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用书 P151(2011年山东乳山检测)清军入关后,在郑成功收复管理台湾二十多年后,踞守于台湾的郑经之子郑克塽又投降清朝,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两者都应肯定B两者都应否定C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D肯定前者,否定后者解析:选A。本题属于情景材料式不完整表述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解答的关键是明确不同事件的影响。郑成功收复管理台湾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反侵略行为,郑克塽投降清朝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和台湾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均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没有正确理解郑成功收复管理台湾和郑克塽投降清朝的进步性。2康熙帝剪除鳌拜集团和平定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2、这两种势力都()A拥有较大的势力 B严重威胁皇权C有称帝的野心 D不服从皇帝命令解析:选B。康熙帝采取的举措,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统治的基本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就是皇权的至高无上。严重威胁皇权是康熙帝剪除这两种势力的主要原因。3(2011年南通高二检测)“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这首诗写在()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B平定三藩叛乱时C收复雅克萨之时 D进兵台湾时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天山”“积沙”“亲征”,符合这些条件的史实只有A项。4中俄尼布楚条
3、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共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 BC D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简便方法是使用排除法。的表述明显错误,这里的“中国”在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中,是一个国家的称谓,绝不是指中原地区。由此,排除A、B两项,明显错误,不符合历史事实,如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在日本又称为日清战争。5.材料1: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珍惜苍天赐给我
4、的金色的华年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豪情不变年复一年做人有苦有甜/善恶分开两边都为梦中的明天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沿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这是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该剧刻画了康熙帝充满传奇的一生。材料2: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仍然用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的身份继续同清廷对抗。“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中国通史全编(下)材料3:(1)结合材料1和所学知识,指出晚年的康熙帝对自己的一生作过怎样的评价?(2)依据材料2和材料3的图片,分析康熙帝亲政后主要面临哪几方面的问题?(3)概括说明康熙帝为解
5、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解析:第(1)问应注意康熙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第(2)问从三则材料中归纳提炼即可。第(3)问要依据教材相关内容概括总结,来说明康熙帝采取的措施。答案:(1)康熙帝引用诸葛亮的话,说自己身为皇帝,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台湾郑氏集团、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矛盾。(3)措施: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汉族文化;平定噶尔丹的叛乱,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组织收复雅克萨之战及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影响:维护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了
6、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选择题1满洲贵族入关后,满汉民族矛盾一度尖锐,主要是由于满洲贵族在入关后()圈占汉族人的土地歧视汉族地主强迫汉族人剃发易服废除汉族的政治制度ABC D解析:选A。满洲贵族在入关后,极力笼络汉族地主,以巩固对广大地区的政治统治。清朝占领北京后,基本上沿用了明朝的政治制度。所以的叙述是错误的。2清朝册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和章嘉四大活佛的根本目的是()A笼络各种宗教势力以利统治B加大对各种宗教的管理力度C防止喇嘛教内部的争权夺利D强化中央对蒙藏地区的管辖解析:选D。本题属于因果关系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清朝册封四大活佛的背景和影响。通
7、过册封四大活佛,让其分掌蒙藏地区的喇嘛教务,从而使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属于直接目的,不符合题干中“根本目的”的求答条件。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A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B清军平定三藩之乱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解析:选D。紧扣题干材料,如“闻海上捷音”等关键信息,并与康熙帝的历史活动相结合分析作答。4.康熙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A缓和了统治地区的阶级矛盾B缓和了满藏之间的民族矛盾C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D巩固了清
8、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解析:选B。清军入关不久,中国的民族矛盾主要是满汉之间的矛盾。5清初,广大人民支持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其原因在于平定叛乱有利于()A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B维护大清王朝的尊严C维护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好交往D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解析:选A。三藩割据,造成了国家分裂局面,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广大人民支持康熙平定叛乱,是从维护国家统一这一大局出发的。6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C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D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
9、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解析:选A。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特别是康熙帝时,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主权所采取的措施。对其加以分类概括即可得出正确答案。7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和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相同作用是()A打击了分裂势力 B打击了殖民侵略C加强了边防力量 D巩固了国家统一解析:选D。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是打击分裂势力,平定叛乱,而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则是打击殖民侵略,但他们都维护了国家主权,巩固了国家统一。8了解了康熙帝后,有学生想就康熙帝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状况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认为下列标题最适合的是()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 D民族的觉醒解析:选A。康熙帝统治时期的中国,出现了“康熙盛世
10、”,但落后于世界潮流,“帝国的彷徨”最能体现康熙时代的社会状况。二、非选择题9(2011年南通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材料2:康熙对孔孟程朱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活动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
11、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材料3: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讲述了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系列故事。该剧的系列故事,情节曲折迷离、惊心动魄,人物丰富生动,戏剧结构明快,风格诙谐得当,每一小部还有大量当红艺人加盟,因此一播出便得到观众的喜爱。请回答:(1)材料1、2在康熙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2)材料3反映的现象可不可以作为研究康熙的主要依据?为什么?对这种历史题材的作品,你有怎样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评价的能力。第(1)问利用材料1中“没有偏见”“平
12、等”“博大胸怀”“科学态度”和材料2中“迷恋”“沉闷政治”及对科技的排斥等信息对比概括。第(2)问注意文学作品与历史研究的区别,前者有艺术加工,后者尊重史实。答案:(1)材料1认为康熙具有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态度。材料2认为康熙未能顺应世界潮流,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最佳时机。(2)不可以。原因:文艺作品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认识:历史题材的作品在涉及具体人物、事件时,要尊重史实。附:课内答疑站一、本课测评(教材P17)1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对汉蒙藏族的宗教文化控制;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
13、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线。2康熙帝是怎样维护国家主权的?提示:康熙帝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提出了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康熙分别命令都统彭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康熙帝运用军事外交手段,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二、学习延伸(教材P17)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结合康熙帝的这两段话,请想一想,清朝为何不修长城?提示:清朝通过施恩于喀尔喀,多伦会盟,加强了蒙古各部的团结,结束了他们内部长期的纠纷,密切了他们与朝廷的关系,使之成为保卫边疆的重要力量。这样就可以众志成城,不用修长城了。再者康熙注意以德治民,凝聚了民心。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