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113.50KB ,
资源ID:159830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983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普通班)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普通班)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二12月份考试历史试题命题人: 审题人: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以下符合“小康”之世特征是A. 采取禅让制度B. 中央高度集权C. 实行血缘政治D. 实行官僚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小康”之世的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可知,“小康”之世的基本特点是家天下和王位世袭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的,故C正确;“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大同”之世特征是禅让制度,故A错误;此时还未

2、实现高度集权,故B错误;秦朝开始实行官僚政治,故D错误。2.周公平定了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除了封亲周的殷商旧贵族微子启于宋(都商丘)之外,还在其周边分封了一些曾被商灭国的古代先王的后裔为诸侯。这表明A. 旧贵族势力强大占据中原B. 周朝统治者实行战略收缩C. 分封格局有利于加强统治D. 同姓诸侯分布于战略要地【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将“亲周”的“微子启”分封于“宋”,以统治殷商遗民,然后在宋的“周边分封”“曾被商灭国的古代先王的后裔为诸侯”,这种分封格局有利于制约殷商遗民,加强统治。故答案为C项。周公分封旧贵族的目的是笼络人心,维护统治,排除A项;周朝统治者实行战略收缩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3、,排除B项;题干不涉及同姓诸侯的分封情况,排除D项。【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3.中国封建制度下,行政中枢体制一直不断调整变化。中枢组织或一相独任,或多相分权,中枢的权力重心时而在此,时而移作他处,权力功能时而强化时而削弱。历代行政中枢体制变化A. 着眼点是维护封建大一统的格局B. 实现君权与相权的制约与平衡C. 其核心问题是权力结构变化和权力的重新分配D. 以相权凌驾于其它中央机构之上告终【答案】C【解析】【详解

4、】封建社会的中国行政中枢体制的变化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这表明其着眼点是维护君主专制,其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重新分配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维护封建大一统,排除A;历代行政中枢体制变化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权,并非实现君权与相权的制约与平衡,排除B;历代行政中枢体制变化的结果是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枢组织或一相独任,或多相分权,中枢的权力重心时而在此,时而移作他处,权力功能时而强化时而削弱”,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分析解答。4.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可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

5、赦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B. 保障君主独断之权C. 制衡行政运作程序D. 剥夺丞相行政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给事中四人,正五品可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赦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等信息可知,给事中负责对百官的奏折进行审批、驳正违失,体现了制衡行政运作程序,C正确;据材料给事中负责对百官的奏折进行审批、驳正违失,没有体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A错误;据材料体现的是给事中的权力,没有涉及保障君主独断之权,B错误;据材料没有体现剥夺丞相行政权力,D错误。5.唐六典卷十三(御史台)条下注云:“旧,弹奏,皇帝

6、视事日,御史奏之。自景龙(唐中宗年号)三年以来,皆先进状,听进止;许则奏之,不许则止。”这一变化表明唐朝A. 御史制度如同虚设B. 官员奏事弹劾渠道受阻C. 御史职能发生变化D. 御史滥权问题非常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皆先进状,听进止;许则奏之,不许则止”可知,唐中宗三年以来,御史台须先进状,获得门下省审核通过后,才能弹奏,说明官员奏事弹劾渠道受阻,故B正确;御史仍然拥有弹奏权,A错误;材料说明官员奏事弹劾渠道受阻,并非御史职能发生变化,御史仍然拥有弹奏权,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御史滥权”,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皆先进状,听进止;许则奏之,不许则止”,紧扣关键

7、信息分析解答。6.下表是对唐代尚书省勾检官(从事勘覆稽失的官员)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A. 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B. 三省六部制走向成熟C. 尚书省隶属于监察部门D. 对政务犯罪惩罚严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据文案大小,道路远近加罪”反映不同文案有不同乘期,不得有违;材料“其官文书罪止杖八十”反映违期后的具体处罚度;材料“凡文案纳诸库”反映文案完成形式的严谨性,综合以上,可知唐代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三省六部制的信息,排除B;材料主要涉及唐代文案的相关制度,而非尚书省的隶属问题,排除C;唐六典卷一没有涉及犯罪处罚,排除D。7.最近有一德国科研小

8、组的报告指出,在过去15000年间,出现过冬季风很强的三个时期,而最后一个时期约在公元700900年间。依据材料,下列历史结论中最为合理的是A. 气候干旱使宋朝与辽金之间战争频仍B. 成为唐末黄巢等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C. 气候灾害激化社会矛盾加速唐朝灭亡D. 成为北方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答案】C【解析】依据已学可知公元700900年间大约是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宋朝与辽金之间战争频仍”与题意不合,故A项排除;“主要原因”的表述不合史实,气候灾害激化社会矛盾是唐末黄巢等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排除;气候灾害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发生,加速唐朝的灭亡,故C项正确;藩镇割

9、据局面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势力的过度膨胀,而不是气候灾害,故D项排除。点晴:试题有创新,难度不大,但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解题时紧扣“700900年间”,联系是时代背景,判断出正确答案。8.宋代以后,乡绅成为古代社会的重要阶层出现,崇祯年间,邓藩锡知福建龙岩县,因得罪“权绅”被朝廷左调至浙江嵊县;江南乡绅甚至与知识分子组成的东林党相抗衡、成功阻挠李三才入内阁,此类事件在明代极为常见。可见明代乡绅( )A. 集中于商品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B. 能够左右从地方至中央的决策C. 介入党争和搅乱正常的政治秩序D. 是传统政治在明代的集中体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中涉及

10、“福建龙岩县”“浙江嵊县”“江南乡绅”, 不能说明集中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也不符合材料主旨的要求,故 A 项排除;材料中乡绅虽然是重要的社会阶层,但没有左右从地方至中央的决策,故 B 项排除;据材料中邓藩锡被左调以及“阻挠李三才入内阁” 等信息均说明明代乡绅介入党争和搅乱正常的政治秩序,故 C 项正确;明代乡绅与传统政治无关,故 D 项 排除。9.有人认为,明太祖时君权膨胀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明朝君权膨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封建制度衰落,皇权受到更多冲击和挑战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历代君主执政的必然准则C. 以相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难以承担加

11、强中央集权的重任D. 相权过度膨胀,危及君主权威【答案】A【解析】【详解】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思想有所松动,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君主专制受到种种挑战。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采取种种措施和手段加强皇权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A正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加强中央集权,而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问题,排除B;我国古代官僚体制是以君权为核心,C错误;D项属于偶然现象,并且相权同皇权的斗争从属于“皇权受到更多冲击和挑战”,排除D。10.古代希腊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执政官,而我国古代西周出现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就其实质而言( )A. 地域决定政治B. 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

12、族统治C. 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方式不同而已D. 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古希腊的公民大会等,还是中国古代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等,其实质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而设立的,B项正确。材料中地域“决定”政治说法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方式,是笼统的说法,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与材料里分析的两个制度的实质无关,CD两项不符合题意。11.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表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他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A. 雅典是城邦小国B. 雅典人高涨的参政热情C. 国家发放参政津贴D. 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答案】

13、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直接政治下,经常性地召开公民大会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雅典是城邦国家,公民人数相对较少,A选项正确。雅典人的参政热情,国家发放津贴和法律强制只是公民大会召开的具体条件,并不是公民大会经常召开的政治前提,BCD三项错误。12.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这说明A. 公平正义是罗马统治者的出发点B. 罗马法基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了调整C. 法律的制定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D. 公民法的制定适应了新的经济发展需要【答案】B

14、【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商业交往的发展,罗马公民与外来自由人之间适用法律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调整罗马公民与外来人之间以及外来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万民法”应运而生,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罗马统治者的出发点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C选项错误,法律的制定既有统治者的意志,还有社会发展变化的调整,“取决”的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万民法产生的背景而不是公民法。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

15、程。这一历程反映了A. 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 罗马法的体系走向完善D. 贵族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中的“同态复仇”到“定额罚金”、“最高市价赔偿”、“估价损失赔偿”这一历程可以看出,古罗马法对侵权行为的认识和处理逐渐理性化。故答案为A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排除B项;罗马法走向完善的标志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排除C项;贵族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表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14.“19世纪初,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席分配仍沿用中世纪的方式,传统选区大多已经衰败了,而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城市,有很多没有选举资格虽然这场改革没有取得预期

16、的结果,但它使英国至此走上了坚定的改革之路。”英国这场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 贵族垄断议会议席B. 君主立宪制确立C.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D. 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而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城市,有很多没有选举资格虽然这场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使英国至此走上了坚定的改革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增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议会席位,适应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趋势,故D正确;ABC选项均不属于1832年议会改革的根本原因,排除。15.有学者指出,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晚期,法国的政治制度进入到多变时代。这一时期最核心的变化是A.

17、封建帝制与君主立宪制之争B. 政体选择的激烈交锋C. 君主立宪派内部的权力之争D. 民主共和派内部交锋【答案】B【解析】【详解】法国大革命后到19世纪晚期,法国政权更迭频繁,并一度出现了波旁王朝的复辟,故B正确;激烈的权力之争主要表现为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即王权和公民权利地位上的反复较量,而非封建帝制和君主立宪制之争,更非君主立宪派或民主共和派内部的权力之争,在法国政权更迭中,公民权利地位也不断扩大,虽有反复,但总趋势是共和制代替了君主制, A、C、D三项错误,排除。16.1875年,738名法国国民会议代表中仅有200人赞成民主制,但民主制却得以实现。当时的共和国总统,保皇党人梯也尔也装扮成

18、一个在口头上赞成共和制的人,他的口号是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由此可推知,此时法国A. 深受巴黎公社的影响B. 民主政治保留了封建残余C. 在政治妥协中达成民主D. 保皇党人内部分化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赞成民主制的人在国民会议代表中不占多数但民主制却得以实现,保皇党人梯也尔也装扮成一个在口头上赞成共和制的人,这说明此时期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法国在政治妥协中达成了民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巴黎公社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材料不能体现巴黎公社的影响;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主制的建立,不是封建残余的保留;D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保皇党人内部的分化瓦解。故正确答案为

19、C选项。17.17-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下述选项与之不相符的是()A. 英国国王“临朝不理政”,无权废除任何法律B. 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有权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C. 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D. 美国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7-19世纪”欧洲大陆相继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把国家权利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由于德国是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的

20、资产阶级革命,所以旧势力仍然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德国实现的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不仅是国家元首,而且掌握国家实权,有召集、解散议会、任免官员,决定对外政策,与“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符,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综上分析可知,英国国王“临朝不理政”,议会掌握立法权;法国总统的权利受议会的限制;美国总统权利的行使受国会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此三项表述都与“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相符,但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18.有学者认为近代西方代议制是在古希腊直接民主无法实现的状况下的一次成功升级,而代议制

21、的实现主要依赖普选,普选制是代议制民主的基石。这反映了代议制A. 完善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B. 实质上还是直接民主C. 优越于古希腊的直接民主D. 精神内涵是人民主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代议制的实现主要依赖普选,普选制是代议制民主的基石”可知,普选代表了人民的意志,体现人民主权,普选制是代议制民主的基石,说明代议制的精神内涵是人民主权,故D正确;代议制是间接民主,AB错误;材料没有与古希腊的直接民主的对比信息,无法得出代议制优越于古希腊的直接民主,排除C。19.1788年,在纽约批准宪法大会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宣称,在“自由的共和国”“人民的意志构成政府的根本原则”。1787年宪法

22、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三权独立平等与相互制约B. 大法官除犯罪终身任职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D. 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人民的意志构成政府的根本原则”体现的是人民主权,其中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最能体现人民主权,故D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三权分立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为保障司法权的独立,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20.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A. 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B. 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C. 不同阶

23、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D. 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不同,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也不同,即两国的具体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选项两国阶级革命的结果不同及D选项经济基础不同皆为B选项两国国情不同的具体阐述,因此B选项可以概括A、C、D三个选项,更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21.“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小名。”据统计,从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占

24、总数的57%左右。这反映了A.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B. 选官标准不断放宽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 社会风气渐趋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从材料“从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可以看出,朝廷加强了对官员的评价和控制,由此说明明清时期思想控制日趋严密。故答案为C项。A项,明清得谥号的官员多并不意味着官僚机构的日益膨胀,排除;B项,明清得谥号的官员多与选官标准无关,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风气相关的信息点,排除。22.明代传奇作品中的许多商人既生财有道

25、又知书达理。他们一方面从事赚钱的行当,一方面又将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儒学规定的范围之内。这种创作表明A. 传统的义利观影响深远B. 程朱理学束缚了文学思想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D. 商人社会地位有极大提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商人“明代传奇作品中的许多商人既生财有道又知书达理”“一方面从事赚钱的行当,一方面又将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儒学规定的范围之内”,可知商人形象与之前比变好了,说明用正当的手段追求利益也是合理的,这种创作受到传统重义轻利的义利观的影响,故选A项;程朱理学束缚了文学思想,这是负面影响,而题干提及的商人形象是正面的,排除B项;题干中未涉及雇佣关系,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萌芽

26、,排除C项;明清时期政府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虽有提升但仍较低,排除D项。23.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思想家们针对“明末的道德人心危机”,批评程朱、陆王学说,希望回归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等努力,体现了儒学在危机中的努力重

27、建,D选项正确。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约束道德,清代面临新的时代问题,当时的儒学发展不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本源的回归,而是经世致用,儒学在明清时期依然是官方正统哲学,ABC三项错误。24.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 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 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 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 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答案】C【解析】“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

28、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C正确,D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排除B。点睛:本题考查三教合一知识点,抓住关键信息“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联系儒家思想分析解答。25.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说:“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A. 中国古代对个人与

29、社会、人与自然界的研究是相互联系着的B. 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C. 中国古代只重视对人的研究,不重视对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 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等信息可知,古代只重视研究人本身,而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可知,儒家反对科学地研究自然,虽然并没有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分开,但并不代表有把二者的研究联系在一起,故A项无法在材料中体现;材料中“研究人类的唯一

30、适当对象是人本身”,并没有说“唯有研究人本身”,B选项错误; 材料侧重于中国古代科技研究对象而言,D选项内容没有体现,不选D。26.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由此可见A. 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 人们对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C. 民主法治是人类的共同诉求D. 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厚【答案】B【解析】【详解】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彼特拉克强调了人文主义,康德思想体现出了理性主义,三者都表达了对人自身和思想自由的追求,故B项正确;

31、彼特拉克、康德不反对宗教信仰,A项错误;普罗塔哥拉、彼特拉克的思想没有涉及法治,排除C项;D项不符合康德,排除。27.伏尔泰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他在哲学词典中对“平等”作了如下解释:“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推知伏尔泰A 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C. 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D. 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伏尔泰强调富人阶级、贫困阶级的存在是合理的,不平等是社会自然存在的现象,这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产阶级的剥削辩护,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

32、,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伏尔泰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伏尔泰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伏尔泰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的过程,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28.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科学进步可能会使不平等加剧,“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A. 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B. 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C. 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D.

33、 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说明,理性主义正在逐步消失,显然卢梭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故答案为B项。A项,“普遍认知”显然说法绝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就是理性主义,材料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不是背叛,排除;D项,材料不能说明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排除。29.1859年,达尔文发表基于“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尽管宗教界不断诋毁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但其学说在西方社会很快被普遍认可并产生深

34、远影响。达尔文学说得以迅速传播的主要因素是A. 冲击宗教神学的宇宙观世界观B. 推动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C. 符合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D. 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符合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故答案为C项。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已经冲击了宗教神学的宇宙观世界观,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是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影响,不是产生广泛影响的原因,排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是在19世纪30年代,排除D项。30.1967年日本学者参照“工业化”一词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下图与“信息化

35、”密切相关,该图主要表明现代信息技术A. 推动着社会众多领域的变革B. 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结构C. 加速了世界生产的融合趋势D. 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答案】A【解析】【详解】该图反映了计算机诞生后,信息产业迅速发展,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推动着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经济模式等领域的变革,故A项正确。图中信息无法反映信息技术对世界政治的影响,B项错误;图中信息虽能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对生产的影响,但无法体现是否出现融合趋势,C项错误;现代信息技术促使人类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并不是分散,D项错误。31. 1861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是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

36、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A. 从自然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理论B. 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妇孺皆知C. 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D. 从科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答案】C【解析】【详解】达尔文进化论属于自然科学,“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说明进化论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故C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属于自然科学,不是革命理论,故A项错误;B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论述的是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进化论上升为理论阐述,故D项错误。32.在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历程中,常常会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伟大理论,随后会有一个新理论将相互矛盾的两个理论统一。如:牛

37、顿整合了伽利略的抛物线运动和开普勒的天体椭圆运动,发现了万有引力。麦克斯韦将电和磁的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电磁场方程。爱因斯坦在解决电磁学和经典力学的明显冲突时,发现了相对论。而今天,相对论与量子理论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圈量子引力理论正试图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结合起来。这说明A. 科学飞跃不断更新人类世界观B. 科学在不断否定前人理论中发展C. 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D. 圈量子引力理论比相对论更科学【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人类在前人取得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和提高对世界的认识,说明科学的进步不断更新人类的世界观。故答案为A项。科学的发展是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否定,B项说法片面

38、,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学发展的特点,没有涉及与技术的结合,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二者作为科学理论,都是对人类世界的正确认识,不存在“更科学”的问题,排除。33.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A. 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B. 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C. 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D. 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答案】A【解析】【详解】1919年五四运动使

39、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故A正确;材料反映了先进中国人的民主意识增强,无法体现民族意识觉醒,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辩证和科学”,排除D。34.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A.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 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C. 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 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对中国人对儒家思想

40、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人的抗争和探索,故D正确;A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中国人如果不主动地求变、求新,西方文化再怎么冲击也无济于事,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无法体现儒家文化不断与时俱进,排除C。35.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A. 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B. 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C.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D. 抨击清王朝的

41、腐朽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吸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预防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的看法不是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排除B项;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排除D项。【点睛】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针对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差距严重带来的社会矛盾尖锐而提出的,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因此这种观点表明革命者汲取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训。36.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

42、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材料表明中国“这次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 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B. 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 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D. 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是1967年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意义,体现了当时中国核技术发展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故C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D项中“形成”表述错误,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67年”“这次爆炸”,联系所学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意

43、义分析解答。37.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亲民化”。1987年以来,中国已多次成功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进行探索性的航天育种试验,选育出的太空蔬菜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这表明A. 我国航天技术世界领先B. 传统农业日渐衰落C. 航天技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D. 我国已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航天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发挥了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我国航天技术的“亲民化”,并未突出世界领先地位,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比较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44、,材料无关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8.“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国家启动这一工程的目的是A. 完成“十三五”计划B. 重新落实“双百”方针C. 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并结合启动时间1995年可知,211工程的目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选项D正确;“十三五”规划时间是20162020年,选项A排除;“双百”方针重新落实是在文革结束后,排除B;选项

45、C表述绝对,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能将材料中的时间1995年和“211工程”结合起来分析。39.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主要宣扬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颓废思想和复辟倒退的反动主张。到30年代前后,浪漫主义文学则注重宣扬个性解放,歌颂民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材料表明该文学流派A. 摒弃了以想象为其特征B. 其优秀元素逐渐丧失C. 更侧重如实反映现实生活D. 逐渐与社会发展趋势一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浪漫主义基本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世纪初主要宣扬反动主张。到30年代前后则注重宣扬个性解放,歌颂民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表明从思想内容上越来越积

46、极,故B项错误;C选项反映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到30年代前后则注重”,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迎合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逐渐与社会发展趋势一致,故D项正确。40.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在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A. 体现科技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茫B. 弘扬了启蒙时代理性精神C. 反映了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D. 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流派出现在18、19世纪,生物学领域打破神

47、创说的禁锢指进化论的形成,也在19世纪,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当时西方社会矛盾复杂,导致文化领域出现上述现象,故D正确;进化论的出现是科技的进步,不属于人心的浮躁与迷茫,排除A;浪漫主义反对理性,B错误;进化论的出现是科技的进步,是理性的体现,并非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C错误。二、主观题(共3题,共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春秋时孔子认为“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赞成“刑期于无刑”的息讼无讼理想。战国的各国变法结束了过去“设法以待刑,临事而议罪”的局面,商鞅主张

48、法自君出,“垂法而治”。秦朝制定秦律,刑罚名目细密苛严,“轻罪重刑”。汉武帝以后,儒法渐趋合流,刑罚与教化结合。唐朝颁行唐律疏议,全部律条围绕着“罪”与“刑”分别加以解释,还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这标志中国古代法的成熟,成为宋元明清的法典蓝本。 摘编自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材料二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梁启超

49、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法治思想的进步之处。【答案】(1)特点:礼刑结合(以礼教为法律的原则);追求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法自君出(或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法律为专制政治服务、法律实质属于人治);刑法发达,民法薄弱(或:行政与司法合一;以刑律为主;民众权利意识淡薄);对危害统治的罪行处罚严重:长期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50、 (答出三点即可)成因: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宗法制的影响;自然经济的发展;重视伦理道德(儒家思想的影响)。(答出三点即可)(2)进步:制定宪法作为法治的前提(反对人治);注重保障人民权利(兴民权);实行司法独立。【解析】【详解】(1)从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看出,主要涉及到的是有关刑罚的问题,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是礼刑结合,最理想的情况是无讼和谐。从法律制定的角度来看,主要体现为法自君出。从法律的内容上看,刑法发达,民法薄弱。从处罚的力度来看,对危害统治的罪行处罚严重,且长期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成因:主要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来分析,包括小农经济、宗法以及政治专制等问题来入手。(2)据材料“要实行

51、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 梁启超强调宪法的重要性,把制定宪法作为法治的前提。据材料“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可以得出其强调立法的同时强调司法,且注重保障人民权利。42.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二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三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

52、,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材料四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法包含了哪些基本原则?【答案】(1)公民大会、抽签选举。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避免了盲目性,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抽签选举体现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积极性,保证了公平、公正,避免腐败

53、。 (2)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等。【解析】【详解】(1)根据“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可知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避免了盲目性,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根据“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可知抽签选举体现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积极性,保证了公平、公正,避免腐败。(2)根据“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可知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等。43.文化遗产承载着一国独特的历史记忆。阅读材料,回

54、答问题。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将孟德斯鸠的横向分权思想和杰斐逊地域纵向分权理论写入其中,还通过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试图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陈会颖大国崛起的文化解读材料二美国独立会堂,又称制宪大厅,1979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第六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被称为“美国的诞生地”,史学家认为它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建筑意义。美国第二次大陆会议在此召开。1787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在这里曾秘密进行了一次长达5个月的制宪讨论。吴晓静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阅读材料一,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阐释宪法所体现的立法权中“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

55、思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第六条,为美国独立会堂撰写一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评估结论。(不超过130字)【答案】(1)阐释: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2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其中的13,主要体现了立法权中的平等制。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主要体现了立法权中的比例制。(2)评估结论:独立会堂位于费城市中心,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遗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宣告了美国独立。1776年和1787年曾先后在这里形成了两篇重要文件,即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这两个文件不仅在美国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它所阐述的原则也为世界各国立法者提供了参考标准。【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通过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即可从参议员、众议员的选举等方面阐释宪法所体现的立法权中“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2)本题根据材料二“美国第二次大陆会议在此召开。1787年长达5个月的制宪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发表的意义等方面为美国独立会堂撰写一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评估结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