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8.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98541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登高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江渚(zh)潦倒(lio) 刹那(ch)悲怆(chung)B.霜鬓(bn) 萧飒(sh) 狭隘(i) 逮捕(di)C.夔州(ku) 荆州(jn) 惘然(wng) 讣告(b)D.呼啸(xio) 匕首(b) 舷窗(xin) 横亘(gng)【答案】A【解析】B项,“飒”,读为“s”;“逮”读为“di”。C项,“荆”读为“jng”;“讣”读为“f”。D项,“匕”读为“b”;“亘”读为“gn”。2下面是历史名人屈原、韩信、杜甫张良及其所对应的对联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间,春水群鸥野老心十年成败一知

2、己,七尺存亡两妇人。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生叔季世,有豪侠心,报韩椎秦,兴刘灭项;绝富貴交,为神仙侣,进履辟谷,拜石授书。A杜甫张良屈原韩信B杜甫韩信屈原张良C屈原张良杜甫韩信D屈原韩信杜甫张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杜甫曾住“杜甫草堂”;韩信因漂母而生,因吕后而死,“生死两妇人”;九歌是屈原的作品;张良曾为一老人进履,后被授书。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唯有杜甫一人。_,_。_。_,_, _。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

3、”“爱”精神,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守不渝的创作主题。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化到其血液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以“儒生”自命 从而打动与感染众多的读者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衔接点:“不仅是因为”;“更重要的还在于”“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它”;“用表达出来”;“打动读者”。4.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某中学“巴蜀名人研学团”的同学所准备的解说词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女士们、先

4、生们,欢迎大家莅临“杜甫草堂”拜谒游览!今天由我担任导游,实乃荣幸之至。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堂,观赏杜甫的风采吧!(1)改为(2)改为(3)改为(4)改为(5)改为【答案】“女士们、先生们”改为“同学们”;“莅临”改为“来到”;“拜谒”改为“参观”;“荣幸之至”改为“非常高兴”;“观赏”改为“一睹”。【解析】本题语境是“为暑期某学校学生研学团所作的解说词”,“女士们、先生们”使用不当,与“学生”这一身份不合,应改为“同学

5、们”;“莅临”使用不当,多用于书面用语,多用于贵宾,尤指上级到来,此处应改为“来到”;“荣幸之至”使用不当,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此处应改为“非常高兴”;“拜谒”使用不当,拜访谒见,参拜瞻仰(陵墓、碑碣等处),此处应改为“参观”;“观赏”与“风采”不搭配,改为“一睹风采”。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2)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

6、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解析】注意正确书写。二、课内阅读阅读登高,完成各题。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6对下列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 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C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 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 政治上不得志。【答案】D【解析】指年老因疾病困顿。7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

7、、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答案】C【解析】“怨天尤人”与“孤独”错。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是“孤独者”。8颔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评它“把悲秋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请赏析一下这一联表

8、现了怎样的意境。【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望;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是诗人俯视所见。这里有“萧萧”之声,也有“滚滚”之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象万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里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所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面对一枯一荣的落木所抒发的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苦痛!沉郁悲凉的对句,将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书写得淋漓尽致,用语精当,气势宏伟。【解析】注意抓住意象再现画面。9这首诗被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然而更多的评论家激赏前六句,对尾联则有些

9、轻视,清代学者沈德潜更给尾联下了“结句意尽语竭,不必曲为之讳”的定评。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答案】(观点一)赞同沈德潜等人的观点。(1)前两联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高浑一气,古今独步。(2)颈联,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3)而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生活困苦,鬓如霜白,困顿衰颓,狼狈失意,以至需要停杯,给人的感觉是没有话可说了,软绵无力。(观点二)不赞同沈德潜等人的观点。(1)诗人的生活状态因“艰难”而“潦倒”,艰难的全部意蕴都在尾联得到了深刻

10、的揭示。(2)“苦”作副词,意为“很甚”,这样就使“艰”“难”与“恨”所产生的情绪更浓厚,用字精当令人拜服。(3)“繁”“停”二字让人触目惊心,无处宣泄的愁绪只能郁积心头,愈发沉重,且不断补充而来。若多病中的诗人杯酒不停,会加速生命的流逝速度;但停杯则使胸中的抑郁之气不得抒发,同样会导致生命在积重难返的痛苦中快速衰竭。诗人身心濒临绝地,令人倍感压抑,令人感情更加沉郁,令人不得不佩服诗人的功力。【解析】先明确观点,再抓住关键字来分析,证明观点。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咏怀古迹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

11、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0.在鉴赏诗歌时,有时候需要特别关注炼字,尤其是动词的使用。请简要赏析首句动词“赴”的表达效果。【答案】首句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把”群山万壑”写活了,化静为动。在作者的想象中,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山势若巨龙奔驰,作者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把她写得惊天动地。一个“赴”字,既写出了山势的不凡,还表现出作者对王昭君的感情,在作者心中王昭君是一个英雄。【解析】本题考查炼字,解答时需要首先解析“赴”字含义,再解释所在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手法,答出所抒发的情感。11.试简要分析中间两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

12、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时要先答出手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

13、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解析】选B。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1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解析】“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绮丽”“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苦”字道尽诗人飘零他乡的哀痛;“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