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验收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B.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C. H1N1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D. 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答案】C【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
2、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详解】A、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植物没有系统,A错误;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错误;C、H1N1流感病毒过寄生生活,其增殖需在寄主细胞中完成,但是由于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C正确;D、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关于细胞化合物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脂肪细胞含量最
3、多的化合物是脂肪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蛋白质的合成不一定要在核糖体上进行,例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蓝藻与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者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A. 都错误B. 一项C. 二项D. 三项【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TP和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详解】肌细胞和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都是水,错误;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没有DNA,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所有生物的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4、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绿藻是真核生物,两者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元素与化合物,考查学生识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细胞的结构组成和核酸的分布等知识。3.酵母菌、大肠杆菌和HIV病毒的核酸中,含有A、C、T的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A. 5,5,2B. 5,5,3C. 8,5,2D. 8,5,3【答案】A【解析】【分析】核酸分为两种,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组成的五碳糖分别为脱氧核糖和核糖,其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C、G、T,核糖核苷酸的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
5、、C、G、U。【详解】大肠杄菌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所以都既有DNA也有RNA,碱基有A、G、C、T、U5种,核苷酸就有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和核糖核苷酸4种,共8种,故含有A、C、T的核苷酸种类是5种;HIV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A,故碱基只有A、U、C、G4种,不含T,核苷酸有核糖核苷酸4种,故含有A、C、T的核苷酸种类数是2种,A正确。4.下图表示几种细胞器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器 a、b、c、d 含磷脂,e 不含磷脂B. 蓝藻细胞中含有 d、eC. 绿色植物细胞都含有 a、b、c、d、eD. 无分泌功能的细胞不含 a【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
6、:图示表示几种细胞器,其中a为高尔基体;b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为内质网;d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e为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详解】图中a表示高尔基体,b表示线粒体,c表示内质网,d表示叶绿体,它们均有生物膜构成,其膜上含有磷脂,e表示核糖体,核糖体中不含磷脂,A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虽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不含叶绿体,B错误;绿色植物的根尖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很多植物细胞无分泌功能,也含有高尔基体,D错误。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被呲罗红甲基绿染色后,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B. 根毛细胞可以替代紫色洋葱表
7、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C. 显微镜使用时,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可调节通光孔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D. 健那绿染色观察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蓝绿色清晰可见【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详解】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
8、A呈红色,因此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同时对细胞进行染色,会观察到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小于染成红色的面积,A错误;根毛细胞内具有大液泡,它可以替代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B正确;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可以增大光圈或用凹面镜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C错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含有较多的呈绿色的叶绿体,而线粒体较少,如果健那绿染色观察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不容易观察到线粒体,D错误。【点睛】易错选项B,误认为根毛细胞不能用于质壁分离的实验观察,事实上,只要植物细胞内含有大液泡,不管有无色素都可以。如果液泡中没有色素,只要在显微观察时将光线调暗一些,就能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6.下列动植物糖类
9、、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根据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等,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半乳糖、乳糖、糖原。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详解】A、核糖、葡萄糖和脱氧核糖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是蔗
10、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是乳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細胞特有的多糖,A正确;B、果糖和葡萄糖均为单糖且都是还原糖,蔗糖属于二糖,但不是还原糖,B错误;C、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C错误;D、淀粉和纤维素均为生物大分子,固醇为小分子物质,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糖类、脂质的分类、分布的识记,并利用集合图形归纳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7.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糖体、染色体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B. 有O2时,葡萄糖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C. 在光学显微镜下,蓝球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观察到叶绿
11、体D. 细胞凋亡时,溶酶体可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答案】A【解析】【详解】A、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因此核糖体、染色体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A项正确;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在有O2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并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B项错误;C、蓝球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水绵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中有叶绿体,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蓝球藻细胞中不能观察到叶绿体,C项错误;D、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中合成,D项错误。故选A。8.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
12、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甲中曲线a表示自由扩散,曲线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 图甲中曲线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C. 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 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乙是对胞吐和胞吞的过程的考查, a是细胞的胞吞过程,b是细胞的胞吐过程,胞吐与胞吞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详解】A、分析曲线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
13、,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正确;B、甲图中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正确;C、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D、胞吞和胞吐是耗能过程,需要细胞内部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点睛】细胞膜结构特点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9.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1 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图2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2中的存在于图1中Q侧B. 图1中a类型Y离子转运所
14、需的能量最可能来源于X离子转运时释放的能量C. 图1中b类型所需能量物质来自图2中的D. 存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有可能是细菌【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首先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要根据糖蛋白的位置判断细胞膜内外;图中可以看出,Y物质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此时的能量应来源于X物质,因此可以确定a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方式是正常方式的主动运输;c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光能驱动。图2中分别是细胞膜、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中心体,其中能发生类似图1功能的结构应该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详解】A、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
15、的外表面,即P表示外表面,Q表示内表面,所以细胞质基质存在于Q侧,A正确;B、图1中a类型中,Y离子与X离子通过同一个载体运输,可知Y离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X离子转运时释放的能量,B正确;C、图1的b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即图2中的,C错误;D、由图可知,c类型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光能,因此存在c类型进行主动转运的有可能是细菌,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
16、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0.下图1表示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及pH为b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预期正确的是A. 若将pH调整为a,则d点左移,e点下移B. 若将pH先调整为c,再调整回b,则d、e点不移动C. 若将温度升高10,则d点右移、e点不移动D. 若增加-淀粉酶的量,则d点不移动,e点上移【答案】C【解析】【分析】1、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2、分析示意图:图甲是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其中b点是酶的最适pH,在b点之前,随pH升高,酶活性上升,超过b点,随pH上升,酶活性降低,直至失活。图乙
17、中d点表示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详解】A、图2中pH值条件为最适pH,因此若将pH调整为a,酶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则d点右移,酶只起催化作用,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故e点不变,A错误;B、若将pH先调整为c,则酶活性丧失,因此再调整回b,酶没有催化作用,短时间内不会有麦芽糖的生成,d点右移,B错误;C、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当温度升高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正确;D、若增加-淀粉酶的量,反应速率加快,则d点左移,e点不动,D错误。故选C。1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
18、正确的是( )A. 三磷酸腺苷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为A- P-PPB. 蓝藻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C. 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D. 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也容易重新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1、ATP分子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不稳定,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2、能产生ATP的途径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
19、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三磷酸腺苷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为A-PPP,A错误;B、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B错误;C、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它生命活动,C错误;D、ATP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ATP合成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形成, 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和ADP相互转化、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及特点;掌握ATP和ADP
20、相互转化的过程及场所;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12.下图为生物学实验过程或结果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色素带和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蓝绿色的叶绿素aB. 若图乙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 图丙右侧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替代进行检测D. 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待根长至5 cm左右剪取尖端23 cm用于解离【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色素带到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分析图乙: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的吸水能力和细胞液的浓度成正比。分析图丙:图为酵母菌的
21、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分析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要接触到烧杯内液面,以便供给植物水分,利于根尖的生长。【详解】A、图甲中色素带和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A错误;B、若乙图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则其细胞液的浓度在逐渐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C、图丙右侧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替代进行检测,酸性重铬酸钾用于鉴定酒精,酒精在酵母菌培养液中,C错误;D、丁图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待根长至5cm左右剪取根尖2至3毫米用于解离,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有无CO2,酸性重铬酸钾是否变成灰绿色用于鉴定
22、酒精的有无。13.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细胞代谢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人体内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则过程产生的CO2是过程产生的CO2的三倍B. 某植物细胞过程的进行需要的能量可来自C. 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D. 植物细胞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细胞渗透作用吸水,表示光反应阶段,表示暗反应阶段,表示吸收矿质元素离子,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详解】A、人体进行的无氧呼吸是乳酸途径的,不会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B、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是主动
23、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可来自,过程不产生能量,B错误;C、若植物缺镁则叶绿素合成不足,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光反应阶段,C错误;D、植物细胞的光反应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两者的联系。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辨析图中过程,准备记忆光合作用过程,呼吸作用过程是解题关键。1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速率与呼吸速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哪幅图中“a”点不能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一般在曲线中光补偿点时
24、,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表示此时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甲图中,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该值表示的净光合作用量。【详解】A、根据图中的曲线的含义可知,a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正确;B、图中a点后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a点含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C、图中a点的含义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错误;D、图中,a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正确。故选C。15.如
25、图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夏季24 h内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表示(图中A、B、C表示相应图形的面积)。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A. 在18:00时和6:00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 假设该植物在24 h内呼吸速率不变,最大光合速率为85mghC. 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代数式可表示为A+CBD. 中午12:00时左右,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C5的含量下降【答案】D【解析】【详解】图中可以看出,在18:00时和6:00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均为0,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被光合作用
26、吸收,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正确;图中夜间的只进行呼吸作用,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10mg/h,该值表示呼吸速率假设该植物在24h内呼吸速率不变,在图中C区段二氧化碳吸收的最高值为75mg/h,此值为净光合速率,因此此时的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75+10=85mg/h,B正确;白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A和C区段表示的是白天积累的有机物;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B区段表示夜间消耗的有机物,因此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代数式可表示为A+C-B,C正确;中午12:00时左右,二氧化碳浓度低,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少,而C3的还原仍在发生,因此与曲线最高点
27、所对应的时间相比,C3的含量下降,C5的含量上升,D错误。16.下列与有丝分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随着着丝点的分裂,DNA数目加倍B.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无丝分裂是原核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C.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可形成赤道板D.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细胞膜流动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有适度生长;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中期:染色体受纺锤丝牵引,排在赤道板上,赤道板并非细胞结构,而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该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28、;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在有丝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A错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细胞增殖方式,B错误;与动物细胞不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可形成细胞板,C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所以与细胞膜流动性密切相关,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细胞增殖的方式以及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记牢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提高分析对比能力。17.分别用-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
29、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探针细胞总RNA-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丙酮酸激酶基因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胰岛细胞A. 在成红细胞中,-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B. 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珠蛋白基因C. 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D. 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形态、结
30、构和功能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详解】A、基因探针既可以用来检测目的基因存在,也可以目的基因转录的产物mRNA分子,若存在说明该基因得到了表达。在成红细胞中,不存在卵清蛋白基因对应mRNA,即该基因不表达,处于关闭状态,故A正确;B、同一个个体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具有一套相同基因,故B错误;C、丙酮酸激酶基因表达产物为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保证细胞呼吸正常进行,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故C正确;D、上述不同类型细胞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故D正确。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
31、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8.染色质是真核细胞内的重要结构。下列关于染色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进行复制后数目加倍B. 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会高度螺旋变为染色体C. 动物细胞的染色质可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D. 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DN
32、A加倍,由于形成的两个染色单体仍然由一个着丝点连接,所以染色体数目不加倍,A错误;B、无丝分裂中没有染色质向染色体的形态转变,B错误;C、动物细胞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不存在于线粒体中,C错误;D、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D正确。故选D。19.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老年人的白头发是头发基部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B. 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正常分裂、分化和凋亡对生物体都具有积极意义C. 细胞分化使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D. 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再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
33、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2、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是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现象;3、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具有过程积极意义。【详解】A、老年人的白头发是头发基部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A正确;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于生物体都有积极意义,B正确;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而细胞的遗
34、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D、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再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等基础知识,大多数知识点以记忆为主,只要记住即可答题,这就需要学生多看教材内容,络。20.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NaOH 模拟被运输的物质,其扩散进琼脂块的速率可表示物质运输的效率B. 琼脂块的大小模拟细胞的大小,其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C. 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放在 NaOH 溶液中浸泡的时间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D. NaOH 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中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但扩散的
35、体积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核质比的限制,相对表面积的限制。【详解】A、NaOH扩散进不同琼脂块的速率相同,不能表示物质运输的效率,A错误;B、琼脂块的大小模拟细胞的大小,其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正确;C、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放在 NaOH 溶液中浸泡的时间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故各组应该保持一致,C正确;D、NaOH 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中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但扩散的体积,琼脂块越大,扩散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值越小,D正确。故选A。21.下图所示的是来自同一人体的 4 种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上述四种细胞所携带的基因相同但形态、功能不
36、同B. 上述四种细胞的形态、大小不同,DNA含量也可能不同C. 上述四种细胞大小虽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D. 上述四种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也可能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卵细胞遗传物质是体细胞的一半,所携带的基因数量比体细胞少,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各细
37、胞的形态、功能不同, A错误;B、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体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但卵细胞的DNA含量减半,B正确;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都是水,C正确;D、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2.在一个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比不可能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
38、(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所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含量之比为1:1(后期和末期)或1:2(前期和中期)。【详解】A、A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2:1,不存在这种情况,A错误;B、B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C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C正确;D、D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属于有丝分裂末期,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
39、NA数目的变化情况,考生要明确:在复制前后着丝点分裂后,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而完成复制后的前期和中期时,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23.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A. ab段核DNA含量上升的原因是在间期完成DNA复制B. cd段核DNA含量下降的原因是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C. fg段1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D. gh段核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图中ab表示DNA分子复制,cd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进入两个细胞核中;右图gh表
40、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据此答题。【详解】A、ab段DNA含量上升的原因是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导致,A正确;B、cd段核DNA含量下降一半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DNA平均分配到2个细胞核中,B错误;C、fg段一条染色体含两个DNA分子,两条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C正确;D、gh段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
41、断。24.如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处于G0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G0、G1、S、G2、MB. S期是染色体复制及数目加倍的时期C. M期是染色单体形成和消失的时期D. 肝细胞所处时期为G0期【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G1、
42、S、G2、M,A错误;B、S期是染色体复制时期,DNA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C、染色单体在S期形成,M期的后期消失,C错误;D、肝细胞属于暂不增殖细胞,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图中和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5.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减小B. 个体衰老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C. 细胞凋亡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受损引起的D. 细胞死亡就是细胞的凋亡【答案】B【解析】【分析】1、
43、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详解】A、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 A错误;B、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B正确;C、细胞
44、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生理性死亡,C错误;D、细胞死亡分为两类: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衰老和癌变的特征,并注意将两者进行区分;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注意与细胞坏死进行比较;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26.用带放射性标记的胸苷培养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再换无放射性培养液培养并定期检测,结果如图。若加入过量胸苷,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预计最快约22
45、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B. 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74 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C. 处于该细胞周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122412D. 被标记的M期细胞从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比例最大,用时79 h【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染色体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即122412。【详解】A、根据题意S期细胞被标记,加入放射性的胸苷后,S期的细胞经G2期变化后变为M期细胞,故最短
46、时间为G2时期,即2.2h,A正确;B、加入过量胸苷后,只有处于S期的细胞被抑制;刚结束S期的细胞,再次经过G2、M、G1期后再次到达S期后受到抑制,经历时间为2.2+1.8+3.4=7.4h。其他各期细胞达到S期的时间均短于该时间,故加入胸苷后7.4h后细胞都停留在S期,B正确;C、由于小肠上皮细胞中含染色体数为12,且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所以处于该细胞周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122412,C正确;D、细胞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因此从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比例最大值,即变为间期细胞,故经历的时间为分裂期的时间,即M期的时间,为1.8小时,D
47、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首先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27.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产生多种细胞B. 衰老细胞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相对表面积也增大C.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 细胞癌变导致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其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
48、选择性表达,但遗传物质不变。2、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1)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2)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4、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根据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可知,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产生多种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A正确;B、细胞
49、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但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相对表面积增大,B正确;C、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其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分化的实质和概念;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识记癌细胞的特点以及细胞癌变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28.如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为一条染色体,其两条染色单体在间期复制,并由一个着丝点相连B. 是细胞中的中心体,其在分
50、裂前期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 处于此时期的细胞中总的DNA分子数等于染色单体数目D. 在该时期的下一个时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中和为姐妹染色单体;为着丝点;为染色体;为星射线;为中心体。【详解】A、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和,是在间期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A正确; B、细胞中的中心体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错误;C、该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8个DNA,染色单体数是8,但细胞质中还含有少量DNA分子,C错误
51、;D、图示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共有8条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及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9.下图中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B. 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
52、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 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DE段;图4中b可对应图3中的BC段D. 图1中1为纺锤丝,图1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关系可对应图4中d【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图2: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3: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
53、分析图4:a、c表示染色体:DNA=1:1;b表示染色体:DNA=1:2;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详解】A、图1表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数量为0,A正确;B、图1所示细胞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处于图3中BC段;图3中CD段变化是由于着丝点分裂,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图4中a表示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应处于后期,可对应图3中的D点之后;4中b表示染色体:DNA=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以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前期中期,即可对应图3中的BC段,C正确
54、;D、图1中1为星射线,图1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关系可对应图4中b,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各柱形图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30.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 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导致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B. 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加强C.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可导致癌症D. 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答案】A【
55、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4、细胞癌变的根本
56、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分化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A错误;B.衰老的细胞会只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出现与某些基因活动加强有关,B正确;C.癌症的发生与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且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C正确;D.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D正确;故选A。31.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
57、人工授粉的麻烦 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假说的内容是: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配子中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人工杂交时必须人工授粉,故错误;孟德尔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解释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故正确;孟德尔的
58、演绎推理内容是测交结果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故正确;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不是孟德尔假说的内容,故错误。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下列以豌豆进行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杂交实验中,须在开花时除去母本的雄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处理B. 孟德尔在豌豆遗传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并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测交、自交和杂交C. 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D. 自然条件下,以豌豆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
59、,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都是显性个体【答案】C【解析】【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豌豆的特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详解】A、杂交实验中,须在花蕾期除去母本的雄蕊,A错误;B、孟德尔在豌豆遗传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并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杂交和自交、测交,B错误;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
60、性性状的现象,C正确;D、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其在自然情况下只能进行自交,因此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仍表现为隐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识记人工异花授粉过程,明确去雄应在花蕾期;识记豌豆的特点,明确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株,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33.杂交实验中,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A. 相对性状B. 隐性性状C. 显性性状D. 优良性状【答案】B【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与能不能稳定遗传无关,A错误;在杂交育种中,一定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因为隐
61、性性状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显性性状可以是纯合子AA、也可能是杂合子Aa,如果是杂合子Aa,则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优良性状可以是显性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因此不一定能稳定遗传,D错误。34.下列有关推理不正确的是( )A. 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独立确定B. 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C. 后代全为显性,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子D. 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作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另一个新的相对性状出现,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
62、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在完全显性的生物个体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隐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详解】A、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可能,因而难以独立确定,A正确;B、隐性性状的个体(aa)是纯合体,B正确; C、后代全为显性,双亲可以为显性纯合体,也可以有一方为显性杂合体(AAAa)等,C错误; D、由于显性纯合体的后代必定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所以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体(Aa),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35.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
63、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紫花紫花紫花 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紫花白花紫花 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 和B. 和C. 和D. 和【答案】B【解析】【分析】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定义法(杂交法)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自交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举例:高茎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双亲表现型为显性,基因型为Dd。【详解】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
64、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错误;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正确;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正确;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
65、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36.某同学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每次抓取的彩球不一定都要放回原桶中B. 实验中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C. 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D. 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雌雄配子【答案】A【解析】【分析】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详解】A、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保证每次抓取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均为1/2
66、,故A错误;B、实验中重复次数越多,误差越小,结果越准确,故B正确;C、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保证每次抓取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均为1/2,故C正确;D、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雌雄配子,故D正确。故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37.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B. 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C. 表现性状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D. 麂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答案】C【解析】
67、【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不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2、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能产生纯合子和杂合子;3、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详解】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A错误;B、纯合子杂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如AAaaAa;杂合子自交后代也会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aa, B错误;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结果,所以不同环境下,表现性状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C正确;D、麂的白毛与黑毛属
68、于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卷毛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一些基本概念,性状分离、显性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相对性状的概念,明确相关的概念,正确的解答选项。38. 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产生的后代4仔,它们的表现型是( )A. 全部黑色B. 三黑一白C. 一黑三白D. ABC三种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
69、够多。【详解】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既有显性性状也有隐性性状,理论上显性:隐性3:1,由于后代数目比较少存在偶然性。故选D。39.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橙红色。下列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是A.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 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橙红色C. 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D. 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减数
70、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配子中只存在等位基因中的其中一个;杂合子的测交和杂合子的配子种类能够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详解】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橙红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是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说明子一代
71、能够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进而能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40. 孟德尔豌豆实验中的以下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 对相对性状中F2性状分离比为3: 1B. 一对相对性状屮F2基因型比为1: 2: 1C. 一对相对性状中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D. 对相对性状中F1的配子种类比为1:1【答案】D【解析】【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B、F2基因型的
72、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C、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C错误;D、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正确。故选D。【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二非选择题41.下图一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图二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三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_能力。(2)图一中,A细胞分化成
73、D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3)图一D细胞中结构的数目在图二的_区间加倍;结构在图二中的_区间开始消失。(4)图三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分别是_;该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5)图一中,B细胞从分裂后期到末期的过程中,赤道板位置不会出现_,而是通过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6)图一中,若D细胞的分泌物是胰岛素,则该物质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结构_(填序号),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该细胞中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7)图一中C细胞生理过程发生的原因是_。【答案】 (1). 分裂和分化(增殖分化) (2). 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3). cd
74、 (4). ab (5). 8、8、0 (6). 4 (7). 细胞板 (8). (9). 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10). 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或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或基因决定细胞自动结束生命)【解析】【分析】分析图一:图一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其中A为干细胞,A形成B为干细胞的增殖过程;A到C表示细胞凋亡过程;A到D为细胞分化过程,D细胞中结构依次为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染色质、核仁、核膜、高尔基体、细胞核、细胞膜。分析图二:图二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oa表示间期,ab表示前期,bc表示中期,cd表示后期,de表示末期。分析图三:该
75、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1)A细胞为干细胞,其增殖形成的B细胞(干细胞)保持增殖能力,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分裂和分化能力。(2)图一中A到D为细胞分化,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图一D细胞中结构染色体的数目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即图二的cd区间加倍;结构核仁和核膜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即图二中的ab区间开始消失,在末期重建。(4)图三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该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分别是8、8、0,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染色体数量为4。(5)图一中,A细胞为动物细胞,其分裂时,从分裂后期到末期的过程中,赤道板位置不会出现
76、细胞板,而是通过细胞膜向内凹陷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6)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胰岛素从合成到分泌依次经过的结构是。细胞衰老时,细胞核发生的变化是: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7)图一中C表示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凋亡,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