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专题测试1.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0年1月2日,一名塔斯社记者问毛泽东将在苏联逗留多久,毛泽东回答道,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A实现中苏建交B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C共同抗美援朝D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2.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既同社会主
2、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3.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这表明美国()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 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C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D借支持西藏独立对新中国施压4.1955年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A去殖民化B政治中立C经济独立D区域集团化5.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
3、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是一组是() 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尔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6年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9年 苏丹、几内亚 1957年 斯里兰卡 1960年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 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ABCD6.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
4、图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7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8.1955年亚非会议上,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拉开了南南合作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当时万隆会议()A推动亚非各国在实现政治独立斗争中相互支持 B实现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C建立亚非国家联合反殖反帝反
5、霸区域政治集团 D形成为亚非国家开放的多边贸易区域性官方论坛9.毛泽东在1960年的一次讲话中说“和平共处是没用的”,至少,我们“和帝国主义没有和平共处,只有冷战共处。”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在“冷战”的环境下无法推行B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C为适应阶级斗争需要而被抛弃D受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干扰10.1954年1月9日周恩来指出:“从朝鲜问题看到亚洲方面一些迫切的国际问题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必须由各有关大国举行协商来加以审查和解决的阶段中国认为,由即将在柏林召开的四国外长会议,导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五大国会议,来促进迫切的国际问题的解决,将会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及保障
6、国际和平与安全。”这说明中国()A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D主张协商解决国际问题11.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一年之内,中美外交从不可调和的冲突状态进入了总统使节去北京为总统访华筹备的阶段,其间双方避开了20年来的敌对宣传,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这里“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具体是指()A维护亚太地区平衡B遏制日本和西欧崛起C共同应对苏联威胁D联合推进多极化趋势12.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回忆中美建交谈判时说:“如果我们不在这一问题(向台湾出售武器)上明确表示我们的观点,总统及其国内政策顾问和我都强
7、烈地感觉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将会在美国遇到政治麻烦。”这表明()A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B是否对台军售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C美国国内对于中美建交存在着严重分歧D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13.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D维护远东和平可
8、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14. 新华社曾发表评论说: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A改变了某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B增强了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力量C得益于亚非独立国家的大力推动D使联合国成为了伸张正义的舞台15.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A50年代初期B60年代初期C70年代初期D80年代末期16.邓小
9、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17.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对19502005年中美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定量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中美良性关系波动最小时期的出现主要缘于() A中美建交,中国对外开放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D美国放弃了称霸全球战略18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
10、政策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D中国政府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9.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针对的是两极格局逐渐解体的国际环境变化 B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韬光养晦指专注国内发展、少参与国际事物 D有所作为主要表现为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20.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
11、”的新战略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A B C D21.2015年,“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五年合作规划、论坛运行规则等三个重要成果文件。这次“主场外交”盛会反映出()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中国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2.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该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
12、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下图所示。以上二材料最能说明()A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高C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D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23.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
13、作的经济合作关系24.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 B C D25.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对世界的看法由“战争革命”转为“和平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党和政府认为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C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成败中得出的教益D从一些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中得出的教益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是在1949年12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
14、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此次出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第二次是在1957年11月,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出访莫斯科,主要是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简称莫斯科会议。因为在赫鲁晓夫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泄露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混乱,所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互相交换意见,认为有必要召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这两次出访的目的
15、地虽然相同,但出访过程、所受待遇却截然不同。 材料二 中国日报网2016年1月26日电: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展开今年首场外交活动。习主席5天之内到访4个城市,同3国领导人和3个区域组织负责人深入会谈交流,共签署52项合作文件。世界媒体纷纷对习主席的中东之行“点赞”。 彭博社报道称,“在世界最动荡地区之一的中东,习近平完成了一次旨在提振中国在该地区外交影响力的行程。” 美国基督教箴言报报道称,“习近平中东之行对成就中国的全球经济、政治目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时的国内外环境。概括说明这两次出访活动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原因。当前,我国外交的基本政治目标是什么?(3) 习近平的出访与毛泽东出访时相比国际国内局势的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