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98.50KB ,
资源ID:1595602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956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南郊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南郊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三原南郊中学2019届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 审题人: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 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D. 囊括了三省的主要职权【答案】D【解析】“政事堂”是的出现三省合一办公场所,也就是说三省的权力都集中到“政事堂”手中,这与最初利用三省来分权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三省合一加强的是相权,不利于

2、加强皇权;B选项说法不准确,原有的决策程序是三省内部进行,而“政事堂”内部也可以按照原有的程序来进行决策;C选项说法错误,与题意无关。2.重农抑商政策的政治文化核心便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路,而现代的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民主的价值规范。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然提出了民为国之本,但却从未提及人民自身的政治权利。材料主要表明重农抑商政策A. 是现代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的根本区别B. 使民主价值规范缺乏历史的积淀C. 对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D. 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答案】B【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经济政策,所以不是古代与现代政治的根本区别,故排除A;由于古代没有民主的

3、价值规范存在,所以重农抑商政策就没有为现代的民主价值规范提供基础和借鉴,故B符合题意;由于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建立在封建传统政治制度之下的,故C与史实不符,所以排除;D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没法完整表达题目主旨,属于以偏概全,故排除D。3.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数量/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冶铁业是否以生产农具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B不

4、符合题意,排除;官营手工冶铁业是否发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铁制农具的问题而未反映出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仅仅是反映农业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4.1910年,晚清官方在南京举办规模最大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还设有两个外国展厅。其中,湖北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广东的黑檀、汕头的亚麻抽绣,最吸引人眼球。外国展品有英国机器、德国和日本军用物资、美国的广告等。各省众多人士纷纷乘坐火轮、火车前去参观。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 重视兴办实业B. 被迫开放市场C. 主动融入世

5、界D. 出现“短暂春天”【答案】C【解析】该博览会设有两个外国展厅,吸引了众多人士前去参观,这说明了当时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愿望,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信息,故A项错误;该博览会是中国主动举办的,这不是被迫开放,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5.朱其昂于光绪四年(1878年)在天津紫竹林村创办火磨制粉厂,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环境的是A. 政府放宽办厂的限制B. 列强的资本输出C. 政治改革的推动D. 近代天津的开放【答案】D【解析】 甲午战后,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政府放宽办厂的限制,排除A。甲午战后列强经济侵略以资本

6、输出为主,排除B。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开展了政治改革,排除C。结合所学,1860年的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有利于在天津投资办厂,故选D。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时间信息“1878年”。结合所学,当时处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相关的有利环境是1860年的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有利于在天津投资办厂。而均为1878年之后的历史现象,故均排除。6.1928年3月,国民党内政部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1929年4月,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1936年2月,蒋介石下令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中山装正式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这一过程说明A. 革命观念风靡一时B. 服饰变革推

7、动社会进步C. 人身控制日益严重D. 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等信息可知,中山装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具有政治认同意义,说明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革命观念风靡一时,而是强调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是社会进步推动服饰变革,排除B。材料反映了把中山装作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不等于人身控制日益严重,排除C。【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

8、样为中山装”等,结合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7.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见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A.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 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寻找新的救国方法和思潮,并未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教育改进等问题,故A、B两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

9、传播,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就已经开始觉醒,并非在五四运动后,故D项错误。8.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进一步增至43.8%和39.6%。这表明,当时我国A. 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B. 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C. 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D. 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追求高速度的大练钢铁使积累率猛增,也就表明当时我国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我国工业经济不是快速稳步发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调

10、整措施也未发挥成效,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工农业投资比例是完全失调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9.世界文明史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A. 防范公权力侵害私权利B. 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C. 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D. 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答案】A【解析】“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说明罗马法最大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A正确;B中保护特权不符合材料主旨;C明显不符合材料意思;D个人权益说法错误。10.当哥

11、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威尼斯商人恐慌的原因是A. 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B. 地中海传统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C. 世界东方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D. 世界金融中心将向亚洲转移【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商业城市衰落了,故威尼斯商人感到恐慌,故选B;价格革命是商人乐见其成的,排除A;西班牙主要向西半球殖民扩张,排除C;世界金融中心将向西欧转移,排除D。11.在历史研究中,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又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探索时代”、“大航海时代”等。这些表述A.

12、 含有时空观念B. 丰富史料实证C. 属于历史解释D. 彰显家国情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地理大发现”、“探索时代”、“大航海时代”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表述都是历史解释的体现,故C项正确。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与材料强调历史解释不符,排除A。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与材料强调历史解释不符,排除B。彰显家国情怀主要是属于历史价值观的培养,与强调历史解释不符,排除D。12.有学者说,新航路的开辟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单边性贸易模式: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材料中“单边性贸易”模式反

13、映的是A. 欧洲经济开始主导世界B. 亚洲传统经济仍有其忧势C. 西方殖民扩张步伐加快D. 东方日益沦为西方殖民地【答案】B【解析】由“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可以看出当时亚洲经济仍然占有优势,可以赚取西方的白银,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不选,题干看不出欧洲的地位;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殖民扩张;D项与题干所述无关。【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结合所学进行选择。13.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

14、的贸易等。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A. 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 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答案】D【解析】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英国才不断的向外冒险,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进行侵略扩张,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十六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尚未成为主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尚未确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是导致英国殖民侵略的根源。14.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

15、.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降至10.3%。这说明A. 欧洲成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心B.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贫富差距C. 亚洲国家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D. 工业文明尚未冲击亚洲国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上升,欧洲也成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心,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工业革命带来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上升而非社会贫富差距,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亚洲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而非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文明已经猛烈的冲击

16、亚洲国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5.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宣告以往国王所授予的专利权一律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以下对垄断法的制定理解正确的是A. 反映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B.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C. 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D. 专利垄断不利于科技的进步【答案】B【解析】由“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可以看出是保护发明者的专利的,推动了人们积极发明,这位工业工业奠定的了基础,B项正确;A项说完错误,1624年国王依然是国家的权力中心;C项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

17、革命,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说法与材料所起到的作用完全相反。【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有两个“1624年”“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结合所学工业革命选出正确答案。16.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说:“1929年危机之后,政府的大财政都变成常态了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不幸的事情。”张军认为凯恩斯主义A. 遭到众多国家的抵制B. 刺激经济具有时效性C. 对经济发展危害性D. 损害后发国家的利益【答案】B【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相

18、继采取凯恩斯主义,来缓解危机的负面影响,挽救经济;同时结合材料,“1929年危机之后,政府的大财政都变成常态了”表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故A错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采用凯恩斯主义,走上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但是随着干预的进行,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结合材料,张军认为1929危机后各国采用凯恩斯主义挽救经济,现在凯恩斯主义却摧毁了各国经济增长的能力。这些都说明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增长具有时效性,故B正确。1929经济危机后,各国采用凯恩斯主义挽救经济;现在凯恩斯主义却摧毁了各国经济增长的能力。这说

19、明凯恩斯主义具有两面性,而C项仅仅看到其危害,过于片面,故C错误。材料内容并未体现凯恩斯主义损害后发国家的利益。故D错误。17.有的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B. 未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C. 美国开始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D. 保存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开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美国进入到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故选C;A不符合材料强调的内容,不符合“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排除;B并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排除。18.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案例共同表明了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C. 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巨人推动的D. “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

21、所学,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分析,D项是正确的,这四项成功做法共同点都是从实际出发,对革命或建设进行了创新;AC两项违背了唯物史观,是错误的说法;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不符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互借鉴”之说,B项错误。【点睛】唯物史观尊重规律,反对英雄史观。19.美国在19世纪末提出了“海洋自由”原则,与欧洲“海洋权”战略形成鲜明对比。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又提出“海洋控制”战略和“陆海空一体战”理论,相继赢得了太平洋战争和美苏军备竞赛胜利。材料表明近代以来A. 美国对外战略务实且具有前瞻性B. 海洋是美国与他国争夺的出发点C. 欧洲在理论创新上落后于美国D. 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美国的崛起【答案】

22、A【解析】【详解】美国由19世纪末的“海洋自由”到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海洋控制”“陆海空一体战”的变化,反映出美国基于自身实力的政策调整,并且影响到现在,充分说明美国对外战略的务实性和前瞻性。故答案为A项。美国与他国争夺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海洋战略,不能因此得出欧洲理论创新落后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战略,没有涉及技术进步对美国的影响,排除D项。20.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A. 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 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 缓和了美苏争霸造

23、成的紧张局势D. 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考查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主导的,是二战开后启了的新时代,所以A项错误。C项是无关,这个体系是资本主义国家体系间的。D项也是错误项,这一时代是美国主导的时代,美国是不会希望欧洲一体化发展的,所以D项错误,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21.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

24、衡B. 战后美德关系的变化C. 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D. 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答案】A【解析】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说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正确;B、C和D错误。22.2018年元月16日,加拿大和美国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共同主持召开了包括韩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但未有中国、俄罗斯参加的旨在向朝鲜平壤施压使其放弃核武器和弹道导弹项目的联合会议。这次会议与60多年前同样是针对朝鲜的行动相比A. 行为合法,且目的高度一致B. 行为不合法,目的高度一致C. 行为不合法,目的不完全相同D. 行为合法

25、,目的不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18年,加拿大和美国主持召开针对朝鲜问题的联合会议,该会议没有经过联合国的授权,该会议是不合法,故排除AD;1950年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对朝鲜战争的决议,而2018年加拿大和美国主持召开针对朝鲜问题的联合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目的是制裁和震慑朝鲜,但2018年会议没有涉及战争内容,故目的不完全相同,排除B;综上所述,C项正确。23.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C.

26、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答案】A【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促进了欧洲国家的发展,同时也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计划,造成欧洲的分裂与对峙,故A正确;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B错;马歇尔计划意在控制西欧,“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表述错误,排除C;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故D与材料无关,排除。【名师点睛】解题关键知道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结果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24.“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

27、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A. 中西制度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 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 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D. 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中国和希腊的制度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由此可知,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故C正确;中西制度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但不能说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A错误;制度差异根源于经济,不是地理环境,B错误;政治制度不是主观选择的结

28、果,D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

29、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并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答案】(1)

30、积极影响:使中国对外部世界进行审视: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推动经济近代化: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较大发展;推动政治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康有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思想文化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生活近代化:从通商口岸开始,中国的社会生活融入了很多西方因素;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参战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每点,其中影响,具体史实,且史论结合;答满4点即可得满分。其它言之成理者也可

31、得分,但不得超过,总分不得超过。)(2)有利条件:世界形势进入到“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时代,美苏冷战缓和;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扩大海外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全球贸易。特征:第一次单向被动,在欧洲舰炮的打击下,中国被迫卷入全球化,在压迫中学习;第二次单向主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嵌入全球化进程,共同生长。【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

32、创办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康有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社会生活融入很多西方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参战国发挥了重要作用等方面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2)本题根据材料“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减少政府干预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时代、美苏冷战缓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经济的全球贸易等方面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

33、”的有利条件。再从第一次被动、第二次主动等方面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1650年18.318.32.422.95.45亿1750年19.213.11.630.97.28亿1850年22.78.15.135.111.71亿1900年24.97.49.024.916.08亿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编制材料二 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

34、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2)材料一中1650185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二分析其成因。【答案】(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联系: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强国的早期殖民扩

35、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2)特点:人口增长迅速,占比不断扩大。成因:奖励垦荒政策的实施;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高产作物推广。【解析】【详解】(1)趋势:根据材料一中的数字变化,找出世界各大洲即欧、非、美各自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对应其趋势为升、降、先降后升,准确表达即可。因素:根据材料一中“1650年”,结合所学指出新航路开辟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影响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联系: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如1650、1750年,结合所学,分析各大洲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主要为17到18世纪,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

36、影响下,由美洲涉及非洲、进而美洲、欧洲连锁反应。(2)特点: 根据材料一可知16501850年,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所占比率增加,人口总数也在增多。成因:从材料二 “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政府重视和奖励垦荒,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水稻的双季种植化”“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等拉高了粮食产量,为人口增加提供了物质保障。27.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取向。一位学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上面两图是某村的居住格局的变化。从中提取一个变化的信息,并加以说明。【答案】

37、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说明: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的发展,现代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改造和冲击;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产生了影响。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解析】【详解】首先明确本题的中心是 “居住格局的变化”,按照要求,从两幅图中找到相关信息,并“提取一个变化”的信息,简明表达观点;接下来结合所学加以说明时,注意论从史出,围绕主题分析“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解题时注意时代变化、中国社会发展和房屋格局的联系,透视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在生活中的烙印。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的煤炭工业到工

38、业革命中期发展得很成熟了。英国综合运用各种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排水技术、通风技术、防爆技术、除尘技术、支护技术,依靠这些先进技术,英国的煤炭工业的产能不断飙升,而事故率水平却逐步降低。英国还一直在积极地制定法律法规,指导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当然,英国不仅在制定法律,也在执行法律。例如监察员这一职位的出现就是依据监察法设立的。在英国,关于监察员制度,早在1843年就提出了,但是直到1850年的煤矿运动后,煤矿的安全问题才在政府的干预下,才逐渐建立相关原则。摘编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及安全机制材料二 煤炭工业在英国经历上百年的跌宕起伏,许多煤矿业都经历过停产、关闭。昔日繁华的、忙碌的矿区景象

39、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孤零零的煤矿建筑、矿井和一些废弃机器,往日高高的煤矿废弃物堆上也杂草丛生,没有人的气息。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英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矿区关闭浪潮,短短几年间,关闭了近180座煤矿,直接造成了20万人的失业。若从1947年开始算起,情况更加严重,据统计,相继关闭的煤矿有900多座,其中包括较小的浅层露天煤矿和深井煤矿。而这些煤矿工业发展遗留下来的土地,渐渐成为无人问津的废弃地所以煤矿遗址的保护和修复改造工程被提上议事日程。摘编自英国煤矿遗址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煤炭工业安全机制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英国煤矿业停

40、产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煤矿遗址的保护和修复改造的作用。【答案】(1)内容:运用各种先进安全生产技术;积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煤矿监察员制度。(2)原因:煤炭资源濒临枯竭,开采成本上升;新能源的出现,煤炭需求量急剧减少;国外廉价煤炭的竞争压力;环境和能源保护意识的增强。作用: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消除安全隐患;有利于矿区经济的复苏,缓解就业压力。【解析】(1)根据材料“英国综合运用各种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排水技术、通风技术、防爆技术、除尘技术、支护技术,依靠这些先进技术,英国的煤炭工业的产能不断飙升”得出运用各种先进安全生产技术;根据材料“英国还一直在积极地制定法律法规,指导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得出积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材料“英国不仅在制定法律,也在执行法律。例如监察员这一职位的出现就是依据监察法设立的。”得出建立煤矿监察员制度。(2)第一小问,可以从煤炭资源的短缺、开采成本、新能源的出现、煤炭的需求、国外廉价煤炭的冲击、环保意识的加强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可以从环境保护、安全隐患、经济复苏、就业等角度进行分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