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82.50KB ,
资源ID:160942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0942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测试AB卷 第一单元 B卷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测试AB卷 第一单元 B卷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一单元 B卷 能力提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麦肯锡咨询公司最早提出了“大数据”这一概念,并预言:“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时下,这一预言正在并将持续被印证。大数据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介入,推动了整个信息传播模式的转换,电视产业面临着重要的范式转型。传统电视产业主要以业务为导向,活动以任务完成为目标。因此,与具体活动相匹配的资源、技术、设备及人力调配,皆以业务为中心。在这样的生产模式下,电视对制作内容受众需求、广告效果、传播渠道及其他参与环节等缺乏科学而有效的市场分析,经验决策与主观决断便成为较为普遍的行业行为,进而导致产品与

2、市场脱节、供给与需求不对位、广告主与受众难以联通,产业价值不能很好地实现。而拥有大量、高速、多样、真实等显著特征的大数据技术,正好可以弥补上述缺陷。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资源。当“多屏互动”“移动互联”成为常态时,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资源获取、不同环节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更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句话说,任何产业利用大数据实现盈利之关键,在于通过数据“加工”实现数据“增值”。电视产业的环节复杂,且每一个环节在运作过程中都会产生海量数据。电视制作如何围绕传播目标实现数据“増值”,关键在于有效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进而

3、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提升运作效率、促进彼此合作。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电视的数据中心成为数据的管理加工中心,而内容产品的生产、制作与传输则以数据分析形成的信息来进行调整和优化,进行实时监控与实时决策,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如此,大数据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导向与趋势判断,准确的数据分析有利于组织战略制定和竞争策略,提升电视台精确传播的能力和影响力。传统模式下,电视产业从生产到传播的一系列过程实质上就是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属于“单向度”的。而在大数据时代,这一价值实现过程发生了转变,内容产品的生产过程更多的是“双向”过程。这也是内容与服务双向发展的结果。电视的内容资源、信息资源、节目资源不再仅限于电视

4、领域内,而是通过媒介融合形成新的传播形态与传播样式,在不同的渠道中自由而高效地传输,在不同的终端上丰富而多样地显示,在不同的产品上立体而多维地体现,从而使P资源得到充分而反复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的市场价值。综上所述,电视的大数据分析,就是通过对电视受众观看行为、社交行为及消费行为的分析,更加准确地观察、理解和分析受众的个人爱好和个性化需求,进而掌控市场变化。在掌握用户数据的基础上,电视台通过打造巨型的云信息服务平台,云集海量的文字、音频和视频信息,依托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信息的分类筛选、摘编和深度加工。然后,通过技术手段低成本地实现信息和受众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之间的智能化匹配,实现信息与服务的

5、按需供给。最终,将受众所需的信息与服务准确地送达到个人手中,同时提供方便的在线金融或在线支付手段,实现产品的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摘编自大数据时代电视传播转型探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麦肯锡咨询公司最早提出有关“大数据”的概念及相关预言,当前这些预言已经被印证。B.传统电视产业以业务为中心的生产模式直接导致产品与市场脱节,产业价值不能很好实现。C.大数据的特殊性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更在于对此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D.对电视大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日的就是为了将受众所需信息与服务准确送达到个人手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

6、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指出在大数据背景之下电视产业正面临着重要的范式转型。B.文中通过以业务为导向的传统电视产业之不足来突显大数据技术优越性,属于对比论证。C.第四段论证内容与服务双向发展使电视内容产品的生产过程更多由“单向”变为“双向”。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重点论述为什么大数据能够使传统电视产业实现范式转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数据技术拥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真实等显著特征,可以弥补传统电视产业的缺陷,促进传统电视产业的范式转型。B.大数据时代,任何产业实现盈利的途径,都是既要进行薮据“加工”,又要实现数据“增值”,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分析,C.

7、电视产品的生产、制作与传输应该以数据分析形成的信息来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有利于提升电视台精确传播的能力和影响力。D.电视大数据分析可以使电视产业通过技术手段低成本实现信息与需求的智能化匹配,更好地满足受众个人爱好和个性化需求。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属黄土高原,因土壤强烈侵蚀、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其中80%来自河口镇与潼关间的多沙区。恒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与黄河花园口站相差不大,但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花园口的8倍,黄河这一特点,导致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几乎遍及上中下游及其支流。不少学者认为在黄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

8、治的症结在于沙多,其治理必须与依靠工程措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面向我国经济发展将向西部转移的大势,按照现在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与施工能力,利用现代工程措施减弱黄土侵蚀强度,主动拦减入黄泥沙量,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是必要的。此外,水少是黄河冲积河段河床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原因,水资源客观上是华北与黄河中上游地区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制约因素,应着实提高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水平,将从外流域调水入黄作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大举措。(摘编自张红武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材料二:区域水资源GDP总量全国占比总量(亿立

9、方米)全国占比(%)2019年2013年2008年2003年1999年黄河流域总计2947.810.7321.9523.3623.8521.1520.82上游青海961.93.500.320.340.310.280.28甘肃333.31.210.951.030.971.021.10宁夏14.70.050.410.420.370.320.30中游内蒙古461.51.681.882.742.621.741.59陕西371.41.352.822.622.251.891.83山西121.90.441.862.052.252.081.92下游河南339.81.245.935.215.555.015.19

10、山东343.31.257.778.959.528.818.61(摘编自郭晗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材料三:历代的黄河治理活动为黄河安澜、保障社会生产、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北宋熙宁年间,为疏浚黄河及汴河中的泥沙,人们创制了铁龙爪与浚川耙,近代的浚河机船即由浚川耙演变而来。元代贾鲁亲自踏勘了黄河下游河道,掌握第一手资料,据此设计了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方针,用短短七个月时间结束了将近九年的黄河水患。明代潘季驯一生多次治河,始终心系治黄大计,离职前还对神宗皇

11、帝说“去国之臣,心犹在河”。他主张“束水攻沙”,即在河两岸高筑堤防,以堤束水,既可防洪,又可冲刷河槽中的泥沙,使河道不致淤塞。康熙皇帝不仅重视黄河治理,还在六次南巡河工的过程中,特别注重问询民生情况,解决民生疾苦。乾隆年间的御史胡定在治河实践中发现,黄河泥沙多出自三门以上及山西条山一带的破涧中,于是让地方官于涧口筑坝堰来拦截上中游支流河段裹挟而下的大量泥沙,大大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与洪涝灾害。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独有的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发展科技与机制创新,黄河流域的饮水安全、粮食生产等普遍获得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从1999年8月12日至今

12、,黄河已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摘编自张建松讲好历史上黄河治理故事应关注的几个问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上游的青海与下游的河南相比,水资源更充足,但经济相对落后;河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明显。B.总体来看,黄河流域经济在19992013年间发展很快,之后减缓了速度,在近20年走出一条从快到慢的变化曲线。C.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来看,总体按照上游、中游、下游表现出从低到高的阶梯型分布。D.黄河上游地区GDP总量小,发展速度相对稳定,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内部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的趋势。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

13、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花园口站径流量大约为恒河的八分之一,河水年均输沙量却差不多。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导致水灾几乎遍及黄河上中下游。B.土壤强烈侵蚀导致大量泥沙入黄,是黄河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黄河治理应以自然修复手段为主,以其他工程措施为辅。C.虽同样是修筑堤坝以治理黄河,但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主张以堤束水冲刷泥沙,胡定则强调筑坝堰来拦截泥沙。D.黄河流域水安全事关国家水资源安全的大局,近20年来黄河未曾断流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对前人黄河精神的传承。3.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黄河精神的内涵。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在哪里?梁衡中国文学史上有许

14、多的游记名篇,也造就了许多的山水品牌,成了今天旅游的新卖点。但让人吃惊的是,一个虚构的桃花源却盖过了所有的真山水,弄得国内只要稍微有一点姿色的风景,就去打桃花源的牌子,难辨真伪。桃花源成了风景的偶像。凡偶像都代表一种精神,而精神的东西是既无形又可幻化为万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处风景,但绝不是单纯的风景,它是被审美的汁液所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桃花源不是小石潭、滕王阁,也不是月下赤壁、雨中西湖。它是神秘山口中放出的一束佛光,是这佛光幻化的海市蜃楼。桃花源记是一个多棱镜,能折射出每一个人心中的桃花源,而每一个桃花源里都有陶渊明的影子,一处桃源一陶翁。我见到的第一个桃花源是在福建武

15、夷山区。当游人气喘吁吁地翻过名为“天游”的石山顶,自天而降,或溯流而上,游完九曲,弃筏登岸时,身已累极,心乏神疲,忽眼前一亮,见一竹篱小墙。穿过篱笆小门,地敞为坪,青草如茵,草坪尽处一泓碧水如镜,整座红色的山崖倒映其中,绿树四合,凉风拂衣,汗热顿消。正是陶诗“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的意境。这时席地而坐,仰望“天游”之顶,见人小如蚁,缘壁而行;俯视池水之中,蓝天白云,悠然自得。这武夷山里不知过往了多少名人。明代大将军戚继光在南方抗倭之后又被调到北方修长城,曾路过此地,在这里照影洗尘,竟激动得不想离去。他赋诗道:“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与君王换

16、此山。”而陆游、辛弃疾在不得志之时,甚至还在这里任过守山的官职。他们在绚烂过后更想要一个平淡,做一个桃花源中人。辛词写道:“今宵依旧醉中行。试寻残菊处,中路候渊明。”我看到的另一处桃花源是在湖北恩施。这里是湘、鄂、黔交界的武陵山区,桃花源记正好说的是武陵人的事。当地人以此附比桃花源也算言之有据,比别处更多一点骄傲。况且,这里地处偏远,至今还保有极浓的世外桃源的味道。武陵山区多洞,这洞大得让你不敢去想,而洞深几许到现在也没有探出个所以。这比陶渊明说的“桃林夹岸,山有小口,豁然开朗”更要神秘。那天我们就在山洞里的一个千人大剧场看了一台现代武陵人的歌舞演出,真是恍若隔世,不知梦在何处。最动人的是情歌

17、演唱。男女歌手分别站在舞台两侧的两个山头上引吭高歌。还有哭嫁歌。婚嫁本是喜事,但女儿出嫁要哭,大哭,不舍爹娘,不舍闺友。哭,且能成歌,有腔有调,有情有韵。这是桃花源中的歌。是在武陵山中的时光隧道中听到的魏晋声、秦汉韵啊。那天演的又有丧葬歌。人之大悲莫过于死,但这么悲伤的事却用唱歌来表达。你看那个主唱的男子,击鼓为拍,踏歌而舞,众人起身而合,袖之飘兮,足之蹈兮,十分地洒脱。生死有命,回归自然,仿佛到了一个生死无界,喜乐无忧的神仙境界。在歌声中我听到了陶渊明那首自己拟的挽歌:“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武陵人这洒脱的丧歌,那源头竟是陶公的挽歌啊,你不得不承认这山洞里的桃源世

18、界确实还在继续着陶渊明所创造的那个生命境界和审美意境。一日,我们来到一处万亩桃林。正是开花季节,晚照中红浪滚滚,一直铺向天边。我们随意选了一处半山腰的“农家乐”,在院子里摆桌吃饭。席间喝米酒,唱古老的歌,摔酒碗。主人对我们这些山外来人更是十分亲热。有如桃花源记所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又如陶诗:“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便作乐,斗酒聚比邻。”他们不知道什么戚继光曾经要用功名换山水。但他们知道这里就是桃花源,是他们的家,祖祖辈辈都这样自自然然地生活着。桃花源不只是风景,而是一种生活符号,一种文化标记。(节选自梁衡心中的桃花源,有删改)1.下列对这

19、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成为风景的偶像,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风景,它寄托着人们对理想状态的向往,是一种意蕴丰富的文化标记。B.作者将桃花源比作“佛光幻化的海市蜃楼”,体现了桃花源的虚无缥缈和无迹可寻。C.文章大量引用陶渊明诗文,以此体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桃花源”,突出桃花源的文化意味,使文章更富文采。D.文章记叙现代武陵人唱歌、跳舞、喝酒等生活场景,与桃花源记描写的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了现代武陵人生活的富足和欢乐。2.文中写到的两处桃花源,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结合文本,谈谈以“桃花源在哪里?”为题有什么好处。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0、问题。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辶“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

21、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莱,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称草莽,辞切言至,遂见听许。岁余,又举贤良方正,并不起。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谧虽羸疾,而披阅不怠。威宁初,又诏曰:“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好古,与流俗异趣,其以谧为太子中庶子。”谧固辞笃疾。帝初虽不夵甚志寻复发诏惩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熨刘榖遗为玫賈并不应蒉论为葬送之制炙貝笃终。而竟不仕。

22、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谧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及玄晏春秋,并重于世。(节选自晋书皇甫谧,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同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B.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同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C.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日笃终D.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2.下列

23、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历代儒家研习之重要作品。儒家十三经之。B.举孝廉,是古代一种由上向下选拔人才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C.疏,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D.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甫谧有孝心,听教诲。他得到一些瓜果,就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对他游荡不好学痛心到流泪,他被感动激励,听从教诲转而勤学不倦。B.皇甫谧性淳朴,不附势。皇甫谧堂姑母的儿子梁柳做郡守将赴任,有人规劝他为梁柳

24、设酒宴饯行,皇甫谧一如从前,不用酒肉,只用盐菜招待。C.皇甫谧淡利禄,终不仕。尽管官府多次征召他任职,他始终拒绝赴任。甚至皇上频下诏书敦逼不已,他也言辞恳切予以谢绝。他一生都未做官。D.皇甫谧乐写书,论著丰。皇甫谧年轻时就树立崇高志向,把写书作为自己的事业。他著述甚丰,作品体裁多样,很多作品都受到世人的重视推崇。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2)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5.皇甫谧勤学苦读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写出两点即可。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秋思陆游雁阵横空送早寒,白头病叟住江干。风林脱

25、叶山容瘦,霜稻登场野色宽。万里关河惊契阔,一尊邻曲话悲欢。书生饿死寻常事,那得重弹贡禹冠。注这首诗作于陆游因不得重用辞官闲居山阴期间。霜稻登场:即晚稻收割后都堆到了晒场上。 贡禹冠:即贡禹弹冠。贡禹与王吉友善,汉元帝时,王吉被召任谏议大夫,贡禹听到这个消息,就把自己的官帽取出,弹去灰尘,准备戴用,果然没多久贡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联写秋,境界苍凉,后两联写思,感情深沉。写景抒情,妙合无垠。B.颈联写诗人惊觉与沦陷的国土阔别已久,无奈中只能自斟自饮唱歌解忧。一个惊字, 把对别离的感慨写得淋漓尽致。C.诗歌借用贡禹弹冠的典故,感叹自己没有机会像

26、贡禹那样重回官场为国效力,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郁闷和不得志的心境。D.全诗首句入韵,中间两联对仗工稳;语言苍劲生动,彰显清旷淡远的诗歌风格,充满苍凉的人生感慨。2.请结合全诗,赏析颔联中“瘦”和“宽二字的表达效果。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周瑜谈笑之间“_”的儒将气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_”描绘刘裕挥师北伐的威猛气势。(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因其啼声哀伤,往往传达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就传达了凄凉之意。(3)孔子认为“礼”在治理国家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笑子路是

27、因为:“_,_。”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令无数人心痛的日子,它昭示着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_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横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满目疮痍的痛楚、生灵涂炭的悲剧,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让人_,每一次重温之时总让人悲痛不已。时光荏苒,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 )。_,任何时候,唯

28、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设立国家公祭日以来,爱国情感的力量在_,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惨绝人寰 肝肠寸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汇合B.惨无人道 痛彻心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汇聚C.惨绝人寰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汇聚D.惨无人道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汇合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B

29、.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C.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D.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守护和平、不忘屈辱的坚定信念B.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C.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D.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

30、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8.把下面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压缩成一句话放在学校电视上滚动播出,不超过20个字。本报北京8月17日电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千乘一号01星”“星时代-5”卫星和“天启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该火箭是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火箭总长19.5米,箭体直径1.2米,起飞重量约23.1吨,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200公斤。该火箭是我国目前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火箭,但运载效率却很高,具有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等特点。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

31、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文学传统的继承,_,而在于创新。如果不以“创新”为主导,则所谓“新古典主义”,事实上只是形式上的“假古典主义”。任何旧的事物都会死去,_;死去的是形体,而存在的是一种永恒的生机。一棵树即使活到一千年,总有枯死的一天,但它的种子落在泥土中又会重新冒芽生长,创造出一个新的生命。如此新陈代谢,宇宙中一切事物得以生生不息,_。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

32、“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

3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 2.D; 3.B解析:1.A 项中麦肯锡咨询公司最早提出相关的预言,于文无据。原文只说了麦肯锡咨询公司做了预言,但并未言明是否是“最早”。同时,“正在并将持续被印证”也不能等同于“已经被印证”。B 项中导致产品与市场脱节、产业价值不能很好地实现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传统电视产业以业务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因果有误。D 项以偏概全,第五段结尾处指出对电视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将受众所需的信息与服务准确地送达到个人手中,同时提供方便的在线金融或在线支付手段,实现产品的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2.A 项分析中心论点。B 项分析

34、论证方法。C 项分析局部论证主题。D 项分析论证结构,文章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后面四段论证“为什么大数据能够使传统电视产业实现范式转型”,属于总分式结构。3.B 项“任何产业实现盈利的途径”的表述与原文不符,文章第三段指明的是“任何产业利用大数据实现盈利之关键”在于对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既要又要”有误,原文的表述是“通过数据加工实现数据增值”,数据“加工”和数据“增值”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2.答案:1.B; 2.B; 3.心系家国,一心为公。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潘季驯“去国之臣,心犹在河”体现了他们心怀家国。崇尚科学,不断创新。为疏浚泥沙,创制了铁龙爪与浚川耙;为使河道不淤

35、塞,科学采用“束水攻沙”的方法。关注民生,爱民安民。“康熙皇帝在南巡过程中,特别注重问询民生情况,解决民间疾苦”体现了对百姓的关心。求真务实,勇于实践。贾鲁亲自踏勘黄河下游河道,掌握第一手资料;胡定在实践中探索治河方法。解析:1.B项“黄河流域经济在19992013年间发展很快,之后减缓了速度,在近20年走出一条从快到慢的变化曲线”错误。根据材料二图表可知,只是19992013年黄河流域各省区GDP总量全国占比升高,20132019年降低,并不能证明GDP总量本身增速降低。2.B项“黄河治理应以自然修复手段为主,以其他工程措施为辅”错误。根据材料一“不少学者认为在黄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

36、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其治理必须与依靠工程措施对黄士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可知,自然修复的手段是最有效的,但不是目前最主要的。3.答案:1.A; 2.第一处风景清净明快,令人淡去浮华、超然世外(返璞归真); 第二处民俗质朴自然,在歌舞米酒中蕴含秦风汉韵、达观心态,让人获得生命启迪和情感蕴藉。3.用问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引导人们寻找桃花源,写出桃花源虽然是虚构的,却幻化为万形、以各种美丽姿态存在于现实中,每个桃花源都有陶渊明的影子;体现着人们的审美追求和理想境界,从而作出“桃花源在人们心里”的回答。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

37、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B项,“作者将桃花源比作佛光幻化的海市蜃楼,体现了桃花源的虚无缥缈和无迹可寻”说法错误。“体现了桃花源的虚无缥缈和无迹可寻”错,结合原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处风景,但绝不是单纯的风景,它是被审美的汁液所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桃花源不是小石潭、滕王阁,也不是月下赤壁、雨中西湖。它是神秘山口中放出的一束佛光,是这佛光幻化的海市蜃楼”分析可知,作者将桃花源

38、比作“佛光幻化的海市蜃楼”,是想说明桃花源独特的审美意义。C项,“文章大量引用陶渊明诗文,以此体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桃花源”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在歌声中我听到了陶渊明那首自己拟的挽歌: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武陵人这洒脱的丧歌,那源头竟是陶公的挽歌啊,你不得不承认这山洞里的桃源世界确实还在继续着陶渊明所创造的那个生命境界和审美意境”分析可知,此处的引用是为了证明陶渊明所创造的那个生命境界和审美意境仍然继续着。D项,“文章记叙现代武陵人唱歌、跳舞、喝酒等生活场景,与桃花源记描写的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了现代武陵人生活的富足和欢乐”说法错误。“与桃花源记描写的生活形成对

39、比”错,不是对比,是类比。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把握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本题题干“文中写到的两处桃花源,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第一处桃花源是福建地区的景色,从“自天而降,或溯流而上,游完九曲,弃筏登岸时,身已累极,心乏神疲,忽眼前一亮,见一竹篱小墙”“见人小如蚁,缘壁而行;俯视池水之中,蓝天白云,悠然自得”可概括出其特点:风景清净明快,令人淡去浮华、超然世外;第二处桃花源是湖北恩施的桃花源,从“在武陵山中的时光隧道中听到的魏晋声秦汉韵啊”“你看那个主唱的男子,击鼓为拍,踏歌而舞,众人起身而合,袖之飘兮,足之蹈兮,十分地洒脱。生死有命,回归自然仿佛到了一一个生死无界,喜

40、乐无忧的神仙境界”等语句可以突出其具体特点:民俗质朴自然,在歌舞米酒中蕴含秦风汉韵、达观心态让人获得生命启迪和情感蕴藉。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标题含义的基本能力。本题题干“结合文本,谈谈以桃花源在哪里?为题有什么好处”,作答此类题,应仔细阅读选文,根据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再分析标题的作用。标题“桃花源在哪里”以问句的形式展开,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桃花源究竟在哪里,文章展示了福建武夷山区的桃花源“见一竹篱小墙。穿过篱笆小门,地敞为坪,青草如茵,草坪尽处一泓碧水如镜,整座红色的山崖倒映其中,绿树四合,凉风拂衣,汗热顿消”,还有湖北恩施的桃花源“恍若隔世,不知梦在何处”

41、“这是桃花源中的歌。是在武陵山中的时光隧道中听到的魏晋声、秦汉韵啊”,还有万亩桃林“正是开花季节,晚照中红浪滚滚,一直铺向天边。我们随意选了一处半山腰的农家乐,在院子里摆桌吃饭。席间喝米酒,唱古老的歌,摔酒碗”等,作者引导人们寻找桃花源,写出桃花源虽然是虚构的,却幻化为万形、以各种美丽姿态存在于现实中,每个桃花源都有陶渊明的影子。桃花源的景色虽然是虚构的,但展现出的是人们的一种价值追求和思考,突出本文的内涵;其实真正的桃花源在人们的心中,我们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4.答案:1.D; 2.B; 3.B; 4.(1)从前,孟子的母亲迁居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

42、的)教育长存。(2)现在(他)做了郡太守(我)却(设宴)为他送行,这样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地位而轻视梁柳这个人,难道这符合古人的为人之道吗?;5.干农活时也带着经书去学习。得了风痹症,仍然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瘦弱多病,却整天看书不懈怠。解析:1.原文标点为: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2.“由上向下选拔人才”有误。应该为: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3.文中并未提到皇甫谧用盐菜招待即将赴任的梁柳。4.参考译文: 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候名叫静,是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是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皇甫谧被过继给他的叔父为子

43、,随叔父迁居新安。他到二十岁还不爱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有人认为他是个傻子。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就进呈给他过继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上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多岁了,眼中没有教义,心思不接受正道(或眼睛不看书本,心中不懂道理),你无法安慰我。”接着叹息说:“从前,孟子的母亲迁居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长存,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有所缺欠,为什么你愚笨迟钝这么厉害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于是被感动激励,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勤勉努力,从不懈

44、怠。他家很贫穷,他亲自参加农业劳动(或耕种庄稼),常常带着经书去干农活,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或学说)。皇甫谧性格恬静,没有奢望,并从此树立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自己的事业,自己取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等论著。后来得了风痹症,仍然手不释卷。他潜心钻研典籍,甚至废寝忘食,当时人称他为“书淫”。有人劝告他不要过于专心,否则将会耗损精神。皇甫谧说:“早晨学到了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是上天决定的呢!城阳太守梁柳,是皇甫谧堂姑母的儿子,在他去做官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他设酒宴送行。皇甫谧说:“梁柳还是平民的时候来探望我,我送迎都不会出门,招待的食物也不过是些咸菜,贫

45、穷的人不把酒肉当做礼节。现在他做郡守(我)却为他送行,这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地位而轻视梁柳这个人,这难道符合古人做人的道理吗?这不是我的心能安宁的做法。”当时,魏郡守召他担任上计掾,又推荐他为孝廉;景元初年,相国召请他做官,他都不赴任。后来晋武帝司马炎频频下诏书不停敦促逼迫他到朝廷任职,他上奏疏陈述,自称是平庸轻贱的人,言辞十分恳切,终于被准许。过了一年多,皇甫谧又被举荐贤良方正,他也没有去。他还亲自上书向皇帝借书,皇帝送给了他一车书。皇甫谧虽然瘦弱多病,但却整天看书不懈怠。咸宁初年,皇帝又下诏令说:“皇甫谧性格沉静,清白自守,坚持学习,喜好古文献典籍,与世俗之人志趣迥异,可以任命皇甫谧为太子中庶

46、子。”皇甫谧以病重坚决谢绝。皇帝起初虽然没有改变他的志向,不久却又下诏令征召他为议郎,后又补任为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求任命他为功曹。皇甫谧都没有答应。他写了有关葬送制度的论著,命名笃终。皇甫谧最终没有做官。太康三年去世,时年六十八岁。皇甫谧写有诗、赋、诔、颂、论、难六种文体的作品,而且著述甚丰,又撰写了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和玄晏春秋等书,都被世人所重视推崇。5.答案:1.B; 2.“瘦”用比拟手法写秋山景象。秋风起,树叶落,秋山萧条,较之夏季像是瘦了;“宽”是写原野的空阔。晚稻收割,堆到了晒场,整个原野变得空荡荡的;两个词共同表现了秋天充斥整个空间的萧条衰败感,渲染了心忧国事的诗人沉

47、重苍凉的内心世界。解析:B.“自斟自饮”错,而是跟“邻曲”即邻居一起。 6.答案:(1)樯橹灰飞烟灭;气吞万里如虎(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7.答案:1.C;2.B;3.D;解析:1.惨无人道:残酷到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多形容酷刑、屠杀等造成的各种惨状。根据语境,两者均可。肝肠寸断:比喻伤心到极点,也形容饥饿到了极点。痛彻心扉:痛直接冲击到内心的最深处,形容非一般的痛。南京大屠杀的回忆不仅仅是伤心,更是心痛。用“痛彻心扉”更合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指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前

48、车之覆,后车之鉴: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比喻以往的失败,应该拿来当作教训。这里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合适。汇聚:聚集。汇合:(水流)聚集;会合。“爱国情感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应用“汇聚”。2.解答本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上下文之间的相互提示和照应。括号前面有分号,应注意表达的一致性。上文主语是“今日之中国”,所以所填句子的主语应为“今日之人民”,排除A、D两项。从形式上看,分号前面和所填句子相对应的是一个单句,所以排除C项。3.A项,“守护和平、不忘屈辱”语序错误,应是先“不忘屈辱”再“守护和平”;B项,“定格与复原”语序错误,应是先“复原”再“定格”;C项,第二个分句成

49、分残缺,应去掉“传递”后的“的”。8.答案:我国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三颗卫星。解析:题目要求将新闻压缩成一句话,因为是在电视上滚动播出,所以主要信息一定要表达清楚准确。主要信息就在第1段,我国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三颗卫星,而三星具体是哪三星以及第2段关于火箭的介绍,可以省去。9.答案:不在于守成和复旧;但死去并不代表消亡;文学传统的继承亦复如是解析:第空根据后文“而在于创新”可推知应该补写“守成和复旧”这类与“创新”相反的句子;第空根据后面的“死去的是形体,而存在的是一种永恒的生机”可推知应该补写“死去并不代表消灭”这类意思的句子;第空根据整个语段的陈述内容,可推知应该补写“文学传

50、统的继承亦复如是”这类意思的句子。10.答案:【佳作展台】传续百年,强国有我一百年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家危亡之际,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自北京席卷全国。一百年后的今天,当我怀着虔诚之心观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眼前似乎又浮现出那振聋发聩的“五四风雷”。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里,有闻一多手书岳飞的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并积极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有邓中夏带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在街头演讲,喊出了中国青年在时代中的不屈;有李大钊等教授以笔为刃,领导着青年学生在一次次的请愿中坚定爱国之心,为祖国“

51、金瓯有缺”而试图只手补天裂。他们走出“象牙塔”,践行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在国家存亡危急之秋挺身而出,把个人的命运融入时代的洪流中,舍弃小我,成全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国家的反抗意识和人民的斗争精神,给倾颓的国家带来一丝曙光。如果说青年就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那么中国之复兴昌盛,当自五四始。正因有无数青年奋不顾身、舍身报国,中华民族才得以始终屹立不倒,中国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五四之后,一代代青年人接续奋斗,才有今日中国之国富民强。观五四运动之历史,不只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当下的激励。正如孟子所说:“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五四之风云变

52、幻,我虽非亲历,但观此百年纪念大会,也当感奋于当下,为强国而努力。强国有我。我们有如此之自信,是因为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恰如一幅画卷的创作,一百年来,无数先辈已然为我们完成了构图,勾勒了框架,唤醒了人民的独立意识和爱国热情,实现了国家的金瓯无缺;如今,我们只需在这幅画卷上着色,让细节变得更为生动,让这幅“江山如此多娇”的画卷愈加和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赖五四之福,我们的努力奋斗已无需在枪林弹雨中进行,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各司其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挥洒青春与汗水,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与国偕行。我们这一代青年,有这样的认识,也有这样的自信!观五四之精神,传续百年;秉

53、五四之遗志,强国有我。解析: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部分展示了在中华民族一百余年间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上,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从“五四运动”期间青年一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青年投身于国家建设的高度热情,到改革开放之初广大青年紧跟时代洪流的激情,再到如今新时代青年对实现祖国振兴的强大信心,最后到2049年对新一代青年的期许,不难看出奋斗是青年永不褪去的底色。任务部分,给了考生五种选择,并要求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这种要求下考生必须有极强的代入感,并且对某一历史节点熟稔。作文立足引导考生思考人生与家国命运,展望未来,启发青年一代为祖国、为人民勇担重任、勇立时代潮头,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写作时尤其要注意写作身份与时代背景的契合。具体写作中,可从如下角度立意:为国何惜死,但求金瓯全;投身建设,时不我待;我将无我,不负青春;感谢有你,相信有我;长大后,希望成为您;等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