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97204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上)12月月度考试高一历史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道家思想缺陷日渐显现B.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C. 儒家独尊地位得以确立D. 两位皇帝时期国力的变化2.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了西周时期,土地被分成九块

2、,中间的一块为公田,周边的八块为私田,耕种者先耕种好公田,再管理私田。这一制度指的是()A. 公有制B. 均田制C. 屯田制D. 井田制3. 清朝文献通考中记载乾隆八年规定,“嗣后凡遇外洋货船来闽、粤等省贸易,带米万石以上者,著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五;带米五千石以上者,免其十分之三。其米听照市价公平发售。若民间米多,即著官为收买,以补常社等仓”。这反映了清政府()A. 放宽民间海外贸易的限制B. 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C. 用经济手段促进贸易平衡D. 对外贸易注重国内民生需求4. 大约在7世纪中期,中国已有了雕版印的佛像。8世纪80年代,有了作为商人纳税凭据用的“印纸”。这可用来说明()A.

3、唐代科技的进步B. 雕版印刷相当普及C. 佛教影响的巨大D. 交易中已使用纸币5.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A. 永久居住权B. 海关管理权C. 领事裁判权D. 片面最惠国待遇6. 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4、A. 近代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强国B. 中国人自古以来勇于接受挑战C. 中国人在被动中抛弃懦家思想D. 中国已在近代融合到世界中去7. 如表是50年代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单位:亿元)。对表中数据的变化最为合理的解释是()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1957工农业总产值810960105011091252124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6.8348.0381.1392.2461.0474.2比重(%)34.1736.2536.3035.3736.8238.21A. 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B. 市场仍发挥着重要作用C. 社会主义改造步履维艰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8

5、.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毛泽东对武汉长江大桥的由衷赞美,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建造于()A. “一五”计划建设时期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9.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曾评论苏俄(联)某项经济政策:“照俄国人说,俄国现在的实业和经济还没有大发达,实在够不上行马克思主义;要像英国、美国之实业经济的那样发达,才可以实行马克思主义。”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 农业集体化政策10. 下列有关对外开放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其原则是平等互利其具体开端是在广东、福建建立经济特区其最终目的是

6、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其实质是适应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落后层面A. B. C. D. 11. 毛泽东在1954年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毛泽东所说的依据是()A. 该宪法只是临时约法B. 该宪法由政协会议颁布C. 全国人代会尚未召开D. 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12. 民国二十六年10月开始,西北根据地统一使用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至二十八年,法币之外,增发了用于本地土货交换的兑换土货劵,三十年初,边区发行了边币,停用法币,兑换土货劵也随之退出流通。以上信息能够说明此阶段()A. 边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 边区与国民政府分庭抗礼C. 中共坚持独立自主抗战

7、D. 法币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13. “民族资产阶级背叛革命的联合战线。资产阶级在革命的初期,是参加革命的,这一事实早已伏下它必然要退出革命战线的叛变。民族资产阶级的叛变,暂时削弱了革命势力,而加强了反革命的联盟。”中共这一决议提出的背景是()A. 国民大革命兴起B. 土地革命战争兴起C. 全民族抗战开始D. 解放战争顺利进展14. 五四运动后,朱近之等五名重庆学生曾汇款到上海选购了新青年、新潮、新教育等十多种进步杂志。一些学生还组织起“新知识读书会”、“青年读书会”等小团体。材料突出表明()A. 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性质B. 社会主流思潮的新变化C. 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D. 近代民主革命的新

8、趋势15. 日本殖民主义者标榜日本和台湾“同文同种”,声称儒教在两种文化中均具有重要地位。但1896年出版的增订三字经删除原三字经中关于清朝的记述,同时排斥孟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维护天皇权威,服务于殖民统治B. 实现对台湾的文化同化C. 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D. 清朝腐败落后,不值一提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3.0分)16.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内涵之一,民主、法治建设更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专制形式继承了下来,国王继续保留了许多重

9、要权力,但是他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力,国家主权的中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1) 根据材料一,概述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2) 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哪些制度和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如何?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

10、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17. “牛郎织女”传说在我国源远流长至今,家喻户晓。它的历史内涵丰富,承载着中华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丰富文化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雏形时期,汉魏晋南北朝是形成时期。南朝梁宗惶荆荒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

11、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惟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首先织女是一个纺织的女子,且织就的是天上的云锦天衣,以至于没有时间整理容貌。其次天帝赏她的是一门婚姻,嫁娶的对象牵牛郎也是天上的星宿,这是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符合儒家婚姻礼仪。最后二人分离的原因是忘记了自己的神职,因此被罚在天河两旁,只有一年见一次面。荣格说:“生活中有多少种典型环境就有多少个原型。无穷无尽的重复已经把这些经验刻进我们的精神构造中当符合某种特定原型的情景出现时,那个原型就复合过来。” -摘编自周玉娴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的传承与嬗变(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魏晋南北朝“牛郎织女”这一原型

12、情景生成的背景。 材料二:元明清是成熟时期。明代万历中后期,产生了第一部以牛女传说为题材的通俗小说,儒林太仪朱名世编,书林仙源余成章梓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首先,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小说全用文言文创作,叙述中多次运用诗经、唐诗中的典故,又引入大量作者自己创作的诗文。其次,作为第一部以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小说,作者在情节的取舍、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表现出背离民间传说的倾向,体现了浓重的文人意识。再次,在明代小说的创作中,书坊主们或者雇佣下层文人编撰通俗小说,或者出现严重的稿荒时,亲自编撰,对通俗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赵逵夫先生说:牛郎织女的传说作为一种文化的潜流,经历了一千年时间中专制

13、思想、门阀观念,以篡夺起家的“政治家”的“文治”之功的挤压、覆盖、歪曲,最后仍然保持着基本的面目浮出水面。这个传说能被文人们写在书上,被艺人们搬上舞台,是民主思想在中国慢慢兴起的结果。 -摘编自周玉娴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的传承与嬗变(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故事创作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18. 央视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请阅读以下曾国藩家书的节选: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

14、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请提炼材料所述曾国藩家书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曾国藩这一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现实意义。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表是19世纪末以来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词汇:时间流行词汇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兴民权、托古改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9001915年革命、共和、三民主义、约法、实业救国19151920年民主、科学、“打到孔家店”、白话文、“以俄为师”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个阶段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主流思想

15、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汉初推行的“无为而治”,还是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加强皇权的需要,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道家的思想缺陷,故A项错误; 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与材料信息和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虽然西汉初期经济凋敝,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生可结合汉朝治国思想的变化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朝加强中央集权

16、的措施,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2.【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西周时期,土地被分成九块,中间的一块为公田,周边的八块为私田,耕种者先耕种好公田,再管理私田。”可以看出是西周时期的井田制,D符合材料的特点; ABC选项都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土地制度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井田制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3.【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乾隆八年的规定中,对外洋来华贩米的货船给予某些优惠的免税条件,有利于粮食进口,同时政府“听照市价公平发售,若民间米多,即著官为收买,以

17、补常社等仓”,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市场粮食的充足供应,说明清政府对外贸易注重国内民生需求,故D项正确; 材料无法得出“放宽民间海外贸易的限制”,故A项错误; B项“名存实亡”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促进贸易平衡”,故C项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中乾隆八年的规定,结合清朝的对外政策及其作用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对外政策的作用,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答案】A【解析】“雕版印的佛像”、“印纸”主要得益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反映了唐代科技的进步,故A正确; B错在“普及”,排除; C材料未体现,排除; 纸

18、币最早出现在宋代,故D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四大发明,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雕版印的佛像”、“印纸”。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四大发明,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由“大恶棍”“流氓”等字眼可知,外国政府经常庇护其在中国犯罪的人,而联系所学史实,使外国政府拥有这项庇护权的是领事裁判权,此项权力规定:外国人在中国触犯中国法律,由外国政府根据其本国法律惩办。实际是为其庇护本国国民提供了法律依据,故C正确。 AB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C。本题实际考查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危害。关键信息是: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本题

19、依托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考查历史文化常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新颖,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总体难度适中。6.【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可以看出,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A叙诉正确; 从材料看,作者认为,近代中国历史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B叙述正确; 通过材料“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可以看出,中国儒家思想逐步被抛弃,C叙述正确; 中国已在近代融合到世界中的说法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的近代化。主要考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与发展中国近代化主要阶段中国近代化特点影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20、中国近代化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一个主题”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 “三条主线”1、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2、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3、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7.【答案】B【解析】从表中可知,50年代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及所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表明市场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

21、,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解题的关键是“50年代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动工兴建,于1957年10月通车运营,此时处于“一五”计划建设时期,A项正确;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22、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特点是实行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符合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的设想,与题中“实在够不上行马克思主义”不相符,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用市场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进而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符合题中“俄国现存的实业和经济还没有大发达,实在够不上行马克思主义”,故B项正确;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与题意不符

23、,故C项错误; 农业集体化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解题的关键是“照俄国人说,俄国现在的实业和经济还没有大发达,实在够不上行马克思主义;要像英国、美国之实业经济的那样发达,才可以实行马克思主义”。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10.【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对外开放政策实施最早是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其原则是平等互利,故均不符合题意; 其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通过三大改造建立的,符合题意; 其实质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实质就是促进资

24、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故符合题意。 故选:B。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对外开放的相关内容。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对外开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所以1954年宪法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故D正确; 1954年宪法不是临时宪法,故A错误; B不符合题意,排除;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召开了,故C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本题为基础题,考查1954年宪法,考查学生准确

25、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D【解析】A如果经济得到发展,不可能会出现停止用法币。 B边区政府与不恨政府不可能分庭抗礼,当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段。 C中共不是坚持独立自主抗战,而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抗战。 D之所以停用法币,主要是由于陷入了通货膨胀的危机,失去了流通效用。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统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政策的特点,还要搞清楚国民党法币政策的内容和影响。1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党代会决议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非常不可靠的阶级,对民族资产阶级持否定态度,反映了党对民

26、族资产阶级的认识,也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对共产党革命的抛弃,结合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后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不认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没有把民族资产阶级纳入统一战线,因此B选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都被纳入统一战线,民族资产阶级是被团结的力量,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土地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土地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土地革命的过程特征和背景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五四运动后,朱近之等五名重庆学生曾汇款到上海选购了新青年、新潮、新教育微博橙子辅

27、导等十多种进步杂志”可知,反映了五四运动后重庆地区青年学生接受新思想的动态,这说明五四运动推动了进步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具有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的性质,故A项正确; 五四运动后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逐渐成为主流,材料并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对思想解放的作用,不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故C项错误; 近代民主革命的新趋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趋势,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五四运动后,朱近之等五名重庆学生曾汇款到上海选购了新青年、新潮、新教育微博橙子辅导等十多种进步杂志”的主旨,结合五四运动的意义从思想解放角度分析。本

28、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5.【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1896年出版的增订三字经删除原三字经中关于清朝的记述”是为了强化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削弱台湾对清朝的认同感,“同时排斥孟子”是因为孟子中的思想不利于维护天皇权威。由此可知,材料信息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维护天皇权威,服务于殖民统治,故A项正确; 文化同化是指一个国家以国族或主体民族的优势文化强制弱势民族或部族集团接受自己传统文化的一种思想或理论,材料没有体现出日本强制推行日本的文化,而是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加强统治,故B项错误;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的

29、是甲午中日战争,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896年出版的增订三字经删除原三字经中关于清朝的记述”。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答案】【小题1】变化:资产阶级掌权;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封建贵族日渐衰落。途径:以立法形式确立。【小题2】制度和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小题3】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一问,变化依据材料一,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

30、特点分析;途径结合所学从立法角度分析;第二问,制度和原则依据材料二,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特点分析;性质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解答;优势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解答。本题考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7.【答案】【小题1】背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儒家伦理道德要求;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君主专制的强化;神话故事的积累与发展;民间文化与宫廷文化的互动;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等。【小题2】变化:神话故事到

31、通俗小说;运用多种古典文学体裁;体现浓重的文人意识;创作者身份多元化,出现雇佣关系等。原因:市民阶层的扩大;传统文化长期积累;科举制的作用;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日益衰落;印刷术的不断发展;明清进步思想的萌发等。【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第(1)题,汉魏晋南北朝“牛郎织女”这一原型情景生成的背景,考生可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2)题,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故事创作中发生的变化,考生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来指出;这种变化的原因,考生可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来考查考生阅

32、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8.【答案】第一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中曾国藩家书的内容可以得出勤俭持家;兄弟和睦;重视对长辈孝道;强调家庭文化教育传承。第二小问的背景,结合曾国藩家书的时间和所学从民族危机、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清政府统治危机等角度分析。第三小问的意义,紧扣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从对人品格的培养、对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对救亡图存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故答案为: 内容:勤俭持家;兄弟和睦;重视对长辈孝道;强调家庭文化教育传承。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意义:曾国藩以“勤

33、俭”“和睦”“孝道”来构建家庭道德的精神价值系统,有助于培养品德高尚的人;强调“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的政治伦理,有利于加强君权,巩固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提倡忠孝伦理的教育,有利于维护政治、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民族危机严重,对人们探索救亡图存、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曾国藩。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曾国藩家书的内容分析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曾国藩家书的时间,结合所学从国际国内状况分析。第三小问,紧扣近代中国时代背景,结合所学从对人品格的培养、对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对救亡图存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本题以曾国藩家书为切入点考查

34、曾国藩的思想及其背景和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19世纪末,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思潮。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观念的理论依据。严复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变法维新的必要性。 故答案为: 示例一: 论题:19世纪末,兴民权,倡新学,维新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 阐述:19世纪末,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

35、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思潮。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观念的理论依据。严复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变法维新的必要性。 示例二: 论题: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思想成为时代主流,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阐述:1915年起,民主、科学、“打倒孔家店”、白话文成为流行词语。说明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主张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民主科学思想成为时代主流。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人积极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因此,“以俄为师”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主流思想变迁,需结合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来解答。本题为难题,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