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区域文明下的民族关系重点关注区域历史发展特别是边疆地区的历史发展是高考的重点,其重要地区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西藏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独具历史和经济发展特点的湖北、湖南等地区。特别应抓住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民族关系及政治经济文明发展的特点(自身发展)以及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关系)来学习。注重同地理知识和政治知识的综合与运用,加强与时政的联系,如国家政策等。热点关注1、关注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密切相关,是中华民族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这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对分裂
2、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严正立场。2、国家政策中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及整体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继改革开放以来给予东部沿海政策、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国家也非常重视处于东西部交接地带的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问题,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口号和战略。备考复习不要忽视了两湖等中部地区的历史发展与相关内容的学习。3、2005年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新疆经济文化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后新疆的发展也必将是国家政策的一个重点。4、面对周边国家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国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把“睦邻、安邻、富邻”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积极主
3、动地开拓周边环境。中国与东北亚、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依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另外,与此关系密切的我国边疆地区,特别是涉及东北、西南、新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发展与相关内容,备考复习过程中应给予特别关注。5、与“红色旅游”相关的区域,如两湖、上海等地的历史,也是不容忽视的考查内容。考点 东北地区专题1、古代的开发与管辖(1)秦朝:设辽东郡。(2)隋唐时期:靺鞨分布于东北地区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主要以渔牧为生。7世纪中期以后,其中的黑水和粟末两部强大起来。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龙江下游设置黑水都督府;开元初,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3)两宋时期: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的契丹族发展壮大,建
4、立了辽政权,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辽统治者实行了“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北宋中后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的女真族发展起来,1115年在会宁建立金政权,推行猛安谋克制度。(4)元朝:在东北设辽阳行省。(5)明朝后期:建州女真在奴尔哈赤率领下逐渐强大,建立起八旗制度。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明政府在东北设置努尔干都司进行管辖。(6)清朝: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 康熙帝时组织了两次针对俄国侵略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俄国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
5、是中国领土。2、近代的屈辱与抗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通过瑷珲条约(1858年)和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割占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2)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从朝鲜半岛侵入我国辽东半岛,并占领旅顺、大连。依据马关条约之规定,日本割占我国辽东半岛,后因俄、法、德干涉而被清政府赎回。(3)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打败俄国,将侵略势力扩展到我国东北。(4)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大举入侵东北,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沦陷。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为日本抢占东三省宣言,并派大批优
6、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全歼日本关东军。(5)1948年911月的辽沈战役,揭开了人民军队战略决战的序幕,东北全境解放。(人民军队首次超过国民党军)3、共和国的长子:(1)建国初期的“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的重工业中心。有辽宁鞍钢、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和第一机床厂等。(2)19561966年的曲折发展探索时期,东北地区建立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4、振兴东北:中共“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考察时指出,要把振兴东北摆在突出位置。被称为“
7、新辽沈战役”的振兴东北经济计划拉开了序幕(东北被称为“第四增长极”)考点2 西南地区专题1、古代的开发与中央的关系(1)秦朝:征服越族,在西南地区设置了象郡、桂林、南海三郡。(2)汉朝:分布着数十个语言不同、风俗各异的少数民族,其中主要有夜郎、滇国等,当时统称“西南夷”。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管理。(3)三国时期: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加速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封建化。(4)唐朝:前期,在云南洱海一带生活着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最南边的南诏发展起来,建立政权。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封为“云南王”。(5)元朝:灭大理后,设立云南行省,并实行
8、土司制度。(6)明朝:在西南地区沿用土司制度;永乐年间开始在贵州实行“改土归流”;并设置贵州布政使司。(7)清朝: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推行改土归流;雍正帝时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取代土司,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辖。2、近代革命的西南:(1)辛亥革命的先声:四川保路运动和荣县的独立(1911年);(2)反袁复辟的起点:护国运动(1915年,蔡锷与李烈钧等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3)红军长征的必经之地:1935年中央红军召开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转兵云南经过彝人区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进行艰苦的远征;1936年战斗在湘鄂川黔边的红
9、二、六军团也经过贵州、云南,渡丽江,爬雪山,在甘孜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共同北上,实现三个方面军的大会师,把中国革命的重心移到了北方。(4)抗战时期,西南作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成为战时陪都。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团结,在昆明制造了著名的“李闻血案”。3、建国后的发展:(1)“一五计划”期间,建成了宝成铁路。(2)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新建成昆铁路。这一时期因国际形势的紧张,国家在西南地区投资建设了大批重要工业基地(三线建设),并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3)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五年后的今天,温家宝总理发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一文,对五年来西部大开发的
10、得失进行了全面盘点。温总理表示,今后中央将实施如下战略布局:坚持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西部大开发在这个战略布局中占有突出地位。中央完整地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这对西部大开发是非常有利的。考点3 西藏地区专题1、西藏的发展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1)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蕃关系: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同松赞干布结婚。8世纪初期,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9世纪,吐蕃同唐朝会盟,
11、盟约相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2)元朝: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蒙古政权建立后,吐蕃被招降。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管辖。蒙藏联系密切,共同信仰藏传佛教。元政府封其首领八思巴为“国师”;创制“八思巴蒙字”。(3)明朝:设卫所,任用藏族人担任官吏,管理藏族事务,征收贡赋。 建立僧官制度,僧官由朝廷任免。(4)清朝:建立册封制度: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雍正帝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建立“金瓶掣签”制度。(5)1913年英国制造非法的“麦克马洪
12、线”:1913年10月英国在印度北部西姆拉召开“西姆拉会议”, 约文规定,中英政府承认西藏在中国宗主权之下,并承认外藏(划定内外藏分界,外藏为金沙江以西地区,境内由西藏地方当局管理)的自治权。7月3日、7日,中国驻英公使两次照会英国政府,“并不能承认未经中国政府承诺之英藏所签之约或类似的文牍。”【补充】中印边界地区现状: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领土:东段:争议领土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被印度占领。中印实际控制线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1987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
13、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 中段,争议领土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全部被印度占领。 在西段,争议领土3.3万平方公里,主要是我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其中印度占领巴里加斯一处,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 以上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我9.2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六个北京、一个浙江省、两个半台湾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10倍,比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大20倍,为我国总领土的一百零一分之一。这样大面积的领土争端,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是一个国家非法侵占别国领土的最大案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极大耻辱。2、走向文明开放的西藏:(1)解放: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4、,西藏获得和平解放。(2)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3)自治: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65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4)发展:“一五计划”期间,康藏、新藏、青藏公路建成,沟通了西藏与个系的联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同时,在内地大力支持下,西藏地区的工业迅速发展。 2001年西藏铁路动工,预计2006年7月通车。考点4 西北地区(涉及北方)专题1、游牧民族与游牧文明(1)西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北方有
15、匈奴、乌桓和鲜卑,还有西北地区的西域各族。(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等族。其中氐族建立的前秦和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先后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3)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北方的突厥、回纥等先后建立政权,开发了我国边疆地区.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统一了西北地区。突厥衰落后,回纥占据着北方草原地区。(4)两宋至元朝时期: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的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统一我国北方大草原地区的先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后来是女真族建立的金。随着蒙古族的发展,1206年铁木
16、真建立政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列改国号为元,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明清时期:明朝时蒙古分为鞑靼和瓦剌(鞑靼与明修好,瓦剌与明战争土木之变);明末清初分裂为漠南、漠西和漠北三部(漠西之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叛乱,康熙帝平叛;漠西之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领导下回归祖国,受到乾隆帝热情接待);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清先后设乌里雅苏台和伊犁将军辖区,加强管辖。(6)蒙古的分裂:1911年(宣统三年)12月,在沙俄支持下,活佛哲布尊丹巴举行“大蒙古帝国日光皇帝”登极仪式,组成大蒙古国库伦政府,蒙古分裂。外蒙古的分裂活动在内蒙古引起连锁反应。1912年(民
17、国元年)1月,在沙俄的策动下,呼伦贝尔额鲁特总管胜福组建军队,占领呼伦贝尔,宣布“独立”,成立隶属于库伦政府的“自治政府”。2、文明的碰撞:(1)游牧与农耕文明的碰撞:秦汉时期与匈奴的和战:秦汉时期的匈奴的力量逐渐强大,对秦汉北部边郡形成了重大威胁,并占据河套。到汉武帝时期,武力反击匈奴,基本解除了威胁。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等民族内迁并建立政权,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反映了少数民族统一中原后接受汉文化的历史过程。 隋朝初年,突厥分为东西突厥,东突厥逐渐强大,唐初打败东突厥。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 两宋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立的辽、西夏和金等政权的关系中
18、居于被动地位,通常是以妥协、送岁币的方式取得暂时的和平。北方少数民族势力日益壮大,并逐渐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了自身社会发展水平的封建化。 明朝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明朝中期,为防止蒙古南下而修缮长城;明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同好,恢复封贡互市。(2)中西文明的碰撞:西汉张骞通西域后,逐渐开通了经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到欧洲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汉武帝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即“海上丝绸之路”。 隋唐时期的陆路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
19、。3、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1)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该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管辖。(2)东汉:重新设置西域都护。(3)唐朝:在突厥故地先后建立安西都护府(唐太宗时)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时)。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在不改变原油部落组织、风俗的情况下,设都督府管辖,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这对北方各族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4)元朝:设立岭北行省。(5)清朝:先后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考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专题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可参照经济史专题)(1)先秦到东
20、汉,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北方农业区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区。(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批流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江南的农业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3)隋唐时期:江南的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南北两大经济重心形成。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有“扬一益二”之称,特别是扬州,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4)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以来是全国的经济重心。(5)明
21、清时期: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发展。2、近代的长江三角洲:(1)中国近现代化的龙头:南京条约关于五口通商的规定,使其成为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此后,我国东南沿海的传统农业、手工业在西方商品冲击下日益解体。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化的发端。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军用企业和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同时,以发昌机器厂为代表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逐渐兴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成为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成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根据地。(2)民主革命中的上海:1915年,陈独秀
22、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在其后期,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上海,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万余人在南京路抗议租界当局非法逮捕工人、学生,英国巡捕开枪打死群众十余人,伤无数,制造了“五卅惨案”,进而引发了“五卅运动”。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927年北伐战争中,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第三次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临时中央在沪成立。时间为1931年
23、9月下旬,至1933年1月,撤往江西革命根据地瑞金。1937年8月,日军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并组织了淞沪大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相继解放南京、上海。(3)新中国的“经济首都”:新中国成立初,以上海为中心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后上海开展“三反”“五反”运动。1984年,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国家又把长江三角洲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1年上海浦东成对外开放区。自此,上海逐渐成为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龙头,而长江三角洲则
24、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2010年的世界经济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正日益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活跃地区。1967年1月,上海出现“一月风暴”,抢班夺权,波及全国。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19781998年上海宝钢三期工程基本建成。考点6 珠江三角洲地区专题1、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1)秦朝:设南海郡,修驰道,凿灵渠。(2)汉朝:汉武帝设南海九郡。(3)隋唐:广州是南方的大都会。(4)北宋: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5)明朝:1553年,葡萄牙租占澳门。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6)清朝:留广州一处海关与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公行”
25、统一管理对外贸易。2、近代珠江三角洲的变迁(1)列强侵略的开端,割占土地,开埠通商、强占租界、划分势力范围。(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民族工业,著名的有广东继昌隆缫丝厂。(3)新思想发源早,如西学东渐、新思想的萌发,维新变法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4)革命运动不断(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护法运动、香港海员大罢工、中共三大召开、省港大罢工),特别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黄埔军校的创办,以广东为根据地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举行广州起义,建立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3、新中国成立后的珠江三角洲:(1)1980年确立深圳、珠海
26、为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2)1984年,珠江三角洲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重大建设项目有京九铁路、大亚湾核电站等。考点7 两湖地区专题(1)在列强侵略下被迫开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汉口开放为商埠;(2)在洋务运动推动下近代化的起步:以汉阳铁厂为代表;(3)1911年武昌起义,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4)1927年大革命时期,汉口人民收回英租界;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武汉成为革命的中心;(5)1927年汪精卫在武昌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6)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7)
27、在国民大革命中,湘鄂赣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给予北伐战争以巨大支援。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热情歌颂农民运动;(8)1927年,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在攻打敌人中心城市失败后转入农村,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实践中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9)两湖地区的主要文物古迹: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全套编钟; 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西汉帛画); 湖北三国时的赤壁之战遗址; 明朝李自成战死湖北九宫山遗址; 武昌起义旧址; 北伐战争时期贺胜桥、汀泗桥战役遗址; 红色旅游:八七会议旧址、文家市遗址等。考点9 台湾地区专题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8、:(1)公元230年,东吴孙权派卫温率军浮海至夷洲(即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2)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即台湾。(3)元朝时正式设澎湖巡检司,台湾正式归中央政权管辖。(4)明朝时,荷兰入侵台湾,占据38年;1662年反清复明将士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5)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归入清朝版图。(6)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立行省。2、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发展:(1)1946年,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蒋介石退居台湾,导致海峡两岸处
29、于隔绝、分裂状态。(2)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3)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中美建交不过三个月,美国国会竟通过了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美国政府根据这个关系法,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国内政,阻挠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李登辉和陈水扁公开否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使台湾问题更为复杂化。3、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向世人宣布用和平的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3
30、)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可行性。(4)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对分裂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严正立场。考点9 环渤海地区专题1中国古代对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和管理:()春秋时期,齐国、鲁国、燕国位于环渤海地区,尤其是齐鲁文明突出。()战国时期,齐国临淄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秦朝设辽东郡,对辽东半岛实行有效管辖;万里长城东起辽东。()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唐朝时,粟末靺鞨生活在渤海北岸,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封忽汗州都督;登州是海上航线的出发地。
31、()契丹的封建化和耶律德光取得幽云十六州,金朝控制环渤海地区。()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实行行省制度,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归中书省直辖,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直沽是海运线和漕运线的交汇点。()明朝定都北京,明长城东起鸭绿江。()满洲迁都沈阳,后又迁都北京。清前期在环渤海地区设盛京、直隶、山东省,实行有效管辖。 2现代化历史进程:()洋务运动时期,在环渤海地区建立了一些官办企业,北洋舰队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军建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渐建立起来。()1905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一战期间,环渤海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2、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国营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沈阳机床广、飞机制造厂建立起来。()十年探索时期,建成了胜利油田和大庆油田。()改革开放后,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城市对外开放;后来环渤海经济区又对外开放;大秦铁路建成通车。 3中外反动势力对渤海湾地区的侵略和中国军民的革命斗争活动:(1)反动统治: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抵达天津白河口,这是外国侵略势力第一次进入渤海湾。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战争时期,日军攻占旅顺和大连,进行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和三国干涉还辽。 瓜分狂潮中,俄、德、英加强在渤海湾地区的角逐
33、。 八国联军侵华,建立都统衙门和联军司令部,对天津、北京实行殖民统治;辛丑条约强化了帝国主义在环渤海地区的势力。 日俄战争后,日本控制了东北地区南部。 袁世凯在北京建立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此后,奉系、直系和皖系军阀分别控制辽东半岛、京津地区和山东半岛。 一战爆发后,日本乘机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巴黎和会使之合法化。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五省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 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在东北实行殖民统治,在华北进行“治安强化运动”。 蒋介石国民政府发动全面内战后,山东是
34、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地区。(2)革命斗争:太平军北伐,打到直隶,逼近北京。甲午战争后,聂士成血战辽东,丁汝昌在威海战役中自杀殉国。北京和天津是维新派的重要活动地区。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后发展到京津地区,并在北京和天津重创八国联军。护国运动打碎袁世凯的“帝制梦”。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五四爱国运动兴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中共领导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斗争。 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深入华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大捷,解放石家庄,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地区;北平学生掀起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进行北平谈判,新政协会议召开,定都北京。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处死天津地委腐败分子刘青山,辽宁成为抗美援朝重要的后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