰: “人情相去不远,此岂不解吾言?若必须行杖,即当自汝为始。”录事惭惧而退。前后为刺史,其政如一,人吏咸怀思之。十年冬,知吏部选事,又加刑部尚书,以继母忧免官。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节选自旧唐书陆象先传)【注】元方:即陆元方,陆象先的父亲。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曾揽朝政。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

22、之者/B.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C.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D.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制举,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是为皇帝亲自策问应举之士以选拔人才而设置的特科。B.御史,是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朝的以监察、弹劾为职责的官职历代具体名称有别。C.兖国公,爵位名。爵位是古代皇族、贵族的

23、封号,用以表示等级的高低与权利的大小。D.州,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其数量多少及所辖地区大小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象先深受推许。太平公主想要提拔崔漫主持政事时,崔湜说陆象先高人一等,坚决要求与他一起接受任命,不肯自己一人为相。B.陆象先不阿权贵。太平公主专权,萧至忠、岑义以及崔湜等人都依附于她,但陆象先不随波逐流,从不曾前往拜访太平公主。C.陆象先为政宽仁。司马韦抱真建议他施行杖罚来树立威名时,他没有听从;当某录事希望他杖打犯罪者时,他对其进行了批评。D.陆象先备受认可。在参加官员调选时,吏部侍郎吉顼提升他为洛阳尉;他先后担任

24、刺史,处理政事如一,百姓和吏属都怀念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实不以吏部之子妄推荐也。(2)象先清净寡欲,不以细务介意,言论高远,雅为时贤所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献浙东王大夫方干出镇当时移越俗,致君何日不尧年。到来唯饮长溪水,归去应将一个钱。吟处美人擎笔砚,行时飞鸟避旌旃。四方皆是分忧寄,独有东南戴二天。【注】一个钱:后汉书记载,会稽太守刘宠在任时除去苛法,爱民如子,任期结束归去时,百姓送百钱谢之,刘宠难以推辞,就拿了一个钱离开了。戴二天:“感戴二天”的简写,比喻对他人的帮助感激

25、不尽。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题目中的“献”字暗示本诗对王大夫有赞颂之意,“浙东”二字呼应了首句的“越”字。B.首联写出了王大夫的功勋:他使皇帝变成了像尧一样的君主,天下因之成了太平盛世。C.“应将一个钱”是说王大夫离任归去时,应该带走一个钱,来作为曾坐镇一方的纪念。D.“飞鸟避旌旃”的意思是就连飞鸟都因为对王大夫充满敬佩,在他出行时避开他的旌旗。E.尾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天下各地都有官吏治理,只有浙东百姓对王大夫爱戴有加。15.本诗写出了王大夫这一形象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26、(1)杜甫望岳中,“_,_”两句描写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全新的择师观念:任何人都可以作我的老师,不管他什么身份,只要他某一方面比我好,因为“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一消息在各大报刊上蜂拥而至。华为手机早已路人皆知,它用起来十分方便,深受广大用户欢迎,销售量猛增,目前华为已成为国内销售量最大的手机品牌。诗歌是寄托人生情怀最精妙、最灵动的文体。古典诗歌曾经辉煌了千余年,但现在却失落了曾经至高无上的文体地位。为学一首示

27、子侄告诫我们:凡事都要付诸实践,任何宏伟计划和美好愿望,若无实际行动,都只是空中楼阁。高考日渐临近,学子们争分夺秒,计日以待,把所有的时间都变成努力上进的乐章,以期在月里蟾宫折桂。有中医药专家认为,一些中药的确可能存在毒副作用,这也确实值得警惕,但不必感到恐慌,更无须因噎废食。A.B.C.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像音像”工程不仅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观众奉献了一批优秀节目,为戏曲的传承发展留下了可借鉴的艺术精粹。B.近日,尼泊尔官方宣布将重新测量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预计耗时两年,预估费用大概在140万美元左右。C.为使十九大精神在海外得到进一步传播

28、,我们要充分发挥海内外媒体作用,注重内外并举、融媒联动,用好网上、网下两个阵地。D.传统文学期刊,不像网络平台那样,是一个可以聚集优秀作品、聚拢优秀作家、引领文学创作、提高读者文学品位的优质平台。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班主任张老师对小军说:“你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考前焦虑。你如果消除这个因素,下次考试定能忝列前三名B.刘女士微笑着对闺蜜说:“咱俩一起看上这件最新款的风衣了,谁知只有一件,如果你愿意割爱,我就买下了。”C.分别在即,好友兰兰将她的照片送给我留念我高兴地说:“这是咱们旅游的照片,我一定好好惠存。”D.为了彰显宾馆的文化气息,李老板在宾馆的门口张贴了

29、一副对联:“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20.请找出下面应用文中不恰当的地方,并指出来。(6分)尊敬的朱经理:我校将举行高三学生迎高考誓师大会,特邀您参加并在大会上发言。您作为校友,理应为母校发展尽一己绵薄之力。您经商多年,已是成功人士,您的成功经历是有些励志性的,您的发言一定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拼搏精神。顺致教祺!2018年5月20日育才中学21.下面文段有多处逻辑问题,请就其中三处加以说明。(5分)某些网络文学作品缺乏深邃的思想支撑,没有文化积淀,形式大于内容,对读者有三大害处:一是会使中学生忽略文化的真义和精神,沉溺于虚幻的世界而不能自拔;二是其所描写的“贵族生活”模式与现实不符,缺乏

30、真实性;三是使读者无不受到其感情倾向的影响,失去判断力。因此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弊大于利,不读也罢。_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八一中学的李老师,在进入高三后,将高二时未结束的校本课程“西游记鉴赏”拿来继续开设,引领学生进行“西游记中的诗”“西游记中的神与妖”“西游记中的道教与佛教”等课题研究。此举引来议论纷纷,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有的支持,有的反对。后来学叫停了此课程。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金考卷2018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A

31、卷语文参考答案1.【考向预测】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一题一般考查对文本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这要求考生一方面能够在阅读文本时抓住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快速对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作细致的对比。【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认真阅读选项,再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认真比较,分析其异同。B项,扩大范围。文中只提及唐朝皇帝赏赐吐蕃,而选项却扩大范围,说“中原历代王朝”。C项,条件不充分。原文说的是“中原地区的瓷器,连同制造工艺也传到吐蕃地区,并形成种类繁多的系列,乃至地方特色产品,在高原地区的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瓷器传入吐蕃是无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的,“制造工艺也传

32、到吐蕃地区”是至关重要的条件,不可或缺。D项,条件关系不当。虽然故如甲木墓地发现了属于公元3-5世纪的丝绸,但这并不能说明“丝绸之路早在公元3世纪就已经形成了”。【参考答案】A2.【考向预测】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二题,首次考查对论证的分析,即从论证思路、论证方法、中论点、局部内容等方面进行考查。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对文本的结构思路进行细致的分析。2018年高考,很有可能延续这一考查形式。【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切分各选项内容并进行分析,然后回到文本中,看原文中的论证是否如选项所说,最后判定选项的正误。B项,对事例所证明的论点分析不恰

33、当。文章引述两个皇帝的事例,旨在表明丝绸“是唐朝与吐蕃物质交流中的代表和大宗”,并未提及“吐蕃当时已经成为唐的附属国”。【参考答案】B3.【考向预测】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三题,题干一般问“说法”正确与否,但这些“说法”其实都是推断。这类题的选项内容常常是命题者依据文本中某个内容,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的分析和判断。【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分析各选项的推断前提是否正确,再看推断结果是否正确。通过分析可知,C项,张冠李戴。“出土的茶叶、青铜剑、陶器等距今有1800年之久”错误,从文中可知,距今有1800年之久的是茶叶,青铜剑、陶器的距今时

34、间文中并无交代。【参考答案】C4.【考向预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一题是选择题,选项一般涉及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表现手法以及文章主题等方面,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以及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项,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不准确。文中刘丰拜见王大人时,只是觉得面熟,并没有认出来,故而“他回京认出走方郎中”错误。【参考答案】B5.【考向预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技巧,又对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作品主题有着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如果所选阅读材料的情节结构特点不是很鲜明,则会在选

35、择题中考查,否则会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本题属于情节作用分析题,一般可以从内容、结构、人物形象、主旨、手法等方面具体分析。在本文中,银锁的故事貌似闲笔,实际上却不然,作答时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其在情节和主旨等方面的作用展开具体分析。【参考答案】在情节上,银锁的故事丰富了小说内容,使情节更显曲折,引人入胜。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银锁的故事使刘丰正直、能干的形象加上新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生动、真实、丰满。在主旨上,本文主体部分赞美廉政,银锁的故事又加上了知错就改的意思,使小说的主题更丰富,启发意义更大。6.【考向预测】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都加大了对探究题的考查

36、力度,考查形式为主观题,难度较大,考查类型主要有:对人物形象的个性化评价;对情节、结构是否合理的探讨;对作品主题的多样化探讨于等。这也是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回答问题,一定要找到所考查语句的位置,认真分析其字面意思和象征意义,分析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这个句子,有什么象征含义,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其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倾向等;另外,还要从行文结构、文章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参考答案】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不知不觉间,美好的春天已经到了。它照应了前文的秋晨、

37、秋风等,表明了时间的推移,使情节发展的脉络更清晰。这是刘丰看到文竹时的内心感受,写出了刘丰在交代了银锁的故事后轻松释然的心情。这也表现了王大人对刘丰的认可、欣赏,以及对刘丰坦承银锁之事的欣慰之情。这句话突出了春天之美,暗示刘丰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句话写的是春天到来,同时又暗示着人物的心情两相结合,方法巧妙,作用非凡。7.【考向预测】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一题,都是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考查考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信息筛选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跳读、细读等阅读技能。【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前,仔细阅读选项内容,一项一项地与原文对照,看选项内容是否合理。C项,张

38、冠李戴。根据材料三可知,“未受人类充分关注”的是“位于大洋深处的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具有的重要价值”,并非“全球主要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的种种表现”。【参考答案】C8.【考向预测】高考语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二题为传统的“五选二”题目,考查内容除了一般的信息筛选和整合外,更注重对文本内容作出的推断。【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前,快速阅读文本内容,从文中找准答题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与文本进行比对,并判断正误。B项,根据材料三可知,海洋酸化的直接原因是“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比例已接近26%”,“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增加和技术进步等”只是加剧了这种现象。C项,综合材料

39、可知,“蓝碳计划”“蓝碳倡议”有着更加广泛而深刻的目的,如材料三末尾“旨在分减缓气候变化”,不仅仅是解决海洋生态遭到破坏这一问题。D项,无中生有。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蓝碳计划”未涉及“能源不足”的问题。【参考答案】AE9.【考向预测】综观2017年3套高考语文全国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的简答题虽是主观题的命题形式,但考查的仍是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与分析,尤其着重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超文本阅读能力。2018年高考也将延续这一考查形式。【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文中四则材料的分析可知,该题的答题信息区间主要在材料四,但也要兼顾前面三则材料,因为“蓝碳”问题引起关注有

40、一个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的大背景。要解答该题,需要对材料四的整体思路进行梳理,并对各段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材料四第一段借用焦念志院士的话整体上指出“中国蓝碳计划”的重要意义,即“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助推器”。接下来的三段,正是从不同角度对“助推器”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阐释:第二段指出了“各种难题”,这些难题主要有生态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和政治方面的;从第三段开头的过渡句“除了经济层面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可看出,下文转而进入另一个层面,“如海洋科技”,这是科技层面;在第三段的末尾说“发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技优势,不但有利于对方解决难题,还可以大大增强中国的地区影响力,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的周边环境”,

41、除了科技层面,这句话还说到了“政治层面”,第四段又进一步指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参考答案】生态方面:有利于保持海洋生态健康,改善海洋生态系统,储存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经济方面:有利于支撑沿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科技方面:有利于运用我国的科技优势,解决周边发展中国家的难题。政治方面: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的周边环境。10.【考向预测】文言断句题体现了高考语文对文言诵读的要求,对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科学的考查意义,也对平时学习中培养考生的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这一考查形式会长时间保留。【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正确断句)的能力。先判

42、断四个选项的相异处,再分析相异处的前后内容,判断哪个选项更合理。判断时,要注意句子主语、谓语、宾语之间的关系。“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与前文“封兖国公”是同类内容,都是当时皇帝对陆象先的封赏,在句子中它们是并列的谓语部分,所以“加银青光禄大夫”不能做“穷讨至忠”的时间状语,“时”字应当作“穷讨至忠”的时间状语。由此排除A、B两项。“枝党”如果与“连累稍众”相连,则连累人的就是“枝党”,与萧至忠就无关了。从文中可知,连累人的应是萧至忠,但当时萧至忠已被杀,所以穷讨的不可能是“至忠等”,而是“至忠等枝党”,由此排除B、D两项。本句正确标点应是: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

43、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参考答案】C11.【考向预测】第一次对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考查,是在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题中。随后2016、2017两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也都考查了这一考点,且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也明确收入了这一考点,所以,2018年高考必将继续考查这一考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朝的以监察、弹劾为职责的官职”表述有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其职责并不是“监察、弹劾”;秦汉以后,御史才“专司纠弹”。从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

44、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也可以判断出,在战国末期御史乃是史官,主要掌管记事。【参考答案】B12.【考向预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直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考查的目的至少有两个:一是对文言文整体内容的理解,二是对重要词语的理解。2018年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还会继续。【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崔湜说陆象先高人一等,坚决要求与他一起接受任命,不肯自己一人为相”错误。从原文看,“陆象先高人一等”不是崔湜在这个时候说的;另外,崔湜开始是要把职位让给陆象先的,后来太平公主见崔湜坚决不肯任职,这才上报唐睿宗,任命他们两个一起任宰相。【参考答案

45、】A13.【考向预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中考查考生理解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中所占分值比重较大,涵盖了对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的考查。【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应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的原则,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直译不通的地方依据上下文内容意译。整个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参考答案】(1)陆景初才华出众,名声美好,不是寻常人所能赶得上的,确实不是因为他是吏部官员的儿子就胡乱地推荐他。(2)陆象先内心清净,无欲无求,不把细小的事放在心上,言论高明深远,一向被当时的贤人钦服。【参考译文】陆象先,本名景初。年轻时很有才识度

46、量,应试制举考中,被任命为扬州参军。任职期满参加调选,当时吉顼担任吏部侍郎,提升他为洛阳尉。陆象先的父亲陆元方当时也在吏部任职,他坚决推辞,不敢受任。吉顼说:“为官职选择适合它的人,这是极其公正的做法。陆景初才华出众,名声美好,不是寻常人所能赶得上的,确实不是因为他是吏部官员的儿子就胡乱地推荐他。”最终上奏让他担任这个官职。升任左台监察御史。景云二年冬天,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管修撰国史。起初,太平公主打算荐举中书侍郎崔湜主持政事,暗中告诉了他,崔湜坚决要求把职位让给陆象先,太平公主不答应他,他就请求辞职。太平公主急忙告诉唐睿宗,于是两个人一起拜授宰相。陆象先内心清净,无欲无求,不把细小的事放

47、在心上,言论高明深远,一向被当时的贤人钦服。崔湜常常对人说:“陆公总是高人一等。”太平公主当时专权,同时期的宰相萧至忠、岑义以及崔湜等人都依附于她,只有陆象先不随波逐流,从不曾前往拜访太平公主。先天二年,萧至忠等人伏法被杀,唯有陆象先免于灾难。他因为保护皇帝的功劳被封为兖国公,赐给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当时对萧至忠等人的余党追查不止,连累的人越来越多,陆象先暗中为人申理,保全救助了许多人,但他不曾向人提及,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事。这一年,他出京担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任官尽力以宽厚仁爱来处理政务,司马韦抱真对他说:“希望您能稍稍地实施一些杖罚措施,来树立起您的威名。不这样的话,恐怕底下的人懒散

48、堕落,什么都不怕了。”陆象先说:“为政者达到治理的目的就可以了,何必使用严刑来树立威名呢?损人利己,恐怕不合乎仁恕之道。”最终没有听从书抱真的建议。历任至河中尹。六年,治理蒲州,陆象先担任刺史,并担任河东道按察使。曾有小吏犯了罪,陆象先只是告诫一番便放他离去。录事禀告说:“这种情况按惯例应该施以杖罚。”陆象先说:“人的感情相差不远,这人怎么会不懂我的话?如果一定要实施杖罚,就应当从你开始。”录事又惭愧又害怕地退了下去。陆象先前后担任刺史,处理政事始终如一,百姓和吏属都怀念他。十年冬天,他主管吏部考选事务,又加任刑部尚书,因继母去世而辞官。二十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14.【考向预测】2017年

49、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的第一题一改往年主观题的形式,采用“五选二”客观选择题这一形式,考查内容主要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情感等。2018年高考,也必将延续这一考查形式。【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认真分析各选项内容,与原诗句进行对照。B项,“他使皇帝变成了像尧一样的君主,天下因之成了太平盛世”错误。原诗是在赞美王大夫,但他的功勋并没有大到“使皇帝变成了像尧一样的君主”,天下也没有因为他而变成太平盛世,尾联也表明了这一点。C项,“来作为曾坐镇一方的纪念”错误。从注释看,拿走一个钱只是因为盛情难却,聊作表示而已,并非纪念。【参考答案】BC15.【考向预测】古代诗

50、歌鉴赏题是历年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一般会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2018年高考将会继续考查这一考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王大夫这一形象的特点,解题时应逐句分析,一个特点一个特点地提取。从首联的“移越俗”“尧年”,可以看出王大夫执政有方,善于治理。尾联的对比也表现了这一点。结合诗歌注释和颔联,可以看出他的清廉。“美人擎笔砚”是说佳人端砚磨墨,这说明王大夫有文学修养,能写作。【参考答案】治理才能卓越。诗歌首联中的“移越俗”“尧年”,表明王大夫刚“出镇”就改变了当地的风俗,使当地政通人和;还有诗歌尾联中的“戴二天”,表明当地百姓对王大夫

51、的感激与爱戴。这些都表明王大夫执政有方,有卓越的治理才能。清正廉洁。诗歌颔联中的“唯饮长溪水”“应将一个钱”,都表明王大夫清正廉洁,不贪婪。情致高雅有文才。诗歌颈联中的“吟处美人擎笔砚”一句,表明王大夫闲暇之余喜爱吟诗作赋,颇有文人之风。16【考向预测】以经典名句名篇为载体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近年来最为明显的命题趋势。当然,增大考查的容量也是本题的新动向。【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情境式默写题,首先要理解句中的提示信息,然后找准所需默写的句子。书写时,不能出现错字、别字等。【参考答案】(1)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17.【考向预

52、测】成语题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不仅考查考生对成语的理解与正确运用,还借着考查的成语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题目,要先思考成语的意思,再与选项的语境进行对照,判断正确与否。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的拥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向一个地方聚拢。使用对象错误。一般用于形容人,不能修饰消息。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手机是谈不上野心的,使用对象错误。至高无上:最高,没有更高的。原句是形容诗歌曾经的地位,合乎语境。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使用正确。计日以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

53、不远。与原句学子们抓紧时间学习的语境不符,望文生义,使用错误。因噎废食:因为吃饭喳住过,索性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使用正确。【参考答案】A18.【考向预测】病句题是历年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主要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高考所考查的病句,多是人们在语言运用中经常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语病。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都是以单选题的形式对辨析病句进行考查的。【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递进关系不当,“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与“为戏曲的传承发展留下了可借鉴的艺术精粹”是同类内容,应连在一起,所以“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应该与“为观众奉献了一批优秀节目”互换位置。B项,语意重复

54、,“大概”与“左右”应去掉一个。D项,有歧义,既可以理解成传统文学期刊是优质平台,而网络平台则不是,也可以理解成相反的意思。【参考答案】C19.【考向预测】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应用题变化比较大。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语言表达得体题,要求考生辨析选项中的谦、敬辞使用是否恰当,是有益的尝试。预测2018年高考也会沿袭这一命题形式。【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敬谦错位,“泰列”为谦辞,不能用于他人身上。B项,使用对象错误。割爱,不是出自本意地放弃心爱的东西,多用于自己。C项,使用对象错误。“惠存”是送别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的敬辞,是赠送一方对被赠一方的尊

55、敬之语。【参考答案】D20.【考向预测】应用文以其格式要求和短小实用的特点,日益成为高考语言文字应用题的新宠。高考对应用文的考查,往往结合高考语文的其他考点交叉命题,如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交叉,与辨析并修改病句交叉,与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交叉等。因此,对应用文的考查很可能进入2018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日常应用文写作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这道题,可从请束的形式、内容全面、信息明确、语言得体、病句等方面分析。正文部分语言要得体,谦敬辞使用要正确,表达的信息要明确。而本题中缺乏准确的到会时间;“理应”一词语气不当;“尽一己绵薄之力”和“教祺”用词也不准确、

56、得体;“经历是有些励志性的”中,“有些”一词把对方的经历的作用贬低了,与请束的特点不符;最后,署名和日期的位置也颠倒了。【参考答案】请東中没有具体的应邀前来的时间。“理应”一词语气太生硬,不合适。“尽一己绵薄之力”谦敬失当。“经历是有些励志性的”中,“有些”一词把对方的经历的作用贬低了。“教祺”是对教育工作者祝福的敬语,用于朱经理不合适。署名和日期的位置颠倒。21.【考向预测】逻辑推断题是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出现的一种题型,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逻辑推断的能力,因此这道题的增加也表明高考语文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逻辑推断的能力

57、。解答题目时,要从概念的前后一致、内容的前后一致、对事物的判断、对结果的推断等方面入手,逐句分析语段内容是否合理。【参考答案】本来讲对“读者”的三大害处,“一”中却说“中学生”,偷换概念。“二”不是对读者的害处,而是某些网络文学的缺点,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三”中的“无不”过于绝对,不是所有读者都会受到这种影响。开头说的是“某些网络文学作品”,结尾说的是“网络文学作品”,范围扩大。22.【考向预测】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题首次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写信”“权衡与选择”等)来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201

58、6年、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也都命制了“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2018年高考作文也会沿袭这一命题形式。【立意探索】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对李老师在高三继续开设未完成的“西游记鉴赏”校本课程一事进行评论,对该课程是不是应该叫停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众说纷纭,但基本思路应该有三种:第一种是支持开设、反对叫停。理由如下:本课程开设符合国家要求和课改发展趋势;它有益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它对于学生应对高考其实有利无害,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会提高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会大幅提升。第二种是反对开设、支持叫停。理由如下:该课

59、程与高考命题的考点没有关系,它会耽误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影响学生高考,进而影响学生前程;进入高三之后,许多学生已经把精力重点放在了高考上,该课程受不到应有的重视,效果不会好,所以不开设也罢。第三种观点是该课程可以继续开设,但应该尽快结束。论述该课程可以继续开设的理由与应尽快结束的理由分别采用第一、二两种观点的理由即可。【佳作展台】叫停好课实不该李老师的做法值得赞许,叫停此课程实为大谬。何以知其然?西游记中的人物,唐僧执着,悟空豪迈,八戒惫懒,沙僧憨厚。写神,神神相异;写妖,妖妖不同。一个简单的取经故事却被作者写得摇曳多姿,煞是耐看。其语言之精粹,我们在学过的猴王出世中就早已领略;其内容之丰富,

60、传统文化、宗教知识、诗歌鉴赏、写作艺术等无不尽纳其中,也无不值得细品精研。深入研究西游记,相较于碎片化的单篇课文的学习,功效之大显而易见。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李老师开设这一校本课程,就是在教学生如何锻造这把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这种课程,让学生在研究中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也让学生知道了该怎样进行课题研究。这些,为学生将来进入真正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为其将来的发展夯下了扎实的基础。如此课程,何错之有?学校之所以叫停此课程,无非是担心它可能影响学生的高三复习备考,担心学生在高考中失利。然而,

61、这种担心虽有道理,却属多余。固然,高三的学习时间紧张又珍贵,高三的备考任务繁重又艰巨,学生的学习重心理应转移到高考上,一切为高考“让路”,一切为高考服务!然而,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的西游记鉴赏,其本质也是一种备考,而且是目光更长远的备考。因为李老师带领学生们鉴赏西游记,教给学生的不正是高考语文所考查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吗?两者本为一体,殊途而同归。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在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学生有机会深入研究名著,既学到知识,积淀深厚的文化基础,又提升能力,有益于未来的发展。如此美事,他们必定欣然而从之,兴致盎然而奋斗之。何况,李老师一定知道高三复习时间紧迫,不能长

62、时间开设此课程。此次开设,也是在完成高二时未结束的课程。毕竟对于名著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非一天两天短时间能够奏效的。如果课程尚未结束就叫停,不仅学生对著作的研究是不完整的,学生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万事应有始有终,如此虎头蛇尾地结束课程,也不利于学生的思想培养。所以,把尚未结束的课程完成,乃李老师应有之义。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压缩一点高三的复习时间,完成对培养学生能力极重要的研究,无可厚非。而如此好课被叫停,实为不该。【名师点评】本文特点有三:一是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开篇提出论点,紧接着从西游记值得研究、研究西游记对学生有莫大益处、研究西游记与高三备考不矛盾、研究西游记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应完成等方面陈述理由,充分而有力。二是结构清晰而严密。首尾呼应,强化论点。主体部分逐条陈述理由,层次分明。三是语言简练,没有赘语。从开头到结尾,有引用,多整句,读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很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