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9 ,大小:5.10MB ,
资源ID:16092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092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开学大礼包》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2.1.2 文言虚词(新人教版)(湖南专用).ppt)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开学大礼包》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2.1.2 文言虚词(新人教版)(湖南专用).ppt

1、【真题一】(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文本见“考向一”【典例探究】【真题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前“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后“而”是连词,表示并列。B项,两个“且”都是副词,都可译作“将要、将近”。C项,前“也”是语尾助词,舒缓语气,协调音节;后“也”是助词,表示判断语气。D项,前“之”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之”起调节音节的作用。【真题二】(2009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文本见“考向一”【典例探究】【真题二】。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2、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解析】选C。此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本题为传统题型,所考查的虚词也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中的。考生可用代入法进行排除。A项,代词,指“天地变化”/连词,“还是”,出自课文烛之武退秦师;B项,介词“比”/介词“对于”,出自课文五人墓碑记;C项,两个“以”均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对照句出自课文归去来兮辞。D项,代词,“的人”/语气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考生可能会在C项和D项间犹豫。需要仔细辨识,反复推敲。【特别提醒】做虚词辨析题时,“代入法”也是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虚词考试题一般分四组,每组两句,一课外一课

3、内,可将课内已掌握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代入课外句中试一试,结合上下文看看是否讲得通。1.“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题干中的“以”是介词,是“用、拿”的意思。A.“以”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B.“以”是介词,相当于“用、拿”;C.“以”为介词,意为“因为”;D.“以”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4、的能力。A.为:介词,被;介词,替、给。B.于:介词,在,表处所;介词,对、对于,表对象。C.以:介词,用、拿;介词,因为。D.两个“因”均为介词,依靠,凭借。【特别提醒】介词多为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常用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对介词的考查,通常是结合对文句的理解进行的。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则:副词,表判断,就是;连词,表转折,却。B.且:副词,将要;连词,表递进。C.何:表反问的代词,怎么;表疑问的代词,什么。D.乃:都是表承接的副词,于是,就。【特别提

5、醒】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意义的词,常用的副词有“乃”“其”“且”“则”等。高考中,有时会直接设题考查辨析副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递进,而,而且。B.以:连词,表并列,并且,而;连词,表顺承,不译。C.与:均为表并列的连词,“和”“跟”“同”的意思。D.且:连词,表并列,连词,尚且,还。【特别提醒】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者句子与句子的词。常用的连词有“而”“且”“以”“则”“与”等。对连词的考查

6、,主要是区分连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之: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也: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起舒缓语气的作用。C.所:名词,适当的处所或位置;助词,与“为”共同表被动。D.两个“乎”均为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反问。【特别提醒】助词是依附在别的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表达某种语气或起调节音节作用的词。常见的助词有“之”“乎”“者”“也”等。高考往往从助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细微区别的角度设题。6.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

7、一项是()A.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耳:而已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于之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诸:之乎D.子曰:“盍各言尔志。”盍:何不【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兼词在古文中虽不多见,但在理解文句时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A.“耳”是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B.“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C.“诸”是兼词,用在句中相当于“之于”,用在句尾,相当于“之乎”。D.“盍”是兼词,相当于“何不”。【特别提醒】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词,常见的有“诸”“焉”“盍”等。对兼词的考查高考虽涉及不多,但也应引起注意。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8、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天下事有难易乎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相同,不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相同【解析】选A。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吗”;在句中表停顿,不译;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的“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某所,而母立于兹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为“所”字与动词相结合,形成名词性短语,相当于“的(事

9、、物、地方、人)”等。A项为名词,表处所;C项“为”和“所”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D项“所”和“以”连用,组成“所以”的固定格式,表凭借,可译为“用来的”。9.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余闻而愈悲A./B./C./D./【解析】选C。通“尔”,译为“你的”;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表顺承关系,可译为“就”;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因此”。【特别提醒】湖南高考考试说明要求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说已把考试范围缩小到了最小限度。这就为我们牢固掌握这

10、18个虚词的各种用法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用列表的形式,把每一个虚词的词性,每种词性的各种用法及意义都分条列出,并附上课文中学过的例句,然后熟记于胸,以后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某个虚词就可作出用法选择了。【解析】选D。两个“之”均为代词,指代僧人义端。“说之”意为“劝说他”。A.及:副词,意为“到、等到”;动词,意为“赶上”。B.乃:表判断的副词,是;表承接的副词,于是。C.以:顺接连词,相当于“而”;介词,意为“用、拿”。【特别提醒】有的文言虚词兼有多种意义,在不同的语法结构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另外,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的。因而有些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如“之”,可以是助词,可以是代词,还可以是动词。还有上题中的“及”。所以,要根据语境具体分析。11.(2010广东卷)(阅读文本见“考向一”【对点演练即时巩固】第11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解析】选B。B项,前者为介词,表被动;后者为介词,给,替。A项,均为代词,代居庸关;C项,两者均与动词连用,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D项,介词,表方位、地点,译作“在”。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