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业分层测评(十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故深思高举高举:指行为高出于世俗B鼓枻而去鼓:敲打C遂去,不复与言去:前往某地D何故至于斯斯:这个地步【解析】C项,去:离开某地。【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20710089】A安能以身之察察安能以皓皓之白B渔父莞尔而笑则噪而相逐C沧浪之水清兮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D子非三闾大夫与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解析】D项,助词,吗/介词,跟,同。【答案】D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行吟泽畔B遂去,不复与言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D圣人不凝滞于物【解析】A、B、C三项均为
2、省略句,D项为被动句。【答案】D4名句名篇。 【导学号:20710090】(1)_,而能与世推移。(2)新沐者必弹冠,_。(3)沧浪之水清兮,_。【答案】(1)圣人不凝滞于物(2)新浴者必振衣 (3)可以濯吾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导学号:20710091】屈原列传(节选)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3、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闻
4、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B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C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解析】“兵挫地/削”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式短语,“地”后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此”指代的内容包括“为天下笑”,不做“笑”的宾语,排除B项,故选C。【答案】C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信:守信B亡走赵,赵不内内:同
5、“纳”,接纳C楚人既咎子兰咎:责备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形容词作动词,说坏话,诋毁【解析】A项,信:相信。【答案】A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忠君爱国”的一项是()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ABCD【解析】是楚王的举动;是楚王的结局;是令尹子兰、顷襄王对待屈原的举动。【答案】B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怀王为秦所骗,最终客死于秦,
6、说明了屈原的个人遭遇与楚国的命运无关。B“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写屈原处江湖之远,依然心忧祖国。C顷襄王听信谗言,怒“迁”屈原,突出了顷襄王的昏聩。D选文表现了楚怀王父子的昏聩腐朽,像屈原这样端方正直的人必不会容于朝廷,被流放是自然的。【解析】A项,“怀王为秦所骗,最终客死于秦”突出了屈原的个人遭遇与楚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答案】A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译文:(2)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译文:【答案】(1)(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并在怀王的宠妃郑袖面前编造了一
7、套骗人的假话。(2)他思念君王(想要)振兴国家,并希望国君和社会能够返回到正道上,恢复其当初的面貌,在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参考译文】第二年,秦国提出割让汉中土地与楚国来讲和。楚怀王说:“我不希望得到汉中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称心了。”张仪听到后,就说:“用一个张仪就能抵上整个汉中的土地,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并在怀王的宠妃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这以后,各国诸侯联合
8、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眛。当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秦国。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楚怀王,强求楚国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而后运回楚国安葬。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责备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他虽然被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能
9、够彻底醒悟,世俗总有一天会改变。他思念君王(想要)振兴国家,并希望国君和社会能够返回到正道上,恢复其当初的面貌,在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然而最终他也没有办法改变楚国的局面,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宫内被郑袖迷惑,在外面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客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能辨识人的忠奸造成的祸害。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竟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将屈原放逐了。10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
10、序号)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_,_,_,_,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甚至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解析】由原文及“甚至”一词来看,先排,其余均可按时间顺序排。【答案】11依照下面的例句,以“屈原”为话题,仿写句子。要求:句式基本一致。 【导学号:20710092】史铁生是宁静的,在残缺的疼痛中,在幽暗腐化的世俗中书写我与地坛;但他在宁静中找到了生活真正的光明,为繁复的社会倾注一缕抚慰心灵的清泉。【解析】可抓住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来写,突出其行为的意义即可。【答案】(示例):屈原是孤独的,在那窒息的腐朽中,在黑暗浑浊的庙堂中挣扎拼搏;但他在孤独中看清了故土真正的悲哀,为迷茫的志士点燃了一束照亮希望的火把。12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请结合画面内容说说其寓意。 【导学号:20710093】【解析】“各负其责”,“挖”的挖,“埋”的埋,一个都不缺。但有何意义?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任何的功绩。【答案】讽刺了那些为了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而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人和行为。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