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教师版)第I卷(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认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有过的世袭贵族时代,正是靠贵族的自我残杀而告消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合久必分是历史必然趋势 B.内部残杀是贵族时代独有的社会特征C.宗法制不能维系长久团结 D.分封制度是贵族时代终结的主要原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到正是靠“贵族的自我残杀”而“告消灭”,这个材料实际上是在强调宗法制的弊端,贵族内部为了争权夺利也会出现自相残杀、而不团结的
2、局面,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了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军政机构,根据所学符合的C项枢密院,管理国家军务。尚书省在宋代未设置,排除A项;宋代的参知政事履行的是行政权,排除B项;军机处是清代设置的,排除D项。考
3、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枢密院3.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始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分封制稳定周朝的统治秩序,但是地方诸侯权力过大,造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分裂局面
4、,正确答案为A。秦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商周时期的世袭的贵族政治,排除B。行省制度是元朝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是蒙古人所建,排除C。三省六部制是唐朝时期的中央官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不是地方的行政制度,故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正确论述4.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
5、下进行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题意,“收敛性”是明清时期的特点,各选项 中第项是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项是明初朱元璋时的措施;第项是清雍正 帝时的措施;第项是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故本题符合明清时期的选项为C。故应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收敛性”具体表现5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
6、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农民“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6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职业自耕农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占人口比例24%36%30%10%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现了
7、资本主义萌芽丝织业发展A B C D【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 7. 有一学者指出,“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中国政局这一系列巨变都与某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洋务运动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中日甲午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的描述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这一事件应该是中日甲午战争,因为此战争后
8、,民族危机加剧,康梁掀起维新变法,孙中山在海外开始建立兴中会宣传革命思想,故本题选D项。A、B、C与题意不符合。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日甲午战争8. 2014年的深圳举办了纪念“轮船招商局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的活动,在下列论文中最为切题的是( )A.近代珠江三角洲的水事管理新格局 B.曾国藩洋务思想的形成、性质和作用C.晚清官督商办企业制度的流变与困境D.试论一九四六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依据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总部在上海
9、,创办人李鸿章,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所以A、B、D三项与史实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轮船招商局 9. 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 ) 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依据材料“自大总统以至平民
10、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可知,A符合题意,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制规定变化10. 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马”是农业文明时代畜动力的代表,而“机”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机器的广泛使用。近代化的
11、最主要标志之一是大机器生产,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所以本题选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11下列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 这种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的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起伏不定,在夹缝中生存。实业救国道
12、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受压制而最终走向失败,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 12. 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
13、考查的是对五四运动作用的理解。1919年清政府已经灭亡,B项符合题意;选项A、C、D是五四运动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13. 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 000人,年底发展到10 000人。这一时期中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注意“1925年”这一关键词。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国民大革命迅速发展,导致中共人数的大量
14、增加,故选D项。共产国际的支持不仅仅是这一时期的中共发展的原因,不选A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不选B项;土地革命开始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不选C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国共合作实现14. “中国的革命正是以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A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
15、北伐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题干材料的含义是国家独立、人民地位提高,这应该是指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故选C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15.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
16、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九二共识” 16. 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7、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题干无关;C项是新时期的外交,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与解决中缅边界问题无关。为了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本题选B项。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 右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
18、我们再度起飞的关键 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适用排除法,错误,隋唐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宋代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因此排除后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我们再度起飞的关键 18. 在古代雅典,“一些公民,不论全体公民中的多数或少数团结在一起,被某种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驱使,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和集体的利益”,造成多数人的暴政。这反映
19、出当时雅典( )A审判制度的局限性 B政权更替的频繁 C监察制度的局限性 D“公民权”的限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雅典的公民大会一方面体现出民主,另一方面却被一些野心家所利用,每次公民大会,都有可能受到能言善辩的野心家的煽动。因此才有材料所述的现象出现。雅典公民用公权谋私利,与监察制度的缺陷紧密相关。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监察制度的局限性19. 公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人的扩张活动使版图不断增大,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各种矛盾接踵而来。为了强化管理,处理罗马人与异邦人、异邦人与异邦人之间的争讼案件,随
20、后诞生了( )A十二铜表法B自然法 C万民法 D公民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到“罗马人的扩张活动使版图不断增大”,罗马人的扩张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为了统治更多的人口所以才推行了万民法。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20.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联邦政府的组成 B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C联邦法律至上 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
21、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个原则,材料叙述的是人民主权原则。A项是三原则中的联邦制原则,所以A项错误。B项内容表明的是三权分立的原则,所以排除B项。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的民主21某介绍当时欧洲各国政治与体制的书籍指出:俄罗斯、法兰西、普鲁士等国盛行君主专制;荷兰及西班牙已无法维持海上霸权;而英国因开风气之先,实施君主立宪制度,君主与国会共治,国势蒸蒸日上。该书最早可能出版于何时( )A十六世纪初 B十八世纪末 C十九世纪末 D二十世纪初【答案】B
22、【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西班牙的海上霸权约维持到17世纪初,荷兰约维持到17世纪中期,所以A项可排除;十九世纪末,法国已进入第三共和国(1870年),德意志帝国成立(1871年),所以C、D项可排除;B项十八世纪末符合材料,故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实施君主立宪制度22“巴黎公社的诞生与法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法兰西国家的民族传统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法国人民热爱民主自由 B.法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23、C.法国工人对民主制失望 D.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法国人民热爱民主自由与题意无关,B项法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与史实不符,C项法国工人对民主制失望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法兰西国家的民族传统”指向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故选D。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背景23. 列宁认为:革命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因此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提出“不给临
24、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上述材料反映出( )当时俄国已经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当时苏维埃内部存在派系斗争当时俄国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性 列宁主张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可以判断这个是四月提纲,是在十月革命后,故排除含有的A、B、D三项,故本题选C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
25、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进程24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法国人和德国人(中间两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是( )(左边图案是星条旗,右边图案是镰刀斧头旗)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显示法德两国的和解是在美苏两国冷战的背景下发生的,这说明欧洲的联合是在冷战的两极格局下谋求生存的结果,答案选C,A B D三项不能准确概括欧洲联合的时代背景和目的。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
26、发展法国人和德国人的联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三题,52分)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
27、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评论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观点:中国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或答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2分)评价:(1)亨廷顿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冷战时期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3分)史实: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
28、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任意三点给3分)(2)但亨廷顿的“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分) 史实:冷战结束后,我国积极建立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而不是要恢复我国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2分)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外交政
29、策亨廷顿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26. (15分)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2月1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朝杰出的外交家张骞曾经出使西域。这以后,从内地去西域的陆路就更加畅通了。当时通往西域的大路有南北两条,南北两路在大宛会合,然后经布哈拉可到安息(今伊朗)。从安息再往西可通往条支(今伊拉克)、大秦(罗马帝国)。中华书局编辑部古代经济专题史话材料二 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
30、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在当时,中国与俄罗斯、朝鲜、越南和南洋各地以及某些资本主义国家都有频繁的商业往来,输出的商品一般以棉布、丝绸、瓷器、铁锅、茶、糖为大宗,进口的商品则是哆罗呢、哔吱、玻璃、珊瑚和各种香料、海味等奢侈品。在嘉庆以前,清朝在国际贸易上始终保持出超的地位。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四 “一带一路”实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开
31、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词语注释请回答:(1)汉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开辟并得到发展。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汉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及输往国外的物品。(3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超越了陆上丝绸之路。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的原因。并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影响。(5分)(2)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但对外贸易较之前朝仍有较大发展。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嘉庆之前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嘉庆之后对外贸易变化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5分)据材料
32、四,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有哪些世界意义?(2分)【答案】(1)长安(西安)。(1分)丝绸、瓷器、茶叶。(2分,任意两点2分)造船业和航海业的进步,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手工业的发展。(3分,任意三点3分)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2分,任意两点2分)(2)贸易范围广泛(与世界多个国家贸易);出口日用品,进口奢侈品;处于出超地位。(3分)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财政困难。(2分)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促进世界和平。(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
33、现,“汉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及输往国外的物品”结合材料一和教材的基本知识即可作答,不是什么难题。中国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的原因要结合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业、航海业的进步、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等角度进行解答即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经济方面(增加收入)、对外交往方面(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进行分析即可。(2)清朝嘉庆之前对外贸易的特点、嘉庆之后对外贸易变化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其实是考查对材料的利用能力,例如,从材料就可以直接看出清朝嘉庆之前对外贸易是非常广泛的,并且处于出超地位。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世界意义可以从材料直接找到答案,例如,“一带一路”可以促进世界
34、和平发展,材料中既强调了“一带一路”的世界意义,又强调了“一带一路”对中国的意义,但是只需从材料中找到“世界意义”即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影响等;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嘉庆之后对外贸易变化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等 27(25分)中外历史学家的历史三段论很有新颖之处,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夏禹家天下以后有记录可征之国史,凡四千余年(公元前二二公元二年)。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型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
35、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材料二:“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36、。”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8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在1911年的大革命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8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7分)并且列举 “群雄竞起”的表现。(2分)【答案】(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家国一体);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等级森严);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具有延续性。(答到四点可得8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37、义经济的发展;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还移风易俗,使得社会风尚发生变化。(答到四点可得8分)(2)西欧崛起: 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政治上,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技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技兴起。 (4分,列出其中4点即可)美国崛起: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共和政体;三次科技革命;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3分,列出其中2点即可)“群雄竞起”表现: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的崛起。(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
38、封建指的是我国夏商周时期,这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阶段。主要的特点是家族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但是趋向集中。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政治上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创立了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巨大变革。(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欧崛起的因素可从西欧近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美国的崛起与美国的独立战争后确立的民主制度、美国内战、三次科技革命和不断进行的制度创新有关。目前的群雄并起说的是多极化的表现,学生依据教材列举即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1911年的大革命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群雄竞起”的表现等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