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8.16KB ,
资源ID:15973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97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docx

1、17.难忘的泼水节课题难忘的泼水节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讲述的是1961年,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课文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根据情趣教学的原则,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本导学案设计紧扣课文题目中的“难忘”一词构建话题,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想象课文展示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入情入境,使“难忘的泼水节”永驻在他们的心里。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铺”“盛”。(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难点)。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课前准备1.搜集泼水节及其他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2.搜集周总理关心人民的小故事;制作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解题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板书“泼水节”,引导学生质疑。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泼水节的资料,相机补充介绍。3板书“难忘的”,设疑:究竟是什么样的泼水节让人难忘?1.自主交流问题: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是怎么来的?人们在泼水节上做什么?2相互介绍搜集的资料。

3、3齐读课文题目,认真听老师讲,产生阅读的兴趣。1.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把问题进行梳理,形成学习提纲或学习提示。2要在师生交流中让学生明白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了解泼水节的由来、习俗等。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20分钟)1.出示自读要求:同桌合作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2检测自读效果:(1)出示要求会认的17个生字,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引导学生学习“忘、泼、度、龙、炮、穿、向、令”等要求会写的生字。(3)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多音字。(4)出示难读的长句子,指导朗读。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交流:从课文中你了解了哪些内容?1.同桌按

4、学习要求合作读课文。2汇报交流。(1)开火车读,齐读。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同学推荐好的方法。(2)读词语,交流识字方法。如:用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泼、穿”;观看图片理解“龙”“炮”;字理识字“民”。(3)分段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盛”等多音字。(4)在文中标出长句子,画出停顿,练习朗读。3小组合作学习:(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2)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从中了解课文中的有关内容。1.合作学习的要求一定要讲清楚,不要流于形式而落得不实,教师可以课件显示要求:(1)一边读课文一边圈画带有生字的词语,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2)同桌互考生字读音。(3)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提建议。2重

5、点强调三拼音“敲、健、穿、向”,后鼻音“龙、容、盛、康、忘、向、令”,前鼻音“民、碗、健、穿”,翘舌音“驶、容、盛、穿、寿”,平舌音“族、踩”。三、了解民俗,激起期待(用时:8分钟)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理解“一年一度”。2播放泼水节的视频,指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3指名读第2自然段,提问: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在哪里?4出示周总理的照片,介绍周总理关心人民的事例,指导理解“敬爱”。1.学习第1自然段。(1)朗读第1自然段,汇报交流: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举行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2)联系课文说出“一年一度”的意思。(3)尝试用“一年一

6、度”说话。2观看视频,同学间互相交流看到的内容,感受欢乐的气氛。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3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交流: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在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4听老师介绍,用上“因为所以”谈谈人们为什么那么敬爱周总理。1.朗读重点:第1、2自然段要用热情而平稳的语调读,第1自然段适当突出“泼水节”,第2自然段要适当强调“特别”“周总理”“一起”。2理解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敬爱周总理,对现在的孩子说有一定难度,所以周总理关心人民的事例一定要小而精,能一下触动孩子的心灵。为了让孩子表达得有条理,教师可以用课件提示:(1)因为_,所以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2)因

7、为_,所以人们敬爱周总理。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用时:7分钟)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对易写错的字进行提示。2重点指导“炮、穿、令”的书写,边书写边讲解。3指导学生书写其他生字。4交流反馈。1.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牢记字形。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3观察老师范写并临写。4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1.易错字:“忘”不要多写一点;“令”“泼”“龙”这三个字不要少写一点。2重点指导“炮、穿、令”三个生字。“炮”第四笔是“点”;“穿”是穴字头,不是宝盖儿;上小下大,穴字头要写得扁一些。“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8、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切入重点,构建话题(用时:3分钟)1.板书课文题目,提问:课文写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2让学生计算1961年离现在有多少年。3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相机概括问题。1.快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并回答。2计算时间。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那么多年了,傣族人民还对1961年的泼水节念念不忘?二年级学生进行四位数减法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和孩子一起计算,感悟时间过去了很多年。二、品词析句,感受“难忘”(用时:20分钟)1.出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第35自然段,想一想1961年的泼水节在傣族人民心中留下了哪些难忘的情景,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9、。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体会。3组织班级交流,相机出示有关句子。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象体会,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自读第35自然段,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读一读,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2小组合作学习:(1)读读有关语句,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其他同学补充说感受。(2)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挑选一个自然段展示朗读,同学间评一评,比一比。3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感悟重点词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想象、感受。如,第3自然段:抓住“四面八方、赶”体会人们急切迎接周总理的心情;从“鲜红的地毯”感受傣族人民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

10、他们的热情;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抓住“欢呼”感受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第4自然段: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总理的和蔼可亲,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在一起时的欢乐气象。三、个性感悟,升华“难忘”(用时:7分钟)1.出示:傣族人民难忘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2出示第68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体会。1.再读课文后自主交流。(傣族人民难忘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时的欢乐,难忘周总理的笑容,难忘周总理泼洒的水和对人们的祝福,难忘1961年的泼水节)2练习朗读,展示朗读,师生评议,读出幸福、快乐、兴奋的心情。要指导学生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并思考体会。四、学以致用,拓展练笔(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交流各民族的传统节日。2出示小练笔:今年春节,你们家是怎么过的?先说一说,再写下来。1.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选择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作简单交流。(如彝族的火把节等)2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意见,再练习写话。在进行小练笔之前,要指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场面描写,让学生由“仿写”到“自由写”,给孩子缓解难度,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